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5 毫秒
1.
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是保障阳光体育运动可持续发展的基石.从主体性教育的层面入手,分析主体性教育原则及其在体育教育中的缺失,提出体育教育中贯彻主体性教育原则的对策,以期为阳光体育运动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1 前言:90年代,中国教育界针对长期应试教育的弊端提出素质教育。其灵魂在于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及培植人的主体性与创造性。这是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转轨在教学方面的反映。对于体育教育而言,也面临着同样的情况。当前,体育教育的各个环节也都在积极的改革,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但是,对于体育运动技能教学而言,目前这方面的论述还较少。本利用多学科的知识,结合体育运动的实践,探讨体育运动技能的学习理论,以便能够以新的理论去指导体育运动技能教学,最终实现素质教育的基本思想:培植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3.
高健 《湖北体育科技》2007,26(3):311-312
体育运动的确能给人带来幸福,但有些运动也能给人带来伤害.同样是参与体育运动,有些人从中感到了莫大的幸福,有的却感到失落.通过引用体育运动"幸福感指数"的概念和大家探讨其中的心理调控.  相似文献   

4.
体育运动者价值实现的文化困惑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社会文化现象的体育运动具有文化的属性,并可能形成运动者价值实现的困惑。体育运动价值实现的文化困惑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等方面。体育运动者价值实现文化困惑的克服在于体育运动者主体性的回归与觉醒、强化自我素质,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以及构建“以人为本”的社会价值理念,弘扬体育精神。  相似文献   

5.
"人本位"的体育价值理念,深深地影响我国体育观的嬗变.因为,体育是离不开主体人的身体性活动,体育运动必须重视和体现人的主体价值.然而,纵观我国体育的发展历程,由于各方面原因,体育一直体现为工具性价值,缺少人文主义内涵.在后现代主义社会,通过体育广告这个平台,我们清晰地看到体育本质的回归--人的主体性,追求主体快乐已成为当代的主流,从而展示出"更人文、更健康、更快乐、更人性"的以人为本体育价值内涵.  相似文献   

6.
古希腊城邦体育运动的文化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体育运动是古希腊城邦的自身事务之一,城邦通过体育运动向公民传达着政治理想和精神述求,只有人才会用思想和身体去感受体育.站在城邦体育的视角,探寻人与体育运动的独特关系.人是天生的体育动物,在古希腊城邦的德性面前,体育从野性向理性升华,成为城邦生活支柱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体育运动是否对大学新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有影响.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结构方程模型、数理统计法等,对湖北省7所高校共858人(男生436人,女生422人)进行了体育运动与大学新生社会适应能力关系的验证性研究.结果:体育运动有助于提高大学新生社会适应能力,体育运动对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主要是以两种渠道起作用,(1)体育运动直接影响社会适应能力;(2)体育运动通过影响心理结构,进而对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正> 我国著名足球教练员朱广沪指出:“我们以往的青少年训练,在某种程度上有一种倾向,即把思维和敢于创造地运用、发挥的队员的‘棱角’磨平了,培养出来的队员缺乏特点。”这种倾向实质上是在运动训练中忽视、排斥了运动员的主体性,限制了运动员品格和能力发展的结果。随着世界体育运动水平的飞速发展,我们在少儿运动训练中存在的这种弊病所显示的反差越来越大,影响着我国体育运动水平的提高。那么,在少儿体育运动训练中如  相似文献   

9.
在近几年素质教育的大力倡导下,对现阶段的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要构建阳光体育运动的长线机制,将其应用到体育教学之中,这种阳光体育运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进一步提高体育教学效果。通过这种不断优化的教学方式来帮助学生改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将具体结合应该如何构建学校的阳光体育运动长效机制进行研究分析,以期望能够促进体育教学质量能够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0.
文明的选择:古罗马角斗竞技的体育思想溯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罗马角斗竞技是体育运动在适应文明发展中的一次变形,它反映出古罗马人尚武、强力、野蛮和血腥的民族特性,是古罗马帝国精神的重要标志.对于体育运动来讲角斗竞技是一种异化,是体育运动生存、发展和延续的自然选择,选择的结果是体育运动的本能异化,只有这种异化化才能保证体育运动的持续发展,使得体育运动占据人类的思想中心,成为文明进程中的选择成果.从体育运动的视角寻找古罗马角斗竞技的体育思想根源,追忆曾经辉煌的文明带给人类社会的体育智慧.  相似文献   

