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目的/意义]准确研判美国智库对于中美科技竞争的基本观点,是分析美国对中国进行科技竞争的舆论走向、战略认知与政策取向的重要依据。[方法/过程]选取美国8家主流智库的11份代表性研究成果作为研究样本,发现美国智库主要围绕中国科技实力的发展对美国产生的影响与美国如何同中国展开科技竞争这两个议题进行全面与深入的探讨。总体而言,美国主要智库已就中国科技实力对美国形成重要挑战这一点达成一定的共识,但在美国同中国展开科技竞争应实行的具体政策上存在一定的分歧。[结果/结论]美国智库总体上对中美科技竞争持消极观点,这是美国对中国的战略认知出现转变的结果。这些观点的传播将影响美国政府对华科技政策的取向,影响其他国家同中国展开的科技合作。中国应该在理性与辩证地看待美国主流智库观点的基础上,消除美国智库观点带来的消极影响,管控中美间在科技领域的战略竞争,努力拓展同美国以及其他国家在科技领域的合作空间,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化解中国在科技外交上可能面临的不利局面。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研究美国智库对中国“灰色地带”挑战的认知,有助于研判美国对华战略竞争的政策取向,从而为中国的有效应对提供参考。[研究方法]研究选取4所美国智库的14篇代表性文献作为研究样本,梳理分析美国主流智库关于中国“灰色地带”挑战的认知及其背后的动因和产生的影响。[研究结论]美国智库将中国的正当行为纳入“灰色地带”挑战的范畴,为中美关系及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带来多重负面影响。对此,中国应高度重视“灰色地带”的战略竞争,争取通过对话协商方式在相关问题领域制定出管控竞争的规则,妥善处理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增强国际传播能力,从而有效应对美国在“灰色地带”发起的挑战和冲突。  相似文献   

3.
吴凡  孙成昊  蔡杨 《情报杂志》2023,(3):9-16+42
[研究目的]通过研究有助于了解拜登政府《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的战略思路与关注重点,为我国国家安全情报工作提供优化建议。[研究方法]采用文本分析与比较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梳理从奥巴马政府到拜登政府颁布的4份《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的主要变化,通过威胁认知、战略举措与对华影响三个角度的内容表述,深挖其内在逻辑与形式特征,并重点分析拜登政府国家安全战略呈现的新思路、新政策和新手段,深挖情报的重要作用。[研究结论]拜登政府《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强调未来十年将以战略竞争为主线,实施“投资国力、团结盟友、综合威慑”的战略方针,坚持对华竞争与合作并行的“双轨”政策。我国国家安全情报工作应当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统领,在战略情报评估、情报信息共享、情报技术创新、情报人才培养等方面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近年来,英国情报机构不断对外散布中国“威胁”认知,对此问题的探析,有助于更好应对国际挑战。[研究方法]以英国发布涉华报告为起点,在总结、归纳其情报体系三级架构基础上,借用社会学框构视角,剖析英国情报机构塑造对华“威胁”认知中使用的“聚焦”“桥接”“转换”等手法。[研究结论]通过研究发现,英国情报机构对华“威胁”认知的塑造,是其利用情报泛安全化迎合美国、借助情报意识形态化制造对立、主动设计情报以服务政治需要等综合作用的结果。对此,在重视对英美等西方情报界动向的基础上,既要加强情报的研判、预警能力建设,更要加强情报斗争能力和话语权建设,以铸牢国家安全底线。  相似文献   

5.
郭琳 《情报杂志》2022,41(2):49-56
[研究目的]法国智库是西方构建对华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准确研判法国智库关于中国问题的认知及态度,有助于把握法国政府与欧盟对华战略及外交政策,为促进中法、中欧在全球多边框架下务实深入合作提供情报支持。[研究方法]以法国国际关系研究所涉华研究文本成果为样本,通过文献计量和文本分析方法挖掘并总结该智库涉华研究不同领域的主要认知、观点及态度,以此窥探法国智库的中国观。[研究结论]研究表明,法国国际关系研究所的研究能够紧跟中国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认为中国的崛起为西方带来了挑战,但也存在机遇;其在不同研究领域表现的对华态度也不同,总体上更加务实地关注与法国、欧洲利益关系密切的全球治理、多边国际体系、能源、应对气候变化等领域,并以强调双方合作为主;在涉及中国政治体制、国家治理及军事议题上受意识形态偏见影响持消极态度较多;主要由于其对华认知结构和知识体系未发生根本变化,导致对华出现认知偏差。  相似文献   

