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认知语言学主张时间是空间的隐喻。已有心理学实验证明,时空隐喻的语言加工中存在空间域向时间域的映射,时间心理表征受到空间心理表征的影响。此领域的未来研究可侧重考察儿童对时空隐喻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时间具有抽象性,人们利用具体的空间词汇描述时间,即通过空间隐喻认识时间。从认知凸显视角分析时间特征,发现其与时空隐喻之间具有相似性。英汉两种语言中时空隐喻都凸显了时间的伸缩性、线性和方向性特征。  相似文献   

3.
认知语言学家提出:“时间是空间的隐喻,这一命题有来自多个学科的证据。语言学证据显示,现代汉语时空隐喻体系由四个运动隐喻系统和一个体隐喻系统构成;认知心理学研究证实,时空隐喻具有心理现实性,人们在一定程度上借助空间域理解和建构时间域。  相似文献   

4.
论唐宋诗词的时空结构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间和空间是一切事物同时也是古典诗词得以存在的基本形式。由此出发,章将唐宋诗词里利用时间和空间关系构章谋篇的样式归纳为三种,即时空平行、时空错综、时空隐喻;这不失为进一步透析古诗词章法意境的一个角度。  相似文献   

5.
时空隐喻是理解时间概念这一人们认知的基本范畴的一种主要方式,Lakoff将其分为自我移动隐喻和时间流动隐喻两个子类。本文在此基础之上并结合英、汉两种语料,根据时间空间化的横向和纵向模式,提出了自我移动隐喻的"前/后"模式、以观察者为中心的时间流动隐喻的"前/后"模式、以事件先后顺序为中心的时间序列性隐喻等模式。由此进一步探讨英汉时空隐喻异同,认为英汉语中都存在自我移动隐喻及时间流动隐喻,但汉语时间认知偏向时间的序列性特征而英语侧重时间流动性。  相似文献   

6.
124号作为《宠儿》中独特的空间意象具有空间与时间上的双重结构。空间结构上,124号的门廊、楼梯、火炉和病榻作为四个空间联结点与小说人物尤其是赛丝构成了多重隐喻关系,从中可以确定赛丝与124号之间的高度同一性;时间结构上,宠儿与保罗·D二者身上隐喻的两种时间性赋予了124号两种迥异的时间结构。因此,宠儿与保罗·D围绕赛丝的争夺可以视为两种时间结构对124号空间的争夺。这两种时间结构与124号的空间结构共同构成了不同的时空结构景观,隐喻了黑人的两种时间观念及其在生存空间中的表现。小说结局以保罗·D的曲折胜利启示了黑人种族必须学会接纳过去,建构起一种更为开放包容的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7.
时间和空间是一切事物包括中国古典园林得以存在的基本形式.结合现代时空观,从时空结构入手,尝试将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时空关系归纳为时空平行结构、时空错综结构和时空隐喻结构,寻求赏析中国古典园林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正>时空观念是指对事物与特定时间及空间的联系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要求学生能够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要素,建构历史事件、人物、现象之间的相互关联。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学科素养,需要在深刻理解时空观念内涵的基础上,在教学的具体实践中自觉运用时空观念,增强学生历史学习的时空意识,培养学生运用时空观念理解历史的学科能力。美国史学家怀特认为,历史叙事中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未被加工的按时间顺序排列的编年史;通  相似文献   

9.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五大方面,其中时空观念是指"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发生的,只有在特定的时空框架当中,才可能对史事有准确的理解"。近几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卷中考查时空观念素养的试题非常多。  相似文献   

10.
时空意识,即人们关于空间和时间的观念。它是不以意识为转移而存在着的空间和时间的映象。每一个民族,由于政治、经济、历史、地理等原因,他们的时空意识都打有独特的印记,而且都有其基本象征物。古希腊人,他们为抵御外族入侵而不分男女,在爱琴海边裸身习武,使他们培养出“立体”的空间意识,雕塑,就是他们的杰作。人类文明发源地之一的古埃及,建有七十多座金字塔,里面有结构复杂的墓室,特别是甬道之长,堪称奇迹,反映了他们的“路”的观念。在我国,登古长城,人们无不为苍苍莽莽,健拔深峭的视觉形象而惊叹;同时,林涛阵阵、万壑雷鸣的听觉形象回荡在耳,使人们回想我们民族的历史。  相似文献   

