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直以来,在人们的观念中,大方是良好的做人品质和处世方式.但是,什么样的大方最值得称道?近来读《东坡志林》中关于“还履”的一段文字记述,笔者深感大方也是有讲究的. 苏东坡是宋朝进士、文学家、书法家,他在书中写了这样一个故事.刘凝之被人指认说自己穿的鞋是这人的,于是把自己的鞋子给了他.那人后来找到了丢失的鞋子,便要把刘凝之的鞋子送还,刘凝之却拒之不收.沈麟士也被邻居指认说自己穿的鞋子是邻居的.沈麟士笑着说:“是你的鞋.”随后就给他了.邻居后来找到了丢失的鞋,于是将沈麟士的鞋送回,沈麟士说:“不是你的鞋吗?”并笑着收下了.  相似文献   

2.
古时有个笑话.说两个兄弟相依为命,艰难度日,弟弟心眼少,于是哥哥便说服弟弟.两人合伙买一双鞋子。哥哥白天穿。弟弟晚上穿。弟弟怕穿的时间少而吃亏。便每天晚上都穿着鞋子出去跑……其实。两人采用的就是“拼”的消费方式。汉语词典里“拼”有两种解释:一是拼在一起。比如拼图、拼音等。二是不顾一切地去做。尽全力争取。比如拼命、拼搏等.这里所指的“拼”主要是指“拼”在一起合伙消费。笑话中提到的这种合伙消费方式正在成为时尚:一个“爱拼才会赢”的快乐时代即将来临——  相似文献   

3.
徐城北  大荒 《出版参考》2007,(10):39-40
1958年夏的北大荒.到了收割麦豆的季节。一个高而瘦的老头手持镰刀割麦.连队指导员掏出怀表测试其速——老头每分钟只割十刀.而其他右派分子每分钟平均可割八十刀!指导员仔细观察。发现老头每次把握的麦秆甚微.于是手把手教他“握大把”和“砍滚刀”的要领.老共还算机敏.经过数次演习.“握大把”勉强可以对付.遗憾的是镰刀每砍下去.只能断麦二三茎矣!指导员叹息地说:“我找个小娃儿来.一根儿一根儿地拔.也要比你快哟!”老头直起腰来,“嚓”地一声点着蹩脚香烟:“干农活有两怕,一怕劲头小,二怕个子高,都让我占全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田丽华 《记者摇篮》2004,(12):61-61
一位记者跟笔者讲过采访中遇到的一个“笑话”:在田问地头采访结束时,她要给农民拍张照片。老农说:“你等我一会儿.我回家换身衣服。”他是想穿上自己箱底里那身西装再照相。在记者的眼里.老农站田里穿西装样子很好笑:但在老农看来.上报纸版面如过年过节一样郑重,要穿上他最好的衣服。记者觉得可笑.认为老农不懂着装的学问,劳动时着装太正式不得体;但老农以为遇到大事要把自己打扮得利索点才像个样。  相似文献   

5.
行善有好报     
茄备君 《新闻世界》2006,(11):54-54
有位老师给小学生出了这样一道题:“有一个盲人晚上出门总挑着一盏灯笼,这是为什么?”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有的说:“他是给儿子买的灯笼。”有的说:“夜里太冷,他是想取暖吧。”……老师最后公布答案:盲人打灯是为了给别人照亮。这样,别人才不会撞上他。盲人手里提着灯,心中也装着一盏明亮温暖的灯,一盏为别人着想的明灯.老师又说,很多时候,帮助别人,其实就是帮助我们自己。为什么那么多眼睛好的人在暗夜中往往会相撞?就是因为他们心中无明灯,手上也不提明灯啊!”  相似文献   

6.
张小雪  沙亮 《出版参考》2007,(12):11-11
鉴真大师刚刚遁人空门时.寺里的住持让他做了谁都不愿做的行脚僧。一天,日已三竿了.鉴真依旧大睡不起。住持很奇怪.推开鉴真的房门.见床边堆了一大堆破破烂烂的瓦鞋。住持叫醒鉴真问:“你今天不外出化缘,堆这么一堆破瓦鞋做什么?”鉴真打了个哈欠说:“别人一年一双瓦鞋都穿不破,我刚剃度一年多.就穿烂了这么多的鞋子.”  相似文献   

