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大兴 《青年记者》2016,(24):69-70
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电视媒体是人们了解社会、获取资讯的最主要渠道.如今,随着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逐渐普及,移动终端的优势凸显,电视媒体的传播优势已经与日俱减,相比于新媒体,在时效性、互动性、参与性、娱乐性等诸多方面的不足愈发凸显.受众被新媒体分流,电视媒体的影响力在不断降低. 新媒体给电视媒体带来的冲击 新媒体无可阻挡地在迅猛发展,数字媒体技术在信息传播和迅速采编方面的巨大便利使得它与新闻的天然特性即迅速、及时、即时组成了最佳有机组合.  相似文献   

2.
刘阳 《新闻前哨》2022,(3):12-13
新闻插图是当今报纸、网络、电视等媒体传播新闻信息、加强宣传效果、引导受众进行深入思考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读报"、"读屏"互联网时代,随着人们生活步伐的日益加快,利用较短的时间进行间断性或选择性阅读,或直接快速"读图",成为很大一部分读者的选择.作为大众传播的媒体,应当与时俱进,适应和引领当今新闻信息传播方式的新潮流,以...  相似文献   

3.
马为公 《中国广播》2006,(11):18-19
新闻媒体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人们通过媒体了解信息,了解外部世界,通过媒体表达意愿,表达观点;媒体向人们发布信息,不同类型的媒体通过不同手段发布不同类型的信息;人们对信息的需求是多样性的,媒体的传播手段和传播内容也是多样性的。这种传媒与受众两个方面的多样性,决定了我们新闻从业人员不仅有责任向受众提供  相似文献   

4.
陈刚  郭嘉  周榕 《传媒》2009,(12)
媒体是信息的传播者也是品牌的塑造者.作为信息接受者的受众被称作信息传播的"目的地"和传播效果的"显示器",受众对信息的反应是传播过程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只有理解受众对媒体的需求,才能更好地实现有效的传播.我国是一个有13亿人口、农村人口仍占56%的大国,农村居民是我国人口构成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电视媒体是我国农村覆盖率最广、影响力最大的媒体,因此研究我国农村的电视媒体受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孙静 《青年记者》2013,(23):23-24
新媒体的"新",主要是指传播方式的新,与传统媒体主导受众型的传播方式相比,新媒体是一种受众主导型的传播方式,是点对点、点对面的传播,或者说是多个人对多个人的传播,因此它存在受众面广、时效性强、信息量大、不易检测信息真伪这样一些特点。一般来说,新媒体主要包括网络媒体(狭义)、手机媒体(又被称为继互联网之后的第五媒体)、交互式电视媒体。而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一个动态发展型理论,它是我国新闻事业发展的旗帜。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动态发展与电视媒体的创新形成互动关系,它们之间彼此作用,互相促进。电视媒体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影响下,以受众本位观指导电视媒体信息传播工作,并通过节目设置,在节目方式、节目内容、节目时间设定方面以受众需求与受众收看习惯为服务宗旨进行传播业务的操作。  相似文献   

7.
我们习惯上把广播、电视、报纸认定为传统媒体。而把网络媒体说成是新媒体或者第四媒体。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的发展过程反映了人们对媒介与信息需求的不断提高。当信息成为生活的必需品,而当单一的传播形式不能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或者单个媒体不能承担高频率、广幅度、大范围的传播任务时,媒体间的融合与互动就会应运而生。这其中受众的信息需求正是媒体在竞争形势下融合与互动的内在动因。  相似文献   

8.
调查显示,未来传播信息最大的媒体必然是网络。网络已经完全渗透到人们的生活当中,越来越多的人生活中已经离不开网络,广告宣传、购物、搜寻工作学习中的所需,它能够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对各种信息进行交换。由此可见,传统电视的受众群体必定要遭受大规模的分流,从而改变整个收视群体格局。  相似文献   

9.
《新闻记者》2014,(1):20
2013年12月21日在上海举行的"互联网治理与国家安全"论坛上,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发布"新传播形态下的中国受众"调查结果。调查显示,时下中国民众接触媒体频率的排序依次为:电视、互联网、报纸、广播和杂志,其中电视在受众心目中的可信度最高。受访者眼中国内媒体的可信度高于海外媒体,排序依次为中央媒体  相似文献   

10.
进入21世纪,电脑的家庭化、网络化进程加快,报纸、广播、电视、网络4种媒体的竞争日趋激烈,互联网这种媒体较传统媒体的优势也很快显现出来———它不但传播速度极快,更重要的是,它可以使受众直接参与信息传播过程,满足受众的个性表达需要。相对于网络的瞬间可达、即时沟通,相对于电视、广播的视觉与听觉语言同步立体形象传播及能够模拟人际交流的特长,纸质媒体怎样在与受众互动、交流中走出自己的路子,从而吸引受众的关注,获得持久的吸引力,已经成为业界人士亟待思考的问题。近年来,报纸谈话类栏目的出现就是一种尝试。这里…  相似文献   

