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新时期迅猛崛起的报告文学 ,是当代纪实文学文体的出发点和生长源。在报告文学中 ,作为文学“异己者”的 ,是新闻。 80年代中期以后 ,越来越多的作家有意淡化新闻性 ,一些新的“异己者”进入纪实文学取代了新闻的位置。它们是社会调查、政论、历史。文学与社会调查、政论的结合 ,产生了新的文体“当代纪实” ;与历史的结合 ,产生了新的文体“历史纪实” ;而纪实文学对文学自身审美特性的回归 ,产生了新的文体“纪实小说”。通过对这些文体的考察 ,可以认清当代纪实文学文体演进的大致面貌。  相似文献   

2.
进入八十年代以来,纪实文学在我国文坛上日渐兴盛。这种兴盛不仅表现在纪实文学作品在文学市场上占领重要一席之地的地位,也表现在纪实文学取得了较为突出的创作成果,出现了众多优秀作品。翻翻近几期的《社科新书目》,在作品体裁划分中,已给纪实文学单独设类,并与小说、散文等处于相同的位置上。但是,纪实文学这种体裁,在《中国法》中尚未给它立类,这就给图书分类人员带来了麻烦和困惑:它究竟如何定义?目前的分类法中应属哪个类目?  相似文献   

3.
十多年来,纪实文学勃然兴起,以其特有的内涵向新闻挑战。现实证明,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我国新闻自由已势在必行。本文从民主政治的建设、经济文化的发展、新闻观念的更新等几方面对新闻自由进行了再思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死在午后》为例,论述海明威的纪实文学是如何以第一人称从内、外两方面纪实,采用想像的对话和纪实与情感夹叙夹议的艺术手法,使新闻演变成文学的。  相似文献   

5.
<正> 不能不正视,严肃文学受到通俗文学的挑战,包含着发人深思的意味;不能不正视,文学界积极探索,实现着新的蜕变与转机。在此之际,以浓烈的社会色彩为其内容特征的纪实文学的异军突起和日益兴盛的势头,成为新时期文学发展中最令人瞩目的现象之一。被称为报告文学、报告小说、纪实小说、新闻体小说、口述实录文学等繁多名目的纪实文学,迄今为止所占据的地位,足以与早已风靡文坛的中篇小说抗衡。其中存在的  相似文献   

6.
当局严禁传播30年代文艺1949年5月,台湾当局颁布了“戒严令”。为配合“戒严令”,台湾省警备总司令部制定了《戒严期间新闻杂志图书管理办法》、《戒严时期勘乱地区出版物管理办法》。于是造成几乎凡是30年代  相似文献   

7.
40年代后期国民党政府查禁了大量纪实文学作品,查禁理由主要为所谓“荒谬”,但这些纪实文学确是作家们在乱象丛生环境中的报告真实之作,其事之真、理之真、情之真的特点使其成了史诗性作品。这些作品在当时被查禁的命运说明了纪实文学贴近现实而容易遭遇挫折的命运,昭示纪实文学作家需要敢于担当的胆识和勇气。这些纪实文学当年虽遭查禁但几十年来始终受到读者欢迎,其重要原因就是其纪实性特点适应了新的阅读需求,预示着纪实文学兴盛的文学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当前以报告文学为主体的纪实文学依然蓬勃发展。而研究纪实文学的理论专著却凤毛麟角。张瑷以其十多年的教学和研究积累,完成了《20世纪纪实文学导论》。这本专著既论述了纪实文学文体的发生、衍变,又辨析了纪实文学的根本特征,对中外纪实文学的名家名著做了个案分析,视野开阔,资料翔实,见解独到,是一本观点新颖、史论结合的佳作。  相似文献   

9.
随着报刊的纷纷扩版增刊,纪实文学成为创作的主流。当前纪实文学追求短期效应的现象令人堪忧:选材上一味注重明星大款和性乱刺激,创作上胡编乱造代替了写实。尤其是回避矛质的处理方法,使纪实文学丧失了其应有的批判作用,成为既不象纪实又不是纯文学的大杂烩。总结纪实文学的创作经验教训,有利于纪实文学走出创作的误区。  相似文献   

10.
图书是幼儿最喜欢的玩具之一,在书的世界里,幼儿可以感受美丑,可以找到他们所喜欢的形象。图书的阅读,一方面可以丰富幼儿的知识,陶冶他们情操,另外一方面,阅读对于幼儿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我们也不难发现,放在图书角的图书,几乎都是破旧不堪的,一本新的图书,不用几天,就会发现不是这里少了,就是那里坏了。那么,对于我们来说,应该给幼儿看什幺样的书,让幼儿学会怎样看书,对于幼儿的成长和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1.
“窥意象而运斤”是文学创作的首要法则之一。纪实文学既然是“文学” ,就不能缺少“文学性” ,不能忽视审美意象的建构。新时期初期的纪实文学多采用比喻、象征的手法营造意象 ,90年代之后的纪实文学构筑审美意象更具创造性和新鲜感。不过 ,作为叙事文学 ,纪实文学也不能一味地堆砌意象 ,要讲究适度和自然  相似文献   