11.
从社会人格心理刍议学校体育教学思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人类选择体育是因为体育关系到人的身心和非智力因素并影响着人的智力与人格的发展,同时也从体育文化的角度推动着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然而,我国文化价值观念的实用功利性的阶值取向所形成的社会人格心理机制是影响当前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关键所在。现阶段在重智轻体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下,学校体育应弘扬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和检测性体育教育目标的教学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2.
体育价值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柳方祥 《体育与科学》2004,25(3):50-51,64
本文从哲学观点出发,探讨了体育价值的本质、体育价值活动的主客体关系,认为体育不仅是人的需要。也是人的权利,体育的价值在于促进社会主体的发展和完善。体育价值活动中的反价值问题也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3.
试论体育社会化与人的社会化之间的互动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体育社会化与人的社会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二者有着密切的联系,具有互动的性质,从人的社会化的本意出发,分析了体育社会化对人的社会化过程的重要促进作用,指出体育社会化与人的社会化互动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相似文献   

14.
“阴盛阳衰”是中国竞技体育的一种独特现象,中国女子竞技体育运动以发展快、项目多、实力强、潜力大的特点,优于男子的发展。分析“阴盛阳衰”现象形成的诸因素,有利于女子竞技体育成绩的保持和发展,并能为男子竞技体育成绩的提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第9届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男子乙组10项全能前8名运动员各单项成绩统计分析,针对我国大学生男子10项全能运动水平存在着发展不平衡现象,指出在今后的训练中应以速度为核心,加强技术项目训练,尽快提高我国大学生男子10项全能运动水平。  相似文献   

16.
坚持人民主体性是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原则。分析了人民主体性具有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和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3种内涵,从权利维度、实践维度和创造维度对体育治理现代化建设中的“人民主体性”进行了维度考量,提出了在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现途径中落实人民主体性原则的具体建议,包括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提升竞技体育综合实力,实现为国争光为民谋福;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满足人们多元消费需求;促进体育文化繁荣发展,丰富人民体育文化生活;深化体育对外交流合作,增强国民自信心和自豪感。  相似文献   

17.
从社会学角度,通过对“校园体育文化”上位概念的分析,得出“校园体育文化是指在特定的校园环境中,在以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和体育技能为主要形式,以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和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文化活动过程中由体育工作者、学生和其它教育工作者共同创造的,以不同形态存在的特质所组成的一切事物,’的定义,理清它与“文化”、“体育文化”、“校园文化”之间的关系。同时,依据人类进行身体教育时所需的支撑条件,将体育文化分为:体育智能文化、体育物质文化、体育规范文化和体育精神文化。  相似文献   

18.
试论体育文化演进的思想线索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体育是人的身体活动方式,虽说有生理的自然决定性,但人的身体活动一旦被纳 入社会关系体系,便开始履行一定的社会职能,并为各种形式的人类活动所利用,所以 说体育运动必然是文化性的。本文提出体育运动在社会文化中以多元整体状态存在 着,并且分析了以 Play,Game,Sport为关键词的体育文化演进的思想线索。  相似文献   

19.
我国优秀男子排球运动员运动损伤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王燕 《体育科学》2004,24(5):22-23,26
对我国9支优秀男子排球运动队共计117名运动员进行了运动损伤的调查及病因分析。发病率列前4位的运动损伤依次为髌骨劳损、腰肌劳损、肩袖损伤、踝关节扭伤。损伤的主要原因为:训练缺乏科学性、身体机能不佳、训练水平不足、心理状况不良等。指出运动损伤重在防治,应从运动训练学方面、组织管理学方面、教育心理学等方面综合抓起,最大限度的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论大学生体育学习动机与主体参与性之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文献法、教育观察法、逻辑法等研究方法对大学生体育学习动机与主体参与性的关系进行分析,明确了大学生具有强烈的体育学习动机是开展主体性教学的基础,而采用主体性教学又是激发和培养学生体育学习动机的一种教学方法。因而,如何协调两者间的关系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并由此提出了几点建议,对深化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