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到食堂吃饭.用手机刷卡;到开水房打水,用手机刷卡:到浴室洗澡.用手机刷卡;到小卖部购物,用手机刷卡:到校园小吃一条街吃小吃,用手机刷卡……这不是想象.随着物联网技术在校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学生在校园中可以不带钱包.不带各式各样的卡和券,只要有一部天翼“翼机通”手机.就可以开始美好的校园生活.  相似文献   

2.
饭局事故     
把吃饭当成一个严肃的问题来讨论,已经变得极为必要。每天中饭和晚饭前,我绞尽脑汁地去想三个问题:吃不吃?和谁吃?在哪儿吃?这是一个令人遐想无限却又痛苦无限的过程。倘若这三个问题不想清楚,恐怕到晚上也解决不了温饱问题。于是非常怀念80年代的街道食堂,一条街就一家,一说吃饭,就有不二之门,无法选择才能选择。  相似文献   

3.
有一段时间我天天吃食堂,吃的还不错,我却越吃越像个饿死鬼;而且我发现,凡是长期吃食堂的人,基本上都像饿死鬼。一位朋友指点迷津,他说之所以这样,那是因为食堂做的东西不干净,脏东西一抵消,再有营养的东西也成了垃圾。  相似文献   

4.
对于公共食堂报道的认识党的八届六中全会“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中,有这样一段话:“党在领导公社工作的时候,必须注意全面地抓思想、抓生产、抓生活。必须关心人,纠正那种见物不见人的倾向。”这是我们在公共食堂报道中的指导思想。今天,绝大多数农民都参加了公共食堂,他用的种种切身利益,他们的生活问题,绝大部分同食堂直接、间接有关。  相似文献   

5.
春节前夕,记者赴辽宁阜新市采访。在市记协,听到一串让人笑出眼泪的故事。 “狐狸请客” 离开阜新时,市记协的有关领导为我饯行。做东的是市广电局的李局长。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张万勤讲了一个段子。她说,今天能吃上李局长的一顿便饭,是借了王记者的光。李局长也请我吃过饭,那是我和一位同志参加李副主席(李局长是市记协副主席)搞的活动。散会时,我问到哪儿吃饭,他说去广电局食堂吧。到了食堂,人家实行早晨预订,中午按人头供应的制度,根本没有我俩的份儿。他说,让司机自己想办法。咱们仨吃我和司机的那份饭。李局长人高马大…  相似文献   

6.
近日,网上流传"一元钱能吃什么"的话题。有人提到能在部委食堂吃顿午餐。记者走访多位部委机关工作人员后了解到,近年来部委食堂大多以自助餐为主,一顿午饭一般不会超过10块钱。而在全国政协机关食堂,更是出现了"免费午餐",除凉菜外有6到8个热菜,二楼的局长餐厅则有火锅可供选择。交通部收1元钱就能吃自助餐。  相似文献   

7.
高峰  了了 《出版参考》2007,(1):14-14
有一次。我请朋友吃饭,席间揶揄几位做法官的朋友:“都说你们是‘大盖帽,两头翘.吃了原告吃被告’,真羡慕你们的口福啊!”没想到他们几个却一脸无奈。倒出了一肚子苦水:“你以为我们愿意这样啊。现在吃饭都成了苦差事,不去都不行。”这让我很诧异。不过回过味来想想也有道理.天天吃喝。换谁都会烦。  相似文献   

8.
闲话不闲听     
一次,我在一个乡机关食堂吃饭,一位熟人开玩笑地说:“怎么也没给你单炒两个菜?”另一个人马上接过话茬:“连县委书记来都吃蒜头啃凉馍呢,甭说他!”如果不介意,这话就在一阵笑声中过去了。可我当时多了个心眼,这个乡离县委住地偏远,怎么这人一张口就说到县委书记呢!况且说的有鼻子有眼。常言说,无风不起浪,这事莫非  相似文献   

9.
五一长假.我带小孩去餐厅吃饭,遇到一个点菜的难题:我不清楚小孩喜欢吃餐厅的哪些菜。  相似文献   

10.
昨天下午打完球后.大约6点钟.大家约好一起在西门外集合吃饭.一起选了一家位于弘基广场二楼的东北菜馆.吃的均是较为地道的东北菜.感觉不错。这是我们四人第一次聚餐.师妹老公请客.边吃边喝边聊中.得知师妹与其老公是在网上认识的.他是一位海归.自称与李登辉是校友(康奈尔大学MBA),东北人,两口子看起来不错。  相似文献   

