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生对待教师的态度是指学生对待教师的一种心理倾向,它由学生对教师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方面构成。学生对待教师的不同态度会对师生关系和教育效果产生重要影响。因为,一方面,学生对待教师的态度会影  相似文献   

2.
略论影响教师对待学生态度的主要因素陈剑昆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是指教师对待学生的一种心理倾向,它由教师对学生的认知、情感和指向学生的行为三种成份构成。教师对学生的认知是指教师对学生的知觉、理解和信念。教师对学生的情感是指他对学生所持有的一种情绪体验,如尊重...  相似文献   

3.
教学改革是一个多系列、多层次、多因素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人们往往只注意外表形式,而忽略了内部的心理因素,因而影响教改进程,现就师生的心理态度谈点初步认识.态度是一个人对他人、对事物的评价和内在反应倾向,它是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的有机结合,是情景和他人倾向以及个人性格特征相互作用的结果.人在社会活动和待人处事中,总是抱有积极肯定或消极否定的反映倾向,并由它指导和引发出直接行为,成为完成某一行为的趋向,这种反应倾向形成一种内在的心理准备状态,就是态度.一个人的态度对他的行为具有指导性的或动力性的影响,支配着个人的行为方式和活动.教学改革必须端正教育思想,确立正确态度,即教师(包括学校领导),学生对教学改革的态度.  相似文献   

4.
徐吴英 《班主任》2005,(4):36-37
一、逆反心理的实质 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心理学认为逆反心理是表现为对一切外力予以排斥的意识和行为倾向.教育心理学家把逆反心理描述为人们对待事物的一种特殊态度,是指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因自身固有的思维模式和传统的观念定势与特定教育情景下产生的认知信息矛盾,与一般常态教育要求相背离的对立情绪和行为意向.在理解这一定义时,我们必须把握:  相似文献   

5.
运用转动主优势模型对小学教师对待学生错误的态度概括为3种模式,每种模式在其态度3维因素上均有不同表现:认知和情感、行为倾向和行为没有必然的联系,认知模糊也可以有积极的情感、积极的行为倾向和行为;认知明确,情感积极,行为倾向积极也会出现不积极的行为;存在对学生错误的认知、情感、行为倾向和行为均消极的教师.因此,教师对待学生数学错误的态度还没有达到课标所倡导的水平:如果能够在数学教师组内形成研究错误的氛围,这种团体的力量也可以加速个体教师对待学生数学错误态度的转变;对教师的评价应从单一的分数评价转向多元化评价,唤起教师自身生长的内在需要.  相似文献   

6.
什么是学习方式?大多数学者认为,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的基本的行为和认知的取向。它反映了学生倾向于以什么样的行为和认知方式去完成学习任务的。因此,学习方式不是指具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而是指各种学习方法及其表现形式的总称,它是高于策略和方法层面的,影响并指导学生对具体策略和方法作出选择的有关学习行为的基本特征。根据学习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学习方式主要有接受学习和创新学习两大类型。接受学习是一种传统的学校教育所采用的学习方式,指的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所进行的学习。传统的接受学…  相似文献   

7.
中小学教师职业态度与职业行为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小学教师的职业态度是指中小学教师对自己所担任的教师职业所持有的评价和行为倾向。中小学教师的职业态度受他们对自身职业的认知程度、每个教师的自身条件、中小学教师职业本身的价值、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尤其中小学教师的职业态度又具有情绪作用和动机作用,并最终影响和制约他们的职业行为。然而,教师的职业态度是可以转变的,即可以通过一系列外界同化措施,对其原有态度进行改变。因此,笔者对中小学教师的职业态度进行了实地调查,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小学教师的职业态度及其对职业行为的影响,以及怎样使中小学教师进一步端正职业态度,…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采用自编态度问卷对上海市9所高校的573名在校大学生就残疾学生接受高等融合教育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在认知维度上,在校大学生对残疾学生及其接受高等教育的态度较为积极,但对高等融合教育形式相对陌生。在情感维度上,在校大学生表现出积极的接纳态度。在行为倾向上,在校大学生的社会行为倾向态度较个体行为倾向态度更为积极。被调查者的性别、专业、与残疾人的接触频率及对高等融合教育的了解程度对其态度有影响作用。调查结果表明,上海实施高等融合教育在同伴接纳这方面的条件已基本具备。  相似文献   

9.
一、学生逆反心理的内在机制态度是指人们对他人和其他事物的心理倾向,它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成分。逆反心理属于态度的情感成分。态度的产生是人们的内部需要和外部环境及刺激因素发生作用的结果。态度会给人们的活动以一定的规定性。一般情况下,一个人的态度体系中的各种态度是互相联  相似文献   

