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影像记录的泛化与纪录片的"终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电视媒介传播能力的不断增强 ,大量现实生活内容通过铺天盖地的电视新闻、形形色色的社会热点问题对话与访谈、情景真实的案件聚焦和方兴未艾的“真实电视” (realityTV)等节目得到源源不断的播映。这使不少人认为纪录片因为很多电视节目普遍带有非常真实的影像记录性而正在淡出乃至走向消失 ,有的甚至干脆认为纪录片已经“终结”。然而 ,影像记录的普及与泛化 ,纪录片概念的扩大及外延的拓展 ,在电视时代都是一种历史必然 ;不管在事实方面 ,还是在理论方面 ,纪录片都没有正在走向消失乃至被终结 ,它也不能被认为是现在可以消失或者应该终结的  相似文献   

2.
说起纪录片,我记得曾在一杂志上看到一位编导说过的这样一句话:“做纪录片与其说我在拍别人,倒不如说我在拍自己,在拍我的感受,我的心。纪录片要用心灵去滋润,用自己的情感去认同,心灵没有受到触动,情感不曾掀起波澜的题材,拍出来就很难有生气。”这话对我触动很大,因为一个题材,如果连创作者本人都难以有所共鸣,那么它又怎能祈求创作出来的东西会打动观众呢 ?  在纪录片创作中,当我们把镜头对准客观现实去作具有理性意义的探究时,我们必然会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把自己的思想、情感及观点传达给观众并以此引起观众的共鸣。在…  相似文献   

3.
纪录片是对真实事件的记录,每一部纪录片都会有一个基本的切入点——这是纪录片拍摄的初衷。真实的环境、真实的时间里发生的真人真事,被论者归纳为"四真"的理论,是"纪录片的生命"。但只是简单地遵循"四真",并不能就此让纪录片鲜活起来。一个优秀的导演在拍摄现场,需要随时观察拍摄内容中可以提炼、升华的细节,从而让纪录片可以接触到更深入、更厚重的内容,让自己的影片从而丰满起来。很多时候,这种可以让纪  相似文献   

4.
一讲真实。电视纪录片的核心含义是要真实地记录人类的生活,以现实生活的原始内容为基本素材结构。应该说,真实是纪录片的第一准则。离开了真实,纪录片便失去了意义,不能称为纪录片了。二讲艺术。虽然说真实是纪录片  相似文献   

5.
纪录片是记录以人为中心或以人的价值取向为中心的真实而非臆造世界的艺术品种。纪录片也可以说是一种在真实生活土壤中发现而非营造生活本质的艺术。纪录片的本质是真实,作为纪录片的拍摄者,应该拍事物的本来面貌,而不是它应该有的面貌。因此在纪录片拍摄中记录与摆拍的问题似乎没有提出的必要,摆拍自然是不允许的,这是再简单不过的道理。既然这样,为什  相似文献   

6.
从纪录到实验--"真实"观念在后现代主义作品中的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曦 《青年记者》2006,(12):18-20
引言 “真实”一直是纪录片区别于其他影视艺术种类的“质”的规定性,然而,20世纪90年代末,世界纪录片的创作正悄悄地发生着一系列的变化:以往只能在故事片当中看到的手法——真人搬演、动画制作、色彩夸张、MTV等——正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纪录片当中,而一些纪录片的叙述上也进一步强调了假定的原则和大胆的设想,如《一个月朗星稀的晚上》、《刺杀肯尼迪》。  相似文献   

7.
"纪录片"一词最早由"纪录片教父"约翰·格里尔逊提出,他给出了纪录片第一个定义:对事实(Actuality)的创造性处理.这个定义看似合理全面,却并不具备实践意义.因为从根本上来说,神话故事、民间传说、小说以及各类影视作品都是对现实社会生活的创造性处理,怎么"处理"以及"创造性"尺度的把握在这个定义里缺乏有效的可执行的标准.格里尔逊也认识到自己提出的这个定义存在不足,在后来的著述中他坦言自己之前对"纪录片"所作出的诠释是"词不达意"或者说"含混不清"的(Clumsy).但是这个定义却给纪录片创作在意识上提供了理论性的指导,同时也让我们对纪录片的记录和真实之间的关系问题有了进一步的考量.如何"处理"才能最大限度地还原真实而又不失"创造性",这就必然涉及纪录片创作中有关真实的"再现"和"表现"问题.  相似文献   

