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抱朴子内编     
王清原 《图书馆学刊》2006,28(2):F0002-F0002
辽宁省图书馆藏有一部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杭州荣六郎刻本《抱朴子内编》二十卷这是世界上现存《抱朴子内编》最早的刻本。  相似文献   

2.
《欧苏手简》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苏手简》四卷,大陆仅北京大学图书馆庋藏一部,乃日本天明元年刻本。本文略述该本版式及内容,辨正编者杜仁杰为由金入元的作家,书目将他著录为“宋”人,误。该书的编刻时间,当在元灭南宋(1279)至杜氏辞世(约元至元二十一年前后)之间。  相似文献   

3.
有清一代,从清初即有宗宋派,中期又有浙派,晚期则有宋诗派及后衍的同光体派。作为浙派诗人翘楚的厉鹗(1692-1752),尤值得研究者注意。199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由清道咸年问董兆熊笺注、今人陈九思标校的《樊榭山房集》。《前言》中称《樊榭山房集》版本主要有三:一是乾隆本,仅收诗集十八卷;二是道光蒋刻本和光绪徐刻本,只收部分词作及《游仙诗》等;三是光绪振绮堂刻本,  相似文献   

4.
刘冰 《图书馆学刊》2009,31(3):F0002-F0002
《自警编》五卷,宋赵善璙撰。宋端平元年(1234)九江郡斋刻本。  相似文献   

5.
刘冰 《图书馆学刊》2007,29(2):F0002-F0002
《诚斋四六发遣膏馥》十卷,宋杨万里撰,周公恕编。宋淳佑八年(1248)余卓刻本。  相似文献   

6.
1 《校补金石例四种》十七卷清李瑶编清道光十二年泥活字印本每半叶十行二十一字小字双行字同 ,上下黑口 ,左右双边。李瑶清嘉道间苏州人 ,生卒年不详。据文献记载 ,李氏清道光十年 ,寓居杭州时 ,曾借钱印书 ,雇工十余人 ,印成《南疆绎史勘本》八十部。日人德富猪一郎称它为中国胶泥版的标本。道光十二年 ,李氏印成自己所编辑的《校补金石例四种》。按是书首有李瑶道光十一年序文一篇 ,言 :“此书原刻精当 ,而微嫌夹注丛列坊本 ,则鱼豕之病杂陈矣 ,余乃慨然思广其传 ,以自治胶泥版 ,统作平字捭之。”四种包括《金石例》十卷、《墓铭举例》…  相似文献   

7.
[乾隆]会昌县志三十四卷首一卷(清)戴体仁修吴湘皋等篡清乾隆十五年刻本按:卷数当无“首一卷”。是志有台湾成文影印本行世,其版心、目录、内容均无卷首之标识。纂者当录为:吴湘皋纂。是志纂修姓氏列吴湘皋为“纂修”,戴体仁《序》云:“修纂则原任江宁溧水知县吴湘皋。”版本项当录为:清乾隆十六年刻本。是志戴体仁等所作序均为乾隆十六年,记事亦止于乾隆十六年(见卷十七职官第10页)。[道光]会昌县志三十二卷(清)蒋启扬纂修清道光六年刻本按:卷数当另录有:首一卷附一卷。是志纂修人名页之版心有“卷首”字样,凡例也题有卷首;卷三十二之后附…  相似文献   

8.
《黄氏日抄》又作《慈溪黄氏日抄分类》。《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子部》(下称《善目》)第663号著录,曰:"九十七卷,宋黄震撰。宋绍定二年(1229)积德堂刻本。存二卷,二十七至二十八。"藏国家图书馆。第664号又著录一部,曰:"宋绍定二年积德堂刻,元至元重修本。存二十五卷,四至五,十二至十三,十七,十九,二十五至二十六,二十九,三十四至三十八,七十一至七十八,九十四至九十六。"藏山东省博物馆。第665号又著录一部,曰:"元后至元三年刻本。"可见第664号著录的"元至元重修",指的是前至元。据此,《善目》编者确信:出版过宋绍定二年《黄氏日抄》九十七卷本。只是散失严重,仅存残本。  相似文献   

9.
《午亭文编》五十卷,清陈廷敬撰。陈廷敬,字子端,号说岩,山西泽州人。因《水经注》载“沁水经午壁亭”,而名其家曰“午亭山村”,世亦雅称之为“午壁”。顺治十五年进士,仕途亨通,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康熙五十一年卒,卒谥文贞。著有《尊闻堂集》八十卷,后来又重编为《午亭文编》五十卷,交付门人侯官林佶手写刻印。成为清代著名的“林氏四写”之一、《午亭文编》问世以来,见之于国内各家书目著录的,主要有两个版本,其一为康熙47年刻本,其二为乾隆刻本(如《郘亭知见传本书目》、《四库简明目录标注》、《清人文集  相似文献   

10.
湖南在两宋时期,偏安南方,战祸稀少,洞庭鱼米之乡、农业手工业发达,雕版印刷盛行全省。据地方史志所载,木刻版书达数百余种,流传于今世的宋版书尚有南宋绍兴年间湖北提举茶盐司常德刻本《汉书注》一百卷,南宋乾道九年(一六五年)永州郡庠刻本《柳柳州外集》,宋嘉定十一年(一二一八年)衡阳郡斋刻本《致堂读史管见》等。  相似文献   

