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是安徽省贵池县罗城歌乡的贫农社员。这次受贫下中农的委托,来到安徽师范大学,把歌乡人民怎样用新民歌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情况向革命师生汇报。我们罗城是一个青山环绕、风景美丽的地方,男女老少都喜欢唱民歌。他们锄不离手,歌不离口,“要是一天不唱歌,三岁小孩急白头。”因此人们说:“罗城人民爱唱歌,山歌一代传一代”。我出身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解放前,祖辈象牛马一样给地主干活,受尽了剥削、压迫,那时是:“镰刀挂上墙,家里锅冰凉。”我“一岁两岁吃娘奶,三岁四岁吃  相似文献   

2.
调查附记     
一月二十九日,山西省运城县王范公社下马大队贫农社员车志文和他的儿子车慷轶同志在该县教师基本路线学习班会场各贴了一张大字报,轰动了县城,引起了强烈反映。广大贫下中农赞扬这份大字报“贴得好!说到了点子上!”对冯村中学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回潮的现象,十分气愤。他们说:“是看三门考分,还是看德、智、体全面发展?是无产阶级政治挂帅,还是分数第一?这是把青少年往哪条道上引的大问题。”他们还联系教育战线两个阶级、两条路线斗争的实际,表示今后要进一步加强贫下中农对农村学校的管理,管路线,管思想,管方向。  相似文献   

3.
诗人是美的语言铸造者和富有者。诗歌的语言必须是美的——精美、华美、优美……那么,这一被搁置多年的命题的提出,究竟依据何在? 高尔基在《给斯尔格维支》的信中,曾严肃提出:“必须掌握诗的形式,只有用合适的优美的外衣装饰了您的思想的时候,人们才会倾听您的诗。”诗歌,要表现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崇高的精神美,没有“合适的优美的外衣”,岂能相称?  相似文献   

4.
<正>源型教师,您听说过吗?著名数学特级教师吴正宪,就被身边的人这样称呼!这是因为,她不仅通过多年努力成为名师,影响了无数的孩子们,转身成为一名教研员后,还带出了一大批优秀教师,成为名副其实的"老师的老师"!这样的吴正宪是如何炼成的?本文摘编了吴老师回忆文章中的7个故事,看是否对您有益。故事1:一张大字报几乎把我击垮——"读书无用论"盛行,不抛弃不放弃教育理想上世纪70年代初,正逢"文化大革命"  相似文献   

5.
<国际歌>是巴黎公社诗人鲍狄埃于一八七一年六月所写的诗篇,一八八八年六月由法国工人作曲家狄盖特谱曲,随后成为国际无产阶级的战歌,一百多年来被翻译成世界各国文字,传遍地球上每一个角落.<国际歌>全诗共六段,还有副歌,谱曲时只采用了第一、二、六段,副歌则放在每段的后面.  相似文献   

6.
我校党支部在对儿童进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中,有领导的充分运用大字报的形式,发挥了大字报的无比威力。每当学校提出一个号召,都引导儿童用大字报辩清是非,在执行任务中,表扬积极先进人物,指引方向,使大字报成为学生自我教育的良好工具。大字报上有快板、有诗歌,有表扬、批评和建议,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大字报的威力很大,象几千只小眼睛,几百张小嘴,随时随地进行互相帮助,督促大家共同进步。各班教室里都设有“看”“问”  相似文献   

7.
这是艾青献给一位女歌手的诗句,不也是艾青自我的真实写照吗?粉碎“四人帮”以后,艾青立即“投入火的队伍,光的队伍”,以“由衷的高兴”,于一九七八年四月二十日在上海《文汇报》发表了歌颂无产阶级战斗旗帜的诗作《红旗》,继后,便以一篇篇激情如火的诗篇“唱出了八亿人民的心”。很快,他为四化进军的中国人民献上了一本新创作的诗集《归来的歌》。《归来的歌》是艾青蘊蓄二十多年之后,对于我们这个伟大而又充滿动蕩和曲  相似文献   

8.
无产阶级政党在领导人民夺取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了无产阶级国家政权以后,还要不要了解商品货币关系,把“经商”作为自己的重要任务?传统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回答是否定的。然而,革命导师列宁在领导俄国人民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途径的斗争实践中,开创性地把无产阶级执政党同商品货币关系联系起来,郑重地把学习经商的任务提到全体党员面前。列宁这一重要思想,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  相似文献   

9.
很多家长谈起自己的孩子可以滔滔不绝,认为对自己的孩子很了解,可为什么您的孩子不愿意和您交流,不听您的劝告和批评,和您顶牛,甚至离家出走呢?专家认为,这主要是您缺乏和孩子的沟通,而且专家指出,有效的沟通首先要充分地了解自己的孩子。亲爱的家长,您了解自己的孩子吗?如若您认为难以作出准确的回答,那就请您用下面的问题自我测验一下,也许对您进一步了解和教育孩子不无益处。  相似文献   

10.
那天下午,我批改作业时,发现一个同学的作业本中夹了一张纸条。我急忙展开:“老师,您很偏心。每次下课了您和老师们有说有笑,还常常评价这个老师的衣服好,那个老师的课讲得好。为什么您给我们上课时不说我们好呢?难道我们没有一点值得您赞赏的地方吗?老师,我们虽然不够棒,但我们很需要您对我们的成绩给予肯定,哪怕是一个微笑都行。可是,您总是不愿意给我们。第一节课您批评我不守纪律,其实,是老师您  相似文献   

