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从民法基本原则及价值谈起。近、现代民法价值取向的特征分别是安定性和妥当性,它们的主要价值取向都是公平和秩序。民法本位是民法的根本指归。近、现代民法本位未变。即都是权利本位、个人本位。个人本位比权利本位更为本原,称其为民为本位,则更确切。可在广义社会法下的经济法等和其它行政法中确定社会本位乃至国家本位。民法本位是民法的出发点,民法价值是民法的归结点,均蕴含并体现在民法基本原则中。  相似文献   

2.
贫困与超越--对传统民法文化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权利是法律有机体的细胞,民法是权利的集中表现。本文从政治、经济、文化角度分析了中国古代民法不发达,权利匮乏的根源。阐明了传统民法文化良莠并存,中国现代民法文化建设,是在批判继承传统民法文化基础上融入现代法治精神的交融同构过程。  相似文献   

3.
后现代主义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其注重多样性、差异性、特殊性,强调多元性、联系和整体有机性,对于避免以往民法法研究中的片面化局限,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更具包容性的多向度、多视角的研究方法。民法学研究当采多学科、大整合的方法,赋较具综合性的民法哲学和民法文化学以应有的位置。  相似文献   

4.
德国民法是世界立法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德国民法对中国民法的重要影响已是法学家的共识。德国民法在以下方面对中国民法产生了影响:翻译德国法律、《中华民国民法》编纂模式及主要内容;德国民法的思想精神影响了我国民法的发展;我国民法在祖国法律的统一问题、法律移植问题、抽象物权行为理论问题、民商分立问题、五编制问题上借鉴了德国民法。  相似文献   

5.
民法的性质集中表现为私法。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出于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和交易安全的考虑,某些公法的强制性规范介入了民法领域中对民事权利构成了一定的限制,出现了民法公法化现象。从民法公法化的表现出发,分析了民法公法化观点存在的原因,进而就相关观点提出了理论上的思考,得出尽管民法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发展路径,但是民法性质为私法这一本质并未改变。  相似文献   

6.
20世纪初近代中国和西方主要国家民法均出现社会化趋势。但在两者同样的立法趋势背后,经济状况和民法哲学理论却存在着显著差异。西方垄断经济统治地位的确立、大机器生产的普及以及重工业部门的勃兴,相对应的却是近代中国畸形的垄断经济、落后的机器生产水平以及工业部门的偏弱。西方民法社会化理论深刻地反映了20世纪初的西方社会经济状况,是自然产生的;而民国民法社会化理论则显然是仿效的,并不反映近代中国的社会经济需求。这些差异证明,民国民法的社会化是在近代中国特殊情境下,由理性主义立法宗旨引致的法律错位。这不仅从法律上阻碍了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而且制约了近代自由权利意识的生成,对当代民法制度研究也不无影响。  相似文献   

7.
民法基本原则、价值和本位新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法基本原则含效力贯穿于民法始终的根本准则及具有一定宣示价值的特别规则。公平原则是民法基本原则中的核心原则。近、现代民法价值取向的特征分别是安定性和妥当性。它们的主要价值取向都是公平和秩序。民法本位是民法的根本指归。近、现民法本位未变,即都是权利本位、个人本位。个人本位比权利本位更为本原,称其为民为本位。则更确切。可在广义社会法下的经济法等和其它行政法中确定社会本位乃至国家本位。民法本位是民法的出发点。民法价值是民法的归结点,均蕴合并体现在民法基本原则中。  相似文献   

8.
功利主义作为一种哲学思想在西方学术界占有崇高的地位。利用功利主义的方法论和价值观,可以为民法总论的研究提供两个新的思路:一方面。有利于对民法基本问题,如民法的调整对象、民法的性质、民法的基本原则等的解析。另一方面,有利于对法律行为、权利行使和时效问题的解析。当然。功利主义虽然是民事立法与司法中必须考量的重要因素,但它始终不能代替具体的民法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9.
人们要实现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换,必须完善现有的民法机制,以保障和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民法从其产生之日起,就是以调整商品经济为主要职责。民事主体所有权、合同是直接反映和调整商品经济关系中平等而独立的主体资格、完整而明确的产权划分、健全而自由的契约制度的三个基本的民法制度。现有民法的完善:第一,市场经济的主体结构是多元化、多层次的主体结构,民法应当作出详尽规定;第二,市场客体的迅猛增加,民法应相应改变其调整方法;第三,市场内容丰富多样,民法应该适应市场需要,增强调节经济的能力。民法的基本原则是:平等原则;自愿原则;诚实信用原则。健全民法机制,还必须高度重视立法工作和司法工作。  相似文献   

