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朱执信是革命党中与会党关系密切的革命者,他注意把会党作为革命的依靠力量之一,在辛亥革命前后,朱执信与广东会党进行了大量的接触,使广东会党在广东光复和二次革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充分的论据驳斥了《试论民初会党与革命党的分裂》一文中所提出的“资产阶级对会党的无情抛弃 ,才是民初会党与革命党人关系破裂的根本原因”的观点 ,指出 :民初会党与革命党人的分裂 ,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文章强调 :评价辛亥革命后革命派与会党关系的转化 ,不能单纯从会党在辛亥革命中所起的作用着手 ,而必须对其参与辛亥革命的心态和动机及其在辛亥革命后逆历史潮流的所作所为加以足够的重视 ;不能过分谴责革命派这样那样的缺点 ,而必须看到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 ,它毕竟是中国先进生产力及其生产关系的代表 ,引领着时代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在辛亥革命中,资产阶级革命党联络会党反清有四种形式:广东型,利用海外洪门与华侨发动反清起义;浙江型,设立各种形式的组织吸收与招纳大小头目;湖北型,受革命熏陶的会党领袖在同盟会内部自行组织反清革命团体;湖南型,通过熟人、老乡等关系实现革命派与会党的联合。而孙、黄等资产阶级革命党人联络会党的主观原因是:第一,革命党人尚未成熟到能动员农民参加其阵营的地步;第二,民族资产阶级对清态度不一,实现不了反清的武装联盟;第三,革命党运动军队也存在一定困难。客观条件是:第一,会党日趋向城市郊区和商业交通要道集中;第二,会党反清日益组织化、经常化。因之,革命党与会党实现了联合,并在辛亥革命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充分的论据驳斥了《试论民初会党与革命党的分裂》一文中所提出的“资产阶级对会党的无情抛弃,才是民初会党与革命党人关系破裂的根本原因”的观点,指出:民初会党与革命党人的分裂,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文章强调:评价辛亥革命后革命派与会党关系的转化,不能单纯从会党在辛亥革命中所起的作用着手,而必须对其参与辛亥革命的心态和动机及其在辛亥革命后逆历史潮流的所作所为加以足够的重视;不能过分谴责革命派这样那样的缺点,而必须看到,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它毕竟是中国先进生产力及其生产关系的代表,引领着时代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辛亥革命后,广东有众多会党队伍转变为了土匪,其匪化主要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包括执政者更替过于频繁、工业化与城市化水平低、土匪亚文化的历史惯性作用等因素.广东会党匪化对社会交迁具有正功能,如激发了政府整治社会环境、维护自身统治的需求,有助于调整革命党与会党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6.
光绪年间,天地会在广东各地逐渐复苏并日渐活跃,从而为清末广东天地会自主性反清起事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此时广东会党的自主性反清起事,除了具有地域广泛、力量分散、缺乏统一指挥等突出特点外,还具有如下明显特点:第一,不少起事规模较大,参与人数超过了千人。第二,有些起事以城市为进攻目标,直接威胁了清政府的区域性统治中心。第三,各地会党起事后与清廷冲突的强度不一。第四,不少会党组织在起事时,出现了抢劫等反社会行为。从功能上看,广东会党自发自主性反清起事,有力促进了会党与革命党的联合。  相似文献   

7.
近代的会与匪--以广东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秘密会社与盗匪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晚清文献中常能见到的"会匪"一词,是晚清以来会党"匪化"与盗匪"会党化"的结果,也是统治者渲染的结果.会匪可以看作一种新型的反社会秩序的力量.它出现的历史反映着,随着秘密会社的"蜕化"、"匪化",存在于基层社会的非血缘组织,演变为一种原有地方秩序的破坏力量,并因组织的跨地域性,使地方社会的混乱更难以控制.清末民初广东盗匪权势的出现就是典型的例子.  相似文献   

8.
清末民初的三四十年里是中国近代历史的重要转折点.在社会大变动的背景下,秘密会党嬗变经历了三个阶段.在这时期,秘密会党既表现出下层民众传统的反抗压迫、剥削和反对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积极作用的一面,也暴露了其对社会建设不足破坏有余的落后消极的一面.总的趋势是蜕化.  相似文献   

