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谈管理类大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目标及实现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依靠社会公德来维系,职业活动依靠职业道德来规范。那么,正确的职业道德认识、丰富的职业道德情感、坚韧的职业道德意志、坚定的职业道德信念、规范的职业道德行为便构成了市场经济条件下职业道德的培养目标。把握时代性,把认知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注重层次性和可行性,弘扬先进性;体现多样性,反映真实性,发展学生个性化职业素质等则是实现管理类大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根据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性和应用性极强的特点,确定科学的培养目标,努力做到实践教学与职业岗位之间的"零距离",构建涵盖职业岗位群需要的职业道德、职业思想、职业行为习惯和职业技能等职业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从而保障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3.
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学生职业道德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给高职学生职业道德培养带来了新的契机:在真实的职业行为中强化职业道德认知;在项目式教学中培养职业道德情感;在"学生一职业人"的双重角色中提升职业道德判断能力.高职院校应坚持实践性和职业性的原则,加强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一般职业道德教育与行业职业道德教育、隐性与显性的三融合,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4.
高职的本质属性是教育性与职业性。其教育性的本质属性特征即教育的干预性、关怀性、策略性和系统性等。其职业性的本质属性特征即职业知识教育的认知性,职业技能教育的实践性,职业道德教育的认同性。其实践性特征是"教学----实践----教学----实践"的特征。职业道德教育是情感认知与体验的特征。高职教育的职业性,是教育性之下的职业知识认知、技能实践与道德认同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隐性课程与隐性职业素养的内涵;从职业道德、职业动机、职业情感、职业态度、职业意识等方面阐明了隐性课程对隐性职业素养的影响;构建了高职化工类专业"三模块"的隐性课程体系及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6.
教师职业精神,是一个使用相当广泛且概念指向又极其宽泛的术语.教师职业精神涵盖的范围很广,教师的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责任、职业信誉、职业道德、职业情感、职业操守、职业协作、职业规范、职业奉献等等,都可以囊括到教师职业精神的范畴中来.  相似文献   

7.
吴千里 《职教通讯》2012,(29):15-19
职业素质教育是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应以大爱精神引领职业素质教育,构建涵盖职业情感、职业道德、职业技术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等在内的职业素质教育体系。高职院校应加强职业素质教育的顶层设计,构建开放的理实一体化教学体系,打造职业导航平台,提升高职职业素质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8.
隐性课程是高职院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隐性课程在培养高职大学生职业素质方面具有职业道德导向功能、职业动机激励功能、职业情感陶冶功能和职业行为规范功能。高职院校隐性课程的开发可以从正规课堂、物质环境、制度建设和精神形态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9.
职业道德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  相似文献   

10.
1.后勤职工职业道德的双重属性《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指出:职业道德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  相似文献   

11.
高职"市场营销"课程教学存在能力本位,以及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两张皮",思政课程教学"孤岛化"等现实困境.立足于高职院校,基于"市场营销"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问题,以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强化职业道德、职业认知与职业能力教育等,形成纵向为主、横向为辅、纵横交错的多元整合人才培养模式,教学中将营销职业素养...  相似文献   

12.
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滑坡来源于无法有效认同其职业道德。基于教师职业道德认同建构机制的行动反思型德育模式,赋予教师充分的话语权确保教师的主体地位,阻滞教师职业道德的虚假型内化保障利益充分表达,促进自律性道德升华道德情操和合理认知唤醒对话交流,并以职业幸福感强化体悟,这将有助于教师不断内化德育规范和规则,由他律走向自律,并逐步达到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职业道德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和道德品质.它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职业道德就是适应各种职业要求而必然产生的道德规范,是人们在履行本职工作过程中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它包括职业观念、职业情感、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良心、职业作风等多方面的内容。教师职业道德作为职业道德的一种,是为调整教师与学校、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本职工作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爱岗敬业是良好职业道德的体现,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高职《发酵工艺学》的教学设计是以典型生物制品发酵生产过程为主线,将微生物基础与发酵工业分析操作以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能力拓展课程贯穿始终,通过对发酵产品生产过程的分析,依据典型工作岗位所要求的知识、素质及能力,归纳为行动领域,进一步转化为学习领域,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本文从发酵行业职业岗位群和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分析入手,在对生物发酵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围绕课程设计的理念和思路,紧密结合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对课程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设计进行了论述,旨在为高职院校《发酵工艺学》课程教学改革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6.
职业道德教育是职业技术院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职业道德教育具有职业性,必须建立与专业教育接轨和职业要求相适应的职业道德教学资源库,以提高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以《海员职业道德》课程为例,就职业道德课程教学资源库的开发依据、开发特点等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职业道德建设应该从职业道德知识、职业道德意志、职业道德情感、职业道德信念、职业道德习惯等方面进行培养,达到提高职业道德素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职业道德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随着现代社会分工的发展和专业化程度的增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整个社会对从业人员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纪律和职业作风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担负着培养人才的光荣使命,其职业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效果。在这种情况下,对教师职业道德问题进行探讨,意义十分重大。本文试对新形势下的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问题作简单探讨。  相似文献   

19.
职业素质的框架理论正日趋成熟,职业素质的形成已成为当前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主题。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是学校进行一切教育活动的重要依据,学校中所有改革与发展,归根结底都要落实到课程改革与发展上。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在校期间应具备的职业素质,可以从职业认知、职业情感、职业能力三方面构建。职业认知是个体吸取、储存、运算和使用职业知识的心理准备状态。职业情感是个体对于特定职业是否能满足自身社会性需要而产生的内心体验。职业能力是个体通过练习获得的迅速、流畅、娴熟地完成某种职业活动所必需的并直…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职业道德建设应该从职业道德知识、职业道德意志、职业道德情感、职业道德信念、职业道德习惯等方面进行培养,达到提高职业道德素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