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过二十几年的艰苦创业,北仑教育经历了以普及义务教育为抓手推动教育整体发展的夯实奠基阶段、以均衡发展为指向实施素质教育的整体提升阶段和以人为本理念统领教育和谐发展的锐意创新阶段。在均衡发展过程中,北仑教育形成了办好每一所学校、开好每一门课程、教好每一个学生、成就每一位教师的战略思路,使区域教育均衡化发展落到实处。北仑现象启示我们,均衡是教育发展的必然取向与基础,教育均衡的指向是以人为本,教育均衡的实质是以均衡促发展。  相似文献   

2.
衷祥  雷杰能 《江西教育》2006,(12):10-13
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要求,也是构建社会方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近年来,赣州市章贡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事业发展,大力实施教育均衡发展战略,成效显现该区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解决当前教育热点问题的有力抓手、[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针对乡镇之间教育发展不均衡,学校之间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不平衡,以及教育资源配置不尽合理的现状,汉川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及时确立了科学发展、内涵发展、和谐发展、均衡发展的工作思路,积极探索实践全市教育科学发展、均衡发展的路子,从影响和制约教育均衡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着手,有效提升基础教育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4.
加强教育督导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为适应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遵照国家相关政策和法律,本研究构建了一个以教育公平为根本指导思想,以县级政府为评估对象,以基础教育在城乡、校际及群体间的均衡发展为内容的督导评估方案,以期促进我国县域教育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5.
教育均衡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实现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本文以教育均衡发展的内涵为切入点,在对平顶山市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对平顶山市教育均衡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目的在于为平顶山市政府制定教育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教育均衡发展是为了改变我国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现状,目标是为了实现个体的自我发展,而教育公正是以"推动教育均衡发展、实现个体自我发展"为目标的一种理念。教育公正理念下教育均衡发展可以分为教育基本权利得到保障的初级层次、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中级层次、受教育个体的自我实现的理想层级。在我国,第一层级已经实现,第二层级正在深化,第三层级的理论需要完善,实践更需要探索、创新。  相似文献   

7.
成都市武侯区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大力推进城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创造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武侯模式",区域教育进入了城乡一体、高位均衡发展的新阶段。文章重点论述成都市武侯区在既有的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践基础上,大力推进城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所创新的具有武侯特色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践。阐述了支持武侯模式的相关教育理论以及武侯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实施对本地社会经济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当阳市以创建现代化教育强市为目标,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重点,通过一系列有效举措,深入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和内涵发展,大力提升教育质量,塑造了当阳教育良好的品牌形象,使当阳教育走在全省同等县市发展前列。  相似文献   

9.
从教育自身的价值需要及教育发展的内在逻辑来看,教育均衡发展在实践目标上不能为均衡而均衡,需要从"教育均衡的发展"转向"教育的均衡式发展";在实践战略上需要宏观统筹和顶层设计,改"以县为主"的"自下而上"为"上下结合";在实施举措上,需要由注入式推进转向内生式发展;在实施评价上,需要关注内涵评价、过程评价和人的发展评价。  相似文献   

10.
在可持续发展观视野下思索教育均衡发展的问题,可以显见,实现教育均衡发展,是与可持续发展基本原则——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相一致的。因此,以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思考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和措施,现阶段关注的层面主要是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及相关政策的调整,以实现教育条件和机会的均等。具体而言,实现教育均衡发展主要应依靠政府从历史的角度对教育政策制定进行反思,宏观上对现有教育资源进行合理调配。  相似文献   