8.
探寻陈晓卿的纪实主体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其实在拍我的心当笔者问及陈晓卿,《远在北京的家》和《龙脊》之所以能在四川国际电视节上连续“赡宫折桂”,他作为主创编导,在纪实创作上有什么诀窍时,陈晓卿说出了一句令人意想不到的话:“与其说我想拍别人,倒不如说我想拍自己,想拍我的心。”不待我发问,他又忙补充道:“电视纪录片当然是客观记录,可是,客观现象要用自己的心灵去滋润,用自己的情感去认同,心灵没有受到触动,情感不曾掀起波澜的题材,拍出来就很难有生气。”陈晓卿的纪实“诀窍”,应该说,涉及了当前电视纪实的一个重要理论话题──纪实主体在电视纪录片…  相似文献   

9.
纪录片故事化的趋势和成因传统观念认为,纪录片只能是对现实的真实记录,与故事性无关。我国早期的纪录片创作,最大的问题就是缺失"讲故事"的观念,于是,千篇一律的慢节奏、没有多少信息量的长镜头、自然主义的消极刻板的原生态记录……这些都导致我国的纪录片越拍越乏味,越来越不受观众欢迎,纪录片成了让人视觉疲劳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10.
魏珑 《现代传播》2005,(4):120-122
纪录片之于现实社会和历史从来都有两条“线”:非虚构的“底线”和真实再现的“渐近线”。换而言之:纪实并不等同于真实,真实是一种风格化的影像和思维品格,非虚构才是纪录片的基本创作原则。“纪录片是直接从现实生活中选取图像和音响素材,通过非虚构的艺术表现手法,真实地表现客观事物以及作者对这一事物认识的纪实性电视节目。”①“非虚构”的艺术表现手法是否能够“真实”表现客观事物?这是值得商榷的。本文所说的“真实再现”并不是泛指纪录片与记录对象的关系,而是特指在纪录片和新闻中普遍使用的一种叙事方法和策略:事件发生时,没有…  相似文献   

11.
纪录的边缘     
冷冶夫  李苒 《视听界》2002,(5):21-23
纪录片是什么?不知道是多少普通观众,即非业内人士能对这个问题给出一个言之有物的答案。纪录片是拍给谁看的?不知道有多少编导,或所谓业内人士能对这个问题给出一个言之有理的答案。  相似文献   

12.
观众对一部纪录片的期待是它的真实,但在实际拍摄时,仅拍摄团队和摄像师在现场这个事实,就足以影响被记录的情况.严谨的纪录片也同时记录下拍摄过程对被摄对象的影响,使得观众得到一个比较客观的印象.无论被摄对象的代表性还是纪录片的拍摄者的个人观点和评论,这些主观因素也会对一部纪录片的真实性造成一定的影响.正因为观众会认为纪录片中表达的是真实的事实,所以纪录片的内容可能由于创作者的不谨慎或者刻意表达某些观点,造成受众对纪录片产生非常大的误解,纪录片也因此会被用作一些反面宣传的工具.  相似文献   

13.
关于纪录片定义“我觉得有一个比较简单的判断方法 ,那就是只要它不是虚构的 ,我们都可以当它是纪录片。”访 :你从什么时候开始认识到自己是在做纪录片的 ,你创作纪录片是出自于一种艺术的直觉吗 ?你所理解的纪录片又是什么样的呢 ?谈 :刚开始 ,对纪录片的内涵是什么 ,是没有认识 ,因为那时没有相关的理论书籍可读 ,没什么片子可看 ,基本上是说凭直觉创作。我拍纪录片受吴文光的影响比较大 ,1990年的时候我们在一起工作。他 1988年的时候来北京 ,当时在中央台海外中心拍一个系列片《中国人》。我觉得这也是第一次有人开始关注个体 ,关注平…  相似文献   

