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标题如新闻的眼睛。一则好的标题,会像磁石一样把读者的目光牢牢“吸”住,令读者一瞥之间而生难分难舍、不读不快之感;反之,如果标题干涩呆板、引力不够,即使一条好新闻也可能让读者失之交臂。正如汤姆森基金会编著的《新闻写作基础知识》一书中所言:“你可以把马牵到水边,但你无法强迫它饮水。当你把你  相似文献   

2.
汤姆森基金会编著的《新闻写作基础知识》一书中写道:"你可以把马牵到水边,但你却无法强迫它饮水.当你把你的报纸送到读者手中的时候,你会遇到类似的问题:无法强迫他阅读.  相似文献   

3.
新闻领域的非虚构写作一般呈现为特稿形式,作者通过文学的写作手法和技巧进行叙事。《大兴安岭杀人事件》是一篇较有影响力的非虚构新闻作品,叙事功力是其取胜之道。本文从叙事者、叙事话语和叙事结构三个方面对文章进行分析,发现文章通过叙事聚焦和多元叙事充分展现细节并遵循新闻的真实性,作者通过情景事实、背景事实和图片的应用,向读者告知以事,用事实说话。通过对不同事件的复杂组合最终构成文本的事实建构,但其不足之处在于缺乏深度。  相似文献   

4.
也许你会以为这题目犹如说“吃饭要吃”,废话连篇!其实不然。正如说“杂谈要杂”强调杂谈写作要注意“杂”的特色一样,“杂谈要谈”则从“谈”的方面来考察“杂谈”写作的另一重要特色。 在“一般写作”里,把通常使用的写作手法分解为四类:叙事,描写,抒情,议论。那么,“杂谈”写作的特色是要充分地向读者昭示“议论”的功夫!这正是“杂谈要谈”的主旨所在。也就是说,在每一篇杂谈文章里,凡属于叙事、描写、抒情的文字要从简或省略。一般说,杂谈往往要求“就事论理”,或“以事为依托”;有“事”要说,就难免要“叙事”。然而一般是不在“杂谈”当中去显现作者的抒情和描写的才能的。至于“议论”,则是显现“杂谈”文章内在的“质的规定性”的成份,需要在这方面去  相似文献   

5.
人称在整个新闻叙事机制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虽说只不过是“你、我、他(她)”这些人称代词上的变化,但却能带来整个叙事过程的角度、视野以及读者接受心理上截然不同的效果.导语,作为新闻叙事的“火车头”,现有的写作方法是采用“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的据多.前者是叙事主体(记者)以一种类似于独白的方式,牵引读者的阅读注意与兴趣.而后者则是被最广泛采用的叙事人称.它是记者以一种“描绘”的方式,为读者展现他人的画卷.唯有第二人称在导语写作中出现的频率最低.那么是不是说第二人称就不适于新闻导语呢?恰恰相反.正如法国著名小说家布托尔所言“第二人称是最具现代性的人称”,“你”字的出现往往会使导语产生出令人耳  相似文献   

6.
正汤姆森在《新闻写作基础知识》一书中写道:"你可以把马牵到水边,但你无法强迫它饮水。当你把你的报纸送到读者手中的时候,你会遇到类似的问题,无法强迫他阅读,不过有一个办法可以使他阅读你的报道,那就是运用精彩的标题。"这就说明了:在大量信息充斥的社会,大多的读者都只是看题读文,一个精彩的标题就会吸引读者的目光,让读者自觉的阅读新闻内容。修辞在语言文字中的应用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如果能  相似文献   

7.
徐海波 《新闻窗》2009,(4):20-21
美国汤姆斯基金会编写的《新闻写作基础知识》中有这么一段话:“你可以把马牵到水边,但你却永远无法强迫它喝水。当你把报纸送到读者手中的时候,你会遇到类似的问题。不过有一个办法可以诱使他阅读你的报道,那就是运用精彩的标题。”做新闻的也有一句话:“好题一半文”。一篇文章如果有一个精彩的标题,就能吸引读者的眼球,让人有进一步读下去的欲望。有了醒目的标题就可以抓住读者。现在流行说“抓住眼球”。一篇内容较一般的文章可能会因为一个出色的标题而提升很大档次,而一篇可读性强的稿件也许会因为一个平庸的标题而被海量的信息所淹没。  相似文献   

