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6 毫秒
1.
父亲和孩子来到一堵墙跟前.父亲对孩子说:“给你10米的助跑,你敢不敢跳过去?”孩子用眼睛瞟了瞟那堵墙.回答说:“这么矮的一堵墙.没有一点问题。”于是孩子一跃而过。可他没有想到.墙那边是一条沟,他重重地摔在了沟里。孩子从沟里爬起来,愤愤地说“爸爸,你为什么要骗我?”父亲没有立即给予回答。过来一会儿.他们又顺着墙往前走了一段,父亲忽然停住,又对孩子说:“孩子.给你10米助跑.你敢不敢再跳过去?”孩子连忙说:“不行啊.我已经受伤了.脚还疼呢.再摔一下我哪里受得了。”  相似文献   

2.
幽默二则     
幽默二则1.“这个人的发言太枯燥乏味了,讲了一个多小时,只有一句话让我感到高兴。”“什么话?“先生们,我的话讲完了!”2.孩子问:“做父亲的是不是总比儿子懂得多?”父亲肯定地点了点头。“蒸汽机是谁发明的?孩子又问。“瓦特。”父亲胸有成竹地回答。“那瓦...  相似文献   

3.
《少年儿童研究》2010,(7):56-57
我的小孩今年已经14岁了,他父亲刚去世一年多。我丈夫活着时经常酗酒,酒醉后总打人,给小孩留下了许多负面影响。现在虽然孩子已经生活在了一个安定、安全的环境中,但是他经常做恶梦,心里还是会害怕。怎样重新建立孩子的安全感呢?还来得及吗?  相似文献   

4.
幽默六则     
父亲:孩子,考你一道题.树上有6只鸟,打死一只,还有几只?孩子:还有5只.父亲:笨蛋,那5只鸟不是吓跑了吗?孩子:因为您少了“树上”二字.②学生名师,为什么解放军叔叔射击时总是闭一R眼清芳目都是左眼含?老师:如果他两只眼都闭上,就什么也看不见了,一般都是各手指抠板机,放闭左眼.③父亲:儿子,伽学抽烟了吧?儿子:没有没有.父亲:没有?伽说话时嘴里还有一眼烟味.儿子:我已经激过D了,怎么还有烟$9④儿子:爸爸,在班上,班主任吉我是“四好’学生,我比三好学生还会一好嵋.父亲:人家都得三好,懒怎得“四好’华…  相似文献   

5.
晏红 《家庭教育》2007,(3S):16-16
有一位农夫在田里耕作时,忽然听到附近的泥沼地带传来呼救声。他迅速跑过去,发现有一个男孩掉进了粪池里.他急忙将这个男孩救起来.使男孩脱离了生命危险。两天以后.一位绅士来到农舍彬彬有礼地自我介绍说.他就是被救男孩的父亲.特地前来以优厚的财礼予以报答。农夫却一再申明:“我不要报答.我不能因为做了一点事情就接受酬金。这是我应该做的。”正在互相推让之际.一个少年突然从外面走进屋里.绅士问道:“这是你的儿子吗?”农夫很高兴地点点头说:“正是。”“他上学了吗?”“没有。”“那好,你既然救了我的孩子.那就也让我为你的儿子尽点力.让我们订个协议吧,请允许我提供条件让你的儿子受到良好的教育。假如这个孩子也像他父亲一样善良.那么他将来一定会成为一位令你感到骄傲的人。”鉴于绅士的诚心诚意.农夫只好答应了他的提议。绅士非常讲信誉.重承诺.不但把农夫的孩子送到学校读书,而且还供他到医学院上了大学。这个农夫的孩子不是别人.他就是后来英国名的细菌学家亚历山大·弗莱明教授.他于1928年首次发明了举世闻名的青霉素。[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暖暖 《家长》2009,(2):64-66
我不知道这样的方法到底好不好,也不知道送孩子的这颗魔法心的魔力到底能够持续多久.我只是想用一颗做妈妈的心.和孩子一起面对他的问题.希望能给他带来帮助。就算没有女巫对我的心施过魔法.又有哪一位妈妈的心不是在孩子的身上牵挂着呢?又有哪一位妈妈不是快乐着孩子的快乐,悲伤着孩子的悲伤呢?  相似文献   

