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意义] 移动互联网时代谣言传播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方面谣言的扩散已不再局限于孤立的线下人际关系网络或线上互联网,谣言在耦合网络之间的传播变得更加普遍。另一方面,以往通过概率方式研究谣言的传播存在很大的不准确性,受众的个体特征差异对谣言的传播起到了更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上述现象进行了研究。[方法/过程] 以受众的年龄作为两种网络的耦合依据,提出基于受众年龄的新型谣言传播的耦合社交网络(ASCN)。从受众的认知能力、匿名程度、权威性等基本特征,以及受众的从众心理、记忆效应、好友的影响作用等心理特征方面对受众进行画像,构建多维度函数实现基于受众画像的谣言传播模型。[结果/结论] 基于ASCN对本文提出的模型进行模拟仿真。结果表明,ACSN能够真实地反应出当前网络环境下谣言传播呈现出的"线下引起线上共鸣"、"线上溢散线下"的特征;受众的基本特征和心理特征能够对谣言传播产生巨大的影响,能更好地反映社交网络中谣言的传播规律。  相似文献   

2.
王丽丽  张玲玲 《情报杂志》2023,(5):112-118+136
[研究目的]突发公共事件中强关系社交网络谣言呈现核聚变式快速传播,从认知加工视角探究谣言扩散影响因素与作用路径可以提升对谣言传播机制的理解,进而有效遏制谣言传播。[研究方法]以情景意识理论为基础,使用调查研究法探究证实了突发公共事件中受众会整合环境情境性、信息性和主体性信息并进行匹配与加工,在知觉与理解层次等情景意识作用下形成对谣言的扩散意愿。[研究结论]事件重大性与信息模糊性通过风险感知的完全中介作用正向影响谣言扩散,信息框架性与情绪性通过信任度的部分中介作用正向影响谣言扩散;主体的个体活跃度与群体凝聚力通过信任度的完全中介作用正向影响谣言扩散。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目前关于网络谣言辟谣效果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尚未形成一致的结论,整合国内外独立研究样本,挖掘对辟谣效果具有显著影响的因素,能够为网络平台开展有效辟谣行动提供决策支持。[研究方法]基于传播说服理论建立理论框架,通过系统性的文献筛选获得38篇标靶文献,获取90个效应量29 718个样本量和16个变量,进行元分析。[研究结论]结果表明,12个变量对网络谣言辟谣效果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辟谣信息发布者身份的影响强度最高,是否原创的影响强度最低;研究时间、谣言类型、受访者类型具有调节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异质性;国内外样本对比研究存在显著差异。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提高网络谣言辟谣效果的决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朱贺 《情报杂志》2024,(2):118-127
[研究目的]针对现实社交网络中广泛存在的不实评论对谣言检测的负面影响问题,提出对抗学习框架下的谣言检测方法,从而在提升谣言检测准确率的同时,增强模型对噪声信息的容抗性。[研究方法]以信息对抗机制为基础,搭建具有融合结构及时序特征表示的生成网络,利用部分网络结构的共享及加强具有自注意力机制的二次鉴别网络,实现将非监督的对抗生成网络向有监督学习任务上的成功拓展。[研究结论]在PHEMEv5和新浪微博两个数据集上,该研究提出的模型在谣言检测的准确率上,相较于9种较为先进的基准模型至少提升了3.1%和4.1%;同时,实验显示,该研究提出的模型对于噪声信息并不敏感。充分证明了该模型在跨平台不同语言环境数据集上较高的谣言检测效果及较强的噪声容抗性。  相似文献   

5.
李昊青 《现代情报》2018,38(10):43-50
[目的/意义]旨在探究网络谣言传播中的政治安全风险特征、演化机理以及生态治理对策等问题,以期为网络政治安全风险防控提供理论依据,进一步丰富完善网络谣言治理理论。[方法/过程]基于舆情生态和风险治理理论,通过分析网络谣言传播中的政治安全风险特征和演化机理,建立网络谣言生态治理模型,进而提出面向政治安全的网络谣言生态治理的主要对策。[结果/结论]面向政治安全的网络谣言生态治理,可从整体治理、主体联动、风险防控、环境优化等维度,通过建立网络谣言生态治理体系、提高信息主体网络政治素养、构建全过程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健全网络空间安全法制体系等途径进行综合施策和整体推进。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探究图书情报学科与新闻传播学科在网络谣言研究中的发展现状与研究热点,比较分析两门学科在网络谣言研究中的共性与差异性。[方法/过程]采用文献计量与内容分析方法,对发表于图书情报学科与新闻传播学科的CSSCI与北大中文核心期刊中关于网络谣言研究的文献,从发文机构、核心作者以及关键词这三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结论]两门学科关于网络谣言的研究有着网络谣言研究方法的差异性、谣言传播研究的不同方向、网络谣言研究对象的相似性,同时也发现两门学科在论文发表方面存在着融合研究。建议加强本学科的相互合作、加强两门学科间的融合研究、两门学科间互相吸纳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7.
针对社会热点事件网络谣言信息传播行为,从犯罪心理学角度出发,运用犯罪学领域中和技术和威慑理论,分析网络环境下,人们对网络谣言信息情绪化传播时对中和技术的运用,以及正式惩罚和非正式惩罚在规范网络谣言信息情绪化传播行为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研究假设,运用结构方程模型( SEM)方法构建理论模型,实证分析人们信息网络情绪化传播行为的动机。结果表明:中和技术理论与社会热点事件网络谣言信息情绪化传播意愿正相关,会增强人们对社会热点事件网络谣言信息情绪化传播的意愿,正式惩罚、非正式惩罚和羞愧惩罚有显著负相关,会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人们社会热点事件网络谣言信息情绪化传播行为的意愿。  相似文献   

