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对《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程内容小学阶段“内容要求”的动词按“目标类型”和“学习水平”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发现:动词使用倾向反映了课程的性质;“技术与工程”领域动词使用超常;动词分布整体符合规律,但在部分领域和学段出现缺位和错位。需重视“跨学科整合”学习,通过动词实现学习目标的进阶型式分布、行为化转换和表现性评价,促进“教-学-评”的一体化,落实学科育人总目标。  相似文献   

2.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以“经历”、“体验”、“探索”为标志的过程性目标.这些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的使用,规定了数学活动的内容、指向、目的和水平.《数学课程标准》对过程性目标的阐述蕴含在知识技能目标等四个总目标中,例如知识技能目标包括结果性目标和过程性目标.值得提出的是:  相似文献   

3.
数学课程目标包括结果目标与过程目标,并且使用了"经历、体验、探索"等行为动词对过程目标进行刻画。数学练习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小学数学教学不可或缺的内容。通过对小学数学练习题中过程性目标考查融入方式的分析与研究,试图结合四大教学领域的特点,达成小学数学习题由原来单纯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考查目的,向思想、方法、过程、经验等共同发展的形式过渡。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习的体验性,提出教学活动的体验性目标。体验性目标具有过程性与结果性统一、个体性与概括性统一的特点,不应该以行为目标的方式陈述。比对行为目标,体验性目标陈述的四个基本要素是学习主体、经历境遇、行为动词、行为对象。通过概括目标+行为样例,用行为样例可以做体验性目标中某个点的达成检测标准。实施这样的检测,要求教师备课时精心选择检测点,设计检测题目并作出分析预设,检测后在一般作业批改和定量统计的基础上,进行定性分析并获得对教学调整有实际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圆圆和圈圈     
活动目标:1.理解诗歌所展现的想象意境,感受诗歌内容的情趣性。 2.初步理解动词:“滚”、“逗”、“围”、“躲”,能根据提供的线索,感受诗歌中的优美形象。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标准在表述教学目标时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从而更好地体现了《标准》对学生在过程性目标的要求.章建跃老师也曾说过:没有“过程”的教学把“思维的体操”降格为“刺激一反应”训练,是教育功利化在数学教学中的集中表现.充分说明在教学的过程中“过程性目标”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指出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目标与任务。其中,总目标是基本的、整体性的要求,具体目标是总目标的具体化形式,主要任务解决的是该"做什么"的问题,而工作中的一些方针则涉及"怎么做"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对课程标准中"行为动词"的质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九个课程标准在对"行为动词"进行界定或说明时,列举的"行为动词"并非纯属行为动词.这些非行为动词的真正类别主要是心理动词,其次是表示存在、变化、消失的动词,第三是能愿动词.为了维护课程标准作为国家指导性文件的权威性,增强可操作性,界定和说明需要做如下修正:(1)删除课程标准中所列的非行为动词;(2)删掉"行为动词"中的"行为"二字;(3)不界定、不说明课程标准中的动词.  相似文献   

9.
动词在英语中形式多变,用途较广,难度也较大,多为中考热点和难点。对动词的考查主要是测试动词的时态和语态、非谓语动词的用法和特定用法。因此明晰动词用法,掌握动词应用技巧,有利于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一、确定时态和语态谓语动词用来表示动作或情况发生时间的各种形式为时态。在汉语中,不管动作和情况是什么时候发生,动词形式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例如在“我昨天做的”“我明天做”这两个句子中,都是用同一个“做”字,“做”字没有因为动作发生时间的不同而出现形式的不同。英语中的时态则是一种用来表示各种时间和动作的动词形式,不同…  相似文献   

10.
马丽娟  郑建 《地理教育》2024,(S1):86-88
<正>一、课标解读评判一节好课的首要标准是有课标原文及课标解读,厘清认知内容、行为条件和行为动词。“水循环”的课标要求为:“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认知内容为“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行为条件是“运用示意图”,行为动词为“运用”“说明”,在方式上要求学生运用,在程度上要求学生做出相应的说明。在教学设计中应以课标为导向,设置相应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来展开教学。  相似文献   

