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飞九宫”足球训练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谓“九宫”?九宫是:坎、离、震、兑、乾坤、巽、艮、阴阳鱼。其中坎、离、兑、分居四正方(北、南、东、西);乾、坤、巽、艮,总分居四隅角(西北、西南、东南、东北);阴阳鱼居于中央。这四正四隅加上中央,就称九宫。把九个标志物按一定的株行距离分布于九宫位置,然后在其间穿行绕转,称为“飞九宫”。  相似文献   

2.
吴宪民 《精武》2006,(4):10-11
归藏者,万物莫不归藏于中也。归藏始弹,有纳甲归魂之法。推磨道人用之,以坤、震、坎、艮、兑、离、巽、乾八卦衍成互体即济八势,欲使君子趋吉避凶,止于至善而已。  相似文献   

3.
八卦·太极     
八卦是《周易》中的八种符号,相传为伏羲所作。《太平御览》载:“伏羲坐于方坛之上,听八风之气,乃画八卦。”(图1,我国台湾)八卦由两种基本线形符号组成,“-”代表阳、“--”代表阴。八卦为:乾()、坤()、震()、巽()、艮()、兑()、坎()、离(),分别象征  相似文献   

4.
秦进 《精武》2006,(7):7-9
九星闪躲桩为自然门秘不外传功法之一,会此技者甚少。此功是按周易八卦之排列顺序,先打坎宫,二打坤宫,三打震宫,四打巽宫,五打中宫, 六打乾宫,七打兑宫,八打艮宫,九打离宫,每桩皆练东南西北四侧共计三十六式,练完后再按原路反向打回,收势。练习时以意领气,切忌拙力。  相似文献   

5.
初澜 《收藏界》2013,(5):78-78
笔者有幸藏有十二生肖压胜钱一枚,直径4.7厘米,为民国早期藏品。上有"后天八卦图"符号与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字,反面铸十二生肖,每个生肖下有地支十二字。同时压胜钱有"八卦和十二生肖"图始见于宋代。十二生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由12种源于自然界的动物即鼠、牛、虎、  相似文献   

6.
任赵恩 《武当》2000,(10):4-7
太上无极动功十三势是道家动功,本功以传统的阴阳、五行、八卦之理及《道德经》为指导,处处要求与道相合。何谓道?道就是宇宙根源,就是无极,制御着宇宙中的一切。道生天地,就是无极生太极的过程,天地生万物,天地万物归类而为八卦,属性分为五行。八卦为乾、坤、坎、离、震、兑、艮、巽,代表天、地、水、火、  相似文献   

7.
舒佑辉 《武当》2004,(8):17-18
太极拳有十三总势。即八种手法,五种步法。八种手法是搠、捋、挤、按、探、挒、肘、靠。这八个字就是八卦,又叫八门,就是四正四隅。震、离、兑、坎四卦的方位是东南西北四正方;乾、坤、艮、巽为西北、西南、东北、东南方,叫四隅;五种步法是进步、退步、左顾、右盼、中定,称为五行,即金木水火土。而太极拳就是八卦五行的综合体,是循经守窍、静动相兼的意气运动。  相似文献   

8.
曹翃 《收藏》2010,(8):133-133
“八卦”最早见于《周易》:“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最初代表八个方位,即北、南、东、西、西北、西南、东北、东南。在古人看来,宇宙万物中基本的八种自然物为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后来将这八种事物结合在八卦上就是乾为天,坤为地,震为雷,巽为风,坎为水,离为火,艮为山,兑为泽,从而体现天地万物皆由太极八卦发展演变的规律。  相似文献   

