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民国时期,在现代学科视阈下,史家已认识到地理学对于历史学具有"以地释史"的重要意义。史家们将地理学建构于历史学的辅助学科体系中并置于重要地位,认为人文地理学、历史地理学等地理学分支领域最能辅助历史研究。在史家们看来,历史地理学包括了沿革地理学,学科归属或是人文地理学分支,或是与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相携并肩;历史地理学虽为史学之辅助学科,但学科属性为地理学而非历史学。  相似文献   

2.
本文探讨了在新形势下人文地理学发展的契机 ,并针对人文地理学的学科属性、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等几个基本问题 ,提出了新的认识和看法 .同时指出人文地理学只有抓住机遇 ,迎接挑战 ,才能迎来新世纪的科学曙光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人文地理学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人文地理学受到了不公正的批判,以经济地理学取代了人文地理学;改革开放以来,人文地理学得以恢复,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本文回顾了80年代以来中国人文地理学发展的成就,及对今后的趋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文章指出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给人文地理学融入了很多新的教学方法,要求高校人文地理学的课堂教学也不断改进和完善。文章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总结了一些心得,希望能对人文地理学的人才培养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5.
刘春霞 《科教导刊》2019,(11):106-107
文化景观作为人文地理学五大研究主题之一,既是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又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研究手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后者,因此本文在分析文化景观概念、内涵及其与人地关系的基础上,分别以两个案例讲解了文化景观作为研究手段在反演历史自然环境和地方文化环境中的应用,有助于学生对该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并用于实践。  相似文献   

6.
从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高等教育会议的两个文件《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和行动世界宣言》及《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优先行动框架》中可以看出学科教学改革的重大意义。我国教育部在这两个文件的影响下,制定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在该计划的指导下,我国高校的人文地理学教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就目前我国高师函授人文地理学的教学改革来看,成效甚微,进展不大。本文通过对目前我国高师函授人文地理学教学现状的分析,对高师函授人文地理学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希望有益于21世纪我国高师函授人文地…  相似文献   

7.
《嘉应学院学报》2013,(4):F0002-F0002
<正>地理学学科隶属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2011年,地理学被嘉应学院确定为六个校级重点学科之一,学科带头人邱国锋教授。该学科设有人文地理学、自然地理学和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三个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高校人文地理学探究式教学模式实践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立足于人文地理学在高校地理科学类专业中的学科地位和学科特点,从探究式教学的内涵分析入手,系统研究了高校人文地理学探究式教学的基本环节和探究式教学内容选择的基本原则,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本人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构建了高校人文地理学探究式教学模式,该模式由课堂探究、考察实习和社会调查三大模块组成,共同构成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实践证明,该模式对于提高高校人文地理学教学质量具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9.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与人本主义地理学思想、人地关系中"和谐论"、可持续发展等思想,以及地理学系统论思想等诸多地理学理论密切相关。从地理学角度看树立科学发展观必须做到:以当前环境的生态容量为标准,协调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关系;采取多种措施,实现自然、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人地关系研究、分支学科发展状况、理论创新三个方面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脉络.作者认为人文地理学的未来发展必须在如下四个方面取得进一步突破:(1)以可持续发展为龙头,带动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研究;(2)加强薄弱领域研究。进一步完善学科体系;(3)重视借鉴国外经验,加强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4)拓展实践领域,强化人文地理学的决策功能  相似文献   

11.
以商丘师范学院地理科学专业(师范类)人文地理学野外实习课程建设为例,阐述了人文地理学野外实习课程教学目标,提出了高等师范院校人文地理学野外实习教学设计方案,包括四大块,分别为指导思想、实习基地的选择与建立、实习内容、实习方法和实习评价等,并对野外实习课程的建设进行了综合评价;系统构建了高师人文地理野外实习课程教学的基本流程,为提高人文地理学野外实习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高校人文地理课程野外实习基地建设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文地理野外实习不仅对人文地理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也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目前,我国各高校对人文地理学野外实习日益重视,野外实践教学内容也逐渐丰富,但仍存在不少问题。本文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深入了解和分析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各专业人文地理学野外实习中存在的问题,以期探寻有效的实习途径和方法,旨在最大化地提高实习效果。  相似文献   

13.
在城乡统筹、国土空间规划、生态文明建设等时代背景下,高校人文地理学人才的培养应紧随时代与地方需求与时俱进。文章以哈尔滨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研究生的培养为例,针对地域现状和服务对象,从课程、教学、实践、考核等四个层面入手,建立服务龙江经济的人文地理学创新型研究生培养评价体系,探索研究生培养新方法与新目标,明确区域和社会发展需求,以期满足龙江地区经济发展人才需求。  相似文献   

