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徐曼宇 《文教资料》2009,(9):130-131
"论诗当以文体为先,警策为后",揭示了文体对诗歌阅读鉴赏的意义.本文从"以诗歌语言的音乐性为切入点"、"以诗歌语言的模糊地为扩充点"、"以诗歌语言的偏离性为深化点"三个方面论述了诗歌语体特征和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2.
<正>诗歌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它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具有一定的节奏和韵律,因而有人把诗歌喻为"带有音乐性的思想"。诗歌运用各种艺术手法打破人们的语言常规,增强了语言的联想性,取得写意传神的效果。许渊冲先生提出的诗歌翻译"三美"论在国内译界影响深远。本文选取网络热门诗I am afraid的两个中译本进行比较,从"三美"论  相似文献   

3.
现代诗歌反映的是现代人的情绪和体验,传统的和谐律动已经远远无法摩画现代环境下人的瞬息万变又支离破碎的情感世界,因此语言的意义在此时应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意象性诗歌的重要地位也渐渐凸显出来。以威廉斯为代表的意象派诗人主张打破传统的诗歌格律,在否定了音义脱节、单纯追求外在音乐美的做法之后,强化诗歌中的意象性结构与音乐性结构的交融,其意在独辟蹊径,寻找出一条与前人不同的诗歌音乐美的道路。从威廉斯的诗歌来看,诗歌的音乐性包括表层音乐性和深层音乐性。表层音乐性指运用语音因素修辞语言产生的声调顿挫、回环流转、韵律协调、节奏鲜明等音响悦耳的效果。深层音乐性指将音乐融化到诗歌的主题、结构、风格等要素之中,并使音乐性在整首诗歌中展现出一种混成、交响的特点,即诗歌的情绪的内在的律动带来的音乐效果。这双层音乐性共同激荡出诗歌的特殊魅力。  相似文献   

4.
兴起于法国后来影响全世界的象征主义作为一种文学流派早已不复存在,但作为一种文学类型依然活着。外来的象征主义诗歌与本土发展起来的现代禅诗虽彼此有异,但在讲求"妙悟"、"暗示"、对语言态度以及语言本身的音乐性和色彩感等诗学主张上有着众多的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5.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诗人常常运用语言的技巧和表现手法来赋予诗歌文体以音乐性的韵律节奏,给读者以美的享受。《歌:去,抓住一颗陨星》一直被认为是邓恩最受欢迎的诗歌之一,其韵律的运用巧妙而独特。该文从约翰·邓恩的诗歌入手,结合英语诗歌中的韵律知识,探讨了邓恩的《歌》中的韵律音乐性。  相似文献   

6.
汤棣华 《海外英语》2014,(21):208-209,226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诗人常常运用语言的技巧和表现手法来赋予诗歌文体以音乐性的韵律节奏,给读者以美的享受。《歌:去,抓住一颗陨星》一直被认为是邓恩最受欢迎的诗歌之一,其韵律的运用巧妙而独特。该文从约翰·邓恩的诗歌入手,结合英语诗歌中的韵律知识,探讨了邓恩的《歌》中的韵律音乐性。  相似文献   

7.
诗歌的音乐性即诗歌在语言和形式上所具有的跟音乐相同或相近的艺术特质,在外在形式上表现为诗歌语言和谐的韵律和鲜明的节奏,并通过声音直接诉诸于人的听觉以打动人心;在内质上,则体现为诗人情感的起伏和心灵的律动,是诗人情感、情绪的声音显现形式。诗歌的音乐性,首先应视之为诗的内在素质,是诗歌的灵魂,是诗之所以为诗的根本因素。“诗言志”“诗缘情”,诗歌抒情的本质特征,决定了诗歌必有与之俱来的音乐性,即诗歌的抒情性决定了诗歌在语言形式上的声律化的特点。我们知道,人们情感的抒发,要用一种既不是叙事也不是论说的抒情语体裁形式…  相似文献   

8.
船山诗学将诗歌视为以乐章美为核心的审美整体。这一乐章美效果是通过多层次的节奏运动来实现的,主要表现为诗歌的意义节奏、语体节奏和情感节奏三层。具体来说,在船山诗论中,诗歌的整体音乐性被视为一种基本的诗歌特质,可看作一种本体,三种节奏作为诗歌音乐性的重要表征,可视为具体的"用"。在这个"一体三用"的关系中,作为诗歌之"体"的音乐性对各种节奏有统摄作用,作为具体之"用"的不同节奏则对诗歌的音乐性有凸显作用。  相似文献   

9.
姚志松 《现代语文》2010,(12):120-121
古典诗词鉴赏,一直是学生审美教育的重要内容。诗歌语言具有形象性、概括性、跳跃性、音乐性,因此准确理解语言就成了鉴赏诗歌的前提,而诗歌语言的运用也就成了审美教育的主要看点。  相似文献   