8.
朱崇华 《青年记者》2007,(14):81-82
汤姆森基金会编著的《新闻写作基础知识》一书中写道“你可以把马牵到水边,但你却无法强迫它饮水。当你把你的报纸送到读者手中的时候,你会遇到类似的问题:无法强迫他阅读。不过,有一个办法可以诱使他阅读你的报道,那就是运用精彩的标题。”  相似文献   

9.
汤姆森基金会编著的《新闻写作基础知识》一书中写道:你可以把马牵到水边,但你却无法强迫它饮水。当你把你的报纸送到读者手中的时候,你会遇到类似的问题:无法强迫他阅读。不过,有一个办法可以诱使他阅读你的报道,那就是运用精彩的标题。由此可见,好标题在新闻报道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一叠报纸放在一起,读者看什么、不看什么,都是由读者自己选择的。《新闻写作基础知识》一书很形象地写道:“你可以把马牵到河边,但你无法强迫它饮水。当你把你的报纸送到读者手中的时候,你会遇到类似的问题:无法强迫他阅读。”英国哲学家赫伯特·斯宾塞也说过类似的一段话:“不管作者的才智有多杰出,不管传播的信息有多重要,也不管印刷工人的技术有多高明,没有人阅读的印刷品只不过是一堆废纸和不值钱的油墨罢了。  相似文献   

11.
《南方周末》标题的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读报先读题”县读者的共识。为了吸引读者,提高报纸的有效力,作为文章的眼睛——标题,是记者、编辑们精雕细刻的重要内容之一。美国汤姆森基金会所编《新闻写作基础》一书中指出:“你可以把马牵到水边,但你却无法强迫他饮水。当你把你的报纸送到读者手中,你也可以遭到类似的问题:无法强迫他阅读。不过,有一个办法可以诱使他阅读你的报道,那就是运用精彩的标题。”作为《南方周末》的读者,常常被报中精彩的标题所吸引,不读为之不快,有鉴于此,笔者在拙文中探讨其标题特色。  相似文献   

12.
这是一篇迟发的访问记,当它和《新闻与写作》的读者见面的时候,敬爱的绍棠老师已于1997年3月12日晨不幸病逝,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绍棠学长,你只有61岁啊!你是带着中国乡土文学的一面旗帜走的,你是奉献出了倾尽心血刚刚完成的长篇力作《村妇》后走的。作为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和北京市写作学会会长,你的走,给中国文学和写作事业留下了太多的遗憾;给热爱你的作品的千千万万的读者,留下了太重的悲凉……一年前,我刚刚调到《新闻与写作》编辑部工作,绍棠学长曾抱病约我长谈,给了这本刊物很多关注和支持。今年本刊第一期,他的大作《中国人点头才算数》刚发出不久,我们还等着他的新作,然而,他却匆匆离我们而去了…… 欲哭无泪,谨以此文,送敬爱的绍棠学长远行!  相似文献   

13.
你可以把马牵到水边,但你无法强迫它饮水。当你把你的报纸送到读者手中的时候,也会遇到类似问题:无法强迫他阅读。不过,有一个办法可以诱使他阅读你的报道,那就是运用精采的导语。导语在全篇新闻中的地位,新闻工作者和新闻学家们已经早有论述。英国新闻学家赫伯特·里德说:“新闻导语,是新闻的生命所在。”西方新闻学者都强调:一个新闻记者在写作一条新闻之前,设计20条导语并不算多。读者阅读新闻,通常只是在打开报纸浏览标题和新闻开头部分的一瞬间才决定取舍的。读者的注意力犹如飞舞在花圃里的蝴蝶。当在报纸栏目上飘忽而过的时候,只有那些醒目的标题、鲜明的导语才能把它抓住。所以,记者写导语不仅要开门见山、中心突  相似文献   

