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王有才 《学语文》2009,(5):37-37
新《课程标准》倡导中学生作文的自由表达.强调习作“要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陶行知老先生“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理念,运用到作文教学中也正是真情作文。为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我在教学中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相似文献   

2.
吴小中 《阅读与鉴赏》2007,(4):63-65,68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我们作文,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也就是说,学生作文的真实化应是我们作文教学的一个追求,或者说是一个努力的方向!为什么要追求学生作文的真实化呢?因为,只有  相似文献   

3.
我们常要求学生的作文要有真情实感,不少考场作文,也常常把“要有真情实感”作为一项明确的要求提出来,那么,到底怎样才能写出真情实感来呢?这个问题比较复杂。但我认为,对中学生来讲,就写自己周围的那些真人实事,这真情实感也就有了。每年的母亲节,我都要让学生写《我的母亲》,这当然是一个老题目了,按理这样的题目并不难写。天下的母亲都爱自己的子女,但爱的内容和方式会因各自不同的文化修养、生活经历、志趣爱好等等而异,学生写自己的母亲,只需从那些俯拾即是的动人事例中选这么三两件,写来一定异彩纷呈。但是,许多同学却硬是把精力花在…  相似文献   

4.
在作文中要写出真情实感是现行语文新课标对中学生写作的要求。培养初中学生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首先要学生了解在作文中写真情实感的重要性,在作文课上采用种种方法激发学生情感,并鼓励学生积累写作材料,放宽命题,让学生张扬个性。  相似文献   

5.
湖南省益阳市中考命题人刘萼华老师在一次大型讲座中这样说:翻开中考作文试题,我们发现,诸如“要写出真情实感”“表达你的真情实感”等句子近两年不断出现在各地中考作文的“要求”之中。这说明,中考命题者认为作文具有真情实感是一个重要的评价标准。但考场上出现的四种问题却令人担忧:  相似文献   

6.
叶圣陶先生在《对于小学作文教授之意见》中指出:“小学生练习作文之要求,惟在理真情切而意达”。“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撰作”。我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对此深有感受,我认为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写出好作文,除了教给学生各种文体的写作方法外,更主要的是必须在教学中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写真人真事,这样写出的文章才有真情实感。实践中,我得出以下体会:  相似文献   

7.
作文反映了一个人的性格修养,我们倡导写作的“真性情、真生活、真体验”,“三真”就是真实、真切、真挚地关注生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通过“三真”作文来提高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告诉学生,只有真实的、表达真情实感的、富有创造性和想像力的文章才是好文章。转变学生作文观念,破除旧框框,让真情实感回归作文。我们总希望,在学生作文里能够看到阳光真实的色彩,  相似文献   

8.
作文反映了一个人的性格修养,我们倡导写作的“真性情、真生活、真体验”,“三真”就是真实、真切、真挚地关注生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通过“三真”作文来提高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告诉学生,只有真实的、表达真情实感的、富有创造性和想像力的文章才是好文章。转变学生作文观念,破除旧框框,让真情实感回归作文。我们总希望,在学生作文里能够看到阳光真实的色彩,  相似文献   

9.
郑树军 《天津教育》2014,(11):45-46
中学生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心理,惧怕作文。教师一说“写作文”,他们就长吁短叹。甚至有些学生还会情不自禁地说:“唉,怎么又写作文呀!”学生带着这样的心理,能写出优秀作文来吗?针对这种情况,我认为采取如下措施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餐厅里的山珍海味我不稀罕老师希望你们能自己做菜,只要是你们亲手做的,我就一定爱吃……”这是一堂作文教学观摩课结束时,授课教师为反对学生抄袭作文,鼓励学生写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而做的小结。细细回味这位教师说的话,“自己做菜”不就是要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写出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真实想法吗?可是,学生又何尝不想自己“做菜”呢关键是教师在作文教学时存在着以下误区:其一,“做菜标准”定得过高。闲暇之余,和孩子们聊天,他们低着头,小声说:“我真不知道写什么……”难道学生真的不知道自己写什么吗?不,是我们教师的思想在作怪:平日里,…  相似文献   

11.
在作文教学中一定要注入新思想新理念,要鼓励学生写出有个性的文章,鼓励学生写出真情实感,多用欣赏性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的作品。  相似文献   

