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4 毫秒
1.
新闻文风属于社会风尚,而不是指个人风格,具有普遍性和倾向性.从新闻文风所蕴涵的受众和文本的关系出发,中共确立的新闻文风具有明显的话语属性.作为话语的新闻文风,建构着当下的社会现实和社会关系,是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构和传播重要的着力点.以运动模式解决文风问题具有局限生,从话语的角度出发,新闻文风要回归对话的本质,才可能自然解决.  相似文献   

2.
季为民  李斌 《当代传播》2021,(4):27-33,38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新闻理论在启蒙救亡、革命建设的民族民主革命实践中孕育发展,历经萌芽探索、实践成熟、曲折前行、改革发展,当前进入新时代理论创新的新阶段.在百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共产党新闻理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革命建设实践中探索积累、发展升华,每一阶段都形成了独特的理论成果,彰显了中国特色新闻学术的魅力和优势,蕴含着理论传承和创新的历史逻辑.本文在梳理每个阶段的创新与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中国共产党百年新闻理论的历史逻辑.  相似文献   

3.
后真相时代的舆论适应新的社会语境,在话语实践中展现出深层次的逻辑变化。本文立足后真相语境中的网络舆论话语实践,对舆论话语的生产逻辑、叙事逻辑、政治逻辑和意识形态逻辑等方面的变化进行分析,由此发现舆论话语逻辑运作的结构性矛盾并加以阐释,最后揭示了舆论话语逻辑转换的本质。  相似文献   

4.
当前国际话语格局发生深刻变革,随着中国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国际话语影响力得到显著提升,但"西强东弱"的不平衡话语格局并未发生根本改变.在这种情势下,兴起于西方的建设性新闻为我国主流媒体讲好中国故事、开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对外话语传播、建构中国国际话语体系提供了新的选项和可能性.建设性新闻本土化发展成果,在融入讲述中国故事、塑造中国形象、改善国际涉华舆论生态、有效构建中国国际话语体系之中,有着现实和长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有赖于现代化,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也会推动现代化。从历史逻辑来看,中国式现代化新闻传播事业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与推动力量;从理论逻辑来看,中国式现代化新闻传播事业是马克思主义在新闻舆论工作中的运用,应基于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继续坚持和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从现实逻辑来看,中国式现代化新闻传播事业是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目标应对全球传播体系转型的中国方案。在新的征程上,应理解中国式现代化新闻传播事业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现实逻辑及实现三者有机统一,整体把握中国式现代化新闻传播事业的本质与发展方向,让新闻传播事业更好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助推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  相似文献   

6.
席海莎 《传媒》2024,(3):91-93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立足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重要思想,汲取我们党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开展新闻舆论工作的宝贵经验,就如何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战略、新要求,不断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实践内涵。其中,关于坚持党性原则的重要论述蕴含着深刻的理论逻辑、时代逻辑和现实逻辑,为做好新时代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新闻舆论工作历经百年的实践与探索,形成了一系列宝贵且重要经验。从理论指导、政治领导、政策规范、领导重视、部门监管以及媒体运营等六个维度总结探究百年来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基本经验及其内在的理论逻辑和现实逻辑。这些基本经验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和事业的法宝,为进一步发挥好新闻舆论工作“定国安邦”的巨大作用提供强大的精神和理论动力,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文风与党风、学风、社会风气紧密相关.新闻文风不仅指涉新闻报道的语言风格,还体现新闻工作者的思想作风,反映一个时代的价值观和精神定位.梳理中国共产党百年来新闻文风的建设历程,可以发现新闻文风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新闻文风与党的作风建设紧密相关,体现党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追求.新闻文风反映社会心态变化,党一直在尊重新闻规律和宣传规律的统一中建设优良文风.优良文风建设,既需要新闻工作者具备高度的政治觉悟,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还需要遵循新闻与宣传的自身规律.建设优良文风,是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题中应有之义,文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相似文献   

