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1 毫秒
1.
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学生学习到了一定程度后,成绩就会徘徊不前,有时甚至出现倒退的现象,心理学中,把学习中出现的进步暂时停顿的现象称作学习的"高原现象",其主要表现为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作业出错率较高,成绩徘徊不前。那么,如何帮助学生克服数学学习中的"高原现象",使其向更高的知识巅峰攀登呢?一、激发学习兴趣,唤起学习热情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出现"高  相似文献   

2.
我们常可以发现学生在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的形成过程中,开始进步比较快,待达到一般水平之后,再要向更高水平发展,就很不容易了。比如学习唱歌,从不会唱到会唱,学生比较容易做到,但要唱出技巧,唱出较高水平就很困难,往往练习相当一段时间也不会有明显进步。这就是“高原现象”。在高原现象发生之后,由于进步很慢,有时经过相当大的努力仍然提高不大,容易使人产生沮丧或急躁情绪,造成学习上的半途而忘废或功败垂成。  相似文献   

3.
大提琴学习过程中常常会出现“高原现象”。“高原现象”是大提琴学习中的不良现象,如果不及时解决,势必影响大提琴学习向纵深发展。“高原现象”常出现在学生掌握演奏技能的中、高级阶段。教师要时刻注意学生在训练中出现的演奏方法变型,经常检查学生对基本方法掌握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只有在训练过程中及时纠正其不良现象,才能使大提琴学习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4.
周哲 《甘肃教育》2011,(11):22-22
“高原现象”是教育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指在学习或技能的形成过程中,出现暂时停顿或者下降的现象。在成长曲线上表现为保持一定水平而不上升,或者有所下降,但在突破“高原现象”之后,又可以继续上升。笔者以为,一所学校在发展过程中也会出现这种“高原现象”。  相似文献   

5.
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方法及能力的形成过程中,常出现学习成绩和能力保持一定水平而不上升,或甚至有些下降,这种进步的停滞现象就是所谓“高原现象”。一旦这种现象产生,如果在一定时间内没有解决,那将会严重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兴趣,会给大面积提高学生的数学成  相似文献   

6.
正"高原现象"一词源于教育心理学中动作技能的学习曲线。曲线显示:练习者开始进步快,中间有一个明显的或长或短的进步停顿期,后期进步慢。中间的停顿期叫"高原期"或"高原现象"。大多数学生在复习过程中都会有一段时间复习效率低下,对学过的知识感觉模糊。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学习的过程中一般要经历四个阶段:开始学习阶段、迅速提高阶段、学习高原阶段、克服高原阶段。"高原现象"是学习过程中迟早都要面临的,如能认真诊断,找出症结所在,对症下药,就能跃上另一个台阶,取得新的成绩,反之则徘徊不进,难以突破旧有局限。  相似文献   

7.
数学总复习“高原现象”成因及对策□江苏省海安县明道小学马贞在学生技能形成中期往往出现进步暂时停顿甚至倒退的现象,这就是所谓的学习“高原期”现象。小学生在数学总复习期间常会出现这种学习上的“高原现象”。其主要表现是:精神疲倦,上课无精打采,思想开小差;...  相似文献   

8.
操作技能教学中经常发现,在学生操作技能训练的过程中,练习初期操作技能水平进步很快,而在练习中期往往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主要表现为学生的技能水平不上升或者甚至有些下降,这种暂时停顿现象在操作技能教学中称之为“高原现象”。“高原现象”的生理、心理特点分析  相似文献   

9.
“高原现象”是教育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指的是在学习或技能的形成过程中,出现的暂时停顿或下降的现象。在曲线上表现为保持一定的水平而不上升,或者有所下降,在“高原现象”之后,曲线又继续上升。当今,教师发展也出现程度不同的“高原现象”,表现为教师的专业德性和专业能力的发展处于相对停顿、甚至稍有退步的状态。  相似文献   

10.
黄峰 《中国培训》2006,(11):59-60
在技能练习过程中,特别是在练习的中、后期往往出现技能进步暂时停顿的现象。这种现象既不同于在此之前正常练习时的技能水平变化规律,又不同于达到技能极限所表现出来的技术水平。这就是练习过程中出现的高原现象。其表现为练习曲线保持一定的平稳而不上升,有时还可能起伏,但在高原期后,又可看到练习曲线继续上升。产生高原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二点。一是高原现象一般发生在新旧技能活动的交替期。因为在这个时期新的技能活动结构体系还没有完全形成,旧的技能活动结构体系对新体系产生一定的干扰。技能的形成实质是构建技能动作的组织体系…  相似文献   

