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彼时此时     
“与我们内心的感性相比,那些在我们之前或之后发生的事情,是微不足道的。”当我留意到浴室里那放在整齐叠好的毛巾上还未用过的纸巾时,我的记忆又回到了童年……天气突然间急剧变冷,圣诞节即将来临。我知道自己已经长大了,也知道圣诞老人只是“精神上的”,他不会真的从烟囱里走下来,所以我决定做一件成熟的事——给妈妈买一份礼物。我们那时很穷,  相似文献   

2.
    
发现世上只有家乡好的人,只是一个未曾长大的雏儿;发现所有地方都像自己家乡一样好的人,已经长大;只有当认识到整个世界都不属于自己时,一个人才最终走向成熟。家乡分三个层次,把家乡当家乡,把世界当家乡,把心灵当家乡。无论在哪里,做好自己,让内心成为永远的家。  相似文献   

3.
    
发现世上只有家乡好的人,只是一个未
  曾长大的雏儿;发现所有地方都像自己家
  乡一样好的人,已经长大;只有当认识到整
  个世界都不属于自己时,一个人才最终走向
  成熟。家乡分三个层次,把家乡当家乡,把世
  界当家乡,把心灵当家乡。无论在哪里,做好
  自己,让内心成为永远的家。  相似文献   

4.
现在中小学普遍提倡“赏识”教育,认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用鼓励的方式培养孩子的自信固然是一种方式,但当孩子犯错误或行为偏差需要纠正的时候“赏识”教育就显得苍白无力,甚至略显虚伪。其实,当一个人知道自己犯错的时候,内心都有一种要接受惩罚的准备,这是一种心理需求。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会选择逃避责任。回想我们自己长大的过程,一定有一些惩罚是让自己终生难忘的。  相似文献   

5.
当你听校内的随堂课达到一定量的时候,就会发现:教师的语言随着教龄的增长而越来越坚硬,越来越匠气。一句话,程式化的语言大量地占领了我们的课堂。这种语言,包裹的不是金黄麦穗般“成熟”的喜悦,而是褪去了生命绿色的苦痛——语言正在“石头化”。更令人忧虑的是:许多六年级学生的语言也趋向虚空与庸常。  相似文献   

6.
当你听校内的随堂课达到一定量的时候,就会发现:教师的语言随着教龄的增长而越来越坚硬,越来越匠气。一句话,程式化的语言大量地占领了我们的课堂。这种语言,包裹的不是金黄麦穗般“成熟”的喜悦,而是褪去了生命绿色的苦痛——语言正在“石头化”。更令人忧虑的是:许多六年级学生的语言也趋向虚空与庸常。  相似文献   

7.
不知小时候的哪一天,老师给我们讲了泰戈尔的故事。从此,我的心里就燃烧着一种飘忽的梦想——长大后,一定要去看看泰戈尔爷爷。这梦想是那样地强烈。有一次,当我听妈妈说泰戈尔早已离开我们时,我愣了好半天,后来竟“哇”地一声哭开了。在上课铃与下课铃的不断交替中,我渐渐地长大了。对泰戈尔也渐渐知道得多了。我知道,泰戈尔是印度著名的诗人、作家,他谱了二千多首曲子,画了近二千幅画,而且还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等等。是的。该知道的,我已经知道了许多,但我的心里却空荡荡的,隐隐约约地感到,我还缺少一种什么。考上师范后,我很爱看小说,特别是泰戈尔的。那曲折的情节,流畅的语言,完美的技巧,真使我  相似文献   

8.
我是一个在奶奶爷爷身边长大的孩子。小时候爸爸对我很严厉,我知道这是为我好。但是长大以后我回到了妈妈的身边,爸爸为了工作、为了家庭离开我们,去了外地上班。我爸爸是个非常优秀的员工,  相似文献   

9.
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美丽,领着一群小鸟飞来飞去;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神气,说上一句话也惊天动地。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间教室,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总是你。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块黑板,写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每当听到这首熟悉的《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我的内心总是久久不能平静,禁不住问自己,在教育这片热土上收获了多少……  相似文献   

10.
我们都已经是成年人,早就是了,甚至都快要老了,所以我们恐怕对于童年已经没有什么熟悉的感觉,童年的乐趣,童年的心思.离我们越来越远了,我们熟悉的都是我们成年人自己的东西,我们的向往,我们的期望,我们的担忧,我们知道的很多“真理”,很多”原则”,很多“规定”……我们的确知道的东西很不少了,可是我们毕竟已经不是很知道童年了。这是一个蛮怪诞也蛮正常的事情,是一个蛮可惜也蛮不必遗憾的丢失。长大就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11.
情感是指人对自己与环境有意义事件的关系的反应,它可以通过人的表情、动作、语言表现出来。例如,儿童得到了梦寐以求的玩具,就会高兴得手舞足蹈,受到批评则很沮丧。儿童的情感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但是在我们的教育实践中,却常常忽视儿童的情感。“喜形于色、怒显于表”是不成熟的表现,成熟在有些中国人的观念里,就是从他的脸上读不出任何内心的东西,不知道他是高兴还是忧伤。这种教育观念过分强调儿童要约束自己的情感,以至于我们培养出了与儿童实际年龄不符的“懂事”的“小大人”。从心理健康的角度来看,人的行为与年龄相符是一个重要的健康标志,如果说一个成人表现出儿童的行为是不正常的,那么一个儿童具有成人的特征无疑也是异常的。  相似文献   

