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据《新民晚报》报道。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吴中杰50万字新著《鲁迅传》日前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在业内引起广泛关注。在近日举行的新书座谈会上,学界专家聚集一堂,认为《鲁迅传》尊重客观事实,不虚美、不流俗,表达出了对鲁迅先生的一些新认识。说到写作初衷,吴中杰在会上坦言,他写鲁迅就是为了还原一个真实的鲁迅。  相似文献   

2.
曹聚仁先生大约说过这样的意思,鲁迅真正的思想和精神的正宗,乃是确实的虚无主义。在哪本书上读过,不记得了,无法援引原文,实在抱歉。但我是相信那话的,认为曹聚仁先生的观点,大抵是符合鲁迅先生思想核心的罢。鲁迅先生是个纯粹的文化与思想的战士,在西方的哲学家中,他尤爱怪诞的尼采,他读尼采的作品,译尼采的作品,或许也继承了尼采的虚无主义的思想特质。眼前这本薄薄的《野草》,作为鲁迅先生存世的两部散文集之一,已经隐约地向我们透露了他那独立特行的虚无主义的信息。《野草》一书开篇即说:“当我沉默着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  相似文献   

3.
因为一直喜欢鲁迅先生,所以对于所有关于鲁迅的书,我都极为关注,也看了很多。在鲁迅研究者中,我一向比较喜欢孙郁先生的文章,他的一些书,比如,《鲁迅与周作人》、《鲁迅与胡适》、《被亵渎的鲁迅》等,我都仔细阅读过,他新近出版的《鲁迅忧思录》,我也是在第一时间买来阅读,并由此对鲁迅又多了一层了解和深思。当代中国,鲁迅研究已经成为一门显学,据说,关于鲁迅研究方面的专著,已经出版了600多本,所以,如果想在鲁迅研究方面拓出点新意来,是比较难的一件事。但读完《鲁迅忧思录》这本书,我却看到了一些新的观点和见地。从材料来源方面看,都比较新颖,比如《民报之风》,探讨的是《民报》对青年鲁迅  相似文献   

4.
作为推动中国文化走向现代的思想巨擘 ,鲁迅的出现有其历史必然性。那么鲁迅是何以成为鲁迅的 ?其文化思想源于何处 ?属于他的历史坐标又是如何在中国社会文化历史的维度上不断延伸拓展的 ?这种研究是鲁迅研究界相对薄弱的环节。张永泉新著《在历史的转折点上 -从周树人到鲁迅》(文化艺术出版社 2 0 0 1年 5月出版 )一书 ,从鲁迅文化批判的历史演进这样一个具体的角度 ,切入了这块有待开发的研究领地并多有创新。著者在对鲁迅文化思想历史发展脉络宏观把握的前提下 ,立足微观 ,从一系列具体问题着手 ,运用历史主义的研究方法 ,考察鲁迅各种…  相似文献   

5.
朱献贞 《现代语文》2005,(11):40-41
就像所有的历史现象一样,鲁迅及其思想在被广泛地诉说和祛蔽的同时,或因历史的或因现实的缘故人们也在有意或无意地制造着新的遮蔽,即使是一些虔诚的鲁迅研究者也不例外。这就需要有人穿越重重的历史积尘,不断地重新走近鲁迅,寻找历史的真实,打捞鲁迅的真思想和真精神。李新宇先生就是一位这样的人,《鲁迅的选择》(李新宇著,河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以下简称《选择》)就是他探寻打捞鲁迅思想精神的文字呈示,也是他自己思想立场和学术方法的一次精彩展现。《选择》一书由“现代知识分子话语”、“人学思想”、“启蒙之路”和“鲁迅与他的论…  相似文献   

6.
我读鲁迅     
第一次接触鲁迅的作品,是在小学六年级,语文课本中那篇选自《故乡》的脍炙人口的《少年闰土》。年龄尚幼的我并不喜欢鲁迅晦涩的语言,但那海边少年刺猹的美好形象,却深深地留在我的记忆中。初中时代,在老师的带领下,我又学习了一系列鲁迅的作品,先生犀利的文笔,变革的思想,更给我以深刻印象。于是,我在课余读了鲁迅的许多名作,对他的理解也更深了一层。  相似文献   

7.
甘智钢新著《鲁迅小说研究新论》主要有以下特点和创新之处:一、对鲁迅小说意义的重新发现;二、对鲁迅身份的进一步认识;三、对鲁迅的思想文化价值实事求是的评估;四、体例上的创新。  相似文献   

8.
在全国解放以后,我才开始读到冯雪峰同志的文章,其中《回忆鲁迅》和一系列有关鲁迅的论文给我影响很深,因此,我对雪峰同志就自然地形成了一个印象:雪峰和鲁迅先生结下了不解之缘。每次读他的《论文集》等著作,总要想到鲁迅先生;每一次读《鲁迅全集》,也总要想起雪峰同志。今天写这篇《冯雪峰同志论古典文学》的时候,也还要不断把他和鲁迅先生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9.
一、“从容不迫”鲁迅的学生孙伏园曾经回忆道:“我尝问鲁迅先生,在他所作的短篇小说里,他最喜欢哪一篇。”“他答复我说是《孔乙己》。”“何以鲁迅先生最喜欢《孔乙己》呢?”其“好处”在于“作者态度的‘从容不迫’”。(《鲁迅先生二三事》)好一个“从容不迫”!这正如恩格斯所说的“倾向应当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这是艺术描写最高的境界。我想,如果我们对鲁迅创作这篇小说的动机,有了更清楚的了解的话,对他的“从容不迫”就可以体会得更为深切。《孔乙已》到底是为什么而写的呢?统观全篇,联系到作者当时的思想状况以及他所处的社会情况来看,我认为,《孔乙己》是继《狂人日记》之后,作者提供的关  相似文献   