14.
朱任辉 《采.写.编》2021,(11):145-146
教育叙事和教育杂谈是教育写作中的两种重要文体,探讨教育叙事的写作可以从其写作动因、关键环节、一般写法等几方面入手;教育杂谈则更应注重其政治导向性,遵循守则,既讲规矩,又写好文章.  相似文献   

15.
一、新闻写作的特征倘若读者看不懂你所写的是什么意思,那么,无论是任何形式的再好的作品也是无用的。新闻写作则更是如此,它应是读者能看懂的一种写作,或是迅速提供给读者中的他或她原先不得而知的信息的一种写作。如果读者对你所写的新闻不能理解或理解不了,当然这也是传播学上的一个问题,那么就更谈其不上彼此间的感情交流、融汇贯通了,其传播功能和纽带作用也必然成为一句空话。假若读者对你写的新闻感到厌烦、迷惑甚至是恼火,那么,读者中的他或她将最有可能找些其他更为有趣可读的东西来读,而将你的所谓“大作”抛到脑后。因此,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现在的新闻写作应具有什么样的特征? 笔者认为:短而精即简明扼要并有深度应是当今新闻写作的最主要的特征,换言之,长不是新闻的特征,长者也  相似文献   

16.
郭洁  哲君 《军事记者》2008,(8):33-34
明代诗论家谢榛在《四溟诗话》中提出:“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意思是文章写作既要重开头,也要重结尾。文章开头要写好已形成共识,但要做到结尾响亮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尤其在新闻写作中,结尾的地位作用经常被忽视。新闻作品中,作为起头的导语部分无疑重要,导语写得好才能抓住读者“眼球”;  相似文献   

17.
美国汤姆森基金会编写的《新闻写作基础》教材一书中说:"你可以把马牵到水边,但你却无法强迫它饮水.当你把你的报纸送到读者手中,你也可能遭到类似的问题,无法强迫他阅读.不过,有一个办法可以诱使他阅读你的报道那就是精彩的标题."[美]布雷恩·S·布鲁克斯、詹姆斯·L·平森、杰克·Z·西索斯著的《编辑的艺术》一书中写道:"好标题能吸引读者对新闻的注意,如果没有这些标题,新闻则可能被忽视.如果标题未能很好地推销内容或吸引读者的注意,当日的最佳新闻也可能会影响甚微或全无影响."  相似文献   

18.
新闻标题对受众是第一视觉冲击波,对传播信息、引导舆论、表现主旨、沟通受众有重要作用。关于新闻标题的重要性,汤姆森在他编著的《新闻写作基础知识》一书中这样论述:“你可以把马牵到水边,但你无法强迫它饮水。当你把你的报纸送到读者手中的时候,你会遇到类似的问题,无法强迫他阅读,不过有一个办法可以使他阅读你的报道,那就是运用精彩的标题。”因此,制作出好的新闻标题,一直是我们编辑孜孜以求的。  相似文献   

19.
让新闻标题更吸引眼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健 《军事记者》2008,(1):34-36
汤姆森基金会编著的《新闻写作基础知识》一书中这样写道:“你可以把马牵到水边,但你无法强迫它饮水。当你把你的报纸送到读者手中的时候,你会遇到类似的问题:无法强迫他阅读。有一个办法可以诱使他阅读你的报道,那就是,运用精彩的标题。”一向不苟言笑的邓拓在人民日报社工作时,曾留下令人忍俊不禁而又发人深思的话:“谁要是给我想出一个好标题,我给他磕三个响头。”(见安岗《新闻论集》)  相似文献   

20.
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写作活动本身,就是一个从客观到主观,再从主观到客观的矛盾的辩证过程。因此,我们在整个写作过程中应自觉地掌握和运用辩证法。为了帮助有志于写作的读者多掌握一点辩证法,并在写作实践中较好地运用它,本刊从这期起,将陆续发表阐明写作中的辩证关系的文章。——编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