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先秦诸子道德教育观比较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3  
先秦诸子的道德教育观各有千秋。在教育目的上,儒家以培养仁智合一的“贤人”、“君子”为己任;墨家主张培养“贤士”、“兼士”;道家追求天人合一、自然归真的独立人格;法家的培养目标是“名成于前,德成于后”的“耿介之士”。在教育内容方面,儒家道德教育的核心是“仁”、“智”、“勇”;墨家是“兼爱”;道家是法自无为的“道”;法家则是“法”、“术”、“势”相结合。在教与学的关系上,儒家持性善论,主张教师言传身教;墨家认为“有道劝以教人”;道家则主张民主平等的交流;法家因信人性本恶,故力主以法为师。在知与行的关系上,儒家主张“学”、“行”、“思”的结合;墨子主张“学”、“行”统一,以“行”为本;道家主张后发起人,白化自正;法家主张“以力致功”,反对空言。  相似文献   

2.
引言对于先秦诸派,我们知道更多的是以孔子为首的以"仁"为思想核心的儒家学派和以老子为首的以"道"为思想核心的道家学派,而往往忽视了以墨子为首的以"兼爱"为思想核心的墨家学派。由于墨子和墨家学派代表的是社会下层小生产劳动者的利益和思想,而这恰恰是与封建时代专制集权的统治思想相悖的,所以在两千多年的帝制时期墨家失去了先秦那种"孔席不暖,墨突不黔"的显学风光,被弃之如敝屣。导致对墨家的研究越来越少,并且对墨家思想的理  相似文献   

3.
佚名 《今日教育》2010,(2):54-54
众所周知,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分裂时期,诸侯割据称霸,民不聊生。当时的思想家们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各自不同的主张。比如:儒家主张“仁”治,法家主张以“法、术、势”三者结合,墨家主张“兼受”“非攻”等等,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百家争鸣”。这些思想随着历史的发展对后来的社会均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4.
儒墨两家在战国时代并为显学,但儒墨并显的情形在百家争鸣的战国之后就不复存在了。历史的选择是儒家学说不断的成为文学等各领域的统治思想,而墨家思想却逐渐式微。笔者结合文学史实从“仁”与“兼爱”的内涵入手。探析古代文学中的儒显墨微现象。  相似文献   

5.
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劳动观是我国劳动文化得以延续的基石。儒家的“重义轻劳”、墨家的“重农重劳”和中国佛教的“农禅并重”是中华传统文化对劳动态度的三个基本维度。儒家提倡道德至上;墨家重视劳动,主张劳动人本论和劳动精神论;中国佛教提倡的“农禅并重”,主张劳动与修行二者统一。挖掘中国传统劳动观的优秀思想内涵,能够为坚定农民主体地位提供文化支撑,为推动劳动教育提供思想资源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6.
西晋时期,老庄道家思想逐渐取代儒家正统观念,在思想领域中占统治地位。上流士人阶层中间崇尚清谈,好言玄理,一时蔚为风气。反映到诗歌创作领域,是玄言诗的兴起。刘勰《文心雕龙·明诗》:“及正始明道,诗杂仙心,何晏之徒,率多浮浅。”成为文学史上一  相似文献   

7.
在战国时期经济、政治、文化影响背景下,儒家、道家以及其他古文化典籍的影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墨家修身思想。墨家修身思想内容主要包括“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四行”“节用”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在墨家思想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墨家思想体系不仅丰富了中国古代道德修身思想,而且对于当今社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公民道德建设仍有一定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8.
一汉代学者司马谈,论述先秦学术发展概况,并总结各家学者之主张和得失,著《论六家要旨》一文,文中对各家或以其思想主张命名,如名、法、道、阴阳;或以创始者姓氏命名,如墨家;惟儒家不同,既非主张又非姓氏。那么“儒”的含义是什么呢?原来“儒”是对某些职业者的...  相似文献   

9.
道家是先秦诸子百家中非常重要的一家 ,道家主张“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绝巧弃利”、清静无为 ,人们历来认为道家思想消极。然而几千年来 ,道家一直不被人们遗忘 ,道家思想依然熠熠生辉 ,因为道家思想中有许多“真理的颗粒” ,特别是在看待世界和处世哲学方面。道家“无为而治”、顺其自然的哲学主张在班主任工作中是可以借鉴运用的。这里笔者根据班主任工作的经验 ,谈一谈班主任工作的“无为”艺术。班主任开始班级管理的第一步是建立班规———班级规章制度。虽然学校有各类规章制度 ,但在具体的班级活动和班级管理中 ,依然需要根…  相似文献   