8.
政府在网络谣言的防范与治理中,肩负着网络谣言监测、预警、疏导和管理的职能。当网络谣言产生时,政府能否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利用自身权威的优势,多渠道、迅速高效的满足公众对信息的需求,进行符合逻辑的,态度诚恳的辟谣,直接决定着网络谣言的影响广度和深度。本文结合不同阶段网络谣言的传播规律,从政府行动、网络谣言受众和传播媒介3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政府的辟谣策略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窦云莲  李昊青  张鹏  王斌 《现代情报》2018,38(11):33-38
[目的/意义]旨在从舆情生态视角提出微信政治谣言的治理对策,从而为我国网络舆情生态治理提供理论参考。[方法/过程]通过案例分析,归纳微信政治谣言的传播特点,并从舆情生态视角剖析治理微信政治谣言存在的困境,进而提出微信政治谣言生态治理的主要对策。[结论/结果]微信政治谣言的生态治理,要充分把握微信政治谣言的特点与演化规律,加强人防与技防的深度融合,从"主体—信息—环境"整体上推进微信舆情生态的有序建设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吴越  温欣  袁雪 《情报杂志》2023,(5):94-101+93
[研究目的]社交媒体平台在促进多元信息交互的同时,也助推了谣言的快速传播。如何准确、及时地发现谣言,已成为多领域学者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最新的谣言检测研究表明,基于谣言传播结构的方法能够捕捉丰富的谣言传播特征,提升谣言检测准确率,而基于外部证据推理的方法可以在传播数据不充分的情况下判别谣言真假,提高谣言检测的时效性。[研究方法]为实现谣言检测准确率和时效性的同步提升,本研究结合这两种方法的优势,提出了基于并行图注意力网络的谣言检测方法ParallelGAT。ParallelGAT由两个图注意力网络模型BiGAT和MlGAT并行构成。其中,BiGAT模型通过引入注意力机制以捕捉重要的谣言传播和散布特征;MlGAT模型通过在外部知识中增加多头注意力机制以获取关键的外部句子级证据知识和词语级证据知识;BiGAT和MlGAT的输出特征向量最终通过聚合模块生成谣言检测标签。[研究结论]在公开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显示,该文提出的模型优于现有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李昊青  洪礼博 《现代情报》2019,39(5):156-165
[目的/意义]研究面向政治安全的网络谣言风险建模与防范策略,为网络谣言风险治理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方法/过程]采用等级全息建模方法,构建网络谣言的政治安全风险情景,通过识别风险因素,进行风险量化与评级,得出高风险因素,并建立网络谣言政治安全风险防控模型。[结论/结果]依据舆情生态理论和风险分析结果,针对高风险和潜在风险因素,从主体、过程、环境等3个维度提出网络谣言政治安全风险防范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社交网络已成为当前用户信息传播的重要媒介,突发公共事件期间由于网民对事件的高关注度及社交网络平台信息交互过程的独特性,社交网络谣言的快速传播对社会稳定和安全造成了一定的风险。评价社交网络谣言辟谣效果对于网络安全治理极为重要。[方法/过程]基于信息生态理论视角,从信息人、信息、信息环境和信息技术4个维度构建社交网络谣言辟谣效果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和层次分析法进行指标权重计算,并采用优劣解距离法结合3个辟谣话题展开实证研究。[结果/结论]实证研究证明了所构建评价指标的有效性,评价指标可为辟谣平台更好地提升辟谣效果提供一定的指导,协助舆情监管部门进一步净化网络空间。  相似文献   