11.
一、对“三维目标”的认识1.知识和能力目标的认识“总目标”第六条到第十条内容对课程中知识和能力的目标做了具体规定,也是“知识和能力”教学的基本依据。通过深入钻研课程标准,特别是分析研究课程标准的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与教学大纲比较的  相似文献   

12.
育人是教育的总目标,实现这个总目标的途径是具体的课程教育。语文课程育人立足于语文课程,通过语文课程的具体实施过程、实现语文课程目标的过程来具体地育人。语言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单纯从语言的内容确定的教育不属于语文教育,必须是实现了语言的内容与形式的统一的教育才属于语文教育。因此,我们不能继续高喊“进行人的教育”,而是要研究怎样实现理解和表达的汉语能力培养目标,在具体培养理解和表达的汉语能力的过程中育人。  相似文献   

13.
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是,用尽可能清晰的行为动词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描述。这是因为,行为动词表示的是具体的动作或行为,具有具体、明确、可观察、便于测量等优点。在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内容标准中,呈现方式是:在左栏中,用行为目标陈述方式表达课程内容目标,既提出对特定知识的要求,又提出对特定过程的要求,更注重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具有指令性、规则性。而在右栏中,从内容要点的把握和教学活动的开展两个方面,对相应内容目标的实施作出了“提示与建议”,具有指导性、开放性和选择性。  相似文献   

14.
王云华 《英语辅导》2000,(12):23-23
一、I do so.这种结构只单纯地重提前句中的事情,重复前句所述的事实,一般不带任何感情方面的色彩。意为“do the same,“do as told”即“这样做了”,“照要求的做了”。句中的do是一般行为动词,do so用于代替前句中的谓语动词和句中的其它部分。如:  相似文献   

15.
做好动词填空要保证三确定首先,确定动词的考查类别,判断是用谓语形式、非谓语形式还是动词的其他Κ化形式;其次,依据所考查的类别,确定动词的适当形式;再次,检查确定所填写的动词时态结构、非谓语形式是否正确,以及对其他词类的Κ化形式的拼写是否有误,是否符合题意要求等。  相似文献   

16.
稿源采珠     
课堂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效果,是课程目标的具体化,也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所要达到的要求和标准。课堂教学目标具有指向性、规划性、调控性和评价性。对于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内容的综合、改编、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过程、效果的检测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教学目标中,行为动词的选择是比较困难的,行为动词的选择要与教学内容相匹配,且在知识与技能目标中,行为动词的选择与使用最好是可量化的。  相似文献   

17.
在科技发展、社会进步、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如果幼儿园的工作者思想守旧.幼儿园教育依纲靠本,订一个总目标.然后围绕目标订出各阶段教学的具体目标.教学目标与教学的实施维持自上而下的关系.教学的实施以“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同一教师和同一内容”的组织形式.这对基本行为模式、基本自我意识、基本态度与个性因素尚处于形成阶段的幼儿而言.接受这样的教育.有可能造成个性和创造意识的萎缩。  相似文献   

18.
一、分析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师专业活动的灵魂,也是每堂课的方向,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目标不等于目的,“目标表述的是基本的、共同的、可达到的教学标准,而不是无法实现的最高要求(理想)。”教学目标包括4个要素: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行为表现程度。  相似文献   

19.
张志安 《宁夏教育》2006,(7):83-83,85
当下,学界将教学目标分为四种,即“普遍性目标”“行为目标”“生成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普遍性目标”和“行为目标”的共同特点是预设性,即教师在备课时就设计好的教学目标,在此,我们将它们统称为预设性目标。  相似文献   

20.
until和till     
这两个连词意义相同。肯定形式表示的意思是“做某事直至某时”,动词必须是延续性的。否定形式表达的意思是“直至某时才做某事”,延续性或非延续性动词都可以。正确使用这两个连词的关键就在于,判断句中的动词该用肯定式还是否定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