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历史教科书是重要的课程资源。2016年起,统编版初中历史教科书开始在全国范围内使用。和原有教科书相比,统编版教科书的编写更符合初中学生实际,"相关史事"等辅助栏目的设计也是新教科书"教本"与"学本"相结合的体现。如何开发运用新教科书资源,使历史教学更有趣味和深度,笔者试以"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一课的教学为例说明。  相似文献   

2.
<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课程不断发展,历史教科书也做出了相应改变。其中,2006年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八年级《中国历史》教科书和2016年统编版八年级《中国历史》教科书,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广泛使用,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关于统编版和人教社2006年版教科书的对比,学界已有一些相关研究,如朱迪、万庆东的《部编版与人教版初中历史教科书课文辅助系统比较研究——以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为例》一文,  相似文献   

3.
<正>《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颁行,统编版历史教科书在全国范围内的陆续使用,给一线教师的教学带来新的挑战。本文围绕统编教科书应该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三个问题,以“两宋的政治和军事”为例,对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统编版历史教科书教学做一反思和总结,供同行参考并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4.
<正>统编版初中历史教科书图文并茂,其中大量的插图是教科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插图在带给师生更多趣味性的同时,也给教师带来新的挑战:如何有效运用教材插图,让学生学会识图、用图,以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本文试图以统编版七年级下册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为例,来探讨初中历史教学的插图运用问题。一、历史教材中的历史图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了解多种历史呈现方式,包括文献资料、图片、图标、实物、遗址、遗迹……  相似文献   

5.
<正>统编版初中历史教科书中出现了很多新的知识、图片和史料,特别是一些新的概念和新的表述,如何更好地贯彻落实教科书编者的意图,实现“立德树人”的最高目标,笔者试以“钢铁长城”一课为例做一简单粗浅解读,不当之处望大家批评指正。一、教学内容分析与定位统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主要讲述了我国在国防和军队建设、外交事业方面的政策和成就。其中,“钢铁长城”一课首先介绍了我国陆军、海军、空军和导弹部队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2019年秋季多个省市开始使用的统编版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体现了国家对历史教育的指导方向。为了一线教师能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新教科书,各层级教育部门组织进行了2020年普通高中统编版教科书示范培训。通过教科书编写专家的解读及优秀教师的说课示范,一线教师能对新版教科书有较为高效和全面的了解,为一线教学奠定基础。了解和领会教科书是教学的前提条件,本文尝试结合近期国家教材培训的相关内容,对《中外历史纲要》教学内容进行初步考察,以期为一线教师的历史教学提供一定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7.
小学语文教科书在识字、写字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对统编版教科书的生字数量和具体选字进行系统分析,并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人教版教科书、北师大版教科书、苏教版教科书进行对比,可以发现,统编版教科书的识字量契合该版课程标准的要求,识写比率的年级分布相对合理而平衡;在具体选字方面,统编版教科书的生字表和“300个基本字”的重合度较高,但和“2500个1级常用字”的对应还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8.
<正>基础教育课程承载着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思想,课堂教学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得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主渠道。笔者试以统编版教科书“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一课探讨如何基于学生发展探索设问路径,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9.
<正>2020年9月开始,统编版教科书在全国范围内陆续启用。作为高中一线历史教师,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统编版教科书内容多,且表述过于概括抽象,教学难度相当大。笔者认为,较为有效的方法是通史与专题史相融合,现试从二十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出发,借助现下流行的智慧课堂设备,以《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7课中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为例,在复习课中运用数轴将通史与专题合二为一,化繁为简,帮助学生培养时空观念素养,提高历史学习的成效。  相似文献   

10.
<正>《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历史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课程,注重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统编版初中历史教科书充分凸显历史课程的育人功能,是历史教与学涵育核心素养的重要“媒介”,更是学生学习历史的基础学材。“相关史事”栏目作为教科书辅助栏目,具备阐释相关概念,补充历史细节,延伸正文内容等方面的功用。其中,统编版七年级上册(2021年秋季)历史教科书共设置了41则“相关史事”,平均每课设置了1—2则,覆盖面广,短小精悍,内容丰富且富有趣味,具有较强的导学功能。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活用“相关史事”,实现教材向学材的逐步转变,涵养历史核心素养。以下为笔者的尝试与探索,不当指出,敬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1.
<正>统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科书第9课“宋代的经济发展”里面有一幅秧马图,初看图片没发现什么问题,但是阅读教科书对秧马的解释文字,笔者却有个疑问:图里画的秧马用于插秧,而教科书文字解释却说秧马是拔秧工具。是什么原因把插秧图当作拔秧图解释了呢?笔者试做一番探究。  相似文献   

