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志向造就梦想与奇迹志向造就梦想与奇迹孩子没有志向,就像船在航行中没有灯塔。家庭教育,贵在帮助孩子树立远大志向。要让孩子"做梦",帮助孩子"追梦",而并不一定在乎是否"圆梦"。故事分享:拜访院士2008年6月,中国工程院钟山院士到瑞安安阳实小考察。能否让孩子见见院士?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我与钟山院士联系。想不到,院士答应了...  相似文献   

2.
荆平 《天津教育》2011,(11):12-12
重名气而轻实际,重职位而轻责任,是一些单位选人、用人和个人对待自己的带有一定普遍性的问题。前不久,《教育文摘周报》用整版篇幅选登了一组"两院"院士的文章,披露了一些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争抢院士的是是非非。据报道,现在,院士已成为一块金字招牌,有的单位不惜重金抢来挂在自家"门口"来光耀门楣,是否带来了学术水平、科研水平的提高实在难说。一些院士一旦拥有了院士的头衔,  相似文献   

3.
洗“芝麻”     
陈琳 《老年教育》2014,(6):39-39
前不久,女儿女婿同去香港交流学习。临行前,将不满三岁的小外孙送来由我们照看。 一天,小外孙跑到我跟前,瞅着我脸上的老年斑,奶声奶气地说:"外公脸上有‘芝麻’。"随后用小手在我脸上一、二、三地数起来。  相似文献   

4.
孔屏 《家庭教育》2014,(1):22-22
睡觉前,9岁的外孙问我:“姥姥,我原来的学校和现在的学校,不管是男同学还是女同学,都喜欢摸我的脸蛋,不知道为什么?” “因为你可爱啊!”我也伸出手摸一把外孙的脸蛋,“瞧瞧,这可爱的脸蛋会迷死多少人啊!”  相似文献   

5.
2013年12月25日5时50分,正在南极执行科考任务的中国"雪龙"号破冰船和科学考察船,收到澳大利亚海上搜救中心电话:一艘载有74人的俄罗斯科考船"绍卡利斯基院士"号在南极附近海域被浮冰困住,两座冰山正向其漂移,情况危急,希望"雪龙"号前往遇险地点施救.这一事件引发了人们对破冰船的关注:破冰船与普通船有什么不一样?破冰船是怎么破冰的?破冰船的威力究竟有多大?  相似文献   

6.
李阳波 《成才之路》2011,(20):9-I0005
学生整天上学,不仅有功课上的压力,也常有跟同学间人际关系的困扰,所以下课回家后,家长要营造一个欢乐的家庭气氛,让学生忘忧解劳。一要"笑脸相迎"孩子一回家,家长就要满脸笑容地招呼他,并问他:"今天在学校有什么有趣、好玩的事吗?"你的问话会引导孩子,让他觉得上学是一件美好的事。家长千万别劈头盖脸就问:"数学考几分?"  相似文献   

7.
中国大学为什么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个问题被称为"钱学森之问"。 据钱学森的秘书涂元季先生介绍,钱老先生心目中的杰出人才要比一般的专家、院士高出一大截,那是帅才,是全世界可以为之竖起大拇指的人。  相似文献   

8.
范雨芹 《考试周刊》2011,(43):147-148
"减负"已是个老话题,可为什么学生负担没有减少反而更重,原因究竟在何处?我作简单分析。 首先是对"减负"的理解。有人认为"减负"就是给学生少一些作业、少一些补习,多一点玩的时间;也有人认为,学生的任务就是学习,给学生多一点压力,让他多学一点东西,也无可厚非。这些理解都不免失之偏颇。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技奖励》2013,(11):16-16
"在我国,院士的评选机构是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不是中国的"特产",在国际上很多国家都存在。各具特色的院士评选机构亦如是。"  相似文献   

10.
图片科学     
《小学科学》2015,(2):2-3
我也是企鹅 做野外研究的生物学家经常会面临一个问题——一些野生动物由于太胆小而不喜欢人类接近,比如以胆小著称的帝企鹅。不过,生物学家们个个都绝顶聪明。瞧,他们设计出了什么?一辆有4个轮子的"企鹅"车!真企鹅和"企鹅"车相处起来毫无压力。生物学家也轻松地获得了帝企鹅生活的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11.
孔屏 《家庭教育》2014,(7):14-14
一天下午,外孙写完作业后对我说:“姥姥,我今天数学测验了,我考了99分,你怎么奖励我呀?”  相似文献   

