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3 毫秒
1.
“我最恨数学了,都是数字。”这是一句常听到的话。可是从来没有人说过:“我最恨钱了,都是数字。”数字是不是坏东西,这要看它在哪里出现。如果在老师发下的习题中有数字,而且很多,那么——哼哼的怨声就出来了;如果是在钞票或支票上,数字则愈多愈好。可是每个人都逃不出数字的“魔掌”。你几岁?今天是什么日子?考试考了多少分?老板给的薪水有多少?做这一笔生意,可以赚多少钱?如此等等,没有人能绕得开数字。数字是人类为之自豪的文明产物之一,我们用它来丈量土地、划分时间、计算物质成分、了解经济发展状况……没有了数字,我们与社会、自然…  相似文献   

2.
翟晓敏 《情报杂志》1999,18(4):72-73
1 统计法在军事情报分析中的意义 马克思说过,一种科学只有在成功地运用数学时,才算达到了真正完善的地步。毛泽东同志在《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一文中也阐述了数字统计的重要意义:“对情况和问题一定要注意到它们的数量方面,要有基本的数量分析,任何质量都表现为一定的数量,没有数量也就没有质量。我们有许多同志至今还不懂得注意事物的数量方面,不懂得注意基本的统计,主要的排分比,不懂得注意决定事物质量的数量界限,一切都是胸中无‘数’,结果不能不犯错误”。  相似文献   

3.
脑筋急转弯     
1.一个数字,去掉前面一个数字后,是13。去掉最后一个数字后,是40。这个数字是什么?2.这一式子很奇怪,0比2大,2比5大,5比0大。为什么?3.“只”字加一笔,会是什么字?4.“人”字加一笔,除了“大”和“个”字,还有什么字?5.桌子上有2、1、6三张卡片,请问摆成一个什么数字可以被43整  相似文献   

4.
直观的唯物主义,是马克思对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一切旧唯物主义的称谓。直观的唯物主义在认识论上,承认事物有其固有的本质或规律,“固有的”,意味着事物的本质或规律是原本就有的,而且是完整的、已经完成了的。因此,人认识的任务就是“只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把握这种本质或规律。马克思不承认事物有其固有的本质或规律。他批评“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不是从主观方面去理解”事物,目的正是要纠正它的主要缺点,并进一步提出自己的认识论原则,即实践的原则。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是人的一种感性活动,马克思突出和强调实践,既从根本上改变了只从客体的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事  相似文献   

5.
浅谈元数据     
许震 《今日科苑》2006,(9):I0004-I0004
元数据(Metadata)最常见的英文定义是“data about data”或“data that describe data”,元数据作为:“关于数据的数据”为各层次信息内容提供规范的定义、标记、解析和利用机制。”它是用来揭示各类型电子文件(或资源)的内容和其他特性,以协助对资料的处理和检索,其典型的作业环境是电脑网络的作业环境。元数据的描述对象主要是网络环境下的电子资源,它是关于最广泛意义上的“数据”,数据集、文本信息、图象、音乐和其他任何电子化事物的数据信息  相似文献   

6.
大胆预言家     
预测同学在日历上随便选择4个数字相加后的结果。道具:纸、笔、旧日历本。魔法步骤:首先,拿出一个旧日历本。“前天不小心被蜘蛛咬了一口,发现我现在突然之间有预测未来的能力。现在我就表演给大家看看。现在请你随便选取一个月份吧。”“8月!”“很好,那么我们就用8月来预测未  相似文献   

7.
前不久,我遇到了北京市延静里中学初三某班的班主任商老师。谈起学校的情况,他问我,“你知道现在学生最喜欢上什么课?”“语文,”我脱口而出。他蜕,“错了,是体育课。”“为什么?”“现在你问学生最讨厌什么,10个学生中有8个会告诉你讨厌学习,他们很想轻  相似文献   

8.
“九五之尊”也可称为“九五至尊”。在汉语语言环境中,“九五”是个特定的概念,“九”、“五”两个数字有着至高无上的象征意义。为什么“至尊”一定要是“九五”呢?这就需要对“九”和“五”两个数字作一番具体解析。  相似文献   

9.
稍有天体运行知识的人都能看出,笔者在“关于将地球推离太阳的问题”一文中所讨论的问题是:“将地球推离太阳”的结果是什么。从未论及推离过程,文中绝无“过程”二字就是证明。但姒璞先生(或女士,下同)以“也谈‘将地球推离太阳’的问题”(下称“姒文”)为题对拙文进行“批驳”中,“过程”一词重复使用达七次之多,由此可见“姒文”的“批驳”文不对题到什么程度!要说姒先生不懂拙文的原意,可能低估了姒先生的水平;那么他为什么要偷换论题、对拙文进行歪曲呢?是出于故意?“姒文”将原先争论的论题偷换成了另一个问题:地球轨道的“变轨过程”…  相似文献   

10.
究竟什么叫“情报文学”?为什么要提倡“情报文学”?我想就此谈一点不成熟的看法。“情报文学”的几个概念什么是情报文学?顾名思义,情报文学是表现情报生活,具有情报意义的文学作品。什么是情报?什么是情报生活?  相似文献   