7.
诚实的威力     
有这样一个来自海外的故事,讲的是有关商业道德的问题。故事说,有位姑娘逛百货公司,见到店门口摆着一堆鞋子,标牌上写着:“超级特价,只付一折即可穿走”。原来70美元的鞋子,现在只要7美元。她看中了一红皮鞋,皮质柔软,做工好,穿起来也十分合脚。当她要向售货员付款时,售货员仔细看了又看,然后告诉她,这两只鞋,虽然质地相同,尺寸一样,可它是两双鞋中的各一只,细细看来还是可以看出两只在颜色上有点极小的差别。售货员说,可能是以前卖鞋时,由于售货员或顾客弄错了,两双鞋各拿了一只,剩下的左右两只又正好凑成一双。售货…  相似文献   

8.
1 昨晚,又看《蜡笔小新》,小新一犯错误他妈妈就生气,他总是对他妈妈说;“别生气了,美人。” 小新好色(他只是幼儿园小班的小朋友),遇到美女总是问:“你喜不喜欢吃青椒?”或“你喜欢什么样的冰淇淋?”但就这几招已经逗得许多少男少女甚至像我这样不大年轻的人民的喜爱。 今年年初还有一套漫画很勾人阅读,那就是《我是豆豆》.小学生豆豆6岁.比蜡笔小新大一点儿,也是一个小活宝,他不喜欢上课和做作业,但招人喜欢,老师让他写日记.星期一他写上:“今天爸爸妈妈吵架了”,星期二他写:“今天爸爸妈妈没吵架”.星期三是:…  相似文献   

9.
驻马店报办的通讯员培训班上,我同王元良坐在最后排。老师让大家向前坐,都挪动了。我拉元良向前移,他硬是不动。原来他没交学费,怕老师认出来。一位“眼镜老头”过来坐在元良旁边详细询问了原委,接着说:带有稿子吗?王元良在兜里摸了好一阵,才掏出几张皱巴巴的纸,“眼镜老头”把纸摊开,看后走了。第二天开课前,讲课老师宣布:现在副总编李云鹤同志给大家讲几句话。走上台的竟是“眼镜老头”、副总编!王元良头上有点冒汗。副总编激动地说:咱们培训班来了位编外通讯员。这位通讯员在县广播站发稿20多篇,本报两篇。这次主动跑来学习,由于没钱,卖了50公斤小麦、15公斤绿豆,刚够车价和饭费,白天学习,晚上还要到西郊亲戚家住宿。他,就是泌阳县场家集乡沔阳郭村农民王元良。  相似文献   

10.
小和尚问老和尚:“师父,一个人最害怕什么7”“你以为呢?”老和尚含笑看着徒弟。“是孤独吗?”老和尚摇了摇头:“不对。”“那是误解?”“也不对.”“绝望?”“不对。”小和尚一口气答了十几个答案.老和尚都一直摇头.“那师父您说是什么呢?”小和尚没辙了。“就是你自己呀!”  相似文献   

11.
文化那话儿     
某次签名售书的过程中,杰出男人陈丹青被提问了这样的问题:“陈老师,你以为什么是文化?” 如此大而不当的问题当然难倒了陈丹青老师,他的眼睛比平时瞪得越发大了,像在清华辞职事件中一样愤怒地把球踢了回去:“那你以为什么叫文化?你说给我听听。”  相似文献   

12.
赵瑜的《马家军调查》刊出后.犹如投掷在深潭中的重磅炸弹,在全国产生轩然大波,新闻“轰动效应”可谓大矣!然而,马家军的弟子曲云霞说:“赵瑜与我说的那些都是他自己瞎编的,我根本没说。”马家军的另一弟子王军霞则说:“这本书我已看过,真实性是非常强的.而且还有很多地方我觉得赵老师还是给马指导或者某些人留有很大余地.给了很多面子.还有更严重的东西,根本没有写在上面。”“二霞”的观点是南辕北辙.大相径庭。至于赵瑜和马俊仁则更是各执一词。真理只有一个,究竟有无失实的地方呢?看来只有等待“调查”的“调查”了。对…  相似文献   