11.
论网络新闻媒体商业化的伦理动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网络新闻媒体,是指基于互联网传输平台来传播新闻和信息的网站.它具有传统新闻媒体无法比拟的传播优势,如传受关系的互动化、传受者身份的隐匿化、传播模式的小众化、传播手段的多媒体化、新闻发布的实时化、信息容量的无限性、受众分布的全球化等.  相似文献   

12.
公交移动电视,是在广播电视技术数字化背景下出现的一种安装在公交车上的移动新型电视,它变传统电视的固定性为移动性,它的出现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它正在逐渐成为与人们生活联系紧密的新媒体。一、公交移动电视传播的受众特点公交移动电视从产生到现在仅仅经历了十多年的时间,它的迅速发展,与其自身的传播优势是密不可分的。公交移动电视具有强制性、移动伴随性、传播内容短  相似文献   

13.
任民壮 《视听》2012,(5):10-11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的数据表明,2012年中国将正式迈入"5亿网民"时代。虽然电视仍然是最多受众,影响范围最广的媒体,全国有99%的受众半年内看过电视,远超过其他媒体(《中国电视收视年鉴2011》),但在这个网络高速迅猛发展、互联网用户激增的年代,互联网凭借其信息海量化、互动性强等优势仍然对电视造成了剧烈的冲击,大量电视观众被互联网分流。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我国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民众对媒介的选择性的逐渐增多,异军突起的互联网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无论人们是否意识到,三网融合时代已经到来.三网融合对电视媒体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并使其发生了多方面的变化.其中包括视频内容播出方式的变化、电视媒体传播模式的变化、传统电视媒体内容优势、受众收视习惯的改变等等.传统电视媒体面对这样一个大趋势的到来,该如何顺应需要,不断开创电视事业发展新局面,使自身立于不败之地,推动电视传播可持续发展是值得我们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信息时代,各种媒体技术在传媒领域广泛应用。新闻传播中,电视媒体技术是主要的载体,一方面可以提高受众的关注度,扩大新闻的社会影响力,另一方面其信息传输迅速,而且不会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传播新闻的过程中采用电视媒体技术,使得传统的电视信息传播技术与媒体技术的优秀都得以发挥,同时还规避了其自身的缺点。本论文针对新时期电视媒体技术在新闻传播中的应用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信息的传播更加便捷,这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较大的改变,新兴媒体在大众生活中的影响逐渐扩大.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兴媒体传播时效更强、受众更广、具有较强的互动性,但是在信息的权威性以及影响力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各有优劣.为了更好地促进媒体行业发展,需要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媒体融合,全面...  相似文献   

17.
手机作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之后的"第五大媒体",无论在信息传播过程中,还是在受众生活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而随着媒介融合的发展,移动互联网时代受众对媒介的依赖现象越来越明显。本文中将透过媒介的"高频化"使用、"器官化"发展、"奴隶性"依赖这三个方面的表征,深入探析受众媒介依赖的原因,探讨媒介依赖之于受众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电视媒体技术在生活与工作中应用十分广泛,同时对实时信息的传播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它作为一种载体,在新闻传播中运用电视媒体技术有助于新闻影响力的提升和传播,博得大众的视野,提升关注度。另一方面,它具有获得信息灵敏,传播信息迅速的特点,并且最大限度降低了时空的限制,可以最大程度规避缺点,发挥优点。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对这种技术应该持有高度的重视。但与此同时,新时期,计算机技术普遍应用,网络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们越来越多地选择在网上进行信息的浏览和获取,电视媒体技术也因此暴露了一些问题,逐渐落后于传播媒体的主流,怎样才能提升电视媒体的传播能力,尽可能开发电视媒体的传播技术,是本文将要讨论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动众,即移动中的受众,或者说是接收移动媒体信息的受众,是随着移动媒体的出现和逐渐普及而诞生的受众群,它包括乘坐具有移动电视的公共交通工具如公共汽车、出租车、地铁、列车等的乘客(司机和乘务员在接收移动媒体传播的信息时也成为动众),在移动环境中接收广播信息(如公交车上的广播听众)的受众也算是动众。最典型的动众是公交车移动电视的受众。  相似文献   

20.
随着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短信和报纸传递的信息,如潮水一样向人们涌来。随着工作和生活节奏的加快,读报再也不是人们接受信息的最主要的或惟一的渠道了。受众对获取信息的渠道和对媒体的选择日益多元化,对信息的关注点和兴奋点日趋多元化。信息源的发散性、信息内容的多样性、信息价值的易碎性,使得单一媒体用单一方式在单一时间里传播单一信息的状况已成为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