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1 毫秒
1.
柯敏 《现代语文》2013,(5):60-62
在现代汉语中,词汇羡余现象十分常见,前人从双音词羡余、音译词羡余、词汇羡余等角度,在羡余定义、类型、成因、作用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本文在前人"羡余即语言结构的形式超过意义表达的需要,亦即语形相对于语义有所剩余的情形"的羡余定义的基础上,探讨了一种定义更为严格的现代汉语词汇羡余现象,并对其结构类型和形成原因进行了探讨,分析了词汇羡余的六种类型,总结了词汇羡余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羡余现象是任何像语言这样覆盖面广而又富于弹性的交际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任何一种语言当中都存在着羡余现象。本文试从语言习惯、审美观念和认知心理这三个方面分析汉语中羡余现象的产生原因、作用以及在使用时应该注意的问题,并在阐述的过程中对于消极和积极羡余的界定表明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羡余是语言的本质特征,汉语在词汇、句法、篇章等各个层面大量存在羡余现象。通过对汉语词汇中的最基本元素——双音词的羡余现象进行考察分析,可以将羡余成分的界限作出大致的划分,排除几种貌似羡余的情形。双音词两个词素的羡余性可以分为单向羡余与双向羡余。羡余现象产生的原因是语言各机制综合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4.
词缀羡余现象是指词缀语素不参与词义构成的现象,在现代汉语中表现明显。从位置角度考察,可以分为前缀羡余和后缀羡余,几乎在各个词类上都有表现。羡余词缀表示高度抽象的范畴意义,不定位、不成词,容易发生轻声化。这些羡余的词缀在构造双音词、辅助成词和促使词根语素语义具体化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现代汉语状中结构羡余现象的语义类型有十四种具体表现形式,共同的类型特点是状语传达的语义都是中心语的重要属性或特征.人类认知上的完形感知能力是现代汉语状中结构羡余现象产生的基础,汉族人认知上的时间次序观念是这一语言现象产生的内在动因,现代汉语状中结构羡余成分在认知上的突显性则是在语用上有突出强化效果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6.
陈露 《文教资料》2009,(12):34-35
羡余现象是世界上所有语言的共同属性,是语言的本质属性之一。使用羡余现象理论,我们可以解释语言中一些特殊的常规语法所无法解释的语言现象。对羡余现象的研究可以更好地完善语言学系统,弥补语言学研究的不足。  相似文献   

7.
羡余之我见     
语言的本质是信息传递的工具,随着社会的发展,语言也在发生相应的变化,对于原有修辞格式中的一些难以解释的语言现象,有时需要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来诠释,这样才能说得通。羡余就是现代汉语中的一种奇特现象。羡余是一种语形相对于语义有所剩余的语言现象。这种语言现象在很大程度上,特别是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是不大认可的,认为这是一种语法上的错误,而实际上这种语言现象很平常、很习惯。  相似文献   

8.
"羡余"是语言的本质属性,广泛存在于任何自然语言之中。自然语言中的羡余广义上指语形超过最小语义表达的需要或同义单位、近义单位、复指单位对同一信息的多次表达。不同类型语言及同一类型语言不同语体中的羡余度各异,其中起作用的既有语言系统本身因素,亦有修辞、语用以及人的认知特征等因素。以俄语为代表的斯拉夫语的羡余性具有其独有特质。  相似文献   

9.
张笑芳 《文教资料》2008,(28):267-268
本文简要介绍了语言中的羡余现象,包括词汇、语用、语音中的羡余特征.着重介绍了语音中的羡余特征,就读书中看到的知识谈了自己所受到的启发,这使得我对羡余特征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文章拟以"难免+不+XP"格式的羡余否定现象为研究内容,整体介绍这一结构的羡余与非羡余否定,并结合格式实际对羡余否定现象予以深层次阐释,分析其形成动因。  相似文献   

