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数学第一册教材中讲了加、减法的简单应用题,即“求总数”的加法应用题和“求剩余”的减法应用题。通过复习,要求学生弄清楚求总数,求剩余这两类加减法应用题的题意,会分析条件和问题之间的数量关系,  相似文献   

2.
初入学的儿童,经过一年的学习,已学完五种简单应用题:求和的加法题、求剩余的减法题: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减法题、求相同加数和的乘法题以及等分除法题.这五种题目,是学生进一步学解复合应用题的基础.因此,简单应用题的复习课,应通过精心设计习题,使儿童透彻理解各种数学概念,真正掌握简单应用题的结构、思路和解法,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为他们将来解答复合应用题作好铺垫.  相似文献   

3.
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是教材中出现的第二类用减法来解答的应用题,是第二册教材中的一个难点。它之所以成为难点,主要由于儿童理解并掌握这类应用题的算理和算法,必须首先完成以下三个转化:第一,要完成题型之间的转化。就是要把“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转化为“求剩余”的应用题,然后才能确定用减法算。  相似文献   

4.
小学低年级数学简单应用题,是学习复合应用题和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基础。它能形成和巩固许多小学数学基本概念,加深理解数量相依关系,掌握计算方法步骤,熟练运算技能技巧。对简单应用题的教学,应从学生开始学习数学时抓起,认真教好。一、抓好加、减法意义的教学。统编小学数学第一册的简单应用题有两种,一种是加法应用题中求总数,一种是减法应用题中求剩余。这两种简单应用题在完  相似文献   

5.
在小学应用题教学中进行基本训练的目的,是从一年级开始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迅速、独立地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基本训练必须围绕教材的内容和要求,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采用不同的训练方法稳步进行。现以部编小学数学六年制课本为例,谈谈各年级基本训练内容的安排。 一年级 一册教材有简单的加法(求和)应用题和减法(求剩余)应用题;二册有减法(求两数相差)应用题和乘法(求相同加数的和)应用题,基本训练可安排如下内容:  相似文献   

6.
一、加、减法应用题本册教材中的加、减法应用题,主要是比较两数多少的应用题,包括求两数相差多少、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应用题。它们的基本数量关系是:大数-小数=相差数小数+相差数=大数大数-相差数=小数把这三种有密切联系的应用题集中在...  相似文献   

7.
对于小学二年级“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应用题的教学,教师们普遍感到难教。其原因何在? 1、应从教材知识内容的内在联系,弄清上述两类问题的实质。小学教材中出现的十一种简单应用题,其中加、减法的占五种,而最基本的加、减法简单应用题是:求总数和求剩余。这两类应用题之所以“最基本”,一是这两类应用题的教学可与加、减的意义直接联系,紧密结合起来进行;二是因为求相差数与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教学,均是在上述两类基本题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以及求另一个加数的减法应用题,是安排在义务教育数学教材第二册第一单元进行教学的。教材为了使退位减法的规律更突出,按照先讲十几减9再讲十几减8……的顺序编排。教材中采取的计算方法是:在学生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进位加法的基础上,利用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关系,用加法来算。如:11-9=2∵9加2得11,∴11减9得2。通过备课及教学,我体会到,要完成这个单元的教学,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用加算减的计算方法,从而能正确、迅速地进行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以及会解答求另一个加数的减法应用题,落脚点应放在加、减法的关系上。  相似文献   

9.
九年义务教材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二册第12页的例4、例5,是一年级第一次出现的“求另一个加数是多少”的减法文字应用题。它对学生巩固和灵活运用“求两个数的和”用加法计算;“求另一个加数”用减法计算;掌握加减法应用题的基本结构;进一步学习应用题知识,起着打基础的重要作用,因此,应精心设计好这一课的教学。本教材尽管是第一次出现“求另一个加数”的减法文字应用题,但编者在编写教材时已做了伏笔:在十几减8之后,安排了图画应用题例5及做一做,在习题三中又安排了半图半文字的应用题,为过渡到文字应用题做了准备。从学生…  相似文献   