10.
武侠小说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武侠的率性而行,不受王法、礼法的拘束,近似道家的自然人性;武侠的冒险履危,急人之难,近似墨家的“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的实践精神,但是,归根到底,武侠是伦理型的,它的入世思想,它的道德观念,并未超出儒家的思想范围,这表明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主流文化,对武侠起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对墨家思想作历史主义的和意识形态相对独立性的发展规律性研究,指出墨家思想,特别是墨家的哲学思想和先进的社会发展观和政治主张,对中国数千年传统文化都有很大的渗透和影响,如墨家的“强力非命”思想对儒家“天命论”的演变,其哲学思想对后世及至当代中国哲学的发展均有重要的影响。对此,文中分别作了具体论述  相似文献   

12.
先说“三教九流”。有些书上对“三教九流”这样解释:“三教”,指儒教、道教、佛教;“九流”,指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相似文献   

13.
韩非、法家的思想与道家之间的关系,历来受到学人的关注。本文的观点是:韩非及法家思想以道家学说为源流,这除了道家的“无为”适宜于宗法制集权统治外,更在于“道”等概念满足了法、国家权力运作等的形式普遍性需求。  相似文献   

14.
已故史学家郭沫若先生的《奴隶制时代》一书,对先秦社会的研究多有精辟见解。但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读了此书中“墨家节葬不非殉”一文,觉得有不妥之处;现将自己的看法提出来,请大家讨论指正。 墨家主张“节葬”而又“非殉”,这是我读了《墨子》和《奴隶制时代》后新的体会。郭沫若提出墨家“把物殉看得比较重,而把人殉却看得比较轻”;进而导出了他的“墨家  相似文献   

15.
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主张“非攻”(反对掠夺性战争),“兼爱”(既爱自己和祖国,也爱别人和别国)。这种思想主张,不用说古代,就拿今天世界上“反对侵略、维护和平”的呼声对比而言,同样具有伟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6.
自古以来我国就很重视教育的问题,教育关乎国计民生,关乎祖国未来发展的正确方向,儒家、墨家、道家等其它文化的传承和传播;但是,古代君王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为了普通百姓能够服从于自己的统治,曾经出现过焚书坑儒或者道家墨家是正统思想等类似的极端做法,这在极大程度上破坏了我国的文化基础和传播途径。直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重视全民族教育大业,教育又重新被提交到工作日程上来。本文在原有教育的基础上详细论述了当代职业技术教育的重任和存在的问题,希望为以后该行业的发展提供有用的数据。  相似文献   

17.
“尚贤”是中国墨家思想的重要内容.墨家认为“尚贤”乃“为政之本”,倡导不拘一格、唯才是举的用人标准,主张选用贤人要量能而用等等.墨家这些睿智的思想虽时代久远,却历久弥新,至今依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墨家选贤举能、任人唯贤的思想对今天治国理政的实践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启迪.  相似文献   

18.
汉武帝的“罢黜百家,表章六经”①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从此,儒家思想在文化思想领域里占了统治地位,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长达二千年之久。这件事情的发生、有其社会历史的原因,也有一个发展过程,并不是偶然的。在汉武帝“罢黜百家,表章六经”以前,儒家和其他各家学说一样,不过是战国以来的诸子百家学说中的一家。汉武帝时期的司马谈,曾概括战国时期的诸子学说为六家,分别地指出它们各自的主张,并且加以评论,其中最重要的是儒、法、道三家。司马谈说: “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  相似文献   

19.
博采众长自成一家--略论屈原对诸子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屈原思想的构成是相当复杂的,其中有儒家的孔孟之“义”,道家的老庄之“道”,又有法家的“法治主张”,还与墨家、阴阳家、纵横家有相通之处。他的思想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启发。试从屈原与诸子的关系入手,对博采众长、自成一家的屈原思想作一简略的论述。  相似文献   

20.
先秦时期,儒、墨两家在政治思想方面同中有异,异中存同。特别是墨家十论对儒家思想在“天”、“命”、“鬼”、“神”、治国选材、仁爱同类、攻伐、礼乐、丧葬等诸方面都有所秉承但又独具特色,总体言之,异大于同。儒家在“敬鬼神而远之”的倾向于无鬼神的观念、主张国家统一、保持适度礼乐等方面优于墨家,而墨家在兼爱全体之人、驳斥非正义攻伐、主张薄葬短丧、反对礼繁乐杂等方面则更加契合当时的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