10.
黄中海老师是绍兴鲁迅中学的特级教师。他在繁重的教学工作之余,于最近两三年里连续出版了《鲁迅与方志敏》(中华书局,2001.7)《走近鲁迅》(天马图书有限公司2002.9)和《鲁迅与日本》(远方出版社,2002.10)等三本研究鲁迅的著作,实在令人钦佩。我在上中学的时候,因喜读鲁迅其文,从而爱戴鲁迅其人;不仅想学习他的作文,更想学习他的做人,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后来我多年从事教学工作,于是就更希望我们的学生、青少年也能喜读鲁迅其文,从而爱戴其人,不但要学习他的作文,更要学习他的做人。我估计,黄老师和我在这一点上,心是相通的,也就是力图为弘…  相似文献   

11.
张荣伟的新著《我们需要怎样的教育——中国基础教育改革概论》就要出版了,希望我能够写点文字。选择我来写的一个重要原因,大概是我曾经是他的博士生导师,相对比较熟悉他的思想与文字吧!或者,因为这本书介绍的九大教育学派,也包括了"新教育实验",  相似文献   

12.
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现代著名小说家,他的著作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鲁迅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式的描写。童年不仅仅是鲁迅文学描写、表现的对象,也是鲁迅作品的结构和立意的支撑,同时也体现了鲁迅对儿童童年生活的态度和关注,并由此提出了一些儿童教育的思想。因此鲁迅在作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的同时也可以被认为是儿童教育家。正如柳亚子先生所推崇的那样:"近世对于儿童教育最伟大的人物,我第一个推崇鲁迅先生。"  相似文献   

13.
论鲁迅小说中的杂文色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新文学园地中,现代小说和白话杂文几乎是同时产生的。鲁迅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拓者,而杂文则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文学事业,反映了他最高的文学才能和思想修养。在当今世界上,人们一提起杂文,总是把它同鲁迅的名字联系在一起。尽管鲁迅自己谦虚地说,他的作品中,“可以勉强称为创作的”,只有五种: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回忆散文集《朝花夕拾》,但谁也不能否认,他的艺术性、思想  相似文献   

14.
中学语文课本选用鲁迅作品很多。许多中学语文教师也是鲁迅著作的爱好者及业余研究者。近年来,鲁迅研究取得了一些新的成果,一批有一定质量的新著陆续出版。现作简要介绍: 小说方面,王富仁的博士学位论文《〈呐喊〉、〈徬徨〉综论》,杨义的专著《鲁迅小说综论》,陆耀东、唐达晖的《鲁迅小说独创性初探》,屈正平的《论鲁迅小说的人物》等都是公认的高水平的研究成果。杂文方面,阎庆生著的《鲁迅杂文艺术特质》,王献永的长篇论文《论鲁迅杂文的结构艺术》、《论  相似文献   

15.
胡国枢研究员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学者,久负盛名的陶行知研究专家。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他长期致力于陶行知研究,笔耕不辍,成绩斐然。最近,我又读到他的陶研新著《中华本土教育家陶行知》。这是继《陶行知传》(与人合作)、《生活教育理论——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陶行知新论》之后,胡国枢撰写的第4本高水平的陶研学术著作,也是“作者几十年置身陶学的综合性成果”。  相似文献   

16.
丸山升先生的新著《鲁迅的“第三种人”观——关于对“第三种人”论争的再评价》发表于《东洋文化研究所纪要》第九十七册,该书于一九八五年三月在东京出版。承他的好意,远道寄赠,十分感谢。我相信,中日两国学术界的这种交往,必将促进我们两国人民的深厚友谊,促进两国之间的文化和学术交流。丸山升先生是日本东京大学教授、富有声望的鲁迅研究专家。他的这篇论文,资料丰富,考证详实,观点鲜明,很有见地,是一篇颇有分量的学术著作。因此,特向国  相似文献   

17.
志臻小传     
读过《名人传》,贝多芬、托尔斯泰、米开朗基罗的事迹感染了我;读过《鲁迅自传》,鲁迅的思想和精神激励了我;看《志臻小传》,一个成长中的青少年形象就真实地站在我面前,他喜欢读书、学习刻苦、爱好广泛……让我们一起去认识这个青春少年吧!  相似文献   

18.
争鸣选介     
本院中文系讲师蔡健在《鲁迅前期思想研究》一文中,针对多年来流行的“鲁迅前期思想是进化论占统治地位”的观点,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认为鲁迅在五四时期开始有了一种不同于进化论也不完全是共产主义思想的新的思想因素。前期鲁迅是一个新民主主义者。如纯属资产阶级思想范畴的进化论,怎能代表无产阶级领导的文化革命的旗手和主将的鲁迅  相似文献   

19.
<正>这天,是元旦的第一天,我和《詹天佑》、《少年闰土》相约去《山中访友》,拜访《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因为他住在山中,《有的人》只见过他《一面》,我也很少见到他,现在恨不得长上一对《彩色的翅膀》,早日见到他。  相似文献   

20.
鲁迅曾经说过,他的哲学思想都在《野草》里。因此,要深入了解鲁迅,不能不读他