10.
2.押住韵脚在诗句末尾韵母相同的字称为"韵脚"。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押韵极为重要,没有韵脚难称格律诗。韵是诗歌语言音乐性的重要条件。押韵可以使诗歌具有优美、和谐的形式,以此抒发诗  相似文献   

11.
诗歌被认为是最高的语言艺术.诗歌语言是诗人的梦呓或独白,特别强调情感性;诗歌语言的独,特之处还在于它的含藏性和音乐性.  相似文献   

12.
T·S·艾略特是英国20世纪伟大的现代主义诗人,因其创作的诗歌作品内容主旨深邃、结构形式新颖、手法技巧纯熟,而被誉为"英美诗坛上开一代诗风的大师",他的许多诗歌作品如《荒原》、《四首四重奏》等都被奉为现代主义诗歌流派的经典之作。深入剖析艾略特代表性的诗歌作品不难发现,他对诗歌语言的隐喻性、音乐性以及"陌生化"特征,做出了有益的艺术探索和尝试,推动了现代主义诗歌的进一步发展和成熟。  相似文献   

13.
作为新诗规范化的代表,徐志摩一直在自觉地追求新诗的音乐性,尤其是新诗中的声音同意象的音乐性结合,他的诗歌翻译和创作凭借节奏、韵律、等多种语言规律和语言技巧来实现这一点。本文主要探讨徐志摩如何在创作上把握诗歌声音、意象、意境这三方面的内在联系并达到三者的和谐统一,进而从意象带动意境的这一角度,深入阐释其诗歌语言与音乐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顾名思义,诗歌音乐性乃是表现在诗歌中的某种类似于音乐效果的性质,音乐与音乐性有其相似的一面,比如,它们都要通过声音形式显示出来;都要讲究节奏与和谐;都具有暗示和象征的功能,都具有某种意味。但诗歌音乐性并不等于音乐,首先,诗歌毕竟属于语言艺术,它的声音媒介是语音而不是乐音,不像音乐那样长于纯粹声音美的营造;其次,诗歌音乐性虽然也和音乐一样讲究节奏与和谐,但要以语言的性质和意义的运动状态为依据,不是纯粹声音本身的节奏与和谐;  相似文献   

15.
论林徽因诗歌语言的审美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徽因诗歌语言的审美特性表现为用音乐性语言建构节奏美意象、用色彩性语言建构感官美意象、用拟情性语言建构情绪化意象,及通过陌生化手法增大诗歌语言所承载的信息量,从而生成了诗歌语言的多义性,同时流露出中西融通的语言风格。  相似文献   

16.
改诗是诗人提高诗质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毛泽东的诗词同样经历了反复修改的过程.诗要用形象思维,改诗应重视加强字词的形象性,以形象的语词表达诗的意境,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诗是绘画性、抒情性和音乐性的综合体.诗的绘画性即诗的语言的形象性,诗的抒情性即诗的语言的感情色彩,诗的音乐性即诗的语言的抑扬顿挫.诗的音乐性主要表现在格律化上.毛泽东的改诗充分体现了诗歌写作的特点,说明诗歌修辞应重视语象的可视性、语意的抒情性和语音的音乐性.学习毛泽东的改诗,不仅可以提高诗的写作水平,而且可以提高运用语言的修辞水平.  相似文献   

17.
诗歌语言是文学语言宝库中的珍珠和钻石.诗歌语言具有形象性、凝炼含蓄性、音乐性、抒情性等审美特质.诗歌所具有的抒情美、含蓄美、意境美和音乐美对语言的运用提出了较之其他文学样式更高的要求.诗歌语言以它外在的形式美与内在的内容美招引着我们去欣赏品味,从而获得无尽的美感享受.  相似文献   

18.
论《诗经》的音乐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诗经》的音乐性是一个早已被人们熟知的问题,本文试图从诗歌音乐性的文化溯源,当时人们的审美时尚──音乐的和谐等方面探讨《诗经》的音乐性,并从《诗经》的语言形式、章法结构,汉语自身的特点对音乐性进行详尽分析。  相似文献   

19.
诗歌是一种独特的言说方式,其语言的弹性与随意性以及它的音乐性使它不同于散文和小说等其他体裁.本文透过中国现代抒情诗无法表达现代人的情感这一现象,发现音乐性在抒情诗情感表达中的重要作用,并进一步从接受者、诗歌本身探讨抒情诗需要音乐的事实.同时,文章也阐释出音乐性在抒情诗中的内外两种层次.  相似文献   

20.
艾青早期诗歌追求散文美,排斥音乐性;其中后期诗歌自觉追求音乐性,出现了格律化倾向,对早期诗歌的自由化和散文化之弊进行了反拨。这标志着艾青诗歌形式意识的自觉,也标志着诗人对中国诗歌音乐性传统和含蓄蕴藉的传统抒情方式的部分回归和继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