12.
一、数:Cù?shuò?通假?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课文《寡人之于国也》把"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中的"数"注为"cù"。而《汉语大字典》(第二卷P1474)在"shuò"音第四个义项"细;密"条下举的例子也恰恰是这一句。到底读什么?  相似文献   

13.
11月11日,又到"光棍节"。放眼望去,"剩女"如云,"光棍"满街。他们积极寻找对方,却迟迟未能邂逅彼此。与平凡街头上的痴男怨女相比,锋芒毕露的娱乐界,婚恋问题同样是众明星的人生瓶颈,它造就了明星们集体晚婚晚育,却并不是响应号召,而是热情的粉丝和爱岗敬业的狗仔队在给予他们光鲜地位的同时,也赋予他们极大的婚恋压力。但这还算好,毕竟能婚能育已经是一种幸福,毕竟娱乐圈里还有不胜枚举的超龄老光棍在苦苦挣扎着,他们历尽花丛,却"坚持"单身,他们不耐寂寞,却不舍自由。他们茕茕孑立或形单影双,难于邂逅一份真正的爱恋。他们腰缠万贯,也傲视群芳,他们奔四、奔五,是超龄"圣"男。不知,今年这个光棍节,他们又会怎样消磨,是工作?闹绯闻?还是顾影自怜呢?  相似文献   

14.
声音     
《教育科学论坛》2011,(7):80-80
●韦钰:不要给小孩太多压力 或使大脑受损 中国工程院院士韦钰谈及神经教育学(转化教育学)对探究式科学教育的促进时指出,"15岁前,是脑发育最快的时期,对于孩子的教育格外重要"。他认为,不能够给孩子过大的压力,过分的压力,有可能使人的大脑受损.从而出现各种疾病。(《羊城晚报》2011年5月19日) 杨叔子:真正的文化教育、人文教育应该从孩子抓起 中科院院士杨叔子指出.人文文化可以陶冶情感,升华精神境界,纯洁人性;也可以活跃思维,挖掘创新潜力,启迪灵性。科学与文化本是没有分裂的,“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分裂是真问题,  相似文献   

15.
“院士”是国家设立的最高学术称号,院士增选必须是一个审慎的过程。达到什么样的标准才有资格当选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工作究竟是如何开展的?今年的院士增选又有什么特点?  相似文献   

16.
我和你     
这年头的指导书多得要命,亲爱的老妈介绍你时我也没往心里去。"心"?"鑫"?"莘"?"欣"?甚至"星"!都一一试了可能性,答案揭晓——"新"作文,我撇撇(piě)嘴巴,没有新意!  相似文献   

17.
高三阶段,高考的压力逐渐增加,原本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堂演变成循环往复的讲、练、考,学生感到枯燥乏味。高三语文到底该如何教?高三的语文课堂应该是怎样的一种状态?我们需要什么样的高三语文课堂教学?也许只有拥有"不畏浮云遮望眼"的勇气和智慧。  相似文献   

18.
凌绍山 《教师》2011,(15):101-101
何谓科学素养?著名院士何作麻说过:"人们对科学知识,科学方法以及它们的影响了解多少,有多深。"一个人,如果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他就会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有探索科学的欲望。所以,我们要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用新课程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  相似文献   

19.
在他名字前面,有一长串头衔:"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而在很多人眼里,王大珩先生是"中国光学之父",但王先生却说:"所有经历的事件和变迁,都是在国际形势的大环境中,在经济建设需求的促进和推动下形成的,并不是我个人的功劳。"  相似文献   

20.
时下全国各地大兴"名师工程",广大教师对"名师"的推崇和追求热情高涨,名师研究也异常火爆,出现了盛极一时的"名师热"现象。然而,"名师热"也需要冷思考,面对日渐升温的"名师热",我们不禁发问:名师的内涵是什么?名师是如何产生的?广大教师怎样才能走向属于自己的"名师人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