9.
充分认识马克思新闻思想的逻辑起点是正确理解、运用和创新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的关键.本文从考察马克思新闻思想的历史起点和思想理论本身的逻辑结构入手进行分析,提出了"舆论是马克思新闻思想的逻辑起点"的理论命题,并就此命题的意义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蔡惠福  顾黎 《现代传播》2013,35(1):29-33
新闻传播学术研究必须把着力点转移到对中国新闻传播的发展经验、发展方向、发展道路的反思总结上来,努力建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新闻传播学术话语体系,为中国新闻传播事业发展提供理论指导。为此,要摆脱"学徒状态",在学习研究西方新闻传播理论时,保持高度的自抉意识和驾驭能力,以超越西方、建构自己的话语体系为目的,防止在引进借鉴中"西化"自己,失掉自我;要"向现实本身去寻找思想",沉到中国新闻传播的历史和现实深处,立足自己的实践形成自己的理论;要在创立新观点、新概念、新范畴上用力,实现新闻传播话语体系的自主建构;要走出核心价值多样的迷惘,以主流价值统摄推进新闻传播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新闻教育的现代化过程始终带有务实和实务取向。2020年,在中宣部、教育部和中国记协的直接指导下,作为“部校共建新闻学院”创新之举和重要抓手的“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正式发起建设并形成了长效工作机制。2023年是“部校共建新闻学院”推进开展十周年,本文以“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135位主流媒体新闻工作者的职业话语文本为研究对象,结合元新闻话语与社会角色理论,探索面向高等新闻教育的主流媒体新闻工作者的角色建构。研究发现,职业话语叙事阐释了典范传统与时代语境下当代新闻人承载的角色期望。同时主流媒体新闻工作者在组织、公民、家庭多重角色扮演中,呈现了理想化与现实性并存的认知张力。基于角色期望和角色认知的现实,主流媒体新闻工作者致力于开展对新闻边界和新闻权威的共同维护。多维的角色建构剖析有利于破除新闻实践与学术知识系统间的认知壁垒,将新闻理想注入青年一代的认知系统中,同时为辅助理解新闻教育实践提供了思考的新视角和新路径。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新闻事业史上,有过三次重要的新闻改革,每一次改革都是发生在中国革命或建设的关键时期,都是在外部条件的引导、主导下新闻媒介不断调节自身的过程,也是党报与时俱进地以改版方式进行变革创新的过程。正如英国著名学者诺曼·费尔克拉夫所指出的那样,“话语是被社会结构所构成的,受到社会结构的限制。”本文将三次党报改革置于党报赖以存在的社会生态背景中去,分析“构成社会生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体制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逻辑发展”怎样影响、改变着党报自身发展规律与路径,从而为把握党报时政新闻话语变迁以及当下的党报新闻改革提供历史的参照。  相似文献   

13.
1930年代初中期,北平存在三种新闻学话语实践,大众新闻学话语以自由主义-民族主义的路径达成体系,统制新闻学话语存在阶级对抗/国家主义、民主民权/国家主义的二元对应逻辑;苏联新闻学话语则存在革命与建设的逻辑转用难题。大众的迷思、粗糙的阶级分析以及民族国家认同上的偏差,使诸等新闻学话语内涵斑驳,纠葛难清,反映出新闻界和教育界对北平新闻业多元而复杂的反思历程。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新闻奖是中国新闻界最高的作品奖,是国家奖。中国新闻奖体现了国家话语的价值导向,它代表了中国新闻界的最新成果。近年来,中国主流媒体强调了一些新的新闻理念,比如,新闻立台、新闻立报、评论强报、观点传播、打通两个舆论场、放大社会正能量、增强新闻吸引力等,  相似文献   

15.
目前的资料显示:鲜有学者对中国新闻话语进行梳理。在澄清新闻话语概念的基础上,本文首先分析目前中国新闻话语研究的现状,探讨新闻话语研究的特点。基于现有新闻话语研究的研究状况,总结了中国新闻话语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话语不仅反映社会现实和结构,而且还建构社会现实和结构。随着信息社会的飞速发展,新闻话语日益成为构建社会现实的一种重要方式,是受众了解社会现实的一种重要渠道。本文以诺曼·费尔克拉夫的话语研究理论为分析框架,从环境新闻话语的文本、话语实践、社会实践三个向度,分析《人民日报》和《光明日报》有关河北省的环境新闻对河北省生态环境形象的建构。结论表明,环境新闻话语建构了环境污染严重的河北省形象,同时建构了全面、深入、全力进行生态环境治理建设的积极正面的形象。  相似文献   

17.
新闻传播学术研究必须把着力点转移到对中国新闻传播的发展经验、发展方向、发展道路的反思总结上来,努力建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新闻传播学术话语体系,为中国新闻传播事业发展提供理论指导.为此,要摆脱“学徒状态”,在学习研究西方新闻传播理论时,保持高度的自抉意识和驾驭能力,以超越西方、建构自己的话语体系为目的,防止在引进借鉴中“西化”自己,失掉自我;要“向现实本身去寻找思想”,沉到中国新闻传播的历史和现实深处,立足自己的实践形成自己的理论;要在创立新观点、新概念、新范畴上用力,实现新闻传播话语体系的自主建构;要走出核心价值多样的迷惘,以主流价值统摄推进新闻传播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8.
以“短、实、新”为标志的清新文风正成为中国新闻界的新风尚。改进文风,既是党中央的明确要求,也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更关乎新闻媒体的自身发展。改进文风对新闻表达样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闻界以此为契机,努力进行着一场全面而深刻的新闻话语方式变革。本文主要从新闻语言的角度探析电视新闻话语方式上的创新实践。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种话语表达,新闻评论不仅反映社会现实,并具有生产性力量,推动着社会事件的发展,塑造着公众的舆论生态。本文从话语建构的角度分析了国内主流媒体对日本地震分阶段的新闻评论类型及特点。从话语生产与社会事件演进机制结合日本地震分阶段的灾情特点,本文初步将国内主流媒体对日本地震的新闻评论分为人道主义话语、启智话语、理性话语和危机话语四种新闻评论类型,四种话语评论类型纵向、动态地构成了国内主流媒体对日本地震新闻评论的舆论生态。  相似文献   

20.
本文针对舆论引导的文本层面研究不足这一现状,尝试引入符号学、叙事学的理论和方法,探究舆论引导的新闻文本的话语机制,提出舆论引导研究的符号学、叙事学路径,并以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为例,采用文本分析的方法,将本文提出的研究思路落实到具体的文本研究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