13.
网络传播中的"谣言"现象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巢乃鹏  黄娴 《情报理论与实践》2004,27(6):586-589,575
谣言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舆论现象,通常是利用蔓延或扩散的作用,暗地在人际的互动间快速传递。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匿名性与易于向公众传播的特性更是助长了谣言的传播与影响能力。本文从谣言传播的基础出发,将有关谣言研究的大量论著和网络传播的研究成果整合起来,运用信息管理学、传播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的方法,针对网络谣言的特性、网络谣言的传播过程进行探讨,并进而总结了网络谣言的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 提前进行网络谣言监控和预警是立体化防控网络谣言、增强社会稳定、提高政府执政能力的关键。移动互联网时代,突发事件发生后极易在网络上引起热点舆情、网络危机信息的传播同时为网络谣言的扩散提供良好的土壤,无形中增大了政府部门应对谣言的挑战。[方法/过程] 本文采用遗传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构建网络谣言危机预警模型,拟实现对突发事件网络谣言的监控、预警仿真及风险的量化评估。实证分析案例选取天津"8·12"爆炸事故与"和颐酒店女生遇袭事件",通过计算机对这两起突发事件衍生的网络谣言建立预警模型,并对模拟仿真结果进行验证。[结果/结论] 结果表明,遗传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模型在突发事件网络谣言危机预警方面具有较好的适用性,与仅采用BP神经网络模型相比预警的准确性更好。  相似文献   

15.
阳长征 《情报杂志》2023,(1):189-197+157
[研究目的]为了探索突发公共事件谣言中信息对称、情感卷积与向度反转之间动态影响机制,以便有效地对突发公共事件谣言进行监控及治理。[研究方法]使用2015—2020年我国具有代表性的11起突发事件面板大数据,采用向量自回归、状态空间模型及线性规划对信息对称、情感卷积及向度反转之间关系及监管的弥合路径进行分析。[研究结论]研究发现:信息对称对向度反转产生负向脉冲扰动,情感卷积对向度反转产生正向脉冲扰动,信息对称及情感卷积的冲击效应均较大,且向度反转对两变量的脉冲响应均具有断尾效应;信息对称与情感卷积对向度反转的边际影响力均较大,且信息对称的边际影响大于情感卷积的边际影响;信息对称的弥合路径呈偏右的倒U型分布特征,情感卷积的弥合路径呈J型分布特征。根据研究结论,可制定有针对性的突发公共事件谣言信息对称、情感卷积及向度反转的监管措施及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16.
兰月新  何永红  王慧  郑楠 《现代情报》2014,34(10):15-19
网络谣言的传播,严重损害公民权益,影响社会秩序,破坏政府公信力,治理网络谣言已成为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分析“事件衍生”型和“无中生有”型两种网络谣言的传播模式,研究制定政府应对网络谣言的防谣策略和辟谣策略,为政府应对网络谣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赖胜强  唐雪梅 《现代情报》2017,37(12):30-34
随着社会媒体的发展,网络谣言大有泛滥之势。谣言不仅对个人和组织形象造成负面影响,同时扰乱公众心态影响社会稳定,治理网络谣言迫在眉睫。网络谣言犹如网络环境健康机体上的病毒,借鉴人体对病毒入侵的免疫机制,论文构建了多层级、多关口、多系统的网络谣言防御和治理体系,并探讨网络谣言免疫系统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8.
网络口碑信息特征对受众再传播意愿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雪梅  赖胜强  朱敏 《情报杂志》2012,31(4):133-137,121
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口碑信息正成为人们信息获取和传播的重要渠道,对消费者决策中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而网络口碑的强大影响力依赖于信息的不断传播,受众的再传播行为研究就凸显其重要性.从网络口碑信息特征视角,通过行为实验法研究网络口碑的正负性、情绪性对受众信息再传播意愿的影响.结论发现,受众对负向网络口碑的再传播意愿比正向口碑更高,对情绪型网络口碑的再传播意愿高于事实型网络口碑,同时产品卷入度对情绪型网络口碑的再传播影响具有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移动医疗服务的健康信息具有隐私和敏感等特征,用户健康信息披露行为日益受到学界和公众的关注。[方法/过程]本研究基于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利用必要条件分析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的方法对问卷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探究影响健康信息披露意愿的必要条件及不同因素组合产生的组态路径。[结果/结论]研究发现,信任是影响用户健康信息披露意愿的必要条件,存在3条影响用户健康信息披露意愿的路径:路径一为风险消解型,当用户感知风险被消解时,即使需要披露的信息敏感性高,用户也会具有很高的披露意愿;路径二为权衡利弊型,当用户预期收益大于预期风险时,其信息披露意愿会随之增强;路径三为利益驱动型,当用户隐私关注水平较低时,其健康信息披露意愿主要受感知收益驱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意义]研究网络谣言民众关注点是网络谣言识别的基础工作,为识别、分析、研判、预警网络谣言提供理论支持.[方法/过程]运用扎根理论按照研究范式进行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式编码,提炼出以"情绪宣泄"为核心的12个民意关注点,分析和总结新冠肺炎网络谣言民意关注点的演化过程.[结果/结论]根据民意关注点在演化过程中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