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宋存定 《甘肃教育》2023,(13):85-87
2022版《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在课程理念设计中强调,构建大概念统领的化学课程内容体系,注重学科内的融合及学科间的联系。在学习主题的设置上将“化学与社会·跨学科实践”作为学科融合和课程育人价值的重要体现。文章通过研究新课标的意义,引出新课标下初中化学跨学科单元教学的优势,在对重要影响因素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新课标下初中化学跨学科单元教学的策略,以提升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让学生的学科素养和综合学习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2.
义务教育新课标中突出强调了跨学科学习,旨在强化课程协同育人功能,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但目前我国仍有许多中小学教师对跨学科学习的认识还不充分,难以开展有效的实践。为此,文章首先通过内容分析,从跨学科学习的定义及特征两方面阐述新课标背景下跨学科学习的内涵,并从素养表现、学科逻辑、内容承载、学习路径和学业质量五个闭环环节分析跨学科学习的设置逻辑。然后,文章依据跨学科学习的设置逻辑提出实践跨学科学习的三条原则。最后,文章从教师发展、教学资源、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四方面探究跨学科学习的实践基础,以期为落实跨学科学习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3.
学科立场是“实化”跨学科主题学习实践的关键,是“净化”跨学科主题学习认识的视角,也是“显化”跨学科主题学习功能的基础。学科立场下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是一种基于学科视域、本质、价值的跨学科主题学习,它以主学科统摄相关学科、以主学科核心素养为旨趣、以跨学科实践为过程。面对复杂的学习实践,应构建学科立场下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多元实践样态,从跨学科主题学习的不同视域来看,分别表现为“微科”型、“单科”型和“多科”型实践样态;从跨学科主题学习的不同定位来看,其实践样态可分别视作一种内容组织方式、形态和理念;从跨学科主题学习的不同属性来看,又包括议题深度诠释类和项目综合实践类样态。  相似文献   

4.
沈晓丽 《江苏教育》2022,(91):14-16
每个学科都需要相应的语言能力,在各个学科中渗透语言学习是广义的语文跨学科学习。在新课程方案中,跨学科学习是加强课程设置综合化的核心举措,语文课程也不例外。语文课程标准中设置的“跨学科学习”学习任务群就是微观意义上课程样态的跨学科学习。  相似文献   

5.
朱娟 《亚太教育》2023,(20):113-115
化学新课标强调“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性”。学科融合是教育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也是新时期教学改革的方向之一。以“水质检测及自制净水器”跨学科实践活动为例,具体探讨如何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化学、物理、生物、地理等多学科知识方法分析解决问题,以期能够促进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是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前置条件,但如何设计却悬而未决。基于跨学科等概念分析,以学科间融合的方式与程度为划分依据,研究发现,跨学科主题学习包括融学科式、多学科式和超学科式跨学科主题学习。研究认为,三类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要遵循素养目标、学生视角、差异分类和总分总结合原则,采用逆向学习设计方法,形成素养导向的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的一个主模式和三个分模式,并重点围绕素养目标、学习主题、主题任务、学习活动、学生学业质量评价、设计元评估等环节细化教学策略,可以丰富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及实施研究,助力学生跨学科主题学习与素养提升。  相似文献   

7.
"跨学科"学习的核心是整合.整合其他学科的知识内容、思维方式是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的不二选择与必备路径.设计"跨学科"学习动态进程,关键在于突破局限,在"所以然"层级"跨"向语文核心素养;利用接龙交锋的形式编织学生活动的行为逻辑链;围绕任务引导和交流平台,布局创建"沉浸式"学习情境,在学科交锋的实践场景中,把多学科的分散"...  相似文献   

8.
设置跨学科主题是义务教育新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新要求,是加强课程综合建设的重要举措,对实现“五育融合”、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价值。学校应从学科课程间的关联、活动课程间的关联、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间的关联三个维度统筹规划与系统设计跨学科主题,以保障跨学科主题的系统性与科学性,避免跨学科主题设置的零碎化、随意性。  相似文献   

9.
学科融合,是指打破学科边界,促进学科间相互渗透、交叉的学习活动.《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初步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教学中,我们应打破学科边界,实现语文和数学、道德与法治、音乐、科学和信息技术等学科的融合,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实现知识的系统化,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0.
杨俐 《甘肃教育》2024,(6):112-115
跨学科融合背景下的初中地理教学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实现地理学科育人价值的有效方式。跨学科融合是当前初中地理教学的新样态,跨学科融合能够打破各学科间的界限,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学习体验,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需要在《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指导下,了解跨学科融合的价值,有效开展跨学科融合教学活动。文章从初中地理教学的具体工作入手,分析了跨学科融合对学科教学的作用,并对初中地理教学中跨学科融合的实践进行探究,以期在提升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质量的基础上,为跨学科融合教学模式在多个学科中的应用带来新探索。  相似文献   