14.
文化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的分支学科,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文化需求的增长,文化的空间分布、发展变化及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等问题在人文地理学研究中地位趋于提升。文化景观与文化传播,是文化在时空上的表现,是从地理学的角度研究文化的重要方面,将文化景观与文化传播引进中学地理课程,是地理基础教育与时俱进的举措。要研究和学习文化地理,首先要对文化有个总体的了解。文化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定义“文化”就像定义“地理”一样困难。近代以来,据法国学者摩尔统计,学术界对文化的定义超过250种,并且似乎还呈增加趋势。“文…  相似文献   

15.
在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的时代背景下,传统的人文地理学学科知识体系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传统人文地理学学科知识体系急需改革和创新.在深入分析传统人文地理学研究对象、研究内容时代变迁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了人文地理学的改革方向和改革方案,构建了新人文地理学的基础学科体系,认为新人文地理学的学科使命是“建设生态社会,推进生态文明”,其核心研究内容是“循环经济和低熵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16.
晚近时期英语国家人地关系地理学的发展可以大体分为三个阶段,每一个阶段,占主导地位的研究主题、研究方法和思想观点都有各自的特色,但又有继承性:(1)上世纪50年代以前两大方向并列发展期:人类对地球的改变(或文化景观)和改变我们的地球,两者都是在抛弃地理环境决定论的基础上力图重新解释人地关系。前者与历史学和人类学关系密切,强调过去的变化,所以被称为历史地理学或文化景观论。后者大量吸取生态学的观点和思想,投身于当代的资源管理事业,因而被称为人类生态学。(2)60一70年代批判和反批判时期:上世纪60年代,两个方向都遭到计量学派和马克思主义学派的夹击。前者对批判的反应形成分化,产生了文化生态学——政治生态学和人本主义地理学——新文化地理学两大系列。后者则接受了政治生态学的观点,演变成一种跨学科研究。(3)80年代后既分化又统一时期:分化表现在难以用单一的范畴概括学科的发展特征,统一表现在大多数学者致力于解决当代环境问题的研究中,如政治生态学、全球变化和可持续性科学。  相似文献   

17.
人文地理学本科教学创新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适应高校战略转型和人才培养体制变革,人文地理学的本科教学工作亟待系统性的改进与创新。本文提出了人文地理学本科教学创新体系,其基本架构包括主体要素、环境要素和功能要素三个层次,主要创新层为功能要素层。本文以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的教学实践,总结该学校人文地理学本科教学创新体系中五个创新点的分布,即教学理念创新、课程内容体系编排创新、教学课堂拓展创新、教学模式方法的综合创新、测评方法多元的创新。教室课堂以及由之拓展的虚拟课堂、野外课堂是重要的创新实施环节。本文以该校若干年的教学探索与实践证明,该体系适合地理学本科生的人才培养需要,并有一定的高校间教学互鉴作用。文章最后指出,教学创新体系是一项需要持续增加投入的系统工程,通过不断完善教学环境基础设施和师生间有效的互动反馈机制,才能促进功能要素持续创新。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文地理学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顾和总结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文地理学发展的历程,可以初步归纳为1980年代的复兴阶段、1990年代以来的快速发展阶段,不同阶段具有其特定的背景、特征及其发展成就.作者认为今后我国人文地理学应进入提高阶段,当代中国人文地理学具有决策化、社会化、区域化、生态化、国际化等趋向.  相似文献   

19.
本文首先探讨了人文地理学课程设计和课程改革的理论,在此基础上,以1993年(或1999年)山东地图出版社的《人文地理学概论》教材所涵盖的课程为例,对人文地理学的课程设计和课程改革进行了实践探索,为21世纪人文地理学的课程设计和课程改革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一、多学科相互关联、融会贯通,培养多角度、跨学科思考问题的意识《世界教育信息》:尊敬的李教授,您好!很高兴您能接受我刊专访。从地理学、森林学到教育学,学科跨度如此之大,您是如何在学习的过程中融会贯通的?李子建:我的本科专业是地理学,它是多学科取向的学科,有经济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农业地理学、都市地理学等。本科时,选修课大部分都与自然地理学有关,如气候与气象、基础生态学、地质学、地貌学、土壤学等,由此我逐渐建立起对大自然环境和生态的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