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随着"神舟十号"的发射成功,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将从研发进入到实际应用阶段。同时,越来越多用于太空的技术与成果,开始被运用于地球表面。中国航天技术将加快由科学试验型向民用和应用服务型转移。太空经济离中国人越来越近了  相似文献   

2.
太空军事化、武装化的速度越来越快,而且越来越明显地带有火药味。这是新一轮的太空竞争。日渐强大的中国人不但不能缺席太空,而且应当占领更好的位置。这种背景下,神舟号的连续发射和进入倒计时的中国太空人计划,显得别具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军方近日大规模宣传一个航天测控站的事迹。透过这个航空测控站,可以隐约看到中国航天技术的长足发展。中国人正在积极准备进入太空,而且已为时不远  相似文献   

4.
金秋10月,是收获的季节。2003年10 月15日,神舟五号一飞冲天,我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独自一人进入太空,使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想成为现实。 2005年10月12 日,神舟六号再探苍穹,实现了两人多天在轨运行计划,完成了我国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有人参与的空间实验活动。  相似文献   

5.
“十”意味着圆满.更意味着一个新的开始。神十发射距2003年中国航天员杨利伟首飞太空正好10年。10年间.共有10位中国航天员进入太空。此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进入新的更高阶段——建造空间站。  相似文献   

6.
乔天富 《军事记者》2005,(12):18-18
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实现多人多天的太空之旅,使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举世瞩目,举国欢欣鼓舞。我作为解放军报的摄影记,采访了任务首区的发射全程。回顾短短几天的采访经历,从职业的角度讲,有两点体会令我刻骨铭心。  相似文献   

7.
赵爽 《中国广播》2005,(2):64-66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音乐入 (混播)存英文中,宇航员只有两个词,Cosmanant是用来称呼前苏联宇航员,而aftronaut则是美国宇航员的称呼。然而就在2003年的10月15日,终于又诞生出一个新的英文单词,那就是taikngnant,它记录了中国航天员杨利伟驾驶着中国人制造的神州五号飞船第一次进入了太空的伟大时刻。[音乐推起,结束  相似文献   

8.
《全国新书目》2008,(19):26-26
在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成功翱翔太空的两年后,又有两位航天员乘中国自行研制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成功飞上太空,三年之后又有三位航天员乘神舟七号飞船进入太空并有一人实现太空行走。本书以我国在载人航天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为主线,全面介绍了相关知识和最新进展。本文系该书前言。"神箭"嘴飞,"神舟"远航。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从单人升空遨游,到双人五天联袂飞行,再到三人上天一人出舱太空行走,不断取得突破性成就,创造了一个一个新的纪录。中国连续三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成为屹立于世界高科技之林的一座丰碑。  相似文献   

9.
李长江 《新闻传播》2005,(11):I0001-I0001
承载着国人飞天梦想的“神舟六号”飞船,经过五天五夜的太空遨游,10月17日在人们的欢呼声中安全返回地面,全球亿万炎黄子孙为之振奋不已——自力更生的中国人,也步入了和平发展太空之列。  相似文献   

10.
日本一个40岁的女心脏血管外科医生向井千秋,被选为1994年7月乘坐美国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奔向太空的幸运者,这是日本第一个进入太空的女性,受到全国舆论的重视。前不久,日本男性毛利卫搭乘航天飞机进入太空从事科学实验,  相似文献   

11.
再向太空行     
《中国新闻周刊》2012,(22):22-23
太空又迎来中国人。神舟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的温柔拥抱,使得以实现载人飞行、空间交会对接为目标的这次行动离最终的成功,又近了一步,也让中国向最终实现建立独立自主的空间站的目标又迈进了坚实的一步。始于1992年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在迈步之初并不引人注目。然而,从1999年起,每隔一两年,中国便按计划发射一艘神舟并取得预定成功,从无人、模拟人、单人、多人,直至男女搭配、飞行器与太空实验舱的自动和人工对接,以及长达十余日的太空航  相似文献   

12.
《出版参考》2005,(12X):21-21
本书用大量实际拍摄的航天员太空活动照片,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生动、系统地展现了航天员在太空生活、工作、科学实验等精彩画卷。包括:太空行为与生活,太空饮食和睡眠,太空锻炼和服装,太空生存与工作,在月球上活动,太空实验与观测,航天员太空看世界等内容。  相似文献   

13.
媒体搜索     
《新闻传播》2006,(2):69-69
《环球时报》品牌价值14亿,《解放日报》成为首份进入太空的报纸,湖南卫视“上街播新闻”,报刊发行量核查认证工作启动,《成都商报》联动视听办报[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尽管《科学》杂志报道称,丁肇中领导的太空磁谱仪可能错失搭载航天飞机进入太空的机会,但一位深度参与该项目的科学家说“一切还是问号”  相似文献   

15.
糊涂 《航空档案》2003,(5):77-78
目前,太空已经成为美军最为重视的领域之一,美军为此投入了极大的人力和物力,建立了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力量。这就是美军太空部队,拥有世界最先进的卫星、太空武器和其它作战系统。在美军太空部队中,有一支极为神秘的小部队,它就是美军新组建的第一支太空谍战中队——614太空情报中队。  相似文献   

16.
日本研发的“希望”号实验舱和加拿大研发的机器人德克斯特进驻太空,标志着国际空间站项目进入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17.
日本东京广播公司记者秋山丰宽,于1990年12月2日搭乘苏联“联盟 TM—11”号宇宙飞船进入太空,环球飞行8昼夜,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邀游太空并进行太空实况报道的新闻记者。秋山“太空之梦”的实现,标志蓄新闻报道由全球范围步入太空。日本记者的这次太空之行,是东京电视台为庆祝该台开播40周年,进一步扩大其影响,而不惜重金,特意安排的。世界上不少报纸不仅在头版作了报道,还在内页刊登了有关方面的详尽介绍。12月4日,飞船与“和平”号轨道空间站实现了对接。随后,秋山就投入了《新闻记者从太空看到的地球》节目的电视实况广播。“和平”号在距地球约400公里的轨道上,一天  相似文献   

18.
张晓祺  孙阳  张雷 《军事记者》2013,(7):F0002-F0002,I0001
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准确进入预定轨道,将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3名航天员顺利送上太空。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刘云山等分别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和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观看飞船发射实况。经过15天的太空出征,神舟十号圆满完成各项空  相似文献   

19.
云南大学是云南省唯一一所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行列的重点综合性大学,迄今已有80多年的历史,现设有文、法、理、技、经、管等24个学院,在校学生达19872人,专业技术人员1981人,其中教授280多人,副教授390多人。  相似文献   

20.
今天上午9时14分,苏州籍航天员费俊龙从太空中传来的第一句话就是“感觉良好”。伴随着他略带昆山口音的声音,神舟六号飞船进入了预定高度轨道——从这一刻起,来自昆山市巴城镇东阳澄湖村的航天员费俊龙,就成为太空迎来的第一位苏州访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