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汉语“儿”出现于词尾的功能主要是两种,一是表示语音音变功能,二是表示构词语素功能。如果“儿”表示“儿化”音变现象,则其不是语素;如果“儿”不表示“儿化”音变现象,则其是语素,或者是实语素,或者是虚语素,所构成的词,或者是复合式合成词,或者是附加式合成词。“儿”在现代汉语中出现于词尾,其情况可分为:双音节 “儿”和单音节 “儿”两种。双音节 “儿”所构成的词,是“儿化”词,是两个语素构成的合成词,而不是三个语素。单音节 “儿”所构成的词可分为复合式合成词、附加式合成词、“儿化”单音节词,关键看“儿”是否“儿化”,是否具有理性意义和语法意义。不分情况把“儿”都视为语素,概念上是混乱的,理论上是没有根据的。  相似文献   

2.
从构词与构形两个方面分析涿州话中后缀“儿”的语法功能。构词功能表现在“儿”可使不成词的语素成为可以自由运用的词、使甲类词变成乙类词、使词义发生变化、构成四字熟语等。构形功能表现在“儿”可加在各类词或熟语后边,表示一些附加的感情色彩或语体色彩。  相似文献   

3.
桑悦 《现代语文》2015,(1):44-45
“传承语素”这一概念由杨晓黎(2006)首次提出,为汉语语素分类提供了从历时层面划分的新视角。所谓“传承语素”是指从上古的词发展而来,在现代汉语中作为构词成分而存在的语素。本文对传承语素“兵”在现代汉语词和短语中的构词情况进行分析,并试图总结其构词规律。  相似文献   

4.
文章对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四版)中有关语素的内容,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主要涉及成词语素中的一些单音节虚语素和成词语素的构词能力,语素与语素组合成词时的位置问题以及儿化韵中"儿"能否自成语素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构词能力最强的50个素形所承载的581个语素为对象,详细地阐述了这些语素的语法类别及构词能力,同时对语素的语法类别和构词能力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索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从语法类别的角度来看,名词性、动词性、形容词性语素项构词能力最强,介词性、助词性、连词性语素项的构词能力最弱。  相似文献   

6.
《现代汉语词典》收录了"-儿"做名词后缀和动词后缀的两种用法。"-儿"是语素,应该区分构词和构形的两类"-儿"。  相似文献   

7.
同义并列双音词的构词语素在语义上相近或相似,但在表意功能方面存在很多差异.本文以“愉快”、“背叛”为例,通过对语素“快”、“背”历时的语素义发展情况和共时的语素构词能力分析,发现由于在同一汉字下记录多个语素,同形语素的表意受到同形单音词的影响,在双音词的表意功能不显明.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汉语中,学者们一直对"儿化"中的"儿"是不是语素的问题存在着很大的争议。因而,在必要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分别从音义结合的角度以及语素辨析的角度对"儿化"中的"儿"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其具备成为语素的基本条件,并在此基础上可以区分出"儿化"中作为构词语素的"儿"以及作为构形语素的"儿"。  相似文献   

9.
重庆话的儿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重庆话儿尾的白音值和重庆话儿尾在语素“儿”的发展演变中所处的特殊地位,即重庆话儿尾正处于“儿”从实语素到虚语素发展的承接阶段上。  相似文献   

10.
用句法构词方式组合语素构成新词时,其语法手段主要是语素序。但语素序不能解决句法构词中的一切问题。因为语素进行组合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即语素之间意义上的联系。这种联系,归根到底是语素概念间的逻辑关系。这是语素赖以组合的基础。语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反映在构词上是各式各样的,以双音节合成词为例,有全同、差对、同对、属种、限定、关联、判断七种关系。  相似文献   

11.
从构词与构形两个方面分析涿州话中后缀"儿"的语法功能。构词功能表现在"儿"可使不成词的语素成为可以自由运用的词、使甲类词变成乙类词、使词义发生变化、构成四字熟语等。构形功能表现在"儿"可加在各类词或熟语后边,表示一些附加的感情色彩或语体色彩。  相似文献   

12.
语素的切分是各种语法理论都不能回避的问题.汉语语素的切分与提取存在各种争议.对汉语素切分中存在的问题,从方法论角度分析了汉语语素提取中的双项对比、不定位双项对比以及剩余语素的解释力,提出汉语语素切分的两个必要条件:1.平行;2.切分出的最小音义结合体能够在构词层面直接参与构词.此外,从共时角度,在重新认识汉语语素的基础上提出汉语语素的切分程序.  相似文献   

13.
语素的分类应该从构词能力和成句能力两个方面去区分成词语素、不成词语素以及自由语素、黏着语素。而成词语素中的一部分,即永远成词语素只能单独成词,不能与其他语素组合成词。  相似文献   

14.
语素的分类应该从构词能力和成句能力两个方面去区分成词语素、不成词语素以及自由语素、黏着语素。而成词语素中的一部分,即永远成词语素只能单独成词,不能与其他语素组合成词。  相似文献   

15.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共收录“黄”义项8条、词组113条。构词能力最强的是。义、最弱的是。义;构词方式最强的是偏正式、最弱的是附加式和动宾式;词组中“黄”的语素变义是非常接近其语素共义;但辞书存在着漏收义项、没有释义、释义不当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概述对外汉语教学界对语素所作论述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讨论了服务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语素研究尚待深入的几个问题:语素的构词位置、构词能力、语素义的义频等的大规模统计分析;常用语素的语素义与其独立成词时的词义之间的区辨;合成词的语义透明度鉴定;合成词内部的语义结构关系研究。  相似文献   

17.
杨子晴 《上饶师专学报》1991,11(4):43-47,90
本文认为在现代汉语中,存在一种由若干语素按结构层次组合而成的构词单位——语素组合体。系统地论述了这种语素组合体的性质特点、与语素和词的区别、及其内部结构层次和各种不同的结构类型;并指出了承认这种语素组合体为一种语法单位,对于建立一个比较完整、比较合乎实际的汉语语法单位系统的理由和重要意义,从而必须确立语素组合体在现代汉语语法中的合法地位.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实例证明在维吾尔语中一个构形语素可以同时表示几种语法意义,而同一个语法意义也可以用不同的构形语素未表示的语言现象。  相似文献   

19.
“船只”和“饼干”两类复合词的构词方式在汉语里没有相应的句法结构可资类比,是词法分析的两个难题。本文立足于与词义和语素义关系的结合、与句法结构标准的统一,认为这两类复合词都是补充式。  相似文献   

20.
赵越 《华章》2011,(27)
词汇意义是动态发展的,学界方家对词汇意义的动态发展多有论述.近年来,随着网络的普及,新词语随即大量产生,在新词语产生过程中,我们发现,新词语意义的产生是由构成新词语的语素意义决定的,很多新词语的构词语素在原语素义的基础上泛化为新的语素义,或衍生出全新的语素义,这一点应引起语言研究者的足够重视,它不仅对研究新词语意义的变化,而且对辞书编纂都有极为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以名词性构词语素“客”为例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