10.
我国现行《民法总则》第十条将习惯确认为民法法源,是我国法律适用的一大进步。但并未对法理作出规定,致使法理并未成为我国民法之法源,而我国司法实践中也存在法理作为民法法源之典型裁判。本文即针对这一情况,对《民法总则》第十条的规定展开反思,从比较法的视野结合案例论证法理能否成为民法之法源、如果法理可以作为法源又如何具体适用、民法法源中缺失法理会带来哪些影响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希伯来法作为古代东方法中较有影响的一支法律体系,颇为现代人所忽视。由于社会历史原因和教义要求,希伯来法中对民事活动相近条款的规定则更为清晰,其民事权利义务更为公正,民法精神也更为凸显。在所有权、担保物权、债等一系列规定中,都体现了民事活动中诚实、公平、平等的基本思想。希伯来法对民法的基本精神及某些法律部门、法律制度的形成有重大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民法史上,典权制度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最初,典权制度以习惯法的形式存在于民间;清代,典权制度散见于大清律例、户部则例中;清末修律时,“一草”对它只字未提;民初,“二草”将典权制度列为专章,但与不动产质相含混;《民国民法典》对典权制度进一步完善;新中国成立后,典权制度再次沦为习惯法。考察典权制度在民法史上的立法状况,关注其命运变化,分析其存在的独特价值,也许能为当前中国的法制建设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3.
民事诉讼举证责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举证责任是民事诉讼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质应是法定的当事人应履行的诉讼义务.针对我国目前民事举证责任制度存在的不足,我们建议将现行的较分散的规定整和到法律中去,并且充分运用司法解释这一有效的工具以避免实体法的滞后.  相似文献   

14.
民法和商法是私法中的两大领域,两者关系十分密切,笔者通过对民商分立与民商合一两种商事立法体制的形成依据分析,推论出当代大陆法系各国商事立法的发展趋势和我国民法典采用民商合一体制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5.
错误制度关涉诸多法益的冲突,立法者在设计有关错误的规则时必须进行利益衡量.大陆法系民法继受并发展了罗马法中的错误规则,但在利益衡量上存在不同的立法模式. 我国民法中的重大误解的相关规则实为大陆法系民法中错误制度的内容,但我国民法中的重大误解制度在利益衡量上却存在着失衡的缺陷.  相似文献   

16.
论民法法益的存在及其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生活中所形成的利益关系是复杂多样的,然而法典不可能将所有的生活中的利益关系都予以规定,因而在民法理论和实践上就有了法益的存在。民法法益存在的法律因素是有限的制度设计不能保护所有的利益关系。民法法益存在的社会因素是社会之高速发展对民法的利益调整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民法法益的存在具有权利源泉和弥补权利定型化不足之价值。  相似文献   

17.
证券虚假陈述案件对我国证券市场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具有严重的破坏作用,探讨虚假陈述民事赔偿的相关法律适用对于解决这类纠纷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在证券虚假陈述案件中,囿于我国立法技术不足,相关理论和实务欠缺,导致在具体的虚假陈述民事侵权赔偿过程中的法律适用困难,在证券虚假陈述的制度构建中,应结合证券虚假陈述的特殊性,进行合理的证券民事侵权法律制度设计和民事法律适用。特别是对于揭露主体、揭露日等需要高度证券知识做支撑的法律概念界定上,必须要考虑现实情况,借鉴发达资本市场的相关规则进行相关考虑。  相似文献   

18.
婚姻家庭关系作为非血缘纽带维持的长久关系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推进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但是物质生活的极大丰盈却造成了现今离婚率不断攀升的现象,由此产生的家庭共同财产分配纠纷、孩子抚养权纠纷以及其他多种婚姻双方无法独自解决的问题也屡见不鲜。民事政策作为一种辅助法律处理日常生活民商事法律纠纷的法律措施,在婚姻家庭中同样适用。本文就婚姻家庭中民事政策法律适用情况进行讨论,同时也对民事政策法律适用进行重新的考量和检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