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张炎冰 《钓鱼》2004,(12):33-33
悬坠钓法被大众接受是必然的.因为它解开了过去不能解开的谜.使钓鱼成为可以研究的对象,比如提高上鱼率.扩大钓鱼范围,确定对象鱼等等,但从传统到现代,钓组变了,结构变了,钓法要不要变?穿新鞋走老路,用浮子的认识去指导浮标,当然钓不好鱼。  相似文献   

2.
刘定龙 《垂钓》2002,2(9):26-27
台钓送标信号出现的关键,应是标尾粗细适当。既要有一定的细度。使浮标因鱼摄饵失去钩饵重力后有明显的上送幅度,又不能太细,使标尾浮力大小影响送标的速度。  相似文献   

3.
衣善新 《钓鱼》2006,(3):20-20
钓组入水后,不知鱼要吃哪粒饵,不知鱼用多大的力吃饵,不知鱼吃饵后向哪个方向移动,也不知鱼要移多大距离。水中的情况是千变万化的,这些具体情况的不同,引起的标尖反应也会不同,这里说的灵敏度,不是说鱼的某一次吃饵引起的标尖反应的大小,而是指钓组中,饵钩向多个方向移动产生而标尖沉浮变化的综合评价。首先,让我们简单分析一下鱼吃饵后抬送饵钩或鱼在饵钩上方吸饵时的浮标反应,这种反应大家都称它为送标。钓组送标能送多高?这要看子线的长度、调目钓目的目数多少及其他相关情况。我们假设送一粒饵能压沉标尖4目,假设上下钩的距离大于标尖4…  相似文献   

4.
如果我们用钓生口鱼的经验钓滑口鱼的话,无论浮漂下顿有力,还是大幅升降,多是连连提竿中鱼率却低得惊人。尤其是那些专业池,大家钓了放、放了又钓,使满塘小鲫鱼变成了滑口的“老头鱼”。特别是在手竿竞技比赛中鱼咬钩的信号更滑,几乎真口很少。究其原因,是频繁的比赛和钓手平日的试钓造成的。  相似文献   

5.
王牛 《中国钓鱼》2006,(3):60-61
我认识的大部分钓友。早些年都研习过台钓,但在竞技鱼池中钓鲫,虽然上鱼率颇高,却失去了休闲野钓那种“宠辱不惊,去留无意”之境,遂又改为传统钓。长竿长线,在按天收费的水库,或塌陷区等人为形成的大水面中垂钓,既享受了大自然的亲切,叉能体验到搏大鱼的刺激。  相似文献   

6.
春季甩大鞭     
关新铭  舒泽金 《垂钓》2001,(3):48-49
春天什么钓法既简便实用,上鱼率又高?北方的钓鱼自然首选“甩大鞭”喽!阳光暖鱼塘——  相似文献   

7.
郝德全 《垂钓》2005,5(2):28-28
手竿七星标钓法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钓法之一,这种钓法适用水域广,且钓具轻便、经济实用、携带方便。不过,在熟悉了台钓特别是竞技钓后,再玩七星标这种传统钓法,我有了一番思考,没事儿总爱把这两种钓法的优劣拿来比较一下,很快我就发现七星标虽然有很多种好处,但其在钓法上也存在着严重的不足,主要就是它的灵敏性难以调整和掌握,判断和识别轻微信号比较困难,从而直接影响了上钩率。  相似文献   

8.
我们这里,一般钓鲫鱼多用大米饭粒做钓饵,取材方便,又清沽卫生,鱼又愿上钩。但是,大米饭粒过熟或水分大挂钩易碎,若干硬点则易裂口,均不易挂钩。几年来,笔者用糯米饭粒加水果糖做成钓、诱饵,使其挂钩牢固、不碎、不裂口,上鱼率明显优于大米饭粒。  相似文献   

9.
姚清仁 《垂钓》2002,2(12):23-25
用竞技钓的调标法调休闲钓的浮标?看了下文您就明白了!取长补短、互相切磋才能使钓技更进一步,这不仅指钓友之间的交流,还需要各种钓法的融合。  相似文献   

10.
杜海鹏  李富春 《垂钓》2001,(8):14-15
变整体水域鱼密度小为局部水体鱼密度大,是改变鱼获量小,上鱼率低的关键环节,而定点打窝引鱼聚拢,则是应其变的首要钓技。  相似文献   

