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正>一、问题的提出《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课程标准的修订和教材的编写要坚持文化自信[1]的原则,即“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人教社化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根据新课标编写了新的高中化学教科书[2-3](简称新教材),新教材精选内容素材,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凸显学科内容的德育功能,彰显化学学科育人价值[4]。本文试着梳理比较人教版新旧高中化学必修教材[人教社2004版高中化学教材(必修)称为旧教材]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内容的不同编排,为新教材的开发使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一课是统编版高中历史教科书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模块的核心内容,掌握好本课有助于师生从人类文明与世界文化交流的高度了解中华文化的意义。其中,“宋韵文化”是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与价值的切入口,其丰富而普适的文化内涵集中反映了中华文化的特点。从教学立意角度讲,借助“宋韵文化”开展教学,学生能够更为清晰、全面地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特点与价值。  相似文献   

3.
吴秋雁 《学语文》2023,(5):23-25
<正>【单元分析】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属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习”任务群,其人文主题为“至情至性”,所选篇目为魏晋到明代的六篇经典散文。通过本单元研习任务群的目标引导,既要关注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基本方法和能力的获得,也要关注“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核心素养目标的达成,真正实现个性化阅读,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提升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教材分析】《陈情表》是本单元的第一篇精讲课文。  相似文献   

4.
<正>高中语文以“立德树人”为目标,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穿于统编高中语文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教材之中,从诸子百家中遴选了最有文化价值的经典篇目,来强化文化传承,增强文化自信。《史记》是中华文化之根,蕴涵着丰富的中华核心思想理念、人文精神和传统美德,能让人真切地触摸到中国气质,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在新课程改革“强化文化传承,增强文化自信”的背景下,《史记》与统编教材的整合教学有其学术价值。《史记》是经史子集的顶峰,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思想,其有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的传统文化,可以从“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人文精神”和“中华传统美德”进行挖掘。  相似文献   

5.
<正>2014年3月,教育部发布《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分学段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2021年1月,教育部发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要求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进什么、进多少、如何进”的问题强化顶层设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机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考验的是教师的教学素养与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6.
王静 《读写月报》2023,(6):28-31
<正>统编版教材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属于“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学习任务群,其人文主题为“诗的国度”。学生通过此单元的学习,能体察古人情感与生命思考,感受古诗词之美,获得情感浸润和审美体验;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本设计综合“单元导读”“学习提示”“单元学习任务”的指导,将选文与单元任务融合,形成专题化学习形式;  相似文献   

7.
选取人教版、中图版、湘教版、鲁教版、中图中华地图版(简称沪版)五种版本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教材中“海—气相互作用”内容进行对比分析。主要从教材位置、栏目设置、课文内容、图像系统等方面,对五种版本教材进行比较,并提出教学建议,以期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各版本教材,优化教学资源,提升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古诗词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本内容,承载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任务。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第三单元汇集了不同时期、不同体裁的古诗词名作,旨在增强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从“语言建构”“语言运用”两个方面,紧扣古诗词诵读积累,培养其语感;营造古诗词阅读情境,组织语言实践活动,进而提升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语文学科素养。  相似文献   

9.
韩洋  黄蓉 《教育评论》2022,(5):154-158
“四史”学习教育在对时代新人的培育中占据着核心地位。文章针对目前中学“四史”教育情况,以统编版高中政治教材必修四中的“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为例,分析“四史”教育融入中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机理,阐释“四史”教育融入中学思政课的时代价值,分析当前中学“四史”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部编版语文教材是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文章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为大概念,挖掘部编版语文教材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关联,并以"大自然的语言"为例,基于学科整合观开展中学地理模块化教学,以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11.
《考试周刊》2020,(88):99-100
初中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非常重视传统文化的渗透,在教材各个板块都设计了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这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道德与法治学科作为德育课程,须在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诵读、解读、探究等多样化的学习活动,让学生感受其魅力,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入学生的心灵,从而深化学生文化认同,坚定学生文化自信,从根本上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  相似文献   

12.
<正>统编版高中历史教科书是一个整体,其中必修是基础,选择性必修是必修基础上的拓展和延伸。这一套教科书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对编写体例进行创新,增设了多种功能性栏目,并渗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七大主题教育。基于此,我们应该对统编版高中历史教科书展开整体解读,以期实现对新教科书的悉心“钻探”和精心“开采”。  相似文献   

13.
<正>2022年版课标在“课程内容”部分倡导以“汉字、书法、成语、格言警句,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历史故事、民间故事……”等为载体,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在“基础型学习任务群”中“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部分,也从“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到“初步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再到“尝试运用到日常读写活动中,增强表达效果”作出了明确的指引。借助经典阅读,助力学生理解、  相似文献   

14.
根据《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儿童核心素养的作用,践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使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有机融合的实现,需要解决好教材容量的有限性与文化的丰富性、儿童认知的初级性与文化的成人性、社会发展的现代性与文化的传统性这三大难点。因此,在内容选择上,要构建内容体系,厘定文化选择范围,并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和社会的现代性需求筛选文化内容;在内容编排上,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材各个主题,融入儿童的生活实际及现代化要素之中。  相似文献   

15.
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图文化呈现。以《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为依据编写的2019版地理教材在知识呈现方面更加专业和科学,体现出与时代接轨、与世界接轨的前沿性。文章以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地球的圈层结构”中“莫霍界面和地壳”相关内容为例,并结合国外地理教材中的有关内容,深入分析和研究了不同版本地理教材在知识描述上的差异,进而可实现教学内容的优化。  相似文献   

16.
新编高中地理教材(鲁教版)必修本与传统高中地理教材相比,增加了大量的“知识窗”栏目,但每位教师对其都有自己的理解和做法,当然最后的教学效果也就参差不齐。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实际,灵活有效地使用“知识窗”栏目,不仅使课堂教学的组织更为科学合理,而且能更有效地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7.
陈林 《江苏教育》2023,(2):26-28
“文化”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高频词。中国的学校无论进行怎样的文化建设,都不能离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校无论进行怎样的文化叙事,都需要依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校文化建设依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一种“理解”的方式进行:解释与阐明,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溯源中形成学校文化认同;应用与洞察,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观照中演绎学校文化叙事;神入与自知,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支持中实现学校文化的传承与超越。只有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学校文化建设过程中“根”的作用,学校才能准确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18.
阐述生物学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要性,并提出具体的渗透策略:基于教材,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认同优秀传统文化;创设多种传统文化教育途径。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导向,根据生物学知识与传统文化的结合点,让学生从诗词歌赋、古代科技成就和经典书籍等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营养”,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文化自信,实现素质教育培养人才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正>教师要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数学“综合与实践”领域的渗透,让学生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中感受文化魅力,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笔者以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鸡兔同笼》的教学为例,谈谈依托教材资源浸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20.
一、研究并推广应用传统吟诵读书法对高中古诗文教学的意义《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把"文化传承与理解"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强调"语文课程应该引导学生自觉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古诗文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其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育部组织编写的、2019学年投入使用的语文必修(上册)教材,古诗文在选文中占比50%。若是算上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比例就更高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