11.
“高原现象”本是教育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指的是在学习或技能的形成过程中,练习的中后期往往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或者下降的现象。在曲线上表现为保持一定的水平而不上升,或者甚至有所下降。但在“高原现象”之后,又可以看到曲线的继续上升。同样,教师在专业成长过程中也存在着“高原现象”。作为幼儿园管理者,应关注教师的“高原现象”,及时分析教师发展停滞不前的原因,并积极寻找克服的对策,增强教师战胜困难的信心。这样才能帮助教师突破“高原”现象,实现其专业的持续发展。一、正视教师成长过程中“高原现象”的成因教师成长过程中“高…  相似文献   

12.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的改革,教育部门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是教学的重要目标,也是衡量学生学习成果的指标之一。本文立足于小学数学教学,探讨在教学的过程中如何对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进行培养,让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掌握数学学习技巧,为今后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学习奠定基石。  相似文献   

13.
在数学高考复习的过程中 ,我们教师常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 ,即经过了第一轮的知识梳理和归纳 ,以及一定量典型问题的剖析和习题训练 ,也经过了第二轮专题复习的拓宽加深 ,满以为学生在第二轮复习后解题会得心应手 ,运用自如 .然而事实往往并不如人们所愿 .在第二轮复习后 ,还是会经常出现部分学生的解题能力或数学水平出现停顿 ,甚至倒退的现象 ,这使得不少教师感到困惑不解 .其实出现这样的现象很正常 ,在心理学上称之为“高原现象”.所谓“高原现象”是指在复杂技能形成的过程中出现的练习成绩暂时停顿的现象 ,它在练习曲线上表现为两次上…  相似文献   

14.
卢海兵 《物理教师》2006,27(5):7-68
高原现象是学生知识、技能形成过程中的一种暂时停顿现象,是思维发展中常见的量变过程,它正反映了思维发展的曲折性和阶段性,出现高原现象并不表明知识技能的掌握已达到生理限度,正相反,高原现象之后,成绩仍会有进步,有时进步还十分明显。因此,研究高原现象的产生原因,并正确对待物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高原现象,对搞好物理教学,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是非常有益的。本文对高原现象的成因及其相关教学对策做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所谓“高原现象”是指在技能形成之初,动作较简单,对操作的协调性及与之相适应的智力水平要求不高,技能提高较快;到中后期,动作越来越复杂,对操作的协调性及相应知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技能的提高也随之困难了,到了一定阶段,就出现了技能水平停止不前,甚至下降的现象。这是多年来一直困扰实习教学的难题,在几年来的实习教学过程中体会到,技能竞赛是克服“高原现象”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6.
王强 《山东教育》2002,(32):38-39
很多同学反映,作文写着写着就不知道怎么写了,觉得收获越来越小,觉得自己不是写作文的料,对自己的写作能力产生了怀疑,对作文产生了畏难情绪。其实,这是写作中的正常现象。在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过程中,一般要经过四个阶段:开始阶段、迅速提高阶段、高原阶段和克服高原阶段。同学们所反映的就是写作中的高原现象。学习中的高原现象,是教育心理学在研究操作技能形成过程时发现的一种带规律的现象,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的一定阶段产生的学习效率低、学习进步减慢甚至停滞的现象。产生高原现象的因素很多,一般有这么一些:动机障碍、心理…  相似文献   

17.
高三的学生在高考复习的过程中几乎都遇到过这样的一种情况,即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复习之后,学习成绩就再难有较大的提高,学习效率低下,甚至前面学过的知识都感到模糊不清,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普遍存在于高考复习中的“高原现象”。“高原现象”一词源于教育心理学中动作技能学习的练习曲线。动作技能学习的练习曲线显示:练习者开始进步快,曲线中间有一个明显的、或长或短的进步停顿期,后期进步慢。中间的停顿期叫高原期或高原现象。我们把在复习中出现的学习成绩学习效率停滞不前的现象称之为高考生的“高原现象”。教师要让学生明白“,高原现…  相似文献   

18.
技能比赛训练中的"高原现象"是学生技能提高过程中很难绕过去的一个坎。"高原现象"的形成源于学生知识技能的"瓶颈"和心理倦怠等原因。文章重点介绍了在知识、技能和心理方面突破"高原现象"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高原现象”是教育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指在学习或技能的形成过程中,出现的暂时停顿或者下降的现象。在成长曲线上表现为保持一定水平而不上升,或者有所下降,但在突破“高原现象”之后,又可以看到曲线继续上升。研究发现,教师在专业成长过程中也存在着“高原现象”,处在“高原期”中的教师,专业发展停滞不前,好象很难再上一个新的台阶,找不到前进的动力,影响教师的专业成长。[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高原现象是一个教育心理学的概念,指的是在学习或技能的形成过程中,练习的中后期往往出现暂时性的停顿或者下降的现象。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成长也是一种认知过程,教师专业发展中的高原现象例子也客观存在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