9.
八桩之法,以八阵图立说。就奇正而言,以天、地、风、云为正法,以龙、虎、鸟、蛇为奇法。就阴阳而言,以天、风、虎、鸟为阳桩,以地、云、龙、蛇为阴桩,无极桩为阴阳合德桩,即动静未分,阴阳相合的统一体。就攻守而言,以天、风、虎、鸟四阳桩为攻,以地、云、龙、蛇四阴桩为守。就刚柔而言,阳桩主刚,但刚中有柔;阴桩主柔,但柔中有刚。就开合而言,以龙、虎、乌、蛇四桩为开,以天、地、风、云四桩及无极桩为合。就架式高低而言,以天、地、龙、鸟四桩及无极桩为高桩,以风、云、虎、蛇四桩为低桩。就锻炼内容而言,无极桩用于养气、调气、活血、安神以延年益寿。天门桩(拳)用于炼志,地门桩(拳)用于炼意,风门桩(拳)用于炼劲,云门桩(拳)用于炼神,龙门桩(拳)用于炼筋,虎门桩(拳)用于炼骨,鸟门桩(拳)用于炼精,蛇门桩(拳)用于炼气。此外龙门桩及虎门桩又用于  相似文献   

10.
六十四卦图由八卦重复组合而形成六十四卦,完成了以卦象演究、阐释气功的基本框架,六十四卦中每卦内部及卦与卦之间阴阳爻的匹配、变化关系涵括了人体与自然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因而成为气功修持的参照系。六十四卦的卦图排列常见的有三种:方图、圆图和横图。横图的次序自乾卦开始,终于坤卦。阴、阳则起于中间的震卦、巽卦,再至坎、离,再至恳、兑,而到乾、坤,所谓“图起于中原”。横图两仪中分,再环绕而成国图,横图之八卦重累则为方图,周围皆为八卦。方国图中,晨袭居中,为之交接方圆,纵横也是八个卦。图起于中,震器则为天之根…  相似文献   

11.
光侠 《武当》2009,(5):52-53
程老师又给孙禄堂讲初学入门的“三害九要”与“四德八转四情”说,左右旋转与左右穿掌之分别,无极学、太极学、两仪学、四象说等等拳理。继而又讲乾卦狮形掌、坤卦麟形掌、坎卦蛇形掌、离卦鹞形掌、震卦龙形掌、艮卦熊形掌、巽卦凤形掌、兑卦猴形掌等等,以上诸拳的练用法,均由程廷华老师亲授。孙禄堂的悟性较高,凡程老师所授,一说即明,一点就透。  相似文献   

12.
孙燕玮  孙波 《健身科学》2012,(10):35-35
混元内劲八卦掌,是由余师祖邱士林先生所传授的飞形八卦掌而来。它共分上下两部。其上部,是以转圈进步为基本练法。“以掌为用,以走转为本,以阴阳为纲纪,以《周易》象数理论为理论基础。”暗合着八卦的乾、坎、艮、震、巽、离、坤.兑的数变和方位,是其智也。内外如一,形与卦合,也即所谓“心身一致”。“内力过人”,是其勇也,能把智勇结合,武艺自然能达上采。因此它是传统武术诸门中,最为独特的一种锻炼方法。其走圈转掌实为高级行气桩,它是以练内劲为主,但是在练这些身法手法纯熟的情况下,就不要拘泥那些身法手法规矩,而是要有神意为主导的走转,这样才能不断增长内劲,使其运转自如,神意潇洒飘逸,最终获得内壮外健的身体。  相似文献   

13.
李翘 《武当》2012,(6):27-28
八卦掌用《易经》作为拳技的理论依据。八卦掌的基本八掌分别比附为乾卦、坤卦、坎卦、离卦、震卦、艮卦、易卦、兑卦。八卦掌还借用八卦的数术,来规范拳技的层次性和系统性,以八个基本掌法比附八卦的数目,以六十四掌,分为八组,每组八掌,  相似文献   

14.
胡孚琛 《武当》2010,(7):48-49
一、取坎填离术。内丹学认为,后天的坎离二卦是由先天的乾坤二卦中间的阴阳两爻互换位置造成的。《渔庄录》云:“先天八卦,乾南坤北。因男女交媾之后,乾体破而为离,坤体实而为坎。故后天八卦,谓离南坎北,盖以离代乾,坎代坤也。”内丹学要从后天返回先天,变离为乾,变坎为坤。丹功修炼则要求将坎卦中的阳爻再抽回来,填入离卦中阴爻的位置上,  相似文献   

