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生读书识字始。”汉字是人们阅读汉文最基本的客体。阅读过程的顺利进行,阅读理解的步步深人都是从认识汉字开始的。新课程在识字要求中提出了“多认少写”,阅读既以识字为基础,又与识字相生相进。因此,夯实识字这个阅读基础,突破阅读的难点,就必须遵循汉字的特点,遵循汉字的认知规律,从而优化识字过程,提高识字效率。  相似文献   

2.
“听读识字”是课程标准实验用书(北师大版)的一个突出特点。“听读识字”顾名思义就是借助阅读一篇篇课文来识字。在这里“阅读”是“听读识字”过程,课文则是阅读和识字的载体。而作为阅读和识字的载体——一篇篇文质优美的课文,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识字的具体  相似文献   

3.
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颁布,开启了新一轮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大幕。其中识字教学部分的改革内容之一就是小学阶段识字量的大幅提升。识字量的大幅提升旨在促进学生尽早进入独立阅读阶段,但无疑对识字教学提出了挑战,如何完成课程标准规定的识字量,实现课程改革提倡的“多识字、快识字”,进而实现“早阅读、多阅读”的目标是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识字是阅读、写作的基础。一定的识字量是学生读写能力发展的先决条件。新课标把低年级的识字量提高到1800字,这有利于学生尽快更多地识字。为尽早阅读、写作提供必要的条件。“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条条大路通罗马”。  相似文献   

5.
识字教学有多种有效的方法,其中集中识字是对汉字进行归类编排、集中学习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有利于提高识字效率,增加识字量。但集中识字也有其弱点,如与阅读分开,孤立地教,学生老在字上“打转转”,容易影响学生书面语言的发展和阅读等多方面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在集中识字教学时不能只盯在字上“就字论字”,要努力使识字教学实现一定的“附加值”。  相似文献   

6.
耿素兰 《天津教育》2014,(17):78-79
“人生聪明识字始”。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起点,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识字的多少、快慢,直接影响到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识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重中之重,低年级识字教学需要采用灵活多样且适宜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多样化的识字能力,帮助学生快乐识字,进而实现识字教学的高效率。  相似文献   

7.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也是小学语文的教学起点和启蒙教育的开端。小学新课程的识字教学目的就是要教会学生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使学生逐步掌握汉字的音、形、义,为阅读和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郑荻 《今日教育》2004,(11):19-19
识字本身不是目的.识字最直接的作用是学会阅读。早期阅读兴趣的培养.阅读习惯的形成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新教材的特点.这两年我们遵循了“阅读识字,提早读写”的识字教学思路.经实践证明这是识字的有效途径.效果也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9.
<正>识字量不仅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也是文化素质提高的第一步。目前同学们识字的数量非常有限,因此识字是我们的一项重要任务。要想更多、更快、更好地识字,就必须掌握识字方法。同学们在“语文园地七”的“识字加油站”中已经学会了“加一加”“减一减”两种识字方法,下面我们再来学习几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儿童很早识字好吗?”“越早越好。”这是专家的回答。的确,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儿童认了字,必然会有强烈的阅读欲望.以便尽早进入汉字阅读阶段。这无论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还是培养获取信息的能力都有重要的意义。《语文课程标准》对识字的要求作了较大的改动.使教材的识字量大大增加。像一年级第一册要求学生认识400个字。并会写100个字.第二册要求认识550个字。会写250个字。这一要求的出现,使得在语文教学界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呼吁:“识字这一块太难了!”其实.教师所说的“难”.主要指学生需要通过课内“教”来识字的量太大.而且单凭课堂中的“小变化”.很难解决这大容量的“识字”。尤其是只靠学生一遍又一遍地读.难以激起学生的识字兴趣。因此,笔者认为是否应该开拓自己的视野,把识字的路通向“课外”.创设一条条多彩的路.让孩子在快乐的气氛中轻松识字。  相似文献   

11.
漫议设置桌面字格福建省霞浦县三沃小学杨介龙识字、写字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大纲》指出,“识字是阅读和作文的基础”,“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是巩固识字的手段,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起着重要作用,必须从小打好写字的基础”。低年级学生文字阅读...  相似文献   