10.
反思,一般是指行为主体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为及其情景的能力。教师的反思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对自我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之依据的“异位”解析和修正,进而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技能和素养的过程。其主要特征包括:一、实践性,是指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是在其具体的实践操作中;二、针对性,是指教师对自我“现行的”行为观念的解剖分析;  相似文献   

11.
构建新的教学方式“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所谓教学方式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持续一贯表现出的教学策略和教学倾向的总和,它既包括外显的行为,也包括相关的思维方式和态度。教学方式应服务、服从于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12.
陈兰琴 《教书育人》2002,(10):38-39
“态度”是人的高级心理活动,是指个体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依据自己的观念体系对待一类社会事物的认知、评价以及行为的准备状态与心理倾向。大学生由于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成长、生活,经历各不相同,先天素质也存在差别,除了形成多种不同的需求、不同的兴趣、不同的个性和不同的思维方式以外,还形成了不同的信念、意见和价值观,对同一事物的态度也不相同,并导致其行为也不一致。因此,掌握大学生态度及其转变规律,有助于学校的思想教育工作。一、大学生态度的特性大学生态度,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心理成分:一是认知因素,…  相似文献   

13.
一、师源性障碍的涵义及其表现 师源性障碍是指教师的师德形象、思想观念、专业素养、 教育行为、职业态度等,对学生的发展、教育的发展乃至社会 的发展所造成的不良影响和阻碍作用。从反映在某些教师身 上的不良风气和现象分析,师源性障碍主要有下列表现: 1.失范的师德形象。表现为缺乏爱岗敬业精神,职业道德 不良,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不够耐心,造成师生冷漠乃至对  相似文献   

14.
彭波 《江西教育》2006,(6):23-24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中形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态度等。自从有了教育这种现象,有了专司教的教师和专司学的学生,教师与学生的某种关系便成为一种固定的模式稳定下来。往往,师生关系是由一定的教育思想所主宰的,同时,它又影响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变革。  相似文献   

15.
教师个人教育观念的基本理论问题:内涵、结构与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教师个人教育观念的内涵、结构与特征的探讨具有重要意义。教师个人教育观念是教师有关儿童发展和教育过程及其规律的个体性看法;它的结构从各个观念来看包括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成分,从观念系统来讲可以从横向和纵向两个角度加以分析;教师个人教育观念具有个体性、内隐性、情感性、相对稳定性、情境性与开放性、实践性以及非一致性等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6.
梁钊 《中学教学参考》2009,(21):132-133
一、逆反心理的含义及其构成 逆反心理是人们对待事物的一种特殊态度,是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过程中因自身固有思维模式和传统观念定式与特殊教育情景下产生的认知信息相对立与一般常态教育要求相背离的对立情绪和行为意向。逆反心理的形成是一系列的心理活动过程的结果。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知识水平、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对同一问题的看法、态度不一定相同,往往就会产生误解、分歧、隔阂,甚至产生矛盾和冲突。  相似文献   

17.
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已经启动,面对这些全新理念的挑战,教师必须逐步树立新的教育理念,走向教育成熟,教育理念是指导教育行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活动和知觉、判断,进而影响到教师的教育态度和教学行为。  相似文献   

18.
教师职业认同感是教师对其职业及内化的职业角色的积极认知、体验和行为倾向的综合体,主要包括职业价值观、角色价值观、职业归属感和职业行为倾向四个成分.在我国虽然心理健康教育正逐渐作为一门课程在中小学实施,但其专业教师还处于职业的探索期,他们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职业认同水平还有待提高.比如,有调查显示,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和功能的认识模糊,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内容、任务认识不清,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角色模糊;还有研究指出,目前中小学教师普遍存在职业倦怠,尤其表现为个人成就感降低.因此,为了进一步拓展前人的相关研究,为今后在实践中的教师职业认同心理干预研究提供借鉴,本研究拟考察中小学教师的专业课程培训对其职业价值观、角色价值观、职业归属感和职业行为倾向的影响,进而探究该课程对其职业认同感的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史秋波 《考试周刊》2013,(20):127-127
<正>认知心理学认为,态度是由认知因素、情感因素和行为倾向因素组成的。人在认知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一种习得的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或反映倾向。在高中物理教学中,为了将情感与认知目标更好地融合起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应该从培养态度的习得阶段做起。新课标提及的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深远  相似文献   

20.
所谓教师的教育态度,是指教师对教育工作所具有的认识、感情、能力、行为特征等各个侧面的比较持续的倾向和姿态。教师对学生持什么样的教育态度,决定于他的世界观、教育思想、个性心理品质和教育经验。实践证明,在德育过程中能否取得良好的德育效果与教师的教育态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认识教师的教育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