13.
李文丽 《现代传播》2001,(5):127-129
新华社2001年4月9日播发了这样一则消息:河北省国安市某学校一个班里学习成绩最差的学生,在一次课堂提问时,举起了左手要求回答老师的问题,可是当老师叫他回答问题时,他却答不上来.感到奇怪的老师后来问他为什么不会也举手时,这个学生哭着说:“老师,如果我不举手,别人会笑话我。”老师由此感到学生有一颗强烈的自尊心。他对学生说:下次提问时,如果会答就举左手,不会就举右手。此后,每看到学生举左手时,老师就给他机会让他答,举右手时则从不让他站起来。一段时间后,这个学生变得开朗起来,学习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于…  相似文献   

14.
如果用一个字来形容赵望进老师,那就是“忙”。出生于1940年,今年已经70岁的他,虽然退休在家却越来越成为一个红人,头顶戴上了一顶又一顶的“官帽”:山西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艺术指导委员会主任,  相似文献   

15.
阿美最近为了一件事很纠结:见前夫的时候穿什么? 实心眼儿的纤姐说:“当然要穿上最漂亮的,让他后悔去!”我却觉得,男人不会因为你穿得金玉其外就痛改前非了吧?阿美也犹豫道:不能穿得太好吧?孩子爹本来给生活费就不爽快,孩子的服装费1500元,他总是说自己最近紧张。自己再穿得像黄世仁一样明晃晃的,这不是更给杨白劳添堵嘛!  相似文献   

16.
2000年从香港回到北京上任“中国人寿”总经理时,王宪章讲了一个故事:有朋友请了个老头照看孩子,结果数月后小孩变得像个老头——慢吞吞地答话,弯着腰走路,搬着小凳去晒太阳。王宪章当时说:“中国人寿”可不能像老头。 2002年10月22日开始,王宪章公开提出了“中国人寿”的股份制改造计划,将改革的利刃插进国有独资保险公司机制改革的骨髓。王宪章开始了一个看来疯狂的改造计划:将一个背负沉重的公司脱胎换  相似文献   

17.
老北京有句顺口溜:“头戴马聚源,身穿瑞蚨祥,脚蹬内联陧,腰缠四大恒”。意思就是,只有戴上马聚源的帽子,穿上瑞蚨祥所卖布料缝制成的衣服,脚上再蹬上内联陧制作的鞋子,同时腰包里装上“四大恒”(当时四家著名钱庄的银票),这样才可以称得上气派。由此可见,内联隍的鞋子不仅远近闻名,而且还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相似文献   

18.
“想不想去韩国捞世界、赚大把大把的钱?”去年12月中旬一个寒冷的天,在黑龙江省某县一个小吃部,方京浩遇到一个老头儿。 “怎么去?” 老头立刻给大连打了一个电话,说:“我这儿有一个人想去韩国。”放下电话后,老头儿告诉方京浩:“坐船,从海上跑过去。”  相似文献   

19.
今年3月6日.武汉协和医院212病室的门被推开了,正阳一高团委书记张俊良和彭长亮老师风尘仆仆走了进来。看着熟悉的身影,躺在病床上的薄俊英同学霎时泪如泉涌,哽咽着重复一句话:“我一辈子也忘不了大家,一辈子也忘不了……” 带着体温的7000多元捐款送到了薄俊英的父母手中,两位老人紧紧拉着老师的手,泪水夺眶而出。临床的一位大娘十分激动地说:“真是雪中送炭啊!多好的学校.多好的老师,多好的同学啊!”在场的人也都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为及时赶回学校,两位老师又匆匆地走了,把一个充满真情的故事留在了武汉协和医院…  相似文献   

20.
《新闻出版交流》2001,(1):33-33,37
从小就在语文课上学习鲁迅。老师说:“鲁迅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血。”在青少年的心目中,他身着朴素的中式长衫,再冷的冬天也不戴手套、围巾,一年四季穿一双黑帆布胶底皮鞋。乱蓬蓬头发很长也不剃。听老师说:“国际友人史沫特莱邀请鲁迅去大饭店赴宴,西崽竟然看鲁迅衣衫简朴而不准他进门 !”许多回忆录记载:鲁迅虽然生活简朴,却节省很多钱支援革命。  “史无前例”时代, 25岁的我从中国科学院被押送到劳改农场。不发工资,每月仅 15元最低生活费。身披无产者的劳动服, 头戴资修反的“帽子”的人拉犁、干牛马活之余,还是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