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图书馆员的三种境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著名学者王国维在他的《人间词话》一书中,对学问之道有过精采的比喻。他说: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相似文献   

2.
王国维《人间词话》对李清照不予置评,颇令后人不解。《人间词话》论及词学问题广泛,涉及词人众多,而鉴于李清照在中国词史上的地位及影响,无论或褒或贬,似乎都应该被纳入《人间词话》加以评论。李清照之被王国维忽略,其间应有值得探讨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人间词话》的“人间”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间词》是王国维的词集,《人间词话》则是最集中反映他文学思想的著作。对它们的研究的文章很多,但专门论说“人间”二字的则不多。因发现了一些新的资料,想对此进一步加以探讨。   一  就笔者所见,关于《人间词》、《人间词话》何以用“人间”为名,主要有如下一些说法。  赵万里认为:“盖先生词中‘人间’二字数见,遂以名之。”(见所著《王静安先生年谱》“光绪三十二年”,台湾文华出版公司《王观堂先生全集》第十六册,1968年)他未进一步论说。  对于此说,严迪昌在所著《清词史》中,有所发挥,列举了23个“人间”的…  相似文献   

4.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一书中说,治学有“三种境界”。就此他引用三首宋词里的句子来说明。其一是晏殊《蝶恋花》里的词句:“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其二是柳永《风栖  相似文献   

5.
詹莲 《大观周刊》2011,(13):140-141
王国维是中国近代最后一位重要的美擘和文学思想家。《人间词话》是他受西方美学思想的洗礼后,以崭新的眼光对中国旧文学所作的评论,核心就是作者提出的“境界”说。叔本华是德国著名哲学家,开创了唯意志主义哲学及生命哲学流派。他受东方印度佛教的影响与王国维自身经历,性情的相似性使两种思想更易产生契合点,对王国维“有我之境”,“无我之境”的提出产生了深远影响。王国维也是试图把西方美学,文学理论融于中国传统美学和文学理论中,以构成新体系的第一人。交融后的思想根植于古老的中国土地,绽放出新的光芒。  相似文献   

6.
傅魁文 《新闻界》2002,(4):55-56
闲来览清代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受益匪浅,从中悟得诗词要写得俏皮、精美必须做到“神秀”、“骨秀”、“句秀”。或者其它略显平庸些,而必要占据其一“秀”。正如王国维所论:“温飞卿之词,句秀也。韦端己之词,骨秀也。李重光之词,神秀也。”《人间词话》是千百年来诗(词)话写作的集大成之作,也是王国维在决意从事哲学以后,长期探索中西哲学、美学、心理学、伦理学、教育学的厚积薄发之作,其语言之精练、蕴蓄之深厚、持论之警辟,无不显示作者“不胜古人,不足与古人并”的气度,不愧为中国古典文论最后一颗独放异彩的明珠。《人间…  相似文献   

7.
王昕  李盛尧 《兰台世界》2011,(11):26-27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中国古典文学批评里程碑式的作品,集中体现了著名学者王国维的文学、美学思想,精义迭出。本文阐述了作者对王国维《人间词话》中两个观点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中国古典文学批评里程碑式的作品,集中体现了著名学者王国维的文学、美学思想,精义选出.本文阐述了作者对王国维《人间词话》中两个观点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南长森  刘洪超 《今传媒》2005,(12X):52-52
新华社解放军分社副社长、高级记者贾永在《记者的发现与联想》一文说,他一直把王国维在《人间词话》的这段话作为自己新闻思维与采访实践的座右铭。“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这段话不仅用在新闻报道深入实际做采访、透过现象抓本质上极是,而且用在指导学生进行专业教育实习也应奉为圭臬。今年暑期我们带领部分学生进行社会调查采访更加验证这段话的深刻哲理。  相似文献   

10.
今人对手稿本《人间词话》的性质或有误解,整理词话时所普遍采用的“刊稿、未刊稿,删稿”三分法似是而非。“通行本”曾用以指称徐调孚校注本、王幼安校订本等,但这一概念并不适用于现今的研究,应予舍弃。在理论形态和版本样态上,为《人间词话》或王国维词学寻找“终极”的做法可能会劳而少功,《学报》本与《时报》本都不足以胜任这方面的学术诉求。  相似文献   