10.
<正>相差关系应用题是指求两个数相差多少、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一组应用题。它是简单应用题中的一部分。在简单应用题的教学中,学生对求总数和求剩余的问题,通过直观感知,直接应用加、减法的含义解答,理解不难,容易掌握。但接着学习相差关系的应用题,就不能直接应用加、减法的含义选择算法,而需要一个转化的过程。即把较大的数量分成与较小量同样多的部分和多出的一部分,再根据这两部分与总数  相似文献   

11.
这一册结束,一年级的小学生计算部分已学了100以内的加减法,2—5的乘法口诀;应用题部分已学了求总数的加法应用题,求剩余和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减法应用题以及求相同加数和的乘法应用题。本文就怎样做好应用题部分的复习工作说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学生在一年级已学习了求总数的加法应用题,求剩余、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减法应用题,求相同数相的和的乘法应用题,本学期又学习了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和求一个数里包含了几个另一个数的两类除法应用题。到第三册为止,含有一个基本数量关系,用加、减、乘、除法一步计算就能解答的简单应用题就全部学完了。因此期末复习时,不仅要复习本学期学习的除法应用题,还要综合复习全部简单应用题。下面对复习提出两点建议。第一,利用题组形式,通过对加、减、乘、除应用题一些易混问题的对比,使学生掌握各类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数  相似文献   

13.
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是部编六年制第一册教材的重点之一,也是学生学习多位数计算的基础。这一单元的复习,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会自己整理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规律,寻求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初步理解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记忆的方法,从而能熟练计算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连加、连减。通过复习,使学生不但掌握表格式应用题的结构,能正确解答求和、求剩余的表格式应用题,而且能学会口头表述简单加减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相似文献   

14.
本单元教材是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数的读写和十以内加、减法计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讲一位数加一位数得数超过10的进位加法以及相应的退位减法。教学要求是: 1.使学生正确、迅速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2.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应用题的结构,会解答求总数和求剩余数的加、减法应用题。 这一部分内容是多位数四则计算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必须练好的基本功之一。 教材中还出现少量的十几加几的不进位加法和十几减几的不退位减法的练习题,这是为了进一步  相似文献   

15.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二册应用题是本册教学内容的重点之一,教材结合20以内的退位减法,安排了求另一个加数的减法应用题;结合两位数减一位数加整十数,安排了求两个数相差多少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义务教材小学数学第二册在学生已经掌握的加、减法应用题的基础上,编入了求两个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这是进一步学习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应用题的基础。其教学要点如下: 1.扎实教好例[2],帮助学生复习和理清“同样多”、“多几”和  相似文献   

17.
崔健 《今日教育》2009,(11):22-23
1.通过学习减法应用题,使幼儿进一步理解减法求剩余及求差的意义,能够用减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8.
“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减法应用题”(以下简称“求差应用题”),安排在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二册教材中。它是进一步学习“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儿的数的应用题”的基础。解答这类应用题,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减法的意义和应用。因此,这部分内容是这一单元教材重点。下面谈淡我的教学体会。  相似文献   

19.
小 学数学教材第二册出现的加、减法应用题主要是比较两数多少的应用题 ,其中包括求两数相差多少 ,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 ;出现了乘法的求相同加数和的应用题。本册教材在应用题的编排上与原教材比较有两个最突出的特点 :一、提前孕伏 ,逐步引入 ,突出知识的内在联系合理的教材结构 ,应该是数学知识结构和学生认知结构的辩证统一 ,应该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和新知识的生长点上把握好内在联系。具体地说 ,本册教材在应用题的编排上从两个方面较好地处理了这种关系。一是在第一册教材学生学习10以内加、减法并借助具体事物初步建立加…  相似文献   

20.
小学数学教材第二册出现的加、减法应用题主要是比较两数多少的应用题,其中包括求两数相差多少,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出现了乘法的求相同加数和的应用题。本册教材在应用题的编排上与原教材比较有两个最突出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