11.
王永 《四川教育》2020,(14):16-17
学科融合不是简单的学科知识叠加,而是学科间的一种深度融通。学科融合的关键是要找到学科的整合点。学科融合要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学科本位性、情境设置的高度结构化,问题设计的良构性突破的基础上,通过整合促进跨学科知识、跨学科技能、跨学科思想方法的提升,并以“大概念”为整合点进行学科的融合。  相似文献   

12.
学科渗透就是跨学科学习,这是提高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专家们介绍:“语文学科的学习,文学性和工具性都要注重。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要注重跨学科的学习,综合性学习要注重资料的搜集与处理,载体是其他学科,落脚点是语文学习。”2013贵阳市中考语文综合性学习考查涉及地理、物理、数学、音乐4门学科渗透的题目。下面分别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13.
教育部发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强调,应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性要求。同时,应积极开展主题化、项目式学习等综合性教学活动,注重真实情境的创设,增强学生认识真实世界、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学科实践作为一种学科学习方式,是指向学科核心素养下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本文基于项目式学习设计了小学科学学科的实践活动,以期为一线教师在教学中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提供可借鉴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了“跨学科主题学习”,中小学教师必将直面这种朝向素养的、突破学科边界去思考如何教学的问题,开展注重知识学习和价值教育有机融合的综合性教学活动。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中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需要教师明确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基本内涵,理解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动因。还需要从操作层面探寻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施路径,包括优化跨学科课程结构、构建跨学科实践体系和完善跨学科主题学习支持。  相似文献   

15.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开设跨学科主题学习,并在课程内容部分增设“跨学科实践活动”。文章在明确化学课程中开展跨学科学习研究现状、意义与原则的基础上,探索提出了化学课程中开展跨学科学习的三种实施路径:开设跨学科学习综合课程;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常规课程中开展跨学科学习活动。重点分析了化学常规课程中开展跨学科学习实施途径,并基于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视角,给出了教学和教材编写建议。  相似文献   

16.
数学核心概念——对称、比例、位置的确定,使艺术欣赏、模仿到创作的一系列活动从感性走向理性.确定不同学科间的“交叉点”是开展跨学科活动的基础,设计有价值的驱动性问题是活动开展的“助推器”,开展高阶思维的学习是活动开展的目标.本文以学校衍纸社团为依托,大胆尝试数学与美术跨学科实践教学,以活动促学科素养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步入新时代,社会发展要求高校历史学专业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及应用型人才。如今,高校历史课程设置更多的是传授专业理论知识,以知识为中心,不同学科方向知识排列组合,强调数量而不是联系,强调分割而不是统一。为此,高校历史学科设置要在坚持民族学科的基本要求前提下,打通学科方向的障碍,整合相关学科教学内容,突出学科与学科之间的交叉特色,进一步拓宽学生的历史学习视野,使其所接触的历史内容更具深度和广度,不断提高学科的学习能动性,从而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历史学科复合型人才。结合历史学科跨学科融合教学展开研究,先分析了跨学科融合教学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教学实践与改革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新课标要求思政课教学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对学科内容进行结构化建构。思想政治作为综合性学科课程,要以跨学科大概念为核心对学科内容进行科学建构。学科内容的生活价值是走进真实生活情境,在结构化跨学科内容情境化过程中提出问题、设置任务、设计活动和开展评价。有效情境应该是挑战性的、真实性的、生活性的、课程性的和优化性的。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综合素养落地落实。  相似文献   

19.
以“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实验为例,开展学科项目化学习。通过确定核心知识、设计驱动问题、确认学习实践内容,做好活动设计。实施过程中,组间探讨解决共性问题,组内合作解决各组个性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光质等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完成对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内因和外因的深度理解,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和跨学科素养。  相似文献   

20.
陈懿  陈静 《化学教学》2022,(1):27-32
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和跨学科素养为本,构建高中化学项目化学习的设计思路与流程.从"确立项目主题"、"创建驱动性问题""设计学习实践""公开学习成果"以及"全程性评价"五个方面探讨了项目化学习设计的校本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