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对引导新时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意识、助力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的科学内涵主要表现为整体跃升的全局观、实践导向的本质观和自主创新的价值观。推动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需要个体、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协作,健全社会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的顶层设计,强化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的家庭引导,完善高校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的实施体系,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2.
劳动观是大学生正确行使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的基本意识形态,正确的劳动观才能指导大学生积极有效地学习和生活。以大陆教育下的劳动观为基准,对比分析台湾大学生与大陆大学生劳动观形成的外界环境和自身因素,在具体的劳动观比较过程中,发现二者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相似文献   

3.
新时代加强劳动教育是教育本质的回归,劳动观是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核心内容,劳动观教育对塑造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大学生、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成效有着重要的意义。由于受多元价值观的冲击、各教育主体的不重视以及劳动形态的复杂多变,大学生群体中出现劳动意识薄弱、劳动态度消极及劳动目标功利化的现象。为培育新时代大学生的劳动观念,要不断创新劳动教育理念,充分发挥高校、社会及家庭三者协同育人的作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育劳动新人。  相似文献   

4.
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方式。马克思曾经指出,劳动是一个民族任何时候都不能停止的活动。而劳动观则主要指人们对于劳动的看法与观点。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化,一代又一代的人对于劳动的看法也在发生着转变。经调查研究表明,当前社会、学校和家庭缺乏对于学生的劳动观教育,致使当前大学生的劳动观不正确,这种错误的劳动观对学生个人的成长会产生一定的负面作用。作为21世纪接班人的大学生,不仅应有正确的三观,更要有体现正确三观的正确劳动观念。因此,探究大学生劳动观教育的现状,切实加强大学生的劳动观教育,十分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崔丹 《成才之路》2022,(7):33-35
劳动教育是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决定着高职大学生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高职院校应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劳动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体系,有效培养高职大学生的劳动意识、劳动态度、劳动能力.文章简述课程思政视域下劳动观融入高职专业课课程体系的方式方法,并提出劳动观融入高职院校专业课课程体系的人才培养目...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劳动教育观念的正确与否关乎着大学生的自我成长和全面发展,是大学生走上社会必备的素质。目前,高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出现了重知识灌输轻劳动教育的现象,大学生的劳动认同度不高。本文从劳动价值观入手,分析劳动教育对当代大学生的重要性,从高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应对策,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  相似文献   

7.
深刻认识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内涵,对于领悟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价值意蕴、推动高校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发现,大学生对新时代劳动观念的认识不够深入,高校在开展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存在内容泛化、劳动实践体验吸引力不足、推进劳动教育的保障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高校提升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质量,需要构建多元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打造高素质劳动教育师资队伍,丰富校内外劳动实践基地和项目资源,建立劳动教育评价机制,将劳动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从而完善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实践途径。  相似文献   

8.
劳动教育的切入点是要帮助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劳动观,这是劳动教育的基础,加强大学生劳动精神的培育,这是劳动教育的灵魂,加强艰苦奋斗品质教育,这是劳动教育的关键环节。劳动教育要立足于劳动实践,避免空洞说教,注重在劳动中培育劳动精神和劳动品质,避免单一劳动技能培养。  相似文献   

9.
劳动教育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是高校加强劳动教育的关键环节。为了实现有机融入,必须明确回应“融什么、怎么融、为什么融”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是融入其中的核心精髓,在课程内容教学过程中,应加强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阐释。深度融入对大学生、高校乃至中华民族皆具有重大意义:能够助益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为劳动教育培根铸魂;能够助力高校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能够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彰显使命担当。  相似文献   

10.
从民办院校大学生劳动观的培养途径及评价方法进行探讨,论述新时期对大学生劳动观的新要求。从分析大学生劳动观的现状,提出劳动观培养途径以及劳动观的评价方法,完善新时期大学生劳动观培养体系,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劳动是人之为人的本质活动,是人和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是创造物质财富的源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入新时代,开展劳动教育是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创造型劳动大军的有效举措,是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劳动观的切入点.不过,由于部分高校对劳动教育不重视,大学生劳动教育工作存在巨大的局限性.本文从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本质入手,探索推进...  相似文献   

