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长久以来,关于我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大观园原型问题,有言南京旧时随园或明故宫者,有言北京恭王府者,诸说不一。但是,若将大观园的原型,放在明末清初一代文学大家顾景星的家乡、大明皇家园林的荆藩苑囿所在地的蕲州城,则一切真相大白。这主要是因为书中对于大观园的描述,其地理特征、园林面积,亭台楼阁等布局,乃至水源流向等,均与建造在长江边一座岛屿之上的荆藩苑囿为首的建筑群极相吻合。作品与作者本人的生活有其必然的联系。可以推断,大观园应该是顾景星根据其家乡蕲州荆藩苑囿为首的建筑群,及其顾家松园作为主体原型进行创作的。  相似文献   

2.
明朝末年,在鄂东名镇蕲州,继世界文化名人李时珍之后,又出了一位才高学富、著述浩繁的学者——顾景星。顾景星,字赤方,号黄公,明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生,清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卒。其曾祖父顾问、顾阙皆为理学家和名进士,祖父顾大训为藏书家和著述家。父亲顾天赐通经史,精医道,所著经学、医学诸书多入《四库全书》。景星出身这徉均书香门第,且又天资聪颖,刻苦好学,  相似文献   

3.
顾景星(1621—1687年),字赤方,号黄公,蕲州人。明末清初的著名学者、诗人。顾景星幼年随父(名天锡,字重光,天启贡生。博通经史)读书。1639年(崇祯十二年)中副榜。1643年蕲州遭遇兵乱。他跟随父亲辗转流寓于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县)。1645年,到南京参加“七省流寓生”的贡试,名列第一,被授为南明的推官。阉党余孽马士英,羡慕他的才华,企图收买他,他坚定辞去,返回昆山。时清兵压境,  相似文献   

4.
本文探讨了《红楼梦》中的贾母原型——顾景星的姑妈刘贞节的诸多故事与贾母的吻合,作为论证《红楼梦》一书作者主要依据之一。诸如她们同是封建大家族里权利至高无上的大家长,她们的话在这个大家族里无异于都是圣旨。她们同是早岁守寡,同是信佛之人,同是贾母(假母)。她们一个是出生于金陵史氏,一个是出生在假金陵的蕲州,而又是死于真金陵的南京,且顾家的假母刘贞节与弟弟有过"长姊弱弟"、"情同母子"的故事,这与移植到书中的贾元春与宝玉的这个故事亦合;她们死后均有过寄灵寺庙和送其灵柩归江南,也即程甲本第一百十六回回目有"送慈柩故乡全孝道"的情节;书中贾母的两个生日与顾家的假母两个生日亦合;贾母去世时,其贴身丫鬟鸳鸯自缢殉主,这与顾家的假母生平有一琥珀不离身,其死后作为殉葬品亦合。还有,贾母头上有一疤痕,与刘贞节在张献忠屠蕲城时以头触石感贼全家侥幸免害,又是如此吻合!如此足以证明《红楼梦》这部伟大巨著乃清康熙间明末遗老顾景星所撰。  相似文献   

5.
作为园林雏形的苑囿和别业都是生态良好的居住环境,但皇家园林却将其当作财富和国力的象征,士族园林将其当作表达情感的符号,公共园林将其当作公众休闲游乐的场所。实现园林的居住价值,也就是实现居住环境的园林化,这是在后工业社会回归绿色居住方式的必由之途。  相似文献   

6.
大观园面积不大,周围(即周长)三里半。设计工程师是胡老名公。造价五万两银子。其建筑艺术在于运用长短、曲直、大小、高低、虚实、明暗、凹凸、动静等手法,对园林的平面和空间采取曲折变化的布局,或分、或隔、或借,用山石、林木、水池、游廊、亭台、曲桥等等,组成种种美景,把人文理念和园林景物妙巧的融为一体,是优美的江南理景。但是大观园是虚构的,只存在于《红楼梦》中,关于大观园的南北之争没有意义。  相似文献   

7.
郦道元《水经注》中记载的蕲水有二,一入"江",一入"淮",在此所指的是入"淮"之蕲水。这条蕲水古河道发源于今河南省商丘市,于今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对面入"淮",流经豫、皖、苏三省。隋炀帝大业元年修建通济渠,其东段之"商泗段"所占的水道,就是蕲水的河道。此后,蕲水消失了,其根本原因概缘于此。蕲水虽消失,但不等于与蕲水有关的一些信息全部消亡,至今一些古今地名中仍然保存着其或多或少的一些信息,诸如蕲县镇、蕲泽镇、祁南矿、祁东矿等。寻觅有关信息,查阅古今文献及先贤们的研究成果,恢复蕲水的原貌,以期今人及后人对消失一千四百多年的蕲水,有一个客观公正而合理的评说。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的故事主要发生在大观园,因而小说的基本情节也依托大观园,可以说,庭园建筑支撑起整个小说的结构大厦。“衔山抱水建来精,多少工夫筑始成。天上人间诸景备,芳园应锡大观名。”(贾元春《大观园》)在小说中,曹雪芹用诗一般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一座别样美丽的清代园林。第十七、八回,通过贾政、元妃游览大观园,把园内景点尽收眼底,集中展示了大观园园林的艺术美。贾政等人游览大观园,首先见的是一座假山,这是典型的中国园林景观,正如贾政赞叹:“非此一山,一进来园中所有之景悉入目中,则有何趣。”假山的堆砌成为一障景,造成园中的曲…  相似文献   

