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香港《文汇报》载文说,作为中国社会的第一代独生子女,从出生便被称作"小皇帝",从小受到无微不至的关怀与呵护,是家庭的中心和关注的焦点。如今,当年的"小皇帝"已长大成为"80后青年",但他们迈入大学校门之时却被冠以"无法断奶的大学生"。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古代封建家庭中,女性一直扮演着"相夫教子"的贤妻良母形象,而对于一个封建寡妇而言,"节孝"则是她们在生活中必须遵循的"准则"。关汉卿《窦娥冤》中的窦娥"逼真孝烈",曹雪芹《红楼梦》中的李纨"安分守时",可以说是古代文学作品中"节孝"妇德的代表形象,通过探析二者的形象特点,来展示其独具的艺术光芒。  相似文献   

3.
张爱玲在小说中不但消解了中国传统家庭伦理道德中的"孝慈精神",而且还把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展示成一种"食"与"被食"的关系:父母常是试图控制、占有子女的"食人者",子女则是软弱、无辜的"被食者"。  相似文献   

4.
《小读者》2008,(10)
中国——瓷器在英文里,中国和瓷器是一个词"China",这是世界人民对我国古代文明的高度赞誉。在西方家庭里,都为能有一件中国  相似文献   

5.
在传统中国以封建父权宗法制为核心的社会形态下,"家"是中国女性赖以生存的全部空间。她们被封建伦理和传统生活模式束缚其中,失去了接受教育、参与社会工作等种种权利。多数人一生过着依附他人的生活,仅限于"侍奉翁姑"、"相夫教子"、"勤俭持家"等家庭职能。旧道德伦理体系还严格规定了两性在家庭中地位——"夫御妇,妇事夫",无条件顺从男性被视作天经地义的秩序,也是妇女最高的道德准则。于是在传统中国,标志着亲情的"家",却也是束缚女性自由发展的根本桎梏。  相似文献   

6.
流水 《家长》2009,(Z2)
每个家庭都会留出"储备金",但对于绝大多数家庭来说,在未发生特殊状况的时候,家庭"储备金"往往会闲置,这必然影响家庭财富的增值。  相似文献   

7.
儿子和我的一场"家庭战争",是从一块写有"闲人勿扰"的公告板开始的。我想一个人静一静说起来,儿子是家里公认的金牌"闲人",这个雅号的由来,不是因为他还不能帮全家创造什么产值,却已经成为考验家庭购买力的重要标准,而是源自他动不动就"神游外太空",爱独处、爱发呆的范儿。虽说他的功课基本  相似文献   

8.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关心老年人就是关心自己的未来。【引言】孝敬父母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重要内容,中华民族历来非常重视孝顺父母和尊敬兄长。《孝经》中即认为:"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儒家则提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将孝道从家庭推广  相似文献   

9.
从特殊需要中挖金越来越多的老人希望有人帮他们排解寂寞,大学生创办"情感家政公司",也许会有很广阔的市场。我们可以给老人读书读报,也可以陪伴老人进行一些有益的娱乐活动。有些双职工没有时间照顾小孩和家庭,大学生能否创办"家庭助理公司"呢?可以帮助双职工家庭料理家务、照顾孩子、辅导孩子的功课等。这类一条龙服务的特殊的"家政公司",竞争力肯定强过目前社会上那些服务单一的家政公司。  相似文献   

10.
<正>一顽疾的"解药",我们更是跟那时的"大多数"一样茫然无措。其实,"应试取向"是一种"非常态"的教育。它"要分不要人",经历这样的教育,大多数人的快乐没有了,大多数人的健康没有了,大多数人的未来没有了。陶行知先生曾经一针见血地指出,这样的教育无论是对个人、家庭还是国家、民族。都是苦难和没有希望的教育。这样的教育,是对教育本义的一种扭曲和变态。痛定思痛,有识之士纷纷"揭竿而起",不断对"应试取向"进行"反动",于是便有了朱永新和他的"新教育实验",有了  相似文献   

11.
学校是"家外之家",家庭是"校外之校"。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今天,教育模式也由单一的学校教育向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相结合转变,也就是"家校共育",这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创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聚焦题目】"和"是生活中的润滑剂。在家庭生活中,我们需要"和",因为"家和万事兴";在商场上,我们需要"和",因为"和气"能"生财";在人际交往中,我们需要"和",因为"和善"能有好人缘;在国家的管理中,我们需要"和",因为"人和"是国家稳定的必备条件;在社会发展中,我们需要"和",因为"和谐发展"是人类追求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3.
提高“学困生”数学兴趣的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教学中要能正确地认识学生,尤其是"学困生",并以科学的态度和正确的方法帮助他们迎头赶上,成为学优生。中小学"学困生",主要包括家庭经济贫困生、心理不健康者、"差生"以及人际交往中的"孤星",这些学生处于劣势,往往被教师忽略。  相似文献   

14.
家校共育的核心和根本是"育",只要有利于"育",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任何付出都是值得的。作为一名基层教师,我始终坚定地认为,在教育问题上,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无论谁多做一点,都不要斤斤计较,因为只要是有利于孩子成长的做法,都值得提倡。不可否认的是,学校和家庭在某种程度上互补,缺一不可,学校和家庭各有侧重,不可以相互替代。  相似文献   

15.
《淘金记》《困兽记》与《还乡记》通称"三记",是沙汀个人创作历程中的重要成果,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收获。既有的"三记"研究,侧重于人物形象刻画、思想内容、艺术形式以及作者的创作风格等方面。其实,沙汀这"三记",在客观上呈现出了1940年代川西北农村地区的家庭伦理关系。通过对父子伦理、婆媳伦理、兄弟伦理、夫妻伦理的分析,文章认为,沙汀在"三记"中既有对旧时代影响下不合理的父子伦理、夫妻伦理的批判,也有对新时代的婚姻伦理、朋友伦理的肯定,还有对旧时代背景下婆媳伦理的深沉思考。沙汀对家庭伦理的强调,真实地反映了1940年代中人性的复杂,真切地体现了他的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6.
儿童心理异常大多有着"病源性父母"或"病源性家庭",这些父母或者本身的心理健康状况差,或者是教养方式不当,这些家庭的家庭成员大多数关系紧张,家庭气氛异常。家庭成员间的关系是否正常,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是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熙文  陈思 《高中生》2010,(19):36-37
中国还难承"世界第二"之重。中国应慎提"发达"二字。最近《环球时报》国际论坛版刊载了一系列有关中国是否"发达",是否应向"世界第二"看齐的讨论。也难怪,现在世界看到的中国,不是"第一",就是"第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年复一年的勘界、订约与淡判,由郡县、边疆、"藩服"和"远夷"构成的那个天下图景,日渐地消失了;取而代之的,则是"西部"、"中国"和"世界",是那些崭新的、来自西方的地理视野。划定西部边界,或者说从"边疆"到"西部",也就是现代中国的开端。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年复一年的勘界、订约与谈判,由郡县、边疆、"藩服"和"远夷"构成的那个天下图景,日渐地消失了;取而代之的,则是"西部"、"中国"和"世界",是那些崭新的、来自西方的地理视野。划定西部边界,或者说从"边疆"到"西部",也就是现代中国的开端。  相似文献   

20.
中国人都知道美国的"素质教育"很厉害(虽然在美国根本没有这个名词)。也知道美国的老师让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写论文,给初一学生的作文题不是"谈你对二次世界大战起因的分析",就是"家庭观念与骑士制度的心理因素分析"之类让大学教授都头疼的题目,更知道美国学生整天开开心心的,玩儿的方式相当多。但这很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