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童县城 《学语文》2024,(1):18-21
<正>【设计意图】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了“核心素养”这一重要概念,并在“课程目标”中明确提出要“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体会中华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和人文精神”。[1]语文教学应践行新课标的“核心素养”理念,在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中积极落实语言、思维、审美、文化四个方面的核心素养,以达成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将课堂变为“学堂”;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积极引导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探索发现、思考质疑、巩固提高。  相似文献   

2.
《辽宁教育》2023,(6):94-96
<正>2022年4月,教育部印发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语文教师在研读新课标时,不仅要关注立德树人、学科核心素养、语文学习任务群、学业质量标准等关键内容,还要认真学习课程实施部分中“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提及的八条建议,努力提升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从而更好地落实新课标、实现语文学科高质量教学。研究者们对新课标下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颁布和实施之后,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目标、教学方向、教学要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学内容也有所调整,为贯彻落实“五育并举”“以人为本”等教育理念奠定了基础。新课标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最新教育理念的展现,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根基。文章概述新课标所提出的核心素养的基本概念,分析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价值,同时结合教学案例分析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自颁布以来备受关注,“新课标”以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构建了素养型教学目标体系,旨在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新课标”阐述的核心素养包括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四个方面。而古诗词底蕴深厚,教师重视古诗词教学,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文化自信、提升学生人文素养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5.
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带动了语文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革新,提出了新的课程教学要求。当下的初中文言文教学需贴合新课标精神,向新课标期待的方向转型。在新课标背景下实施文言文教学,需破除错误的文言文旧教学理念和以“串讲”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依据新课标要求构拟“语文核心素养”导向下、“语文学习任务”组织下、“学业质量标准”规范下的文言文新课堂之形态,在此基础上,立足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的中心目标,制定素养导向下的文言文教学目标,进一步凸显文言文教学内容的“文化本位”,以“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建构知行统一的文言文教学过程以及建立四位一体的新文言文教学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6.
郁婷婷 《现代语文》2007,(3):103-104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这个全新的概念作为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被提了出来,同时,新课标系统还提出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但语文素养的内涵包括哪些要素?实际教学中如何提高语文素养?目前教育理论的发展以及教育实践的现状,应该说还存在着种种问题,一句话,要想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7.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第一次提出“核心素养”的理念,特别强调课程育人的思想。作为语文教师,要认真研读语文新课标的精神,将它的先进理念落实到教育教学中。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借助传统文化来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通过语文要素来强化学生的语言运用,以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可紧扣教材的人文主题,抓住课堂契机,重视语文实践和学科融合,以此强化语文课程育人功能。这样,能让语文新课标的理念在课堂中落地生根。  相似文献   

8.
新课标颁布后,让核心素养落地成为当前一线教师的主要任务。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落实语文核心素养培养:一是要深入研读语文课程标准,把握正确的语文课程观;二是要全面理解核心素养,坚持以生为本的学生观;三是要聚焦课堂教学变革,秉持“以学为核”的教学观;四是要注重对学生的多元评价,树立教学评一致的评价观。  相似文献   

9.
语文素养论     
“语文素养”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一个核心目标概念,是一个近乎全新的概念。在新课标之前,尽管有少数文章使用了这个词语,甚至2000年的初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也出现了这个词语,但多是一带而过,并未引起人们的关注。而在新课标中,“语文素养”一词前后出现十余次。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新课标的内容已深入人心,“语文素养”也成为当今使用频率极高的一个词语,在语文教育领域,说它是人所共知恐怕一点也不夸张。  相似文献   

10.
<正>我国的语文教学处于急剧的变革中,以语法学和语义学为核心的教学观一直是我国语文教学的基本形态。进入21世纪,语文课程改革更是风起云涌,语文素养、师生对话等理念的提出,强调培养学生在认知和理解基础上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语用教学理念符合语文课程改革的理念,反映了语文教学的本质,涵盖了母语教学的全过程,成为语文教学的实现方式。《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语言运用”是核心素养的内涵之一,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与载体。学生如何在课文的学习中积累语料,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建构语感是教师要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正>《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了“基于单元主题学习整合教学内容”“运用大概念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创设历史情境”和“明确学习任务”等课程实施建议,它们共同将历史教学指向了“整合”。基于新课标的课程实施建议,以及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需求,以大单元教学作为初中历史新授课教学的主要模式,已成为历史教师的必要选择。在明确大单元的概念、基本形式的前提下,  相似文献   