12.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了提高初等教育的质量和国民文化素质,解放以来,有不少专家、学者和教师都投身于识字教学的研究之中,先后总结出了“集中识字”、“注·提识字”、“随课文识字”、“汉标识字”、“字族文识字”等林林总总一系列各具特色的识字方法,加快了识字进程,推动了基础教育的迅猛发展。但是我们广大农村学校的识字教学还是不能尽如人意,距离真正发挥先进的识字教学法的“高效能”还相去甚远。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的教法陈旧,学生的主体地位始终未能确立,传统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还占据着统治…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规定了小学第一阶段(一至二年级)的汉字学习目标:“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通过“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通过识字帮助阅读,使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与现行《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相比,提高了认识汉字的量,降低了“会写”汉字的量。从目标的制定到教材内容的编排都体现了让学生“多认少写”,“早认字、早阅读”这一思想。识字是低年级学生的主要学习内容,教师要通过识字教学,使…  相似文献   

14.
韵语识字 尽早阅读 循序作文(一)──一种快速高效的小学语文教学新体系实验张国祥,姜兆臣编者按:“韵语识字·尽早阅读·循序作文”教学实验,(以下简称为“韵语”实验)是辽宁省东港市实验小学开展的语文教学整体改革实验。该实验是以“韵语识字”为前提,以“尽...  相似文献   

15.
烟台牟平区实验小学进行的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实验“音像闲读”,是省教育科学研究规划重点研究课题“计算机及现代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领域里的开发与应用研究”的子课题。大家知道,小学生入学时一般不识字或者只认识几个汉字。小学二丰级学完,也只能识一千六百个左右的汉字。“不识字便不能读书”。因此,汉语拼音学完以后,学生只能阅读汉字加注音的课文和课外读物,这无论在闭读的质上还是在阅读的量上,都受“识字不多”的影响。目前,小学已开始装备电视机及多媒体计算机等现代化教学设备。“音像阅读”实验,就是在学生不识字或识字不…  相似文献   

16.
识字和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主要是以识字教学为主,而新课标在识字写字方面实行“认写分开”,提出“认识和学会”两种要求,这无论是培养阅读能力,还是对培养获取信息的能力都有重要的意义。而小学生由于年纪小,他们好玩、爱动,做事没有持久性,所以大量枯燥的识字教学往往效果不好,因此在低年级阶段教师因努力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让孩子乐学,从而发挥他们的自主性,轻松的识字,学会识字。[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实验,是借助汉语拼音这个工具,在儿童不识字和识字不多的情况下,开始进行听说读写训练,将“识字-阅读-作文”直线序列的单-教学结构变为交叉并进的多维教学结构,以开发智力,发展语育,激活思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多年来,“注·提”实验正是借助教材的优势,发挥汉语拼音的多种功能,使学生的“读”、“写”能力从时间的提前和阅读量的变化中得到质的飞跃。 一、确立优势,夯实基础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汉语拼音是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的有效工具。”在“注·提”实验的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确立一…  相似文献   

18.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研究表明,儿童阅读能力培养的关键期是3~8岁。识字是阅读的基础。在识字量达不到要求的情况下阅读,学生难知妓意而兴趣索然。正如清文字学家王筠所说:“蒙养之时,识字为先,不必遽读书。”  相似文献   

19.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新课标在识字、写字方面。实行“认写分开”,提出“认识”、“学会”两种要求,在第一学段明确提出要“多认少写”。“多认”,有利于学生尽早、尽快、尽可能多地认字,以便尽早进入汉字阅读阶段。这无论对培养阅读能力。还是对培养获取信息的能力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着眼实效灵活安排─—浅谈低年级讲读课“识字环节”的安排福建省罗源县教师进修学校陈宝铝一、要正确认识井处理好识字与阅读的关系识字是低年级的重点,但不是唯一的重点。阅读教学是识字的基本途径,而识字又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我们要充分利用课文所提供的语文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