11.
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人们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人们进行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为了物质利益。然而,“四人帮”却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利益的论述,对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进行推翻资本主义制度,谋求政治、经济解放的革命斗争历史,肆意进行歪曲和阉割。假马克思主义政治骗子张春桥,早在一九五八年便在一篇文章中写道:“请看,巴黎公社——全世界第一个无产阶级的公社所采取的革命措施,难道不恰恰是彻底破坏资产阶级的等级制度、并不讲究什么物质利益原则吗?”在张春桥之流看来,讲究物质利益就是违背巴黎公社原则,就是修正主义。难道巴黎公社原则真的同物质利益是对立的吗?难道公社的革命措施根本不讲物质利益吗?对这个问题确有作一些分析研究的必要。  相似文献   

12.
又是九月,秋果满枝,丹桂飘香,又逢佳节,神州同庆,笑语飞扬。采满天彩霞谱写公布歌,摘遍地鲜花纺织诗篇,唱不完,抒不尽我们对人民教师的崇敬之情。在第二十个教师节到来之际,我们衷心祝愿人民教师康乐如意,青春常在!  相似文献   

13.
尤老师:   您好 !   还记得那群闹哄哄给您贴大字报的孩子吗 ?对不起,我就是其中的一个。   与您的相识是三十年前, "文革 "中期。记得那年我已满七岁,母亲还不想让我读书,同玩的孩子排着队、唱着动听的歌儿去上学,我好生羡慕,便闹着要去学校。母亲依了,于是我成了您班里的一员。   您教我们语文、音乐兼班主任。那时,我特别胆小,上学的第三天就因高年级的几个 "死党 "行为出格被罚站在校门口而吓得跑回了家,后来就赖着不肯上学,害得母亲一连几天陪读。您待我特别小心,从不批评我,还给我糖吃、逗我玩。为了培养我的胆…  相似文献   

14.
啊,妈妈,请您别扭过头去,听女儿说嘛,女儿的话,您以前都乐意听,可现在……您居然……这是为什么呀?妈妈! 您常把自己打扮得花枝招展,45岁了,还像一个时髦女郎,年轻时都没这样,现在怎么变了?是返老还童吗?妈妈,难道您不见当您招摇入市时,人们投来的——那鄙夷的目光吗?不!您一定见到了。要不,您怎么脸上浸出汗渍,身子颤得那样厉害?  相似文献   

15.
二两种前景 M·高尔基看过了《教育诗篇》第一部手稿后,于1933年底写信给作者说:“依我看,您的诗篇写得很成功…手稿应该出版。”很快这个手稿就同高尔基的《多斯基戈耶夫与其人》在《第十七年》文艺选集上问世了。1934年5月马卡连柯回信感谢高尔基的支持和关怀。信中坦诚地说:“《诗篇》的出版是我一生中最重大的事件。”在信中,马卡连柯还向高尔基提出问题:即第二部写、还是不写?值得不值得写?…并说:我准备的第二部的材料似乎是很丰富的,这是高尔基工学  相似文献   

16.
敬爱的姚老师:您好!我之所以提笔来给您写这封信,是因为我已经临近毕业,将要离开您了。每想到这里,许多往事便浮现在我的脑海里……老师,在毕业前我的苦恼就是:不知道自己能否考上一所好中学。我唯一的毛病就是粗心,因为粗心才使自己的成绩提不上去。您批评过我,可我却没有放在心上。有一次考试后,我看着发下来的试卷,惊呆了。“76”分这个醒目的数字好似在耍弄着我。您把我叫上讲台,我的眼前仿佛蒙上一层薄纱,不敢抬头看您。“76分”您又重复喊了一遍,指着我的试卷对我说:“你看看自己的试卷!‘隐’、‘稳’不分,你是怎么写作业的呀?骄傲了?浮躁了?你了不起了?你——!”您生气了,脸涨得通红,我看着您的目光,脸上感到火辣辣的。  相似文献   

17.
陈老师: 想不到我会给您写信吧.虽然我们天天见面,可您也许不知道我在想什么.虽然我在您心中一直是一个爱做小动作的学生,可您知道吗?课堂上我一直听着您讲课.但是就是因为这些原因,我成了您经常批评的对象.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哲学把无产阶级当做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地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做自己的精神武器;思想的闪电一旦真正射入这块没有触动过的人民园地,德国人就会解放成为人”,“这个解放的头脑是哲学,它的心脏是无产阶级”。(《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15页)很显然,马克思在这里强调的是哲学同无产阶级、劳动人民的结合,强调哲学对无产阶级、劳动人民解放事业  相似文献   

19.
您会批评孩子吗?您掌握了批评的艺术吗?您的批评是不是有效?家长朋友可以根据自己平日批评孩子的情况来进行以下的测试。1.我批评过孩子后一般会:A.观察孩子的反应,做好善后工作。B.余怒未消,继续"找错误"再批评。C.事过境迁,抛诸脑后。2.我批评孩子时如果他顶嘴,分辩,我会:A.暂缓批评,冷静下来考虑分析批评的方式和内容,  相似文献   

20.
品听倾诉     
【小引】渴望理解、渴望沟通、渴望自由也与爱一样,是亘古不变的写作主题。现撷取几瓣馨香,请您轻嗅。想对老师说面对老师的批评,尤其是被误解时的批评,怎么办?把它说出来、写出来,告诉老师——老师,我最想获得理解宁波东海实验学校九年级顾黎黎“这回考试,你是怎么考的?我敢打包票,你的作业不是独立完成的。”我的耳边传来一阵严厉的批评声。这不,我这次考试又没有考好,正在被老师“k”呢。我眼中那不争气的“液体”也随着老师的训斥滚滚而下……老师啊,我不是不愿意考好,我真的努力过。上课我不开小差,认真听您讲课;您布置的作业,我都仔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