11.
某仓库政治处主任王静远来单位任职不到一年,该仓库就在军内外报刊、电台刊播稿件百余篇,这些成绩的取得固然与报道人员的辛勤工作分不开,但大家心里都清楚,每一街稿件无不倾注着王主任的心血和汗水。让包子一天下午,单位机关食堂做的是肉包子,刚从会议室开完会的王主任,把文件放到办公室后就直奔食堂,可掀开蒸笼,里面只剩下最后几个了。因为散会晚,王主任饿极了,抓起一个就往嘴里塞,刚吃了半个,突然想起刚才路过报道组时,发现报道员小吴还在办公室。王主任想,他肯定是在赶写昨天在业务现场会捉的“活鱼”而忘户吃饭。便把剩…  相似文献   

12.
珍档点击:午饭和群众一起吃历史上的11月,有什么故事值得我们回味?跟随档案记录,我们的目光停留在1958年的11月26日。那天,周恩来总理、贺龙副总理陪外宾参观应城红旗人民公社。应城市档案馆至今保存着当年的照片,一共58张,均为黑白照。今年10月15日,记者到访应城。查阅当年《应城日报》报道,翻看《应城文史》第二十五辑,以及听亲历者金正纯口述,发现一张周总理和群众吃饭的照片,背后细节颇为感人。周恩来总理到应城那日,参观内容大致为:  相似文献   

13.
为了使编辑、记者、技术人员和其他工作人员随时吃上热菜热饭,广播电视部从今年2月开始,用了40多天的时间,在部大楼中心改建了一座食堂,供职工20小时内随时用膳。这项措施给职工带来了方便,受到了群众的欢迎。目前,由于就餐人员多,工作人员少,食堂还不能解决现吃现做的问题,重点只能放在早、中、  相似文献   

14.
种菜记     
老公的一个同事为人极讲究,不吃任何来路不明的东西,包括食堂的饭菜。因此雇了一户农民帮她种地养猪,所吃的蔬菜全部产自自家地里,猪也是吃自家粮食长大的,肉质可靠。  相似文献   

15.
一次在清华食堂吃饭,一位女生说:“你要什么?我去买。” 另一位女生说:“就是那种扇形锐角饼,你帮我再买两块儿。”  相似文献   

16.
吃饭有时很像结婚,名义上最主要的东西,其实往往是附属品。吃讲究的饭事实上只是吃菜,正如讨阔佬的小姐,宗旨倒并不在女人。这种主权旁移,包含着一个转了弯的、不甚朴素的人生观。辩味而不是充饥,变成了我们吃饭的目的。舌头代替了肠胃,作为最后或最高的裁判。不过,我们仍然把享受掩饰为需要,不说吃菜,只说吃饭,好比我们研究哲学或艺术,总说为了真和美可以利用一样。  相似文献   

17.
有一阵子,为公费吃喝者鸣锣开道的事常有所闻:某企业某年度厂长天天在食堂吃饭,企业生产任务不足,后来工人们在食堂里见不到厂长了,厂长天天上饭店宾馆,企业就兴旺发达起来了;南方某省工人思想转轨变型快,他们见到厂长请客不是生气而是高兴,认为厂长请吃得愈多,企业任务愈足,自己的工资奖金就愈  相似文献   

18.
吃饭有时很像结婚,名义上最主要的东西,其实往往是附属品.吃讲究的饭事实上只是吃菜,正如讨阔佬的小姐,宗旨倒并不在女人.这种主权旁移,包含着一个转了弯的、不甚朴素的人生观.辩味而不是充饥,变成了我们吃饭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新闻世界》2005,(6):64-64
你和男朋友吵架之后,很久没有去他家里了。现在他终于向你认错,你也原谅了他.他的父母非常开心.亲自打电话来请你去吃饭,还问你想吃什么。你想也不想地说:“随便!”后来.男朋友告诉你。因为你的一句“随便”.未来的公婆紧张了好半天!  相似文献   

20.
吃——派饭作为农村记者,一年中差不多有半年多的时间在农村采访,首先碰到的是民以食为天的吃饭问题。过去没有招待所、接待站,除了农村食堂化期间,记者下乡吃过食堂饭外,通常都是在老乡家里吃派饭。今天在张家,明天在李家,可以说吃的是百家饭。越是穷的人家越要去吃,这个老规矩给记者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创造了极好的条件。就在这吃派饭中,农村记者李果讲了一个生动的故事。一年冬天,李果与刘人杰、杨义赴山西晋南地区一农村采访,村里的接待人员把他们安排到一农家吃派饭,早饭时有人领着去吃,中饭、晚饭就得自己去。日落西山,天渐渐黑了下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