7.
新接班,一个同事语重心长地和我说:“我看你怎么“收拾”小张这孩子.前面三年他可是“风云人物”呀!” 迎头一棒.这是一个怎么样的孩子呀?上课捣乱?作业不做?欺负同学?与老师作对?天啊!我该好好地想想“制服”这孩子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谈到父亲对孩子的教育,我想首先允许我回忆一下父亲对我的教育。可以说,我的成长受父亲影响很深,因此,要谈现在同样作为父亲的我是怎样教育孩子的,自然离不开父亲曾经给过我的教育。我的父亲只是一个公司小职员。他的一生都很平淡,可以说没有任何值得夸耀的地方。用现在的眼光看,他可能不算你们眼里那种成功的男人。但我父亲却一直觉得自己是个很重要的人。他做每一件事,都很投入,仿佛这件事情就应该是他负责一样。我想,我从父亲那里得到的最有价值的东西大概就是探索精神和好奇心吧。您瞧,我不是独自一人来到了中国吗(笑)?所…  相似文献   

9.
上帝创造父亲时,他先做了一个很高的骨架,旁边一个女天使说:"这算什么父亲啊?如果你把孩子们做得那么矮,为什么还要把父亲做得那么高呢?他不跪下的话就没法射弹珠,不弯腰就不能把孩子放到床上,不俯身就不能亲吻孩子."上帝笑着说:"不错,他需要屈膝,保持谦逊的态度;而且如果我把他的身材做得像孩子一样,谁还能让孩子仰视呢?"  相似文献   

10.
周礼 《家庭教育》2011,(7):46-46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女儿有什么心事已不再向我敞开心扉,即便我主动问起,她也只是简短地一问一答,就像应付了事一样。更让我困惑的是,女儿不仅不再亲近我,有时甚至还用防备的目光看着我。是孩子长大了,还是我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了呢?我是孩子的父亲,也是这个世界上最爱她的人,孩子渐渐长大,慢慢懂事了,怎么反而不愿与我这个做父亲的像以前那样亲近了呢?  相似文献   

11.
爱的教育     
前几天,我班有一位学生连续请假几天.他的妈妈告诉我,孩子的父亲去世了。我愣住了:孩子还不到12岁啊,这么小,怎么……听筒那边,声音极压抑。传递给我的是那种欲哭无泪的哀痛。孩子的父亲正值壮年。失去了他.一家人的顶粱柱就没有了。我可以想象一家人的悲痛。  相似文献   

12.
想给父亲做一回父亲云亮父亲老了站在那里像一截地基倾陷的土墙国庆赶回老家父亲混在村头的孩子中间固执地等我父亲对我的态度越来越像一个小孩我和父亲说话父亲总是一个劲的点头一时领会不出我的意思便咧开嘴冲我傻笑我和父亲一同回家胡同口的人都扭着脖子冲我俩看有一刻我突然想给父亲做一回父亲给他买最好的玩具天天做好饭好菜叫他吃供他上学,一直念到国外如果有人欺负他我才不管三七二十一非撸起袖子揍他狗日的一顿不可乍看这个题目,感觉作者真是大逆不道。在我们这个古老的东方国度,对长者是犯名讳的,更不用说给父亲做父亲了,竟敢有违…  相似文献   

13.
女孩当自强     
我降临在一个快乐的家庭中,而我却并不感到快乐.当我懂事以后,妈妈给我讲了我出生时的事.她告诉我,父亲一向不大喜欢女孩,所以我刚出生时,父亲就说了一句令人伤心的话——是个女孩,我还以为是个男孩呢.妈妈告诉我这些,是为了让我因此而努力学习,不要灰心,就算父亲不支持我,妈妈也会支持我的每当想起这些事,眼泪就不由自主地涌了出来,仔细想想,父亲的确也没有给我太多的父爱,我与父亲之间就好像有一层隔膜,也没有共同的语言.当我需要父爱时,他没有付出.可他却对别的孩子那么关心,为什么我却得不到呢?我常常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4.
孩子为何说谎症状:一位父亲正在审问他的儿子。“老师说班里丢了一块钱,是不是你拿的?”孩子:(恐惧地看着父亲)“不,不是我。”父亲:(口气缓和,交待政策)“你只要说实话,我不打你。”孩子犹豫半天,终于下了决心:“是我。”父亲:(震惊,怒火万丈,失去控制...  相似文献   