6.
刘传平  徐鹏 《情报杂志》2023,(4):84-89+177
[研究目的]近年来,误导信息成为美国对华舆论战中出现的一个新概念。研究这一现象有利于了解美国对华舆论战的特征,并进行反制。[研究方法]通过分析美国官方文件、智库报告和媒体报道,梳理美国以误导信息为武器开展对华舆论战的机制、应对方式和影响。[研究结论]美国以误导信息为由发起的对华舆论战,充分调动了传播过程的各个要素。美国这一行为的目的是遏制中国影响力,夸大了误导信息的作用,损害了中美两国关系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黄亚茜 《情报杂志》2023,(6):80-86+103
[研究目的]拜登政府将联盟体系作为科技竞争的重要战略工具,积极拉拢盟友在新兴技术领域组建“技术联盟”,背后的遏华意图呼之欲出。分析把握美国智库围绕西方“技术联盟”的主要观点和政策建议,既能为研判西方“技术联盟”的发展走向提供依据,也能为中国应对当前及未来技术领域可能的“对华统一战线”提供重要启示。[研究方法]选取美国6所主流智库的12份代表性研究报告进行文本分析,挖掘美国智库关于西方“技术联盟”的主要认知及所提出的政策建议。[研究结论]研究表明,美国智库普遍认为西方“技术联盟”应当以民主国家联盟为基础,以通信与网络技术、半导体与微电子、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生物技术等关键新兴技术为对象,对内推进成员国科技政策深度协同,对外建立更加严苛的技术壁垒,以集体优势确保西方在全球技术竞争中的领导权。面对美国主导的新一轮对华技术围堵,中国应当从瓦解外部和充实内在两方面同时着力,在着眼于自身科技研发的同时加强国际科技合作,通过塑造内外环境为西方“技术联盟”的可能攻势提供最大缓冲。  相似文献   

8.
张景全  董益 《情报杂志》2023,(4):78-83+171
[研究目的]通过对2010—2022年间北欧五国的智库报告展开研究以期发现北欧智库对中国参与北极事务的认知产生的历时变化。北欧是我国“冰上丝绸之路”倡议的重要潜在合作伙伴,智库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政治精英阶层的认知,因此准确分析北欧智库对我国参与北极事务的认知是研判北欧国家对华北极政策的重要参考。[研究方法]该研究采用定性文本分析法,首先以全球智库指数报告为标准从北欧五国各选一个智库,然后以“中国”和“北极”作为索引词搜集了智库官网2010—2022年间可公开访问的相关英文报告,最后逐一解读符合条件的样本中反映的对我国参与北极事务的猜疑或欢迎态度。[研究结论]该研究发现12年间北欧智库对中国参与北极事务的态度呈现出一种亲者愈亲、疏者愈疏的演变趋势,并且面对美国散布的“中国威胁论”部分北欧国家仍然能够保持相对独立的客观认知,一方面我国在北极的实际行动经得住时间检验,另一方面这些国家认识到过度关注一个不存在的“中国威胁”只会导致北极真实安全问题无人关注。  相似文献   

9.
舒洪水  杨谨铖 《情报杂志》2023,(7):20-28+36
[研究目的]准确研究美国智库对中巴经济走廊的认知,有助于分析研判美国对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的舆论走向和战略决策,为中巴两国全方位合作提供启示。[研究方法]研究选取美国7所主流智库作为研究样本,对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以来发布的代表性研究报告考察发现,美国智库对中巴经济走廊关注集中在建设意图、建设情况及可能产生的影响三个方面。[研究结论]美国智库的认知以负面为主,反映了对华意识形态偏见与现实利益考量。这些负面认知将会对美国政府决策、他国政策及舆论产生负面影响。我国应辩证吸收美国智库的合理认知,重视舆论引导工作,加强多元交流并改善区域安全局势,推动中巴经济走廊与“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基于安全情报视角分析美国人工智能国家安全委员会自成立以来发布的数份研究报告,研判美国人工智能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动向,以期在中美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预警潜在人工智能对抗竞争,优化我国相关领域的发展战略与规划。[研究方法]采用内容分析、文献研究等方法,梳理NSCAI的设立背景、人员构成和主要任务等情况,根据NSCAI报告内容总结美国人工智能维护国家安全的现状及趋势,分析其影响并提出应对之策。[研究结论]NSCAI鼓吹中国人工智能崛起的安全威胁,体现了强化美国人工智能竞争力,打压中国人工智能发展的核心目标。我国应时刻警惕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利用科技霸权打造战略威慑的行为,立足自身发展需求大力发展人工智能及其相关技术,以此维护国家安全。  相似文献   