12.
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动摇了传统大学生劳动教育的理念与规则。传统大学生劳动教育对数字化技术人才培养目标的关注不够,劳动教育形式与大学生接受习惯之间存在脱节,劳动教育“主体”的内涵与数字技术视域下的“主体”内涵出现分歧。面对数字技术带来的深刻变化,创新大学生劳动教育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立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视野,平衡好体力劳动与数字劳动之间的关系。基于数字化的时代背景,大学生劳动教育要从强化教育者的数字思维、增强劳动教育感知体验、探索混合式劳动教育模式等方面着力,积极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3.
在相关“五育融合”的重要论述中,主要阐述的是新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遵循,同时也为指导新时代大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新时代大学生“五育融合”目标,是以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为理论基础,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根本遵循,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理念,以弘扬劳动精神、尊重劳动创造为价值取向,以全面发展、健康发展为根本要求。大学生“五育融合”目标的实现需要在构建大学生劳动教育模式过程中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实践导向等,为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劳动观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4.
培育和提高劳动人才素质的高职教育的性质与任务,决定了高职教育的基本教育内容主要体现在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两个方面。体现高职思想道德教育特色的职业道德教育,是以培育科学劳动观为主旨的,它必然要求以科学劳动观作为高职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线。  相似文献   

15.
对21世纪大学生劳动观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高校大学生的劳动观念普遍淡薄,各高校在劳动观教育方面也存在诸多不足之处,而历史和实践证明,劳动教育在高校德育中具有重要意义,各高校必须补上劳动教育这一课,劳动教育重在落实。  相似文献   

16.
青年大学生是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重点人群。调查数据表明,当代大学生荣辱观的主流是好的,但同时也存在着不少值得重视的问题:有些同学对国家的理解比较抽象;有些同学对服务人民缺乏深刻认识;有些同学的劳动意识比较淡薄;有些同学的法纪观念亟待加强,如此等等。针对这些问题,高等学校必须对大学生进行国史教育,开展劳动观,法纪观教育,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强化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相似文献   

17.
吴桂碧 《甘肃教育》2023,(17):25-29
志愿服务是青年大学生参加乡村振兴和社区治理、提升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的重要渠道。大学生志愿服务和劳动教育相辅相成,以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为指导,具有一致的价值趋向。新时代劳动教育与大学生志愿服务相结合,是青年大学生提升专业核心能力、涵养劳动精神、提升劳动技能的可靠途径;是青年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了解国情民情社情、跑好“实践育人”最后一公里的有效载体;是青年大学生增强劳动认同感和获得感,从而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必由之路。文章就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面临的现实困境、大学生志愿服务与劳动教育的内在关联与应用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社会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政治信念、人生观和世界观、道德品质、专业技能等方面,劳动观念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内容,认真研究大学生劳动观念的现状和培养途径,切实有效地对大学生进行劳动观的教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19.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的生活教育理论内涵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方面内容.高校劳动教育具有教育性、生活性和实践性的特征.生活教育理论的内涵与高校开展劳动教育相契合,为高校劳动教育实践创新提供理论基础,提供新样态、新思路.基于生活教育理论,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要以劳动观教育为指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回...  相似文献   

20.
劳动观是人们对劳动总的认识和根本看法。近年来网络直播行业兴起并迅猛发展,在网络直播的影响下,大学生的劳动观存在对于劳动意义的认识不足、对于劳动态度的端正不足和对于劳动精神的养成不足等现实问题。优化网络直播影响下大学生劳动观念的培育路径,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更新培育理念,全面理解劳动意义;改进培育方法,积极端正劳动态度;优化培育环境,深入弘扬劳动精神。以便增强大学生劳动观培育的有效性和时代性,促进大学生在网络直播环境下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