9.
在鄂东文化研究里,黄冈蕲春人顾景星所著的《白茅堂集》越来越引起学界的关注。本文主要把《白茅堂集》里的十篇序言作为探讨对象,这些序言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生平的介绍、著述概况、《白茅堂集》传世的原因和他人对其诗文的评价等。  相似文献   

10.
张景星出身松江望族,其家族历宋元明清科第不绝,尤以清代仕宦最为显赫。张氏家族素以仁义礼信之风为乡人所爱重,于学问一途亦有专治者,所与交游、姻亲皆时之名流巨族,遂构成了庞大的关系网络,对本族文化及功名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张氏家族守气节、尚义善、弘诗文、修德业的文化性格对张景星读书治学、修身处世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秋爽斋结诗社是大观园青少年在初期民主主义者领导下,所开展的第一次集体活动。通过这次活动,三位"行止见识"超过"须眉"的"裙钗"联合起来,形成了大观园中初期民主主义者的领导核心,这个小核心,对大观园人的文化提高与衰败贾府的经济改革将起到长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程本《红楼梦》写到大观园“从东边一带……至西北”的一条边长是三里半。本文从大观园内建筑景点的具体描绘和《红楼梦》的思想内容需要等方面进行分析,推断出只有程本《红楼梦》中的大观园规模才是正确的,合理的,才是曹雪芹的原著。而脂评本随意缩小大观园的面积,是因为其炮制者没有读懂《红楼梦》。  相似文献   

13.
“西园雅集”的真伪及其文化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园雅集是元祐人艺集会活动综合的、艺术的、概括的反映;元祐人集团的重要成员李公麟作过《西园雅集图》;米芾《西园雅集图记》属后人伪作;“西园雅集”是元祐人处于党争中,追求超然物外的人生境界的体现,也是他们崇尚清旷的审美意识的体现。  相似文献   

14.
自从东晋诗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问世以后,桃源便成为了人们心中的一个圣地。桃源究竟存在不存在,如果存在,它又到底在什么地方。特别是近现代以后,对于桃源的争论特别大。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叫桃源这个地名的有几十处。《桃花源记》中的桃源的原型在哪里,无论是在民间还是在学术界,争论和分歧都非常大。现在,铜仁立足打造“梵天净土,桃源铜仁”的品牌,其依据和文化内涵究竟体现在什么地方,本文将对桃源铜仁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进行相关论述。  相似文献   

15.
作为“五四”短篇小说的重镇,废名的小说有其独到的美学追求。不同视野下的《桃园》呈现出废名小说的多元内蕴。在对小说生命无奈的凄凉和时美好生活的渴望的双重解读中,我们能领悟到小说中的现代意义和独特美学。  相似文献   

16.
《红楼梦》与《镜花缘》是明清小说中主要描写女性的两部小说。红楼女儿在理想世界大观园里充满诗意地生活,她们害怕长大,拒绝成熟,守住了个性的独立和人格的尊严,但对家庭有无法摆脱的依附性。镜花女儿生活在更为广阔的社会领域,具有自主意识和自立能力,获得了政治、经济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菽庄花园是近代爱国华侨林尔嘉先生的私家园林,是世界文化遗产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代表性遗产构成要素之一。 采用历史文献和田野调查方法,从筑园缘起、选址、布局、景题等方面剖析其人文内涵,指出菽庄花园的兴建真实地反映了园主人林尔嘉先生在当时动荡的时局下复杂的内心情感,寄寓了他思乡爱国与归隐情怀、蕴含文人园林内涵。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描写了大观园内外、贾府内外、京都内外、地方城镇以及各处农村山庄的众多女性的生活悲剧,具有很强的历史代表性和概括性,为明清时期诸多女性作品所不能比,且亦以此一伟大特质在四大名著中突出。以全副精神塑造女性形象,在这个意义上,一部《红楼梦》才抵得上整个欧洲文学史的总和,才铸就了她在文学史上难以比肩的崇高地位,在反映女性生活与命运方面无与伦比的认识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