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品德与社会》教材中有许多地理题材的内容,包括地理地貌、气候民俗、世界人口等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的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地图教学是地理题材的品德教学中的重点,地图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正确引导学生,  相似文献   

2.
刘靖 《学周刊C版》2013,(28):64-65
在教学过程中,"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往往与"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和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紧密联系,本文以《河流地貌的发育》为例,说明在地理教学中通过三个途径,实现地理教学中的"过程与方法"目标。  相似文献   

3.
小学课改把地理纳入到了德育课程中,12册教材中有25课涉及到了地理知识,其内容涵盖了地理地貌、气候民俗、世界人口等。小学阶段地理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儿童良好品德的形成与社会性的发展,因而,品德课程中的地理知识应变为生活中的地理、有生命活力的地理。但面对那  相似文献   

4.
林州太行山地质地貌野外实习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质地貌是高师地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野外实习是其重要的教学环节.由于高师地理专业课程教学时间普遍压缩,建立合适的野外实习教学基地,并对野外实习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十分必要.论述了建设林州太行山地质地貌野外实习基地的主要地质、地貌条件和可以开展思想教育的地质景观.论证了在林州太行山区建设地质地貌野外实习基地的有利条件,探讨了地质地貌野外实习教学的创新.  相似文献   

5.
在初中阶段,地理是一门偏向理科思维的文科学科,很大一部分学生因为各种因素对于地理的学习热情并不高,特别是对于地图的学习缺乏积极性。在初中地理的学习中,需要记忆的知识点比较多,而且知识都比较抽象,比如地理地貌和气候条件等,记忆这些内容必然离不开地图。地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地貌以及气候的变化,也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和记忆各个地理位置的分布。因此,从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入手,浅谈如何将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发挥出来。  相似文献   

6.
《中国地质教育》2016,(3):F0004-F0004
2016年8月12-16日,第二十五届全国高校地质地貌教学研究会学术年会在青海西宁市召开,会议由全国高校地质地貌教学研究会主办,青海师范大学生命与地理科学学院、青海省地理学会承办。  相似文献   

7.
小学课改把地理纳入到了德育课程中,12册教材中有25课涉及到了地理知识,其内容涵盖了地理地貌、气候民俗、世界人口等。小学阶段地理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儿童良好品德的形成与社会性的发展,因而,品德课程中的地理知识应变为生活中的地理、有生命活力的地理。但面对那些离学生实际生活较远的地理课,  相似文献   

8.
地理实践要以地理核心素养培育为宗旨,地理教学应将实践活动作为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文章依据《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有关"地貌"的内容要求,以"漳州牛头山古火山"地质地貌考察为例,确定了考察目标、设计了考察内容,并在具体的考察过程中探索了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育。  相似文献   

9.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是未来中学地理教学的改革方向.Animate作为当前制作教学动画和交互课件的重要工具,可有效提升地理课堂效率.文章针对Animate动画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现存问题,在人教版(2019版)教材"构造地貌的形成(褶皱)"的教学中进行设计与运用,并提出实施建议,探讨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地理研学作为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实现的野外教学形式之一,一直备受关注。如何深度解剖野外地理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成为地理教学设计热点。利用"四层一体"转译岱崮地貌的自然层、生计层、组织层和文化层,解读其内涵及其特征,进而以区域性和综合性设计岱崮地貌研学旅行课程,勾勒地理研学主题与实操,帮助学生在解构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中提升野外实践力,探索地理研学设计的独特思路。  相似文献   

11.
一、建立地理教学园地,扩大学生学习地理的领域地理教学园地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一个重要场地。地理教学园地设立在校园之内,为青少年学习地理提供有利的条件。根据教育活动的需要,我校已建立了面积近300平方米的地貌园。园里有山脉、丘陵、平原、高原、盆地、黄土高原、三角洲、海岸、沙漠、喀斯特地形,还有河川、湖泊、海洋、田园、森林和草原。走进地貌  相似文献   

12.
开展地理实践活动是培育地理实践力的主要活动方式,科学设计地理实践活动是活动实施的首要环节。研究了基于TARGET模式的地理实践活动设计方法,并以人教版教材(2019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观察家乡的地貌"活动为案例,分析TARGET模式在地理实践活动教学中的应用价值,阐述基于TARGET模式的地理实践活动设计过程。  相似文献   

13.
乡土地理,是地理教学应予重视的内容,充分运用同学们熟悉的地理事物、地貌现象,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地进行教学,对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中的一些问题,有良好的效果。这方面我有些粗浅的体会主要是:  相似文献   

14.
地质地貌实习是地理科学专业培养方案的必要环节,疫情背景下基于微认证的混合式实习教学模式对提高地质地貌实习质量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地理科学专业地质地貌实习方式缺乏智能化、实践能力的甄别宏观不具体、实习成绩测评缺乏过程性和实习成果缺乏共享性。随着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逐渐走向深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已成为必然趋势。微认证作为当前国内新兴的线上学习认证平台,以其专业能力为导向、实践证据为中心、评价科学性及成果可共享等优势,能较好助推混合式教学的实施并有效解决传统地质地貌实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借鉴微认证学习平台,构建混合式地质地貌实习教学模式,以期对地理科学专业传统地质地貌实习的教学模式做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15.
地理概念在地理学科知识体系中十分重要。深度学习通过调动高阶思维活动促进对概念的深刻理解,深度学习下的地理概念教学是落实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有效途径。文章以“河流地貌”概念为例,依据深度学习下的高中地理概念教学思路,提出了地理概念教学策略,优化了概念教学流程,可触发学生深层认知。  相似文献   

16.
以高中地理"地貌"专题为例,总结了以往教学中重知识轻应用、学生在去情境化环境下学习导致的认知误区等问题,剖析了《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地貌"专题相关内容及其变化,揭示了课标对形成活跃知识的重视,提出了"地貌"专题学习的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新课改背景下,地理学科教学日益重视从真实情境出发开展教学,培养学生必备的地理核心素养。文章从真实情境出发,选取四种较为典型的黄河河流地貌,旨在通过真实情境教学促进学生对河流地貌的认识,带领学生走进“母亲河”,加深对黄河的情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更好地守护人类美好家园。  相似文献   

18.
地理是一门非常贴近学生生活的基础课程,高中地理的教学内容在时时处处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同时,教材知识和教学大纲几乎包含了整个中国区域的地理地貌和地理常识。高中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直接决定了高考成绩的优劣,也将影响他们在现实生活出行的方便与否。因此,本文简单介绍了高中地理教学的特点,从解决目前教学现状下的高中地理教学存在的瓶颈问题着手,通过阐述成功培养学生地理学习思维对高中地理教学的意义来提高师生对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视。最后笔者提出了如何通过中国地图有效进行学生地理学习思维培养的几条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9.
黄河三角洲是我国乃至世界暖温带地区保存最完整、最典型、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区内自然环境独特.丰富的石油资源.生物资源,地质地貌及人文旅游资源等,为乡土地理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是地理教学良好的载体。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因地制宜的利用学生熟悉的这些乡土地理教学资源可以拉近学生与地理学习之间的距离,不仅可以丰富学生乡土地理知识,客观的认识家乡.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和人生观。  相似文献   

20.
王爽 《教师》2015,(6):99
地理学科和其他学科不同,它包含了地貌变化、地理环境以及人类和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在转变教学观念的同时,让学生改变被动学习心理,积极主动地探究地理知识.在教学中,教师要把地理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相结合,让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走进地理,关注地理知识,并学会运用地理知识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地理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