15.
陶春霞 《江苏教育》2013,(11):58-58
我们班有一位小山同学,不能遵守学校纪律,喜欢欺负比他弱小的同学,还常常无故破坏学校公物,上课喜欢讲与课堂无关的话,以期引起他人的关注。我找他个别交流,他告诉我:“我就是这样的啊,我也不想打他啊,可我也不知道怎么就打了。”“我课堂上好像是比较喜欢随便讲话,可我没讲废话啊。我反正就这样了,从小学就这样,改不了了。”“反正老师和同学都不喜欢我,我爸爸也经常打我。”从他的话中不难听出,他在家接受的就是棍棒教育,所以他解决与同学之间冲突的方式就是打架。从小学到中学,他一贯如此,自己已经习以为常,认为自己“改不了了”。虽然他的语气里有无助与无奈,也有对自己的否定,但我还是听得出他很希望老师同学以及家长喜欢他的。于是,我跟他的家长做了电话沟通。没想到他父亲接电话的第一句话就是:“陶老师,他又犯什么错误了?”我一愣:这是我接班之后第一次跟他沟通啊浴他怎么肯定是孩子犯错了呢?接下来,他父亲着急道:“这孩子,没法教了,你不知道,这个孩子,浑身的毛病噎噎真是的,回来我非得好好揍他浴”听到这里,我知道问题的症结所在了。孩子在班级用武力解决与同学的冲突,源自他父亲的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在父母眼里,孩子一无是处,认为他“浑身是毛病”。在交流过程中,父亲传递的是“他没法教”。总之,在他父母的眼里,小山同学就是个“问题孩子”。接下来我通过约见、家访、电话交流等形式与他的父母沟通教育小山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在一个晴朗的星期天,我来到杭州青少年活动中心手工创作室,看到熙熙攘攘的孩子正在玩着自己喜爱的手工。这些学龄前儿童,多数由家长带来。那天,有两个孩子的父亲给我的印象最深。一位父亲对女儿要求很严格,甚至有些冷酷。当女儿要求他帮忙时,他却板着脸说:“自己独立做。”女儿不甘心地说:“人家爸爸怎么都帮着做?,'父亲说:“人家是人家,我是不会帮你做的!”然后拿出自己的书看了起来。与之截然不同的是对面桌上的父女俩,父亲在认真地帮着女儿做手工,而女儿却在一边玩,俨然已是父亲在做手工了。当我问她是否经常来这儿玩,还不等孩子回答,父亲已经抢着回答了。我不禁想,这个父亲是不是  相似文献   

17.
自从1982年登上中学讲台,我教过的学生很多,但我总也忘不了我班里那一个来自山区的农村男孩子.他叫赵林,课堂上他很少说话,课下更是沉默寡言.一个星期天,我来到他家里。这是怎样一个家用!三间低矮的草房里除了两张大床之外几乎一无所有,唯一的方桌已经破旧不堪。原来,三年前,他父亲去世了,母亲也改嫁了、当他满头白发的爷爷用问抖的双手给拉端来一成白开水的时候,我禁不住一阵心脏。面对这样的老人,面对这样的孩子,面对这样残因不全的家庭,谁能无动于衷?更何况我是他的班主任.回到学校,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申请减免了他的…  相似文献   

18.
我曾参加一个幼儿美术班的活动。在美术班里,许多家长为使孩子学有成效,往往请假或调休,陪同孩子学习。在我前面就坐着一位做父亲的。可是,这位父亲一发现孩子画得不合其意,就立即训斥,有时则毫不留情地在孩子头上敲“栗子”。他的训斥使我心绪不宁,他的“栗子”就象敲在找的头上,使我心惊肉跳。我的心情尚且如此,孩子的心情可想而知!这位父亲自以为是为孩子好,殊不知这正损害了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父亲的“栗子”把孩子原本只要集中在画面上  相似文献   

19.
最近阅读了《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中旬·初中)》2014年第4期第37~38页的一篇文章——《对苏人版〈思想品德〉一则寓言故事的探讨》。看完后,突然想起曾经读过的一则外国故事:父亲让孩子餐前祈祷,5岁的孩子问父亲:为什么上帝长得和我们一样?他也有嘴巴,也会吃饭吗?父亲觉得应当回答"是"。孩子又问:既然吃饭,他一定也吃到肚子里去了,也就是说他有肠子,对吗?父亲想了想,也说"有的"。孩子接着问:既然有肠子,那就不可能没有屁眼,对吗?父亲很惶恐,但也承认"上帝有屁眼"。孩子说:我懂了,上帝和我们一样,也会拉屎,也会放屁。一个5岁孩子很容易便推论出"上帝和我们一样"!奇怪的是,成人却不敢这样想。  相似文献   

20.
有问有答     
《少年儿童研究》2011,(8):56-57
孙云晓老师的《拯救男孩》一书,对我很有触动。我就像书中的妈妈一样曾在孩子面前贬损他的父亲。现在孩子已经12岁了,很多影响已经形成,我该采取哪些补救措施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