12.
人教版教科书和澳门试行版教科书虽然应用的地区不同,但这并不妨碍两个版本间的相互借鉴共同完善。本文以经教育部审定,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年出版(以下简称"人教版")的七年级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和澳门历史教材·试行版(以下简称"试行版")中国历史初一年级上册第12课"汉武帝的大一统"为例,重点从正文编排,史料取舍,环节设置三个方面对两个版本的编排进行对比,为我们进一步完善教材提供些许参考,使其朝着既能赢得师生信赖,又能符合当今教育改革潮流的方向愈加完善。  相似文献   

13.
贯彻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是实施统编版教科书的根本任务。随着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研究和实践的深入,基于史料的教学体现了历史学科本质特征和思想方法,已成当前课堂教学常态。本文以统编版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的教学为例来谈谈如何合理、有效选择与运用史料开展史料实证、涵育实证的精神。本课由成都...  相似文献   

14.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明确提出历史课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其中,时空观念被视为"诸素养中学科本质的体现",是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能否成立的基础。笔者以《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2课"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一课教学设计为例,着重探讨时空观念素养如何在统编版教科书的教学中落实。  相似文献   

15.
<正>2021年9月,云南省正式进入高中新课程改革,面对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的局面,用好统编版高中历史教科书,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转化为课堂教学实践是“三新”背景下的教学常态。在“三新”背景下如何开展历史选择性必修课程的学习,笔者及团队2022年以来开展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课堂教学实践转化的研究。研究中笔者发现,学习进阶理论可以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参考。本文拟结合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以下简称“选必3”)第7课“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  相似文献   

16.
<正>统编版教科书是教育部统一编写的全国性通用教科书,2017年9月新学期开始陆续在全国推行。新教科书无论是从内容、结构还是编排形式等方面较旧教科书都有很大变化。笔者发现,诸多一线教师对新教科书的变化还存在诸多疑问,甚至认为其中某些内容冲淡了旧教科书的教育功能,这种想法其实是缺乏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对新教科书的编写视角缺乏应有的认识。鉴于此,笔者以新旧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外交事业的发展”一课的插图为例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17.
<正>伴随着初高中历史统编教科书的使用,“初高中历史的内容重叠部分增加,尤其是高一《中外历史纲要》部分,大多数内容在初中都已经涉及;另一方面,高中历史教学内容多,课时任务重,如果不在初中学习的基础上教学,是不能很好完成教学任务的”[1]。对比《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二者在课程理念、  相似文献   

18.
统编版初中历史教科书是教育部统一组织编写的教科书,到2019年的下半年,我国全部地区的初中全年级统一使用。统编版初中历史教科书引入课文辅助系统,对正文系统进行丰富和完善,以有效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目前统编版初中历史教科书课文辅助系统主要包括导入部分、扩展部分和提高部分,每一部分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因此,对每一部分实施有针对性的运用策略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其特定功能。  相似文献   

19.
<正>解读《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要求可知,历史教学要对学生进行“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培育。因此,作为一名历史教育工作者,要以课程标准为导向,以历史教科书为根本,加强对历史教科书的探究学习。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与教学反思,“多角度”谈统编版初中历史教科书的使用。  相似文献   

20.
<正>历史学是在一定历史观指导下叙述和阐释人类历史进程及其规律的学科,中学历史课程承载着历史学的教育功能。教科书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制,用以支持教学的重要工具和资源。统编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自施行以来,给一线教师教学带来很大冲击:一方面,许多教师觉得内容多而课时少,教科书大量引进历史研究新成果,增加很多新知识,教学进度难以完成,核心素养的落地更是难上加难;另一方面,教科书设置了导言、“学习聚焦”“学思之窗”“思考点”“学习拓展”等版块,为一线教学把握和突破重难点提供了不少便利。笔者试以第15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一课为例,谈谈如何充分利用教科书资源,提高教学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