15.
司学标 《收藏》2014,(11):122-125
所谓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之说,始见于《礼记·曲礼》:“如鸟之翔,如蛇之毒,龙腾虎奋,无能敌此四物。”四神是威猛和力量的象征。同时四神还代表一定的方位,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或为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  相似文献   

16.
陈福军 《武当》2013,(8):15-17
对于太极拳中的"拥捋挤按,即坎离震兑四正方也。探挒肘靠,即乾坤艮巽四斜角也",人们常将其形象化地称为"手捧八卦"或"怀抱八卦"。但是,"八卦"究竟应如何"捧"?如何"抱"?则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因此,太极拳锻炼就形成了一种奇怪逻辑——一方面,《易经》一直为历代太极拳家和理论研究者所推崇。"‘一阴一阳之谓道’的辩证思维被广泛运用在太极拳的理论与实践中",有"不知《易》,不能得太极拳之精义"的共识;另一方面,作为太极拳核心技术的"八法"或"八劲",则又很少有学者从易学、八卦角度来理解,来解读,甚至有"走架中的太极八法,我们认为完全是一种假想、模拟","太极十三势和八卦、五行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等论断"。从而给后学者在认知上带来很大模糊,与当今太极拳的大众化传播不相适  相似文献   

17.
刘树春 《武当》2005,(9):17-18
“太极十三势者: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进退顾盼定也。掤捋挤按,即坎离震兑四正方也;采挒肘靠,即乾坤艮巽四斜角也;此八卦也。进步、退步、左顾、右盼、中定,即金木水火土也,此五行也。合而言之,曰十三势。”凡练习太极拳者都将这段话熟记于心。按照上文的说法,掤捋挤按是“四正”的方向,即东南西北;采挒肘靠是“四隅”,也就是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的四个方向。“进退顾盼定”是前后左右中五个方向,取的是东木,南火、西金、北水和中土之义。前八字暗含八卦的八方,后五字则合五行之数, 共为十三势。以上是比较普遍承认的  相似文献   

18.
苏州城门     
陈保芳 《上海集邮》2008,(12):13-15
公元前514年,伍子胥受吴王之命建阖闾大城,周长四十七里。动工之初相土尝水,象天法地。“通门二八,水道陆衢”(《吴都赋》),建水、陆城门各八座,“西阊、胥二门,南盘、蛇二门,东娄、匠二门,北齐、平二门”(图1)。“陆门八,以象天之八风;水门八,以法地之八聪”。“二八城门开道路,  相似文献   

19.
司学标 《收藏》2014,(21):122-125
所谓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之说,始见于《礼记·曲礼》:“如鸟之翔,如蛇之毒,龙腾虎奋,无能敌此四物。”四神是威猛和力量的象征。同时四神还代表一定的方位,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或为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四神图案在汉魏时期极为盛行,被看成是辟邪求福的神祗,同时又表示季节和方位,被广泛应用于铜  相似文献   

20.
房颖 《精武》2007,(3):F0002-F0002
程廷华所传掌势为董海川之真传,全名为“无极拳游身八卦连环掌”,亦称程派八卦掌,因其传人主要在北京南城一带活动和传练,故又称北京“南城派八卦掌”。其特点是桩功全面,不但有行桩,还有站桩,其行桩多达二十七个,分八形上中下三盘二十四个,及天、地、人三才三个行桩,八形取狮、蛇、熊、龙、凤、鸡、麟、猴。出掌为龙爪,虎口撑圆,拇指外张,四指内抱,食指上顶。步形讲究屈腿蹬泥,换势走摆(掰)扣步,多走双摆双扣,动作舒展,潇洒稳健。掌势运转曲线圆活,螺旋拧翻,八形贯穿,动势主刚辅柔,势尽复始,掌有穿插,善用塌削。练时讲究天时地利,尤其是内功的修炼,讲究按时辰方位而作,用时讲究五形生克制化,走化沾打,游身绕进,背身击敌。其大小拳械有百余路。在八卦掌各流派中流传最为广泛。其传人遍及全国各地及海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