12.
杨继美 《天津教育》2023,(35):95-97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语文课程应围绕核心素养体现课程性质,反映课程理念,确立课程目标,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课程内容,推动语文教育变革。“核心素养”与“学习任务群”两个大概念为语文教学创新提供了根本性启示,即要以大概念统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使语文大单元教学实施具有连贯性、思维性与可迁移性特征,教师必须创设学生接受度高的学习情境,  相似文献   

13.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积极倡导素养导向,将语文课程定位于为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而教,同时把“语文核心素养”划分为“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发展”和“审美创造”四个核心维度。[1]对于语文课程教学而言,这四个维度分别指向了语文的不同方面,教师需要激活学生的思维状态,以深度学习的方式,让语文学习真正发生。笔者以统编版五年级下册《稚子弄冰》这首古典七言绝句的教学为例,谈谈自己从四大维度入手,推动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的思考和尝试。  相似文献   

14.
袁向军 《江西教育》2023,(18):71-72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语文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要努力在真实情境中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但是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常常出现教师想达到的目标与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能统一的情况。教学中,教师应在“知行合一”上下功夫,为了学生“更好地理解”而教,使语文教学更有温度、深度、高度和效度。  相似文献   

15.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颁布,标志着初中数学课程教学迈入了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新阶段。新课标对初中数学课程提出了新理念和新要求,初中数学教师面临着:从“知识导向”转向“素养导向”的课程目标设计;从“单一学科”转向“跨学科”的教学活动设计;从“基于经验”转向“基于新课标”的“教-学-评”设计的新挑战。在此基础上,该研究深入分析初中数学新课标内涵,探究ChatGPT4.0在初中数学备课中信息检索、教学设计、课程开发等方面的创新功能,明确其在智能语义分析,帮助教师明确教学目标;深度知识挖掘,辅助教师完善活动设计;提供策略参考,彰显教师独特教学风格;辅助教学评估,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等方面的价值定位,实现技术赋能教育教学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6.
王琳 《湖南教育》2023,(8):69-70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学习任务群的安排要注重整体规划,根据学段特征,突出不同学段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需求,体现连贯性和适应性。”新课标的这一变化体现了从以单篇课文为主的教学转变为站在单元整体高度进行的教学,从而建构促进学生完整学习的有效方式。为进一步落实新课标要求,在统编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对大单元、大概念、学习任务群、学习情境等进行梳理,尝试开展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7.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一条基本理念,这一理念“体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思想,包含了扎实的基本功的培养和潜在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开发”(巢宗祺等《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语文教师不仅要认真学习和深入领会这一理念,而且应该在语文教育教学实践中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一、“语文素养”概念的界定《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有关“素养”的提法有“人文素养”、“科学素养”、“思想品德素养”、“科学文化素养”和“语文素养”等。其中“语文素养”一词出现…  相似文献   

18.
“审美创造”作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提出的核心素养之一,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认真解读语文新课标的精神,理解审美创造的教学内涵、教学指向,同时根据教材文本的内容特点和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采取显化策略、共情策略和表现策略等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素养,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感染,从而发现美、体验美、创造美。这样才能在语文教学中将审美创造素养的培养落到实处,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师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语文课程标准实施的成败。所以,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教师的素养提出了更高更详细的要求。新课标规定:“教师要努力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继续学习,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自身文化素养;要认真读书,精心钻研教科书,在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合作互动中,加强对学生的点拨和指导,实现教学相长。”它还要求“教师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和条件,发挥优势和特长,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可见,在新课标指导下的语文教师,应该具有更高的素养,尤其要具有以下四种素养。  相似文献   

20.
周存辉 《小学语文》2012,(11):23-25
坚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语文课标”)的基本思路之一。以语文素养作为新课程的核心概念,构建“素养——养成”的课程基本模式,更加丰富了语文课程的价值追求,促进了学生在语文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思想观念等多方面的和谐发展。如何将语文素养转化成教师的教学行为,进一步突出语文课程学习祖同语言文字的运用的核心目标,要走的路还很长很长。有感于此,笔者就“语文素养”的提法谈谈个人的浅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