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政策和社会发展的双重作用下,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中国人口增长率不断下降,人口规模的净增量也逐年缩小。20世纪70年代初,每年人口出生数高达2700万,人口净增量每年高达2000万以上,如今,每年出生人数降到1600万左右,人口年净增量已经降到800万左右。人口再生产类型完成了从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人口增长率的传统人口再生产类型,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本运用历史资料及建国后的人口统计数据,对青海省人口再生产类型之转变及其影响因素作了详尽的分析,认为青海省人口经历了再生产类型转变的全部四个阶段,目前已属于现代型;而社会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政策是影响人口转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2005年1月6日零时2分,北京妇产医院,一个体重3660克、身高52厘米的男婴在此诞生。至此,中国人口已达13亿(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经过30多年的艰苦努力,我国有效地控制了人口的过快增长,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由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增长率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的历史性转变,人口总和生育率从20世纪70年代初的5.8下降到目前的1.8左右,世界60亿人口日和中国13亿人口日也因此各推迟了4年。  相似文献   

4.
在高中地理新教材选修本第一册中,首先出现的是"人口再生产类型及其转变"的问题,它是学习人口发展的基础知识.了解人口再生产类型及其转变,有助于正确认识人口发展的历史和当今世界人口发展的地区差异,有助于合理规划未来人口发展模式,利于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05年1月6日零时2分,中国的第13亿个公民在北京妇产医院诞生。中国自实行计划生育以来,经过30多年的艰苦努力,有效地控制了人口的过快增长,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由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增长率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的历史性转变,人口总和生育率从20世纪70年代初的5.8下降到目前的1.8左右。材料二目前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超过1.3亿,占总人口的10%以上,是全球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材料三据中国科学院国情分析研究小组估测:我国人口承载量最高应控制在16亿左右,最合适的人口数量为7亿左右…  相似文献   

6.
一、记住——9个名词 1.人口再生产 概念:老一代陆续死亡,新一代不断出生,世代更替的过程使人口总体延续。人口再生产类型有四种:原始型、传统型、过渡型、现代型。全世界属于“过渡型”,处在向“现代型”转变的阶段。  相似文献   

7.
例 1.读图分析 ,完成下列单项选择题 :( 1)新中国人口再生产过程大致属于哪种类型 (   )A .原始型和传统型   B .传统型和过渡型C .过渡型和接近现代型 D .传统型和现代型( 2 )上题中两阶段人口类型转变迅速的主要原因是(   )A .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B .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C .科技文化教育的发展D .人口政策的有力实施( 3 )下列相关叙述 ,正确的是 (   )A .2 0世纪 5 0年代 ,死亡率迅速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生活水平大大提高B .2 0世纪 70年代 ,出生率迅速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自然灾害严重C .2 0世纪 80年代后期的高出生率是上一个生…  相似文献   

8.
一、考点分析 考点1.人口再生产类型、地区分布及其转变 【命题角度】以选择题为主,多以设计新颖的地理图像、地理数据图表为信息载体,考查基本概念,突出获取和分析信息能力的考查。要求理解四类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名称、基本特点,主要分布地区及动态变化特征。注意打开思路,根据不同的材料和图文信息,从中提取相关要点,准确判读各类人口再生产类型示意图,找到解题突破口。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人口再生产的角度来考察我国人口运动的类型转变,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人口问题出现的若干新特点  相似文献   

10.
(一)人口再生产的类型和转变 人口的数量是不断变化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的一代出生,老的一代死亡,世代更新过程,使人口总体不断地延续下去这就是人口再生产.教材一开始讲述了概念,教学中一定要介绍清楚.人口再生产是人口学的基础,研究人口再生产可以了解人口变动趋势,揭示人口变动规律,认识人口变动与社会经济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人口再生产的类型是由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决定的,由于环境因素的影响和社会生产力的不同,人口再生产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其特点如下表:  相似文献   

11.
1%〓人口自然增长率由1995年的10.55‰下降到1998年的9.53‰,这是自70年代以来我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首次低于1%.1999年,人口自然增长率进一步下降为8.77‰.据统计 ,自70年代全面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全国少出生人口达3.38亿之多,并使世界60亿人口日的到来推迟了4年.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选择战后至70年代初中日两国人口再生产较为典型的发展阶段,从人口增长速度、人口再生产类型、人口政策和人口问题等几个方面对这一时期中日两国的人口不同发展进行考察,力图从对比中发现问题,总结出一些经验教训,以期引起人们的注意。  相似文献   

13.
(一)人口再生产的类型和转变 人口的数量是不断变化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的一代出生,老的一代死亡,世代更新过程,使人口总体不断地延续下去这就是人口再生产.教材一开始讲述了概念,教学中一定要介绍清楚.人口再生产是人口学的基础,研究人口再生产可以了解人口变动趋势,揭示人口变动规律,认识人口变动与社会经济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人口再生产的类型是由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决定的,由于环境因素的影响和社会生产力的不同,人口再生产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其特点如下表:  相似文献   

14.
从1950年到现在的近40年,世界人口已增长了一倍,即从25亿增加到50亿。二次大战后,特别到七十年代,大部分发达国家的生育率已下降到接近“更替”水平——每对夫妇大约两个孩子,从长期看,已进入人口稳定的状态。发展中国家战后死亡率的下降和持续的高生育率使这些国家的人口增长率每年高达2%—4%,而过去在工业化过程  相似文献   

15.
【重点精析】一、人口再生产类型及其转变和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地区分布(一)人口再生产类型的概况。1.按照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可以划分四个人口再生产类型。2.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变化。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变化取决于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以及由这两者的变化所决定的人口自然增长率。  相似文献   

16.
一题一议     
[题目1]图1反映了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其中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过渡型"的是:  相似文献   

17.
1.人口发展和人口再生产的区别 人口再生产是人口发展的基本内容,却不等同于人口发展,两者的内涵并不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18.
武国亮 《铜仁学院学报》2010,12(2):82-85,93
本文在阐述人口转变理论基础上,从人口再生产、生育率与死亡率和制度与政策三个层面分析并讨论了西北地区部分少数民族人口转变,认为少数民族的生育率已经处在2.0以下的水平是人口转变从"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一个必要条件,而不能说明少数民族人口转变实现了从"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出国与就业》2008,(9):24-24
到了2042年,白人在美国总人口中,将不再占大多数:美国人口普查局说,个中原因是移民人口激增,少数种族——尤其是说西班牙语的拉丁美洲人的生育率又特别高。人口普查局8月14日发表的人口预估报告说,同2004年的预测相比,新的预测显示美国会早八年出现白人不占多数的情况,同时白种人口也将明显老化。美国智囊机构布鲁金斯研究所的人口统计学家弗雷说:"白人人口老化,而且,他们多数是在婴儿潮时期出生的白人,已  相似文献   

20.
国内西方"马克思学"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学界对西方"马克思学"研究的历史过程,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早中期,第二阶段从1989年前后直至90年代中期,第三阶段则从2000年至今.各个阶段都涌现了许多具有重大学术价值的研究成果,体现了每一阶段独特的理论特征,在更深层面上也表明了国内西方马克思研究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方式、历史发展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