11.
一、导论清未学者叶德辉的《书林清话》是中国书史上的名著之一,全书内容,按年代先后的序列编为十卷。始刊于1920年春(湖南长沙观古堂刻本),1957年古籍出版社依据此本,经旧式标点后重排为壹册,并附刊了续编《书林余话》2卷,是行世较善的一个版本。1987年中华书局根据此版重印。《书林清话》用笔记条目体的形式,提供了有关我国古代雕版书籍的各种知识,叙述了唐宋以来刻板、活板、套色各种印刷方法的发明和传播,内容还涉及历代雕版的规格,材料工价、装订、鉴别、保护和宋、元、明、清四代著名刻本的掌故,对我们研究中国书籍发展的  相似文献   

12.
王清原 《图书馆学刊》2006,28(5):F0002-F0002
1989年辽宁省图书馆古籍部在整理没有编目的线装书时,发现一部完整无缺的宋德佑刻本《春秋集注》。该书十一卷,纲领一卷,宋张洽撰。为宋德佑元年(1275)华亭义塾刻本。其书凡八册十二卷,《集注》十一卷,《纲领》一卷。  相似文献   

13.
邵天松 《图书馆杂志》2012,(6):92-94,91
周叔迦、苏晋仁点校《法苑珠林校注》是目前关于该书的最好校注本。今取韩国湖林博物馆藏宋咸平元年刻本残卷《法苑珠林》卷八二与之对校,补正其中若干校点问题,从中可窥刻本残卷的校勘价值。  相似文献   

14.
天禄琳琅     
清代宫内藏书室名。 174 4年 (清乾隆九年 )命检内府书善本 ,列架庋置昭仁殿 ,并题额天禄琳琅。昭仁殿广三楹 ,为宫之东暖殿。 1775年 (清乾隆四十年 )于敏中等编《天禄琳琅书目》10卷 ,以经、史、子、集为纲 ,以宋、金、元、明刊板朝代为次 ,一书而载数本 ,详其题跋姓名 ,收藏印记、品评甲乙。共收宋版书 71部 ,金版书 1部 ,影宋钞书2 0部 ,元版书 85部 ,明版书 2 5 2部。其后陆续收藏至 1797年。嘉庆二年彭元瑞等仿前编体例续编 2 0卷 ,收书 6 6 3部 ,并宋、辽、金、元、明五朝刊板俱全。故所藏典籍 ,均前朝善本天禄琳琅…  相似文献   

15.
文登于氏是一个古老的大家族,有清二百六十年间,以藏书名家者代不乏人,真可谓源远流长。尤其是道咸间的于昌进于昌遂弟兄,家富万签,且多宋元旧椠及名抄精校;在山东,可与临清徐氏归朴堂藏书相媲美。然而,在咸丰之前却为世人所不知。咸丰之后,藏书渐出,往往有惊人之本,这才引起书林和学界的重视。民国十一年(1922)瞿启甲所编《铁琴铜剑楼书影》中收录了于氏所藏宋刻本两种,以后各家多有著录者,于氏藏书的面目才稍显于天下。民国十六年(1927)涵芬楼影印了宋刻本  相似文献   

16.
一九七九年,在湖南省邵阳市二中图书馆,发现一部清道光年间李瑤用胶泥活字印刷的书籍:《校补金石例四种》,共计十七卷,四册。这部胶泥活字书,是吴郡(今苏州)李瑤根据宋代毕升发明和创造的泥活字印书法印成的。方法是先刻木字,翻成泥模,然后用澄浆泥做成一个个泥字,放进炉子烧炼之后,再加磨刮而成。李瑤用这种方法,于清道光九年(公元一八二九年)和十二年(公元一八三二年)先后在杭州印成《南疆绎史勘本》(湖南省图书馆藏),和《校补金石例四种》两书。毕升生活在宋朝雕刻印刷的全盛时代,他为了补救雕刻板印刷雕刻时间长,雕好以  相似文献   

17.
柳和城 《图书馆杂志》2004,23(5):76-77,75
笔者偶阅《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史部》下册,见有《清绮斋藏书目》两种:一、清绮斋藏书目四卷清张宗松藏清道光二十三年管庭芬抄本清管庭芬跋姜殿扬跋(北京图书馆藏)二、清绮斋藏书目四卷清抄本佚名录清管庭芬跋(上海图书馆藏)我对这两部书目曾作过考释,上述著录略有误。北图本第二篇跋文非姜殿扬所撰,上图本则渊源可考,“佚名”说似不确。另两处关于《清绮斋藏书目》  相似文献   

18.
沈津 《图书馆杂志》1989,8(1):56-57
宋奉化王公祠堂刻本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收藏《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题“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宋绍兴三十二年(1162)明州奉化王公祠堂刻本。六行十七字。五册。存卷三百二十二、三百五十一、三百八十三、四百三十六、五百四十七。每册底页印有“明  相似文献   

19.
对明人刻书,后人多有指责。清学者黄丕烈在《校元宋提刑(洗冤录)》中说:“明人喜刻书,而不肯守其旧,故所刻往往戾千古。”叶德辉在《书林清话》卷七中说:“明人刻书,有一种恶习。往往刻一书而改头换面,节删易名。如唐刘肃《大唐新语》,冯梦祯刻本为《唐世说新语》。”明监本《史记》,  相似文献   

20.
《石田先生集》十一卷.明沈周撰,钱允治校,陈仁锡编.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写刻本.每半页九行,行十九字,白口,四周双边.前有陈仁锡序,次钱允治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