9.
秘密会社与盗匪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晚清文献中常能见到的“会匪”一词,是晚清以来会党“匪化”与盗匪“会党化”的结果,也是统治者渲染的结果。会匪可以看作一种新型的反社会秩序的力量。它出现的历史反映着,随着秘密会社的“蜕化”、“匪化”,存在于基层社会的非血缘组织,演变为一种原有地方秩序的破坏力量,并因组织的跨地域性,使地方社会的混乱更难以控制。清末民初广东盗匪权势的出现就是典型的例子。  相似文献   

10.
会党是中国封建社会晚期出现的游民阶层的秘密组织,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历史舞台上活跃异常,他们在推翻封建统治过程中曾经起过积极作用,但在革命成功后民族资产阶级与会党分道扬镳,有的会党甚至遭到革命派与封建势力的联合镇压.会党在辛亥革命中扮演着及其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1.
论大革命期间共产国际对中国土地革命的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革命的中心任务是打倒北洋军阀的统治。这就决定了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必须要服从于统一战线。实践证明,减租减息是当时最适合的土地政策,但共产国际却要求中国共产党开展没收地主土地的土地革命。这既超越了当时的中国实际,也为年幼的中国共产党所难以胜任。而且开展土地革命会造成国共合作破裂,从而导致大革命失败。在指导中国革命时,共产国际在土地革命问题上明显犯了“左”倾错误。  相似文献   

12.
川陕苏区的创建、发展与党在土地革命中切实维护了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究其成功之道,在于党依据实际、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着眼群众根本利益,制定了符合当地的土地政策,最大限度满足了群众的土地诉求,同时还重视生存。立足发展,使群众的利益在发展中得到维护。  相似文献   

13.
90年前辛亥革命成功,以孙中山、黄兴为首的革命党人固然起了主导作用,但以立宪派为主的中间力量也不可忽视,其间赵凤昌又是一个非常特殊的人物。  相似文献   

14.
近代中国民主革命是在两对基本矛盾基础上发生、发展的。在革命道路的选择上,基于历史条件各异,资产阶级革命派采取城市武装起义道路,而无产阶级革命派则最终选择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将两条民主革命的道路作比较,试图揭示两者的合理性,并从中总结出一些有益的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15.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共产党实现了由革命党到执政党的"地位转变",并由此开始了与执政地位相适应的"思维方式"的转变,由于阶级斗争思维在执政实践中的过度延伸,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党没能及时实现由传统意义的革命党思维向现代意义的执政党思维转型。改革开放后,随着中国共产党执政意识的理性觉醒,执政党思维方式开始由"革命与斗争"向"建设与整合"全面转型。  相似文献   

16.
浅谈川陕苏区妇女生活改善委员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陕苏区位于四川、陕西两省交界处,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时期发展成为第二大革命根据地。这与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建立各种各样的群众组织不无关系,可以说川陕苏区无论是在军事发展还是在政权建设方面所取得成就都离不开这些群众组织的支持与拥护。妇女生活改善委员会便是由妇女同志组成的广大群众组织的一种。这一基层组织的建立,不仅使川陕苏区妇女的地位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也充分调动了她们参与革命的热情,更为苏区的发展作出了不可泯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湘南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领导的规模最大、时间最长、人数最多的一次农村武装起义,在党史和军史上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对湘南起义研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开展与其他起义的比较研究,认为:湘南起义的地位应在广州起义之上.  相似文献   

18.
创建红军,除了理论上准备外,军事人才的准备尤为重要。在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克服困难,在黄埔军校、国民革命军、国民军中开展了一系列军事运动,在党的周围培养锻炼和吸引了一大批军事人才。在开展工农运动的过程中,也造就了一些有军事才能的党的干部。苏联和共产国际也为我党培养了一批能文能武的军政人才。这些人都是党的宝贵财富,成为我党创建红军重要的军事人才的来源。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扶贫济困、改善民生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尤其是在革命根据地建立,共产党开始局部执政以后,面对天灾人祸,党领导各根据地从实际出发,实施了一系列标本兼治的救灾措施,不但使根据地安然渡过了灾荒,而且为今天的防灾、救灾工作提供了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中不可逾越的重要阶段。在民主革命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现代化作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正确地选择了社会主义的现代化道路;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艰巨任务,为中国现代化的实现创造了必要的前提;在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培育和积累了现代化的崭新因素。这些重大贡献为建国后大规模的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从而大大加速了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