11.
成都市武侯区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大力推进城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创造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武侯模式",区域教育进入了城乡一体、高位均衡发展的新阶段。文章重点论述成都市武侯区在既有的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践基础上,大力推进城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所创新的具有武侯特色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践。阐述了支持武侯模式的相关教育理论以及武侯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实施对本地社会经济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教育均衡发展理念以教育公平理论为基石,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与公正的角度来说,欠发达地区更需要借助教育信息化实施区域教育协调发展、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将优秀资源送到乡村,使所有的孩子都能够在信息技术环境中接受优质教育。本文从机制建设、应用环境、教育资源和教学应用等方面的教育信息化一体化建设与调配出发,探索欠发达地区以信息化促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跨入新发展阶段,我国老年教育要运用均衡化思维解决好发展不平衡问题。老年教育均衡发展是社会相对于当前现实存在的学习需求与教育供给不均衡、教育发展水平和服务质量差异过大而提出的发展模式。老年教育均衡发展要坚持保障机会均等、提升教育服务质量、优化公共服务体系的目标脉络,在“时间-空间-技术”维度框架上注重老年教育均衡化实践的动态性、生态性和能动性,以保障老龄群体终身学习权建立政策目标,以扩大老年教育服务供给为重点内容,以优化老年教育发展手段为补偿工具,以促进数字化赋能发展为技术共融,实现老年教育从“学有所教”走向“学有优教”,落实保障全体老龄群体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公共教育服务。  相似文献   

14.
以信息化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机制和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信息化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战略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具体体现,是推进质量层面教育均衡发展的内在要求.本文以广东省教育信息化建设特别是"广东省教育资源下乡行动计划"为例,从目标、核心任务以及关键策略三个方面探讨了以信息化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机制和策略,即:以教育质量均衡发展为目标,以教育信息化一体化为核心,并从发展动力、政策措施和发展模式等方面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15.
《吉林教育》2006,(11):10-11
我区1995年成立伊始,便以“坚持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提升教育发展水平,办人民满意教育”为战略眼光,本着“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均衡发展,全面提高”的指导思想,以“城乡互动,重点提升,周边发展,优质均衡”为发展思路,以“学校布局合理化,校舍建设楼房化,育人环境花园化,教师队伍精良化,学生素质特长化,办学水平均衡化”为工作目标,提出了“抓教育,重农村;抓典型,促均衡”的工作思路,切实把教育放在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区上下形成了“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本,民以支教为荣,师以从教为乐”的良好氛围,有力推动了全区教育不断向前发展,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6.
教育均衡发展问题是我国当前教育界关注的热门话题。教育均衡发展是对教育公平的诉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滞后成为制约我国教育均衡发展的突出问题。文章对近十年来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发现我国学者主要探讨了教育公平视野下民族地区教育均衡发展的内涵、价值、影响因素、现状与策略,强调必须通过倾斜政策矫正民族地区教育的不均衡发展。文章认为,民族地区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研究应成为未来关注的重点,应加强政策实施效果的评估研究,以了解民族地区教育均衡发展的动态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7.
2013年湖北省教育工作会议现场传来佳音,湖北省人民政府授予丹江口市"2012年度湖北省县域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示范县"称号。1上下齐心保均衡自2009年来,丹江口市抢抓湖北省首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试点县市的机遇,以实施"4大工程"、落实"两大机制"为抓手,以创新教育发展协作区、联合体和"一校两区"体制为突破口,加大教育投入,  相似文献   

18.
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既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现,也是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麻城市地处鄂豫皖三省交界的大别山中段南麓,全市教育工作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近几年来,麻城市教育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出发点,整合教育资源.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9.
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既关乎教育公平也关乎教育质量提高,信息技术以“高效、便捷、共享”的优势,成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最理想、最现实的原动力和支撑力。本文以中山市教育城域网的建设与应用为例,探索以信息化推进了教育优质化和公平性的高位均衡发展特有的做法与策略。  相似文献   

20.
教育均衡分为基础均衡和高位均衡,教育均衡发展的阶段性、文化性决定了教育均衡发展应关注文化影响,走向高位均衡是教育改革的应然追求,以文化关怀为切入点科学构建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的策略对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教育高位均衡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实现教育高位均衡发展应推进研究范式从绩效主义到文化自觉的转型;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文化关怀、特色彰显、生态共荣"的价值理念;充分发挥文化的推进作用,关注文化影响,加强文化研究,重视家庭、学校、社会和区域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