11.
黄宗兴 《军事记者》2011,(12):57-57
“词以境界为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这是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的一句话。所谓文章要有境界,也就是说文章要有思想,有深度。  相似文献   

12.
有清二百七十年间,号称词学中兴,词作数量远超前代;以质量而论,则难抗衡前贤。只是词学的理论批评──具体地说,词话的创作,却绝非古人所能范围,大有过之而无不及! 清人的词话,晚出愈精。陈廷焯的《白雨斋词话》、况周颐的《蕙风词话》、王国维的《人间词语》尤为知名,称为清末三大词话。其中,《人间词话》将外来观念与固有之材料互相参证,即将西方哲学和美学的新方法带入到中国词学,倡导境界说,产生了重大影响,引起了学术界经久不息的讨论与探讨,促成《人间词话》成为一门显学,一个焦点,为之笔注,为之论述,屡见不一,…  相似文献   

13.
古人论文,很讲究是否有意境。什么是意境?清人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指出:“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新闻写作也应该注重意境的体现。新闻写作中讲的意境是指在坚持新闻的真实性这一基本前提下,把客观事物和主观感受和谐  相似文献   

14.
《人间词话》里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入内”才能“出外”,不但是作诗填词的真谛,而且是读书之道,作文之道。大  相似文献   

15.
通检《人间词话》手稿,并与王国维相关著述比勘,可以发现:《人间词话》手稿26则与撰写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十月的《人间词乙稿序》相关内容同,51则直接提到《人间词乙稿》;92则源出分撰于光绪戊中年(1908)仲夏及次月万寿节(六月二十六日)的《明刻尊前集残本跋》,93则是对《词录》(光绪戊中秋七月撰)之《尊前集》叙录“《古今词话》乃宋人书,非国朝沈雄所纂者也”一句武断结论的修改与补证;89、90则与撰写于光绪戊申年八月后的《戏曲考源》存在渊源关系.考虑到《人间词话》手稿是王国维对此前读词、评词及校词的一次系统性理论总结,整体写作时间不会持续太长,再综合上述内证,其具体写作时间当在1908年秋季,脱稿时间则当迟至是年的九、十月间,比较接近《国粹学报》初刊本时间光绪三十四年(1908)十月二十日.  相似文献   

16.
电影电视里有不少没有人物出现,用以介绍环境气氛、景物风貌的镜头,称空镜头,这好比我国诗话中所说的“景语”。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一语道出“景语”(空镜头)的真谛。在电影电视里空镜头的运用如果不与创作者的思想感情相联系,不成为塑造人物,抒发情怀的必要  相似文献   

17.
新华社解放军分社副社长、高级记者贾永在《记者的发现与联想》一文说,他一直把王国维在《人间词话》的这段话作为自己新闻思维与采访实践的座右铭“。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相似文献   

18.
闲来览清代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受益匪浅,从中悟得诗词要写得俏皮、精美,必要做到“神秀”、“骨秀”、“句秀”。或者其它略显平庸些,而必要占据其一“秀”。正如王国维所论: “温飞卿之词,句秀也。韦端己之词,骨秀也。李重光之词,神秀也。”温飞卿,即温庭筠;韦端已,即韦庄;李重光即李后主,李煜。这三位唐、五代名词人,在诗词上颇有成就、影响后人,  相似文献   

19.
曾杨 《中国编辑》2011,(5):73+75
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了古今之成大事业、做大学问的"三种境界"。百年过去了,王国维的"三种境界"可谓是历久而弥新,放之四海而皆准。今天,我想把它引入到编辑做书的过程中,作为我熟理中融入新知,新知中蕴涵熟理的一种解读。书,可以说是编辑们眼中的一块带肉的大骨头,  相似文献   

20.
选题立意与出版境界王亚民大学者王国维在其探讨诗词集大成之作《人间词话》首标“境界”,认为诗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然不同凡响,独绝于世。我把王氏“境界”说引进出版领域,认为应该倡导出版境界。出版境界是一种理念精神,是出版者孜孜以求的最高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