12.
伸出的右手     
记得很清楚,这事是我入校第二天才发现的。学校安排我教初二语文,那天下午恰逢作文课,学生自己写,我随意在桌子之间的空道来回走动。走过二组三组的空道时,转身回头的一瞬间,我被自己的发现惊呆了。墙角处,这个很不引人注意的地方,他竟用左手在默默地写字!我知道,左手吃喝可以,劳动也行,运动也没有什么不好(乒乓球运动员王楠是用左手挑战世界冠军的)。可我还知道,当我们踏进学校的大门开始用自己的双手借助于“横、竖、撇、捺”这些笔画描绘另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时,我们的老师大声地告诉我们用右手握笔。且时常用他强有力的…  相似文献   

13.
为了幸福     
小时候,常听大人们把幸福描绘得很神秘,似乎是一种历经千难万险,付出巨大代价才能得到的东西,是那么的遥不可及。也许是因为距离产生美的缘故,在我幼稚的头脑中,一直认为幸福很美,很难得。当我渐渐长大,经历了生活中一次次风雨的洗礼,回首自己走过的道路,用真实去感受生命时,才发现幸福离我们好近好近呦。它是无形的,只是一种感觉,它随时随地驻扎在我们心灵最深处。每一个热爱生命的人都会感受得到它,会把这份感觉当作一盏灯,让它温暖自己的整个心灵,照亮自己,也照亮别人。生活中,我们曾为了幸福苦苦奔波。在每一个忙碌的…  相似文献   

14.
流星雨     
读初中时,张菁喜欢上了一个同桌,上课的时候她总以为同桌在注意自己、她不敢抬头看黑板,也不知老师讲的什么,晚上睡觉老是失眠.失眠时脑海中全是同桌的音容笑貌。同桌本来对张菁的印象还不错,后来他发现了张菁比较亲昵的举动,就再也不理她了,这无疑中更增加了张菁的苦恼和焦虑。在传统教育下长大的张菁认为自己的行为很可悲,在她的意识中,女孩和男孩应该保持正常的关系,而不应该是这种一见面就产生不可抑制的情感冲动。她害怕自己的行为让人知道了会被耻笑,  相似文献   

15.
咖啡猫 《成长》2005,(5):40-41
小时候我像只快乐的小鸟,开朗活泼,无忧无虑。然而从11岁开始,我的性格开始变得越来越内向,到大二的时候,我一天难说两句话。大人说我长大成熟了,同学们说我冷漠,只有我自己知道我内心所承受的痛苦!  相似文献   

16.
陈梓丹 《新读写》2011,(12):61-61
苏小年说,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总觉得记忆力好到不行。可是后来发现,长大后,尽把年幼时的事忘了大半,也不知是为什么。当然,深埋于内心的记忆还是不会随着流年,一起飘逝的……  相似文献   

17.
我在变     
某天放学回家,当我忽然发现爸爸妈妈都不再喊我的乳名的时候,我才发现自己已经悄悄地长大了。是啊,一米二的个头一下蹦到一米六,不懂事的小毛孩长成了英气勃勃的少年,活泼顽皮的小学生变成了成熟懂事的中学生,这种种变化难道还不大吗?难怪爸爸、妈妈也这么紧跟着“形势”呢!我的外貌变化虽比较明显,其实内心的变化那才大呢!记得刚上初中没几天,我要爸爸带我到书店去买书。当爸爸看到书架上那琳琅满目的参考书时。他显得有点不知所措。这时,我却冷静得很,我要爸爸将七年级的各科参考书全部找来,并分门别类叠在一起。然后我一本一本地翻看、对…  相似文献   

18.
一道例题,当我们换一个角度观察、思考时,往往就会有一些新的发现,当我们对这一些新的发现进一步深入探究时,我们就会认识到,一些原来很复杂的问题也可以转化得很简单.  相似文献   

19.
近期,参加一位教师朋友的婚宴,举行婚礼仪式的时候,我看见一群学生模样的孩子,足足坐满了两大桌,他们手拿着鲜花和红包纷纷给自己的老帅送去温馨的祝福。当时,我真的很羡慕,多好的师生情呀!但现在仔细想想,总觉得有点不对味:为什么我们的学生在表达自己的祝福时也变得如此“世故”?当学生把“尊师,爱师”化为送礼等经济行为的时候,我们能说学生长大、成熟了吗?  相似文献   

20.
当我们自己还是学生的时候,我们内心最渴望被老师赞扬、被老师赏识。当我们逐渐长大并为人师时,却忘记了曾经的渴望。扎根于我们脑中的“师道尊严”、“严师出高徒”的传统观念,使我们迷失在分数的“名利场”中,忽视了学生内心的渴望,对于举手之劳的赏识,我们却十分“吝啬”。赏识成了少数学生的“专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