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冯赫 《现代语文》2010,(1):36-38
汉语学界传统上注重从形式和意义两方面分析汉语的反问句。本文从认知理解和话语功能角度首先对反问句进行了概略式分析,然后重点讨论了“不是X”反问句的主观性及其功能问题。  相似文献   

2.
八十年代中期到九十年代中期,反问句研究取得了不小的成就,既有对过去结论的重新思考,也有新的分析方法的尝试运用;既有对反问句句法的细致描写和刻划,也有对其语用含义和语用功能全面的归纳和概括,在反问句的句法、语义、语用各个方面都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3.
反问句是现代汉语中十分特殊而又应用广泛的一类句式。因它在现代汉语中的特殊地位,得到了许多学者的重视,也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本文将基于很多学者对反问句的语用功能的探索,从否定说、强调说、多功能说等三个不同的角度对反问句语用功能的研究进行简要分析和概括。  相似文献   

4.
有学者曾从“疑”和“问”角度对疑问句加以分类,并指出反问句具有二重性。但笔者对反问句进行深入考察后,认为该结论还值得商榷,事实上虽然反问句和一般疑问句在形式上是同构的关系,但其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同构关系,其在语调、重音和语境方面都存在差别,进而指出反问句并不具有二重性。  相似文献   

5.
副词“还”经常用于反问句,帮助形成反问语气。本文对电视连续剧《编辑部的故事》的11集台词和《雷雨》中的“还”类反问句作了统计分析,认为反问句中副词“还”有4种意义:动作或状态持续不变;增量;元语增量;出乎意料。  相似文献   

6.
反问句在汉语和韩国语中都有广泛的应用。本文主要从反问句外在形式与内在功能的匹配上,对韩国语和汉语反问句的语义进行初步的分析。从语义方面来看,反问句通常是无疑有问。但也有学者提出,反问句有许多是有疑有问的。而语义上无疑无问的反问句,修辞上称之为"激问"辞格。反问句采用疑问的形式,而表达陈述、推断、判断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反问句在表义上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形义相反”,即一个反问句的语表形式是VP,那么它对应的语里非反问等义形式(简称“语里形式”)就是-VP(VP的否定形式);反之亦然。本文讨论是非性反问句的语表形式和与之等义的语里形式之间语义对应关系的类型——反意类型。揭示出反问句反意的类型,不仅能打通反问句从语形到语意的理解通道,使语言教学、机器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反问句所含括的拒绝否定、怨愤不满、暗示提醒、疑惑不解等话语功能,天然地带有“言外之意”和导向交锋的情势,将它穿插于《雷雨》人物的台词中,能更深入地揭示其错综微妙的复杂关系,更充分地激活彼此之间的意志较量,更好地实现从对话中来表现矛盾冲突、推动事件发展、揭示人物性格的目的。大量使用反问句是《雷雨》戏剧语言的一大特色,也从另一方面证实了反问句所具有的潜在的戏剧功能  相似文献   

9.
五十年代以前现代汉语反问句研究已经取得相当大的成就。古代学者对文言反诘虚词的研究为现代汉语反问句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黎锦熙和陈望道对现代汉语反问句研究做了开创性工作,而四十年代吕叔湘、王力的反问句研究代表了五十年代以前的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10.
反问句(也叫反诘句、诘问句)运用疑问的形式和语气来表达肯定或否定的意思,答案就在反问之中,能起到强调的作用。但是,有时候反问句的后面紧跟着与之密切相关的语句,用以说明或揭示反问句所蕴涵的意思。如在《林海》中有这样一例:“看,海边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那是些俏丽的白桦,树干是银白色的。”反问句“海边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是个比喻句,肯定的意思已在反问之中了。但“白色的浪花”是指什么呢?接下来就用“那是些俏丽的白桦,树干是银白色的”加以补充说明,这正是反问句所蕴涵的意思。类似这类反问句后面的句子,我们称之…  相似文献   

11.
正反型反问句有两种类型:前项否定式和后项否定式。两种类型的使用频率相差不大。与其他类型的反问句相比,正反型反问句有一个显著特点,即句首常出现一些话语标记。这可能与正反型反问句情感评价上的对立有关。与是非型反问句相比,正反型反问句语气要弱,主要用来说服劝告。这就是其特殊的语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不是……吗"的特点可以从句法和语用两个方面加以考察:句法上,它可以后接三种成分,有很强的标记性和焦点作用;语用上,从它的话语推理中我们发现有时候反问句并不是真的就不用回答,有些反问句需要回答,这也是对以往结论的修正。  相似文献   

13.
从结构、语义、语用和修辞动因四个角度讨论铁岭方言反问句的总体概貌,铁岭方言反问句的结构类型灵活多样,有是非问、特指、正反问和选择问四种形式。根据否定语义表现的不同形式,铁岭方言的反问句从语义上分为直接否定和间接否定两类。铁岭方言的反问句还具有使用频率高、连续使用和使用范围广三个语用特征以及肯定性让步、否定性让步、推断性让步、扩展性让步和选择性让步五种主观化修辞动因。  相似文献   

14.
反问的回应类型与否定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回应性对反问否定意义的制约规律。回应性是反问最重要的语用特征之一。回应对象的性质,回应的角度、直接度和句法特征决定了反问否定意义类型。在回应与引发的交互作用下,反问形成知、行、言三个否定域,道义情态和认识情态两类否定以及特定的否定焦点。  相似文献   

15.
正反问反问句中谓词的类及其形容词性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反问反问句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反问句 ,它主要运用于口语语体中 ,在抒情议论文体中很少见到。一方面 ,出现于这种反问句中的谓词呈形容词渐增的趋势 ,另一方面这种句式也处于发展中 ,这与社会生活的进步和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现代汉语中的反问句因其反诘的句型特征,往往被认为是一种带有责备和训斥意味的句型,因而让人觉得这种句型缺乏礼貌。其实从语用平面上考察,反问句是一类体现语言礼貌原则悖论的句型,在语用方面有着非常特殊的作用。通过对反问句的使用类别和功能进行考察,同时比较英语社会反问句的使用类别,我们认为反问句在两极的状态中显现出忽视礼貌的最强烈的反诘语气;而在绝大多数的言语场合,其主要作用并非是反诘,反而恰恰是言语礼貌原则的体现。  相似文献   

17.
为了了解留学生对反问句的习得情况,我们对中级和高级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的项目是四大类十四小类带有形式标记的反问句。对调查所得数据的分析表明:中高级水平的学生在反问句运用能力上有显著差异,而在理解能力上并没有显著差异;学生对反问句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存在显著相关。为此,我们提出了反问句的教学建议:一是在教材编写方面,在反问句的课文设计时少用文化背景因素复杂的情景;二是在教师教学方面,课堂教学的重点应放在操练上,让学生在练习中纠正有偏误的反问句。  相似文献   

18.
反问是一种无疑而问的问句。在《史记.列传》中,作者多次使用了反问,其类型、出现的语境、运用的方式都值得我们学习。它比一般句式具有更强烈的语气和感情色彩,增强了语言的感染性和有力性,使人物形象更鲜明、感情更饱满。  相似文献   

19.
反问句的否定指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反问句只问不答,它把要表达的确定意思包含在问句里,而这“确定意思”的准确把握,需从反问句的结构特征人手。各种结构的疑问句形式都可用作反问,但其否定指向不尽相同:是非问和特指问形式的反问是对问句所含命题的否定,否定指向既涉及“质”,也涉及“量”;选择问、正反问形式的反问,否定指向主要靠语境决定,否定的是某一或某些肢命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