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32年3月1日日本侵略者在我国东北炮制傀儡政权伪满洲国,开始了对我国东北人民的殖民统治。日本侵略者在以武力镇压东北人民反抗的同时,于1932年7月25日成立伪满协和会,开展以伪满“建国精神”、“民族协和”为中心的思想宣传,欺骗东北人民,泯灭东北人民反满抗日的思想意识,服从日本侵略者的殖民统治。伪满洲国元首执政溥仪担任伪满协和会名誉总裁。直到1945年8月17日,伴随着伪满洲国的垮台,伪满协和会才随之自动解散。伪满皇帝溥仪兼任伪满协和会名誉总裁时间长达十四年,对于伪满协和会各项职能的发挥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通过研究溥仪伪满协和会名誉总裁的身份,能够进一步揭示伪满头号汉奸溥仪的全貌。  相似文献   

2.
<正>1932年3月9日,溥仪就任伪满洲国"执政"。1932年3月10日,溥仪以书信的方式,同关东军司令官本庄繁签订了出卖东北主权的《溥仪本庄协定》,可以说它是《日满议定书》的基本文本。规定伪满洲国的国防、治安、铁路、港湾、航空等由日本管理;日本所需设施由伪满援助;日本人可以充任伪满官吏,任职、解职均由关东军司令部决定。此  相似文献   

3.
御用大勋位兰花章颈饰是沈阳故宫博物院现藏溥仪御用的四百余件珍宝中的一件,它因材质和造型的奇特以及特殊的历史价值,而有别于清宫常见的其他项链饰品。笔者通过查找相关档案和文物资料考证,发现这枚勋章项链是溥仪第三次登极时所佩带的,它既承载着溥仪复辟的希望,也见证了伪满历史的全貌。为揭开御用大勋位兰花颈饰背后的历史,笔者对其的辗转经历、伪满时时期勋章的寓意以及沈阳故宫所藏的勋章项链饰品的特征进行了详尽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伪满皇宫是日本吞并中国东北之后,为了掩盖其罪恶目的,扶持傀儡皇帝溥仪,以满洲国皇帝名义,建立的皇帝宫殿群。虽然伪满皇宫没有最终建成,但从留存下来的建筑图纸和资料中,我们仍能管窥这座皇家宫殿的气势和规模。  相似文献   

5.
罗振玉(1866-1940),浙江上虞人。字式如、叔言、叔蕴,号雪堂、贞松老人等。谥号恭敏。1911年辛亥革命后避居日本。1919年回国,寓居天津。1924年,奉清废帝溥仪之召,入直南书房。同年11月,溥仪被驱逐出宫,即策划将溥仪送至日本使馆,继之又设法将溥仪秘密送往天津,住日租界张园。1928年迁居旅顺。"九·一八"事变后,积极参与筹备满洲国,任伪满监察院长等职。1937年6月退休,1940年病死旅顺。一生重视教育,搜集整理甲骨、铜器、简牍、佚书等  相似文献   

6.
松崎与旅顺库籍整理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起旅顺库籍整理处,人们自然会想到罗振玉及其本世纪二十年代发生的“八千麻袋”事件。罗振玉(1886—1940)号雪堂,浙江上虞人,曾做过宣统皇帝溥仪的南书房行走、学部参事及伪满监察院院长,  相似文献   

7.
<正>1932年3月1日,日本政府扶植清末皇帝溥仪于中国东北的长春建立了"满洲国"傀儡政权。伪满政权共持续14年。在这14年间,伪满政府遵照日本的旨意,以日本国内的模式为原型对东北地区的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进行改造。由于日本政府的控  相似文献   

8.
伪满皇宫,作为中国封建王朝最后一代君主——溥仪充当伪满洲国傀儡皇帝的宫廷遗址,有着它丰富与独特的历史意蕴与文化价值。它的兴衰过往,值得每个当代中国人去深思。这座建筑是亡国的耻辱,更是长鸣的警钟。从城市建设档案编研的角度,发掘这座建筑文物的历史,阐述它作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的独特意义,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9.
佟银霞 《兰台世界》2016,(1):106-108
1934年溥仪称帝是中国近现代史上颇具特色和影响的事件。日本导演溥仪称帝与其"满蒙政策"密切相关,一是利用溥仪为实现日人心目中所设想的"满蒙帝国"奠定政治军事基础。二是出于占领东北后国际国内局势考虑,为其"满蒙"大陆侵略政策做舆论准备。三是利用溥仪建立一个所谓"满蒙"缓冲地带。  相似文献   

10.
一、川岛芳子其人1.一个生在北京,死在北京的正宗海归北京女人。她光绪三十二年(1906)生于北京,6岁随养父在日本度过青少年,日军占领北平后曾住东四九条,民国三十七年(1948)在北京被执行死刑,年42岁。2.一个有着多重身份的女人。一是作为肃亲王女儿,人称十四格格。二是30年代曾任伪满蒙的安国军司令,40年代曾任伪华北自卫军人民总司令,人称金司令。三是因护送溥仪之妻婉容同往长春有功,曾任伪满洲国皇宫女官长。四是直接受日本关东军大本营的指派,为日本特务机关服务,专门搜集中国情  相似文献   