12.
作文是语文教学中的重头戏,要结合学生身心发展因材施教,按照一定的写作规律写出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13.
我们常说,写作文要表达真情实感,有真情实感的作文才是好作文。只是这种真情实感不一定是直接讲出来的。如果把真情实感间接地“藏”在作文的内容里,文章也许会深刻而有韵味。怎样把真情实感“藏”在作文里呢?一、“藏”在事情里譬如说,你很尊敬爷爷,想写一篇作文,把你尊敬爷爷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这种表达必须通过一件或几件事来完成。例如:“我”陪爷爷游公园、“我”为爷爷削苹果、“我”为爷爷泡杯茶、“我”为爷爷做坐垫等等。二、“藏”在行为动作里例如:上午九时零五分,我就把爷爷的折叠拐杖、暖水袋和我昨天为爷爷买的水果、望远镜…  相似文献   

14.
这段时间,我迷上了读学生的日记。我总觉得在学生的日记里更容易看到他们青春的影子,感受到他们的喜怒哀乐。于是,我总对学生们说:“作文,要努力追求一个目标——真,生活的真与情感的真!”目前,中学生作文的通病就是假话、大话、空话和套话太多,让人很难读出学生们的真实感受。其实,学生们并不是没有生活的体验和感受,而是我们对学生作文立意上的要求束缚了他们的写作思路。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中考作文阅卷中,发现大多数初中学生写作记叙文能文从字顺、叙事清楚,但高质量的作文并不多,究其主要原因是学生作文立意不高。要改变这一现状、让中学生写出出彩的记叙文,唯有指导学生炼识。炼识的三个方面:首先,注重通过作文发展学生的智能,适应时代的需要;第二,重视作文对学生心灵和人格的塑造功能,将教“作文”和教“做人”结合起来;第三,强调学生写真情实感,充分调动了写作积极性。炼识的有益尝试:戒“灰色情结“,写“绿色作文”;戒“小我自我”,写“时代大我”;戒平淡肤浅,写含蓄深远。  相似文献   

16.
古人云:“文以情动人,人因情而动.”只有有真情实感的作文才动人,才有生命.离开了真情,无论你的文章词句多少优美,构思如何巧妙,都不足以打动读者.新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应完成的主要任务是:写作要感情真挚,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与真切体验.所以,小学生的作文无论是写事、写入还是描景,都要带有一定的感情.那么,我们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写出真情实感呢?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17.
吴玲 《文教资料》2011,(27):53-54
要让学生对待作文的态度从“要我写”变成“我要写”,激发起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必须强化交往功能,真正把中学作文教学“为写而指导写”的观念,转变为使学生作文“因为有用才要写好,因为有思想、想写才写,因为做才写’,_——使作文教学过程真正成为一种“真实的书面语言的交际环境”的观念。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写出真情实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地中考作文要求中.要有真情实感,就得有真实的作文素材.受多种因素影响,初中生对“真实”的认识和处理有两个明显的误区:“真实”是和“善”“美”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对生活中“不善”“不美”的素材(尤其是关系到自己和亲人的)通常羞于选取,甚至采取视而不见、忽略不计的态度;“真实”就是绝对的真实,来不得半点偏差,所以,写作文就是原封不动地照搬事实.中学生的生活原本就是受限的,再这样一分割,画地为牢,作文真实而精彩的空间还剩下多少?针对这种现象,我在作文教学中尝试着采取了两种策略,以期引导“真实”,拓展学生的写作空间.  相似文献   

19.
蔡平 《学语文》2004,(3):34-34
好的作文是一种独创的精神产品,反映作者独有的个性,并打上了作者思想感情的烙印。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写出真情实感。叶圣陶早就指出:“作文要说真话,说实话,说自己的话。”而中学生目前的作文状况却远非如此:要么是一副老气横秋的“照本宣科”,要么是一番虚情假意的“浅吟轻唱”,要么是一  相似文献   

20.
学生写不出优美的作文,勉强写出的文章又缺乏真情实感,这已是作文教学多年的痼疾了。症结何在?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我们的作文训练太被动。要想摆脱作文训练的被动性,激发学生写作的主动性,教师就应当生动而深刻地启发学生感悟人生,积累情愫。学生只有“以情绪为动力进行积极的创造性思维活动”,才能有生活可写,写出来的文章才能有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