11.
阳长征 《情报杂志》2021,(2):123-130,110
[目的/意义]为了探索突发事件中网络社会资本对受众认知偏差的影响机制,以便有效实现对突发事件舆论偏差进行监控与治理。[方法/过程]以桥接型资本与黏合型资本为自变量,认知偏差为因变量,结构性级联与关系性级联为中介变量构建研究理论模型,通过问卷调查法对相关数据进行采集,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并借助AMOS22.0及STATA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结论]研究发现:a.桥接型社会资本及黏合型资本通过关系性级联和结构性级联中介作用对受众认知偏差产生显著正向影响,且桥接型资本通过两中介变量对受众认知偏差的影响,大于黏合型资本通过两中介变量对受众认知偏差的影响。b.在个体层面,用户投射性认同在关系性级联对受众认知偏差影响路径中存在显著正向调节效应;在群体层面,群体协同性在结构性级联对受众认知偏差影响路径中存在显著正向调节效应。c.网络社会资本对受众认知偏差的影响效应,在性别、年龄及学历人口统计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最后,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并指出了研究价值及未来展望。  相似文献   

12.
王明程  李勇男 《情报杂志》2023,(11):33-40+93
[研究目的]生物恐怖主义对国家安全构成重大威胁。应对生物恐怖主义,情报是基础和先导。通过分析美国生物监测科技研发,探究其情报能力提升的关键,为我国提供借鉴。[研究方法]该文运用文本分析法和内容分析法,在探析生物恐怖威胁环境的基础上,分析美国生物监测科技研发的政策背景、研发逻辑和实践项目。[研究结论]历经多年发展,美国生物监测科技研发卓有成效。我国应当充分借鉴其经验,以提升监测预警能力为目标,以规范研发路径为指引,以核心科技研发为抓手,推动我国相关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为提升我国反恐情报能力,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汪明敏  万阔 《情报杂志》2023,(3):58-63+101
[研究目的]深入洞悉美国智库对华防务研究过程中从基本资料到特定知识,即从情报素材到情报产品的思维理念,深化对开源情报的认识,丰富开源情报理论研究,为全面提升开源情报研究能力提供“他山之石”。[研究方法]以美国最具代表性的对华防务研究智库2049计划研究所和新美国安全中心为研究对象,选取其典型的对华防务开源情报研究产品为研究样本,运用文献分析法探究美国智库对华防务研究过程中的开源情报分析理念。[研究结论]以2049计划研究所和新美国安全中心为代表的美国智库在对华防务开源情报分析中,强调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注重运用语言能力和文化理解力、问题描述研判和提供对策并举、追求分析成果的前瞻性和建设性,在价值观念上坚持符合美国国家利益和价值观,对华意识形态偏见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以美国情报界最新年度全球威胁评估报告为分析基础,明确其战略情报工作方向,把握美国情报全球安全威胁认知,为我国国家安全工作提供参考与借鉴。[方法/过程]对报告内容进行剖析解读,得出美国情报界对“国际竞争”“非传统安全”“跨国问题”及“地区冲突”等关键问题尤为重视。[结果/结论]参考美国全球安全战略的最新动向,建议我国国家安全工作要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引,以前瞻性的视角防范化解国内外存在的潜在风险,坚决维护国家安全。  相似文献   