14.
孙鹏 《视听纵横》2006,(2):21-24
自从约翰&;#183;格里尔逊在1926年2月把罗伯特&;#183;弗拉哈迪拍的那种不同于摄影棚制作出来的影片叫做“纪录片”(Documentary)以来,我们多少次地争论有关纪录片的基本属性问题,尤其对于纪录片可不可以虚构之类的争吵,始终没有停息过。近年来国内纪录片创作界出现了一种新的表现手法——“真实再现”,它通过新闻和艺术的手法再现历史场景和气氛。有反对者提出,纪录片不能运用“真实再现”,更不能有任何表演因素在里面。但笔者以为“真实再现”与纪录片的纪实性、真实性并不矛盾,纪录片记录的是真人、真事、真时间、真环境,是非虚构的,而“真实再现”也是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之上,是为了让观众更清楚明白,为了让画面更丰富、更具可视性而采取的一种表现手法,所以,我们不应该拒绝“真实再现”。  相似文献   

15.
1996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六十周年,江西电视台纪录片室也在这一年成立,首先决定拍一部反映长征的电视纪录片。当时四面八方传来不少信息,从中央电视台到各省级台及地市台,甚至境外的宣传媒体,都在准备拍长征片。长征的出发地瑞金、于都等老区采访者蜂涌而至,应接不暇。在这种大环境下,我们怎样才能做到“标新立异”呢?切口要小长征是人类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壮举,是一个沉甸甸的大题材,由于条件限制,我们很难去宏观全面地展示,那么我们就必须用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方法来表现这个主题。在办公室的一次闲谈中,李军说起…  相似文献   

16.
纪录片强调真实记录,强调“原生态”再现,并不意味着编导者的不介入,因为纪录片所记录的真实已不是生活本身的真实,而是化成影像、化成屏幕形象的真实了。如果为追求“原生态”再现而排斥编导者对生活的选择和提炼,观众看到的纪录片就无异于自娱自乐的家庭录像了。其实,真实记录不光是一个“原生态”还原的过程,还应该是一个理性思考的过程,一个题材思想价值提升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浅议电视纪录片创作的新误区杨国光近一个时期以来,随着一大批优秀纪录片在电视屏幕上掀起一个个收视浪潮,获得社会的普遍认同,纪录片这一外来艺术又开始被人们重新认识。许多电视台还成立了专门的纪录片创作机构,这必将推动中国电视纪录片创作进人一个新阶段、呼唤新...  相似文献   

18.
在电视媒介产品中,纪录片是最具有文化留存意义的类型。这主要源自它对社会生活及文化结构的嵌入式作用机制。纪录片生产区别于一般新闻生产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把新闻资源开发与社会文化因素结合起来,由此形成独特的视听文本。近十年来,我国的纪录片生产在地域文化的呈现与传播上,最突出地体现在海外华裔纪录片新题材的开拓与创新上。  相似文献   

19.
张爱凤 《当代传播》2021,(2):109-110
共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将不同国家构建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纪录片在疫情期间发挥了记录历史、传播事实、凝聚共识等重要作用.纪录片的科学传播是一个多学科形成的交叉课题,加强传媒科学传播的实践与研究,不该是应景之举,而应形成一种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20.
侯炳东 《视听界》2005,(5):57-58
“情景再现”是一个老话题了。只是当纪录片中的“情景再现”一次次出现,故事片的手法大量充斥在纪录片中,几乎构成了整部片子的主干时,观者的心理底线被冲破了,人们愕然:纪录片还能这样拍!实际上,在当今的国际纪录片界,创作者运用故事片创作手法,给观众呈现出一个个“现实情景的再现”,已经是一种惯常的做法了。关于真实事件的“情景再现”,有争论是好事,人们很可能有不同的角度和方式。这跟语境有关系,在什么条件下说什么话。关键在于,其中的事是不是真的。既然是情景再现,就不可避免地使用一些故事片拍摄手段,使用演员扮演。但同时这也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