11.
"四方上下谓之宇,往古来今谓之宙"。时间与空间的观念贯穿于人类认识世界的整个过程,是我国古代宇宙观的重要内容。古代时空图式以时空统一、宇宙万物有机统一、天人合一为基本理念,以象数的形式为认知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感性呈现。汉代时空图式作为上古时期时空图式的历史资料,是汉代人在科学、哲学与宗教巫术基础之上,以天文历法为构架,以阴阳五行为指导思想,而形成的以象数、卦气为主要形式的宇宙观图式,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它对于我们进一步认识汉代图书学、易图学、汉画学、谶纬学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汉代时空图式的产生、发展及其演变,充分体现了"河图洛书"、"式盘和博局图"、"太一九宫图"、"图谶"、汉代博局镜的标志"OTLV"等重要图式,有着共同的历史文化渊源和密切的关系,是进一步认识汉代历史的重要史料。  相似文献   

12.
傩源自上古先民对鬼神的敬畏之心。是人类最早发挥本体精神力量,向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进行的抗争,从而展示人类早期生命的价值。福建泰宁大源村至今留存着传承千年的“古傩”,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文化的变迁,大源傩舞也在发生着流变。其流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舞蹈主体符号的流变、时间与空间依附关系的变迁、社会价值与功能的嬗变。探寻其流变轨迹可更好地了解泰宁傩舞的发展现状,能够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3.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全新战略,中国古代哲学家的“天人合一”观蕴含着丰富的“和谐社会”思想。文章通过对“天人合一”与“和谐社会”内在联系的分析,探索“天人合一”观对于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古人人定胜天、物极必反、天人合一思想的理解,结合人类的发展,提出以天人合一的思想去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的见解,旨在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宝贵的意见。  相似文献   

15.
黄河流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也是孕育上古神话的摇篮。从历时态的角度看,神话产生在人类尚处于童年时代的氏族社会,远古时期的黄河流域为人类祖先的生存提供了适宜的生态环境,黄河流域的上古神话反映了当时广阔的社会现实,记录了人类文化演进的轨迹,从共时态角度宏观地审视黄河流域上古神话的传播,呈现出以关中、晋南、豫西交接的黄河三角地带为中心区域,向中心边缘区域,再向边缘区域,最后向其他文化区域流布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戏曲中有大量的描写鬼神的作品,其主要内容表现人鬼相恋,与世抗争,因果报应和人神相遇.与小说中的同类作品相比,同中有异。作家利用对鬼神的描写寄寓自己深刻的思想情感,作家写鬼写神是为了写人,对神鬼世界的描绘是对人间社会的体悟。  相似文献   

17.
由于人生活在时空范围内,任何言语交际都离不开时空表述ETS(The Verbal Expression of Time&Space),所以时空就成了交际的重要理论问题。但是交际中的"时空"不是笼统的,因为交际中除了"语言时空"外,还有"认知时空"。这两种"时空"不是互不相关的并列关系,而是有密切的制约和被制约关系。由此,我们提出"认知时空"对"语言时空"的四种制约关系:1.语义制约SR(Semantic Restrictions);2.理性制约RR(Rational Restrictions);3.语境制约CtR(Contextual Restrictions);4.历史制约HR(Historical Restrictions)。  相似文献   

18.
Curriculum and the idea of a cosmopolitan inheritance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The ancient idea of cosmopolitanism is a topic of renewed interest today. Scholars and practitioners in many fields are examining what it means to conceive all human beings as linked by their membership in a shared cosmos. Some people focus on political cosmopolitanism, others on moral, cultural, or economic cosmopolitanism. This paper examines educational cosmopolitanism by elucidating the idea of curriculum as a cosmopolitan inheritance. It argues that curriculum can generate a cosmopolitan sensibility, by which one means an outlook that regards life experience as universally educational. It suggests that a cosmopolitan sensibility can assist people in working through some of the tensions that accompany global and local change in our time. It can position them to reconstruct creatively cultural and individual values rather than abandon them in the face of the ceaseless pressure of globalization. A cosmopolitan sensibility edifies human beings by helping them perceive why all persons, in principle, can be creative guardians and practitioners of creativity itself.  相似文献   

19.
论辛弃疾词的时空表现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弃疾继住开来,在时空表现艺术上创造了新境界。他受庄子哲学的启迪.不少词作超越了人世间的时空.在物象的时空中邀游。善于将历史的时空与现实的时空联系组合.呼唤起人们深隽的理性思考;喜欢用回忆的时空与现实的时空境界进行组接,形成强烈的对比反差;巧妙地将过去、现在时空进行组合,展现人生变幻和自己的曲折心路历程;善于将同一空间不同时间的境界进行组合.形成古今对照.寻找历史兴亡的规律。他的时空组接方式多样灵活.很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20.
英汉诗歌创作往往是在一定的时空背景下展开的,而时空的有序性能使诗歌具有一定的语篇衔接功能。文章探讨时空连接手段在英汉诗歌中的运用,阐释时空连接手段对诗歌语篇的衔接与连贯的作用,并以此拓展人们欣赏诗歌的审美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