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古人评诗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就是一首诗或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古代诗人在锤炼诗歌语言时留下很多美谈,有人为“吟安一个字”而“捻断数茎须”,有人因“两句三年得”而“一吟泪双流”,务使为诗语言精炼传神。  相似文献   

2.
对联是我国一种独特的文艺形式,仅就其普及性而言地堪称世界一奇。对于这样一种优秀的传统文化,继承它理所当然。因此,2004年高考全国共有7套试卷出现对联创作题也就不足为怪,用考试中心的话来说,“练习对对子能够从中学到推敲、锤炼、运用语言的一些方法,也是较为有效的语感培养方式之一”。但是,撰写对联毕竟要有很高的概括归纳能力和驾驭文字的本领,需要字斟句酌,苦心琢磨,因为佳作要求“不见斧凿之痕,信手拈来,宛若天成”。我们知道,炼字难,炼意更难,形意两工“宛若天成”则近乎难以企及的上乘境界。  相似文献   

3.
锤炼语言是为了更好地表现客观事物和人物的思想感情,增强文章的表现力。我国古代许多著名作家都十分重视语言的锤炼。“语不惊人死不休”“为求一字稳,耐得半宵寒”“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等锤炼字句名言,对我们今天仍应有好的借鉴作用。怎样锤炼语言?本文试作例谈。一、锤炼语言要准确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而事物是曲折复杂的,我们必须反复研究,反复琢磨,才能反映恰当。如唐代诗人戎昱的《移家别湖上亭》:“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诗人用“系”字抒写不忍离去之情,正好切合柳条…  相似文献   

4.
“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天成”的章需要“妙手”去收获。“妙手”如何练就?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积累属于自己的“写作素材”。然后在不断的训练中收获一篇篇“天成”的章。缺少鲜活的有个性的材料,写出来的章肯定是无病呻吟,缺乏真情实感。“作要说真话,说实在话,说自己的话。”要做到这一点,惟有体验,因为只有进行积极的情感体验,才能获得真实的、  相似文献   

5.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固是好文,但要求学生写作个个能达如此境界,这就有些过分。能够“文章天成”当然好,但估计大部分学生难以达到这个要求,这时,就需要对自己的文章稍事雕琢,锤炼一下语言。我跟学生打过个比方,文章就像人一样,人有美、丑,更多的是相貌平平之辈;而我们大多数人写出的文章也是相貌不奇,要想引人垂青,就得靠语言上修饰。一篇考场作文,  相似文献   

6.
高考复习的任务.一是帮助学生系统梳理知识.建立内在联系;二是锤炼思想方法,提升解题能力;三是加强知识综合.提高应用能力.为此.进入高三以来,我校高三化学备课组开展了一些有效复习策略的研究.我们采用的复习方法是六环节十二个字:“预习、提问、讨论、精讲、精练、点评”.现以《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一节为例作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7.
从2000年起,向量正式加入高考试题的行列,经过几年的锤炼,考查的方向已从最初的以“三点共线”为代表的初级阶段,过渡到以“三角形四心”为代表的提高阶段,直到现在的“以各种运算的几何意义”为代表的灵活运用阶段.本文试图在向量的几何意义、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及与其他知识的巧妙结合应用上作一些探讨.使我们大大加快解题速度,提高解题效率.  相似文献   

8.
说说炼句     
陈颢 《文科爱好者》2004,(21):71-71
前人诗句中有许多锤炼字句的生动描写:杜甫的“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卢延让的“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贾岛有一个“推敲”的典故,还作过一首出奇的诗:“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三年才作两句,别人如不欣赏,他就不作诗了。  相似文献   

9.
作教学素称语教学的“半壁江山”,历来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不论在高考、中考语试卷中,作的赋分都超过总分的三分之一。但在实际教学中语教师真正花在作教学上的时间、精力与之是不相称的。每每考试或作竞赛优秀作不多,而平庸和未成的作却不少。这与作教学“走过场”和“不到位”不无关系。有人慨叹学生的作“一代不如一代”了。为了改变这种状况,  相似文献   

10.
写作需要灵感,“但肯寻常便有诗,灵犀一点是吾师”“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便是对此真实的刻画.数学论文写作当然也是如此.有不少教师曾痛下决心:“等到‘赋闲’之时(如寒暑假期)集中精力打造一篇佳作”,但最后似乎都难逃“心无灵犀点不通”“搜索枯肠而不得一句”的结局.  相似文献   