11.
俞菲 《中国钓鱼》2006,(5):12-12
在野钓中,由于不同的水域,以及复杂的地形、水流、风浪等因素的影响,调漂总不好把握。用传统钓钝法,虽然简单,但灵敏度较差,常常有误抬竿时机;用台钓法,虽然灵敏,但在实际自然水域中是很难如愿以偿的。为此,我将两种垂钓法的优势结合,采用了重坠定位垂钓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对传统钓和台钓起到了扬长避短的作用,而且不受水流、风浪、远近等变化影响,获鱼率也不错。同时,可适用于手竿和海竿,更适合中老年人和初学垂钓者,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温和 《钓鱼》2007,(3S):12-13
我们知道,悬坠钓来源于台钓,台钓包括了一整套技法和理念,只是由于台钓的名称原意是“台湾的钓法或台湾传入的钓法”,和具体的钓鱼方法没有什么关系,所以资深钓鱼人才从台钓的特点中抽出“悬坠”的特点来代替台钓这个词,悬坠钓的含义和台钓中具体钓鱼的方法是一致的。它包括:短竿、细线齐竿长,大肚细尾浮漂(标),悬坠,无倒刺双钩,雾化面饵,诱钓同步等技法和理念。  相似文献   

13.
自打学了台钓,在野钓中,上鱼率也高了,鱼护也“满”了许多。台钓的精髓是细线小钩灵漂,再加上拉饵,甩竿即中,还时常一竿俩鱼,用老钓友的话说:“大的小的都被你钓出来了。”  相似文献   

14.
传统钓法钓鲫鱼,几乎青一色的送漂运作很是令人陶醉。但是,传统钓法的附子太大,如果用的是粗杆的柱形漂,水深点浅点对灵的影响又会很大;使用星漂又有穿线麻烦、容易移动、浮力不稳之苦。采用如图所示的钓组,可以提高钓组的灵敏度和对水深浅变化的适应性,充分享受着送漂儿的乐趣。  相似文献   

15.
邹卫平 《钓鱼》2007,(4X):34-35
如果说,在垂钓过程中,钓组的状态控制在设计钓目的一定范围,钩的开始移动,我们可以及时通过目数的变化来解读,这种标相,我们称为标准标相,那么,在休闲中的许多情况,钩的动作需要通过设定目以外的标相解读,这时的标相,可以称之为非标准标相。从某种意义上说,如果不在乎钓小鱼,如果不在乎抢抓鱼摄食的第一时间提竿,野钓中非标准标相比标准标相多。可以说,不能理懈和认识非标准标相,就无法顺利进行野钓。  相似文献   

16.
程宁 《钓鱼》2013,(4):9-11
如今一些钓小猾鱼的比赛中,钓手已发展到调平水钓4目或5目了。当钓钝,钓到浮标没有下顿或下滑(缓慢下沉)的动作,只剩送标了,这说明已钝到相当的程度了。一般情况下没有必要这样钓。但是,遇到浮标下顿和下滑全都空竿这种特别情况时,就非得钓这“送口”才行,正像钓手之间开玩笑说的:“这鱼,点头不算抬头算”。  相似文献   

17.
管察 《钓鱼》2005,(15):35-35
竞技钓鱼看不懂,说这话的包括钓了几十年鱼的老人。说实话,我也看不懂。标尖没有动作,提竿中鱼了:标尖升起来了,提竿没鱼,下去了也是空竿。过去用立漂和鹅毛做的浮子虽也有急升快沉钓不着鱼的时候,但只是偶然,不会像浮标那样乱跳舞。  相似文献   

18.
王怀斌 《垂钓》2006,6(9):39-41
钓鱼选标、用标受多种因素影响,这些都要靠实践来体会。影响鱼获量的因素很多,例如气候、鱼情、钓法、钓组搭配及观标技巧等,都决定钓获的多少。只有综合这些因素,在选标与用标时有所参考,才能更切合实际。  相似文献   

19.
孙子华 《钓鱼》2013,(20):52-53
随着人们对阳光、沙滩、碧海、蓝天的渴望,海钓这一休闲活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特别是海上船钓活动,与岸钓、矾钓相比,其中鱼率及鱼获的个体大小均占优,故近几年成为颇受钓友喜爱的“玩法”。浩瀚的碧海,绷紧的钓线,挣扎的鱼儿……还有什么能比在大海上驾船挥竿垂纶更让人兴致盎然的?  相似文献   

20.
赵玉堂 《垂钓》2003,(7):27-30
在牡丹江流域一直活跃着一支“钓跑标”小分队,这支“特别能战斗的队伍”终日置身于青山碧水之间,连我们这些玩惯抛竿的人也被他们的精神所感染,自动加入到“钓跑标“的行列中来,痛痛快快地感受钓小鱼的乐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