11.
为庆祝“5·18”国际博物馆日,伪满皇宫博物院在5月18日前后举行了丰富多彩的系列宣传活动。伪满皇宫博物院在当天共接待未成年人观众2351人。今年是第30届国际博物馆日,国际博协已确定2006年“5·18”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为“博物馆与青少年”。伪满皇宫博物院作为爱国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12.
日本帝国主义武力侵占中国东北后,策划成立了傀儡政权——伪满洲国,它以"独立国家"的名义,与日本政府签订了出卖中国东北主权的《日满议定书》。随即,日本政府宣布声明,承认伪满洲国的国际合法性。执政溥仪为了答谢日本的仗义援助,特派外交总长谢介石为答礼专使,东渡日本谒见日本天皇裕仁,递交国书,并宴请日本朝野人士。2013年12月,见证这段历史真相的两件文物——谢介石的《晚宴邀请函》和《答谢词》被伪满皇宫博物院收藏。本文以这两件罪证文物为全新视角,全面揭示日本帝国主义,承认伪满洲国的交易内幕,深度剖析伪满洲国,卵翼于日本政权之下的傀儡外交。  相似文献   

13.
长晚 《兰台内外》2010,(6):52-53
1924年,冯玉祥搬师北京,将溥仪逐出紫禁城并修改《清室优待条件》,使溥仪彻底沦为平民百姓。面对社会各界“杀了溥仪”的呼声,反对帝制的急先锋冯玉祥因何保全了溥仪的性命?省社科院研究员、溥仪研究专家王庆祥详解——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伪满初期东北地区具有影响力的校刊——《兴仁季刊》为中心做详细的考察,研究伪满初期的女性教育。日本占领东北后,在学校实施殖民教育,在女校则根据女性的特点,将"贤妻良母"作为教育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15.
在伪满皇宫复原工程伊始,我们编制了《长春伪满皇宫保护恢复利用规划》,对伪满皇宫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做了科学的极具前瞻性的规划,保证了复原工程的科学性和正确的发展方向。由于复原工程任务重、时间紧、资金需求大,伪满皇宫西部区域的复原只完成了总体规划和单体设计,如何利用仅做了宏观定位,在全面恢复伪满皇宫原貌、  相似文献   

16.
<正>溥仪是清朝末代皇帝,辛亥革命后被迫退位。在之后的几年里,溥仪保留着皇帝尊号,依然在紫禁城内维持着小朝廷生活,直到1924年,被冯玉祥赶出紫禁城。从那之后,溥仪进入日本大使馆,投靠日本人,开始了流亡生涯。在日本人的安排下,溥仪先后从天津到营口,后来又辗转从旅顺来到长春。溥仪本人日夜梦想着要复辟帝制,清室旧臣们也盼望着有这一天,并积极地参与其中。他们的骨干分子有郑孝胥、郑垂、罗振玉、罗福葆,以及清室近亲熙洽,蒙古的王爷等一批人都热衷于复辟清朝帝制。此外,还  相似文献   

17.
1960年5月1日,末代皇帝溥仪做了一件让刘金鉴40多年后回忆起来感觉特别有意思的事:游行队伍经过天安门城楼时,溥仪突然举起胳膊,高呼“毛主席万岁!”  相似文献   

18.
1.《我的前半生》版权归属案 1964年,群众出版社出版了《我的前半生》,该书由曾为中国末代皇帝的溥仪先生提供素材并最后审改,群众出版社编辑李文达执笔,按二人共同拟订的提纲,历时4年才创作完成。当时,考虑到政治因素,经上级批准并征得李文达的同意,该书出版时署名为“溥仪”。20多年后,溥仪的遗孀李淑贤以溥仪继承人的身份主张只有溥仪对该书享有版权,并要求依法继承该书版权中的财产权;而执笔人李文达要求确认其合作作者的身份,并依法享有版权。该案的焦点在于:《我的前半生》是不是合作作品。  相似文献   

19.
张宗昌,字效坤,山东掖县人。第二次直奉战争后,他在张作霖的支持下,先后担任了苏皖鲁剿匪总司令、山东军务督办、安国军副总司令兼直鲁联军总司令,不仅是一个穷凶极恶的反共反人民的反动军阀,而且是溥仪寄托以复辟希望的重要人物。现从馆藏《溥仪档案》中选发张宗昌与溥仪的来往信函九通,供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20.
正1942年,伪满洲国成立10周年,南京的伪中华民国不能不有所表示。于是,5月4日汪精卫率领代表团访问伪满洲国,以示恭贺之意。30年后仇人相见溥仪与汪精卫两人素有世仇。说家仇,是汪精卫曾经冒死刺杀溥仪的亲生父亲载沣;说国恨,是汪精卫曾经是辛亥革命的领袖人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