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以回应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的伦理责任视域,探索合作研究的责任共负机制,从学校组织和教师个体层面厘清二者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专业伦理责任。即从确保教育行政决策的伦理性,创建学习型学校,创建合作的教师文化和完善教师评价体系等方面拓展组织功能,从形成专业伦理责任的正确认识,主体发展,立足校本,生成实践知识与智慧和对学生发展承担伦理责任等方面凸显教师专业发展的专业伦理诉求,以此担当专业伦理负责。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信念伦理一直占据着教育伦理的核心位置,以"好心主义"为典型表征,但是"好心主义"在现代教育中已经丧失了其有效指导教育行为的功能。现代教育行为的伦理依据需要以"责任伦理"来补充和更新。责任伦理综合了主体对行动的责任感及对行为过程和后果的责任承担,同时责任伦理是行为者理智与情感的结合,是教育者超越单纯信念而结合教育实际,采取更加成熟行为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责任伦理是指人们必须为自己道德行为的(可预见)的后果负责,是社会伦理重要的内容之一。在21世纪人类将从工业社会进入信息社会,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将有一个全新的发展。本文对远程开放教育中教师行为责任的确定及教师责任伦理的建设进行思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社会整体转型时期的学校教育面临着各种挑战,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各活动主体都应履行自身的责任和义务,作为教育活动的主体之一的学生亦不例外。学生责任伦理包含学生对待社会和国家的伦理、对待教师的伦理、对待学生群体的伦理和对待自身的伦理。  相似文献   

5.
教育政策制定,实质上是一个涉及责任伦理的过程。教育政策制定主体的角色责任分为制度责任和道德责任。教育政策制定中的责任伦理是一种新的道德思维,强调养成一种事前积极担当、事后主动负责的道德伦理。它以特定角色的确认为逻辑起点,以教育公平的实现为价值导向,要求决策必须科学化民主化,主张通过制度控制和道德约束的有机结合来实现政策制定主体的角色责任。  相似文献   

6.
当前责任教育缺乏为后果负责的"责任伦理"精神,促进学生承担后果的责任伦理教育成为责任教育改进的一种方向。为全面了解中学生责任伦理教育现状,研究者根据教育实际与责任发生原理设计了一套调查问卷,并获取了东、中、西三个地区的中学生责任伦理教育现状的数据。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1.中学生自评结果显示责任伦理水平整体较高,责任意识和责任行为随年级逐渐增长,年级之间差异显著。但初中生、高中生和教师之间在学生责任心水平、责任教育方式选择和形成途径选择上存在显著性差异。2.责任伦理七个维度内部一致性信度在0.8—0.9之间,中学生责任承担呈现出明显的"个人利益倾向",但随着年龄增长,他们对国家与社会和集体的承担意识增强。3.对"未来"责任的认知水平随中学生面临的阶段性升学压力变化而变化。4.初二年级是进行责任伦理教育的敏感期,应增加较为具体的、具有外力约束的和具有实践性质的责任伦理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7.
新时代背景下,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针对当前部分大学生群体中出现的诸如自我约束能力差、缺乏集体荣誉感、公共意识淡薄等问题,高校亟须强化大学生的责任伦理教育。责任伦理就是要求责任主体对自我之外的他者负有相应的道德责任和伦理义务。新时代大学生责任伦理教育出现了家庭教育引导方向不清和高校责任教育重视程度不够、投入力度不足等问题。基于此,文章探讨从激发大学生责任伦理的内驱力、培育责任伦理教育的系统化工程、弘扬传统伦理的文化精髓等方面协同发力。  相似文献   

8.
教育责任是学校责任的根本.当前学校管理强调教育责任的客观责任而忽视其主观责任.主观责任体现了一种责任伦理.根据韦伯和约纳斯的责任伦理观点,学校教育责任包括学校教育对学生发展、社会发展和人类未来负责.学校教育责任的实现既要以"忧惧启示法"实施责任伦理教育,也要建立政府、家长与学校之间的教育责任分担体系,以及根据权责相符的原则和教育责任的外向性特征实施制度约束.  相似文献   

9.
伦理责任作为重要的道德范畴之一,对于维持社会秩序、提升个体德行、解决职业选择中的困惑具有重要价值.中小学教育属于基础教育阶段,中小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萌芽和形成时期.作为教师应当认真履行教师伦理责任,努力避免教育教学中责任缺失现象的发生,以保证青少年身心的健康成长.基于此目的,有必要从对中小学教师伦理责任内涵界定、责任缺失表现及其解决途径几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教师责任的依据及其问责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责任是教师角色伦理的核心,也是当代社会责任伦理的重要课题。因此,对教师责任进行哲学反思和伦理追问十分必要。从教师责任的确立依据、教师责任的内容规定以及教师责任的问责原则和方法三个维度,对教师责任进行考察分析。旨在为强化教师的角色责任意识,提高教师对自身教育行为价值选择和责任担当的自觉,营造和谐有序的教育秩序和环境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