11.
陈百明 《资源科学》1986,8(2):91-96
解放以来,我国在开展自然资源调查的过程中,对土地资源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逐步形成了一门独立的新型学科——土地学。在这一学科领域内,关于分类的研究一直居于重要地位,并且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是也还存在着一些概念以致内容上的分歧意见,如近年来对“土地类型”与“土地资源类型”之间有何区别等问题的讨论就反映了这种认识上的差别。对此,笔者想就土地分类的体系方面谈一点意见。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同志关于“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在中国大地 可以说是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中心论题。这 是因为,发展已取得显著成效,已经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实惠和好 处。现在的问题是,要使发展保持高速,并使主社会承担得起,确 保持续发展,这就涉及到方方面面,要认真加以研究和对待,本文 只是从力学的角度谈发展问题。社会就好比一架钢琴,由琴体、键 盘、脚踏硬件、手脚运用以及1-7个数字组合的不同音节等组 成,音乐就是通过这些要素的动用和协作而产生的。这些要素缺 少任何一个都不行,而这些要素不是同等重要,主要是手的运用,  相似文献   

13.
布尔代数中的 0和 1是表示两个元素、两种状态、两个值、两种可能的两个数字符号。也就是说 ,1和 0代表了有与无、黑与白、阳与阴、好与坏、真与假、通与断、活与死等等两种截然不同的状态 ,它是一位二进制数 ,只能有“0”和“1”两种状态。然而 ,现实的世界是五彩缤纷的 ,只用“0”和“1”两种状态来判断或描述事物 ,有时显得太粗糙 ,精度不高。为此 ,就需要用两位二进制数的四种状态来描述和判断事物的特征。如某声音的强弱分“强”、“较强”、“较弱”、“弱”四种状态 ;某故障分“严重”、“较严重”、“一般”、“轻微”四种状态 ;某…  相似文献   

14.
张静 《科教文汇》2007,(12S):179-179
俄罗斯人受基督教的影响,对“7”有着狂热的崇拜。他们希望生活中处处有“7”,甚至于将“家庭”称为“семья”(拆分开来就是“七个我”)。汉语中含有数字7的词语也有许多,然而,它们所具有的感情色彩却是不尽相同的。仅从数字在语言中的应用就能感受到各国或地区都有自身独特的数字文化或数字风俗,而这种数字文化的差异,又能折射出中俄民族文化心理差异。  相似文献   

15.
一,元数据的基本概念及其控制作用 元数据英文为”Metaclata”,从构词法上看,“meta”来自于西腊语,其词义为”在……旁边、与……在一起、在……之后、与……连接”等。在近现代拉丁语和英语中,“meta“表示“超越”的含义,而”Data”就是用于推理、讨论和计算的事实信息.可以是数字、字词、句子和一条条记录。所以.元数据通常也就根据其字面解释,定义为“关于数据的数据”。  相似文献   

16.
“野心”?这个话题,按照现在的话讲,似乎有些另类,这是什么玩艺儿?是的,野心这家伙面目可憎,在我们传统或现在的印象中,可从来就没有什么好印象,你看,就是在成语中,灌输给人的也是“狼子野心”、“野心勃勃”,或者是这个家伙有“野心”等一些贬义词。不过,近日读到一则《人民日报》发表的有关巴拉昂致富秘诀的文章,使我突发奇想,我们抛弃了“野心”,而他却不以为然,依然张扬着自己的个性,这就令我们不得不进行反思,野心究竟是什么货色呢?巴拉昂是一位年轻的媒体大享,以推销装饰肖像画起家,在不到10年的时间内,迅速跻身于法国50大富翁之列,19…  相似文献   

17.
一个人生活、工作在世界上总会有一定的经验。但一般的人只是把已有的经验用在同一类事物或工作上,只能去解决同类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如果能把从甲事物身上取得的经验用在不同类型的乙事物身上,实现经验转移,那么就能够另辟蹊径,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19世纪奥地利有个医生叫奥恩布鲁克。有一次一个垂危病人来就诊,可是查来查去就是弄不清病人得的是什么病。没有几天这个病人就死了。奥医生决心弄清楚这个病死者的病因。他解剖尸体,发现死者胸腔中有大量的脓水。奥医生苦苦思索:今后碰到这类病该用什么方法来诊断呢?他一时想不出办法来。奥医…  相似文献   

18.
秦军荣 《科教文汇》2007,(5X):165-165
集合词项与普遍词项分属两种不同的划分范畴,它们在外延上是全异而非交叉关系。对于诸如“中华民族”、“森林”等时而归集合词项,时而属普遍词项的同名异性词项,本文着重从两个方面予以辨析:对同类事物的不同考察方式;对事物不同层次的反映。最后,本文指出,应在具体语境中谈同名异性词项的归宿。  相似文献   

19.
沈红霞 《科教文汇》2009,(29):191-191
思想政治课教学是一个有序的整体,也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一堂布局合理、结构完美的课堂教学,就像是一场音乐会,不仅要有引人入胜的“序曲”,扣人心弦的“主旋律”,而且要有韵味无穷的“尾声”,给听课者留下一种美的享受。其间有效的过渡语言在教学中更是不容忽视。何为过渡?过渡也称为“承转”,指教学从一个环节到另一个环节之间的衔接,它在教学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穿针引线的作用。如何在政治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的过渡语言设计呢?现在笔者仅就一堂薪授课分环节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癌症是人类 2 0世纪没有攻克下来的致命疾病 ,又被称之为“恶性肿瘤”。因为尚无根治之法 ,所以有“癌症猛于虎”,“谈癌色变”之说。在唯物辩证法看来 ,宇宙间的所有事物都有因果关系 ,癌症当然也不例外。中国医学有句很经典的话“治病必求其本”,意思就是只有找出致病的原因 ,从根源上解决才能把病治好。一、癌症的根源是什么癌症是人体 (包括一些动物 )内异变的细胞。这些本来正常的细胞为什么会变异成畸形的细胞呢 ?是什么原因引起它们的异常变化呢 ?刺激 ,反复的异常刺激使本来正常的细胞发生了异常的变化。每一种生物都处在自然界的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