11.
与环境污染及保护有关的 在这一点上.“绿”这个词表现得特别活跃,“绿色牛奶”“绿色农业”“绿色生育”“绿色消费”“绿色新闻”“绿色管理”“绿色生产力”“绿色手机”“绿色壁垒”(又称“绿色贸易壁垒”“环境壁垒”,是指以人类健康、本国环境为由,对进口商品制定苛刻的环保标准,以限制或制止可能影响本国商业利益的“贸易原则”)等,不一而足。与之相应的有“白色污染”“黄色污染”等。近日,又有“灰色污染”之说.讲的是学生作有绝招:一凑、二抄、三套.写出来的是千篇一律的“灰色作”。因此有人呼吁作应当与做人同步,“可持续发展”。要写“绿色作”。(详见2004年第1期《语教学通讯》赵谦翔《掌握完善人生的健身器——“绿色作”概说》)这里的“绿”多与健康、天然、无污染相联系。  相似文献   

12.
“有人说,这(珍珠鸟)是一种害怕人的鸟。”因为害怕.“我”才格外小心地照料它们一家三口:因为害怕,这一家三口在“我”的悉心呵护下也才“渐渐地”敢放大胆子。  相似文献   

13.
读写结合,自古使然。而所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虽是说文章贵在不经意而得意,但在此等风范,更是建立在读的基础上,以充分之阅历挥发其精妙而成的。否则的话,文章成不成姑且不说,这“妙手”肯定是长不出的。笔者想借“读”这只鸡下“写”这只蛋。  相似文献   

14.
平时,大家在一块聊起写文章的话题时,常听有人脱口而出:“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此话当真?非也!应该说:“文章非天成,努力能写好.”何以见得?听听古人发自肺腑的创作甘苦之言,你就会明白了.  相似文献   

15.
朱镇 《天津教育》2006,(4):41-42
“班主任专业化”是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更好地教育学生的客观要求,其核心是“职业道德”的专业化建设,而这个领域的一个分支是“锤炼健康的情感”。那么,班主任应锤炼哪些情感,怎样自我锤炼情感呢?下面,我谈一谈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6.
汪青云 《教育艺术》2000,(11):33-35
陶博吾先生是位集诗书画“三绝”于一身的艺术家。他的诗,内容丰富、意境深远、格调高雅、个性强烈。他的书法不受千古法度技巧的束缚,作书时任其纵横交错,自由舒展,笔笔中锋,内气充盈郁勃,意趣天成。  相似文献   

17.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规律。为便于大家理解.有人用“一分为二”.有人用“一分为三”,通俗地说明此规律的基本内容。由于毛泽东常说“一分为二”.故这种解释广为流行.而“一分为三”则被长期冷落,甚至被作为错误观点加以批判。实际上.这两种说法都可以成立。都有助于我们理解对立统一规律的深刻而丰富的含义。而且,通过对事物的观察和分析,可以发现,“一分为二”更多地是指理论状态,而“一分为三”则是常见的实际状况。  相似文献   

18.
写作导航 扣题写作是写好作的第一要义.也是阅卷评分的第一标准和第一印象。在中考作中.因为偏离题旨而失分的情况屡屡发生。其表现形式主要有:一是整体偏向。指一篇章的内容全部没有落实题目的要求,比如说.题目要以“诚信”为话题写作.有人拟出“要做个诚实的人”的章,全大谈诚实,丢掉了“诚信”中的“守信”的意思:二是部分脱轨。  相似文献   

19.
高考是什么?有人说它是人生的第一次真正的战斗;有人说它是人生里的一次华丽的转身;也有人说它是“黑色的六月”……不管它是什么,它来了,或者以相伴我们三年的读者的角度,也可以说,高考,我来了.我终于要见到这个三年来魂牵梦萦的“亲密爱人”.也许有一些紧张,也许有一些兴奋.我们约请了本刊核心作者、北京汇文中学的索金龙老师,给同学们送来了天底下最受欢迎的礼物,那就是微笑.希望大家别忘了把它献给高考.[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在诸多的分析《荷塘月色》的论中,比较多的是谈论它的语言美、景色美,也有对它层次的分析,而很少有人去注意中的两个“忽然想起”和一个“又记起”。似乎这三个词语无足轻重,不需讨论。其实不然,这三个词语是作精心安排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