12.
据《文化中国》消息,纸质图书不是要消亡,而是在"十二五"期间一定会呈稳定增长的态势;数字出版也会快速增长,这两种图书发展并不排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国家版权局副局长阎晓宏在第22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新闻发布  相似文献   

13.
陈静 《甘肃教育》2014,(15):28-29
正在很多人看来,校园新闻似乎只是新闻领域的一个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组成部分,因此关注它的人非常少。其实,这是一个认识上的误区。校园新闻并非可有可无,它是促进教学改革、推动科学研究的助推器,是展现师生面貌、汇报办学成果的形象台。一条好的校园新闻,可以极大地提升一所学校的形象。因此,对于每一位校园新闻工作者来说,写好校园新闻是很有必要的。笔者就如何写好校园新闻做了一些探索。一、深入校园的每个角落,挖掘鲜活的新闻源  相似文献   

14.
为师中,偶缴一些课外读物,都是些不适合学生阅读的刊物,问何不去图书室借几本更有益的图书看,答曰不知道有图书室可以借阅图书.我有些愕然.经调查,乡村学校图书室几乎搁置多年了,村完小更是尘蒙其上.  相似文献   

15.
论黑话     
一在政治、经济变革的时代,在改革开放搞活年头里,与鲜花、希望同时到来的还有泛起的沉渣,复活的僵尸,泛滥一时的黑话便是这些货色中的一种。今天,黑话已经成了畅销的纪实文学中所不可缺少的一种调料,这当然同当前纪实文学所选择的题材有关,但同纪实文学作者们的艺术趣味也是有一些儿联系的。对于黑话。新时期的作家最最关心的当然是贾鲁生。他写了一篇作品题目就叫做《黑话》。  相似文献   

16.
在政治、经济全球化的强势语境规定之下,全球文化战略正经历着深刻的世纪转型,传统文学格局被打破,虚构型写作被空前边缘化。面对严峻挑战,纪实文学择时而动,蔚为大观,为陷入困境的当代“世界文学”提供了最佳解决方案。本文从人类学、传播学角度对全球化背景下纪实文学的文化回应以及可能而必然的发展路向作出乐观描述,认为一个新的纪实文学时代正在崛起。  相似文献   

17.
周霞 《林区教学》2011,(4):28-30
我国新时期纪实文学在新的中国语境下,以全新面貌崛起,获得了一定程度的繁荣。但美国战后非虚构小说对促进我国纪实文学的影响却不容忽视。从介绍美国战后非虚构小说入手,并从译介、内容、创作、命名、写作手法上的影响分析非虚构小说对我国新时期纪实文学的影响,希望进一步发掘出这一文学新生态的文体建构原则、创作原则和独特价值,以期为纪实性作品的理论研究提供一种新视角、新思维。  相似文献   

18.
韩蓁 《今日中学生》2006,(25):40-42
2001年底,我写了个短篇小说《父亲和城市》。上海《少年文艺》在刊发这篇小说时,却把它安排在“纪实文学”专栏。收到样书后,我有些迷惑,但仔细想想也就明白了。编辑部那样编排是有道理的,我那篇作品写得太真实,如同一篇实实在在的纪实文学,其实却是篇虚构的小说。写这篇小说时,我心底很苦涩,含着泪写,当写到最末一段时,我已完全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几乎哭出了声……“母亲凄楚地笑笑,啥都没说,只把糯米面送给瘸腿师傅,然后抱着父亲的骨灰盒子拉着我的手,踏上了回乡的路……郭幺叔、刘文胜和二三十个民工以及熟悉和不熟悉的乡亲们无言地站在…  相似文献   

19.
1.电子纸将问世,纸质报纸退居图书馆过不了多久,人们捧在手里阅读的将不再是普通的纸质报纸,而是柔韧性极好的塑料软片,每过5-10分钟上面便出现带画儿的新闻。这种塑料软片就是电子纸,它借助无线接收技术,可以像显示器一样接收文本新闻。这样一来,“电子报纸”变得同过去的纸质报纸几乎没有什么区别,既可以卷成直径为两厘米的筒状,也可以像手绢一样折叠,就差不能在上面切东西了。这样的电子纸可以“显现”新闻不  相似文献   

20.
刘占兰 《学前教育》2004,(11):18-19
自从《幼儿园工作规程》颁布以来,活动区角已成为幼儿园教育环境和教育活动不可缺少的部分。每个班几乎都设立了语言活动区角,但其设置和教育功能却有很大差异。有的语言角只摆放图书,也称图书角,孩子们在这里的活动主要是安静地看书;有的语言角在前者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图片和道具,孩子们可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