15.
在国际科技竞争日益激化、我国科技实力迅速腾飞的当下,国家科学形象日益成为国家形象立体化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国际社交媒体推特平台上有关中国科学相关议题讨论的分析发现,西方公众目前对于中国科学类相关议题的关注度并不高,讨论由少量的主要科学事件主导,明显受到了西方主流新闻媒体与政治话语力量的引导与掌控,且认知偏向于负面。这种负面形象的“他塑”建构在一定程度上被卷入政治话语与国际关系话语体系中,表征为对中国负面科技新闻的报道及阴谋论的关注。而正面积极的科学形象则更多表征为“去政治化”语境下,对中国突破性科学成果与获得国际科学奖项科学家的赞赏,以及对于中国科幻的格外关注。对此,提升中国国际科学形象需要在重视社交媒体平台这一舆论场域的基础上,结合研究结果,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对外科技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中国整体科技实力的不断提升成为美国对中国采取多种科技限制政策的直接原因。梳理美国对华实行科技围堵的动因和具体表现,旨在明确美国对华科技战略逻辑重点并针对此制定应对之策。研究发现,美国对华发起科技围堵的根源在于美国对自身霸权衰落的焦虑。美国通过出台系列法案限制中国科技企业技术出口、拉拢盟友建立“技术联盟”、加强对中国企业在美投资的资产审查和严格限制敏感技术对华出口等一系列围堵手段,导致中国进口尖端科技产品的难度加大,科创产品外企着手撤出中国。此外,需要特别警惕中美科技竞赛外溢到其他领域的风险。为此,中国可从三方面缓解美国对华科技限制造成的负面影响,包括建立政府主导、多主体参与的科技发展模式;利用广阔的市场和良好的营商环境留住和吸引外资科创企业;扩大两国技术领域的合作增长点,主动塑造中美科技竞争合作的良性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从全球半导体产业的竞争背景出发,分析美国《2022年芯片与科学法案》的立法目的与核心内容,探讨该法案带给中国的科技安全情报含义,并提出我国科技安全情报的发展建议。[研究方法]采用文献资料研究、对比研究等方法,研究美国科技立法对我国科技安全情报发展方向的启示以及我国如何建设适应当前国际形势的科技安全情报体系。[研究结论]美国在科技领域的立法集中反映了美国的国家安全利益与战略目标,我国必须始终坚持以总体国家安全观引领科技安全情报体系建设,把握科技安全情报体系的核心要素,优化情报流程,输出更高质量的科技安全情报服务,为新形势下的中国科技安全与发展贡献情报力量。  相似文献   

18.
《软科学》2015,(7):94-97
以联想网络理论为基础,探讨企业形象对国家形象的溢出效应。结果表明:企业形象对国家形象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消费者—企业认同在企业形象与国家形象之间起中介作用,而自我—品牌联结对上述中介效应发挥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中美科技竞争持续深化,美国对华科技情报活动力度空前加大,一系列关乎国家科技发展与安全的重大事件,不断向我国科技情报工作示警,并暴露出新形势下国家科技情报体系需要整体性反思与优化,国家科技情报体系整体能力亟待加强。[方法/过程]文章立足系统工程理论,以“大情报观”为导向,以“协同理论”为牵引,界定了国家科技情报体系内涵,分析了国家科技情报体系构成要素,从理念文化、组织机构、情报资源、人才培养、理论方法与技术供给、制度保障6方面,提出强化国家科技情报体系建设建议。[结果/结论]强化国家科技情报体系建设,为国家科技情报事业自身能力提升,以及在中美科技竞争中充分发挥科技情报价值,提供有益支撑。  相似文献   

20.
[研究目的]近年来,美国大力推进“印太战略”,并将其关注点放在情报领域,试图升级“印太”情报合作体系,对此问题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分析中国国家安全环境。[研究方法]基于联盟理论构建什么是联盟、联盟形成的原因和逻辑、联盟的困境分析框架。美国试行升级的“印太”情报合作体系现状包括理念、内容和机制。该情报合作体系形成的逻辑可以从国家利益、内部意识形态、外部威胁三方面探讨。[研究结论]美国“印太”情报合作体系的升级仍存在诸多困难,根本因素是国家利益存在分歧;内部问题,即联盟信任感与对美依赖程度降低;缺乏对外来威胁的同一认知。虽然如此,这种尝试依然对中国造成了严重威胁,需要加强认识与应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