11.
冗余现象在语言中是普遍存在的,英汉反复修辞就是冗余信息在语言运用中的一种表现。英汉反复修辞有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每一种形式都具有冗余的特点。通过分析各类反复中因冗余信息带来的语用修辞效果,从修辞的角度来证实冗余信息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冗余在汉语修辞中的积极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冗余是汉语交际过程中信息差的表现形式之一,是自然语言的内在属性,也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它和其他事物一样,存在着矛盾的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又各以它对立的方面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双方共处在冗余这个统一体之中.所以,汉语的冗余从修辞角度可以分为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两类.汉语中的积极冗余表现在语音和语义两方面.运用汉语的重叠、衬词、衬句、音节匀称等,可以使音调铿锵、节奏流畅;语义的冗余表现为内容的复现、蕴涵以及看似废话的语句,都是为了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而采用的.汉语中积极意义的冗余,反映了交际主体者的语用目的和语用策略.但运用冗余要适度,避免叠床架屋、啰嗦累赘的消极冗余.  相似文献   

13.
求简求别原则不但是语言运用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而且是制约语言发展的重要原则。本文试图以汉语为例,从古人论述,当代语言学家论述,在语言运用和发展中的制约作用以及过于追求区别又对语言产生一种羡余现象加以论述,期望引起大家的重视,从而促使语言沿着自身发展的规律,健康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4.
汉英语言中都存在名词动词化现象,在现代英语中这一用法极为普遍;而汉语中这种用法则多出现于古代文学作品,现代汉语中出现较少。本文试图从名词动词化的概念、形成的动因和分类三方面进行分析,让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加深对汉英语言中这一用法的了解和认识,从而能更多地欣赏到这一语言现象的简洁、灵动之美。  相似文献   

15.
网络语言:现代与后现代的冲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信息时代网络社会中的一个必然现象,网络语言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是件好事。如何认识、如何看待网络语言是网络文化建设的一个基本前提。不同文化环境下网络语言有着很大的悬殊,这种悬殊其实体现出网络语言作为后现代的审美和现代语言的文化冲突。要解决这一冲突,当前网民必须过好三大关:技术关、语言文字关、传统文化关。  相似文献   

16.
浅析英语冗余现象的修辞学和语用学依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冗余信息是言语交际过程中信息差的表现之一,它同语言的经济原则相对立,又会反作用于正常的信息传输,简短,精练,准确等修辞学原则和语用学会话合作原则中的若干准则,都是针对冗余提出的。但是从语义内容与语言形式的矛盾和语言规律来看,不应该片面地排除英语中的冗余现象,而是要深入地研究和充分地利用冗余规律,具体而言,就是依据修辞学分析语言性语境的冗余现象,依据语用学分析非语言性语境的冗余现象。  相似文献   

17.
试论汉语中的重复现象及其英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复是汉语中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是汉语异质性的表现之一,它与奈达的“冗余”概念虽有交叉,但范围更广。文章分类探讨了汉语中的语义重叠、同义重复、反义重复、同词重复、叠词等五种不同的重复现象,以及对它们进行英译的各种方法。  相似文献   

18.
“冗余”存在于法律英语中的各个层面.法律英语正因其独特的冗余现象,使得英文法律语言更加精确、严谨并专业化.然而,法律英语中的种种冗余现象导致译者在翻译中难以驾驭,容易出现冗余失衡.从“功能对等”出发,译者应该根据法律语言文本的风格内涵,在翻译中对源语言中的各种冗余现象进行适当的增补和删减,否则便可能出现冗余不足或冗余过...  相似文献   

19.
论网络语词的构成及其规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语词的运用是新时期以来语言生活的重要现象。网络语词以借用、创造、缩略、变异为主要构成手段,有其鲜明特点,但不规范现象也十分突出。归纳了网络语词运用的不规范现象,指出应加强语言文字规范意识,使汉语言沿健康、纯洁之路发展。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is to analyze Englinese, a kind of intermittent language in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in the practice of E-C translation. Due to the differences of the two languages, translators tend to be influenced by the original English and have the"imprint"of that language in their translation work, thus creating a kind of third language, which is termed with the coined word"Englinese". The manifestations are summarized as redundancy, mechanical application of English syntax and interpretation of words at face value. By pointing out the existence of this phenomenon and analyzing the causes of it, we are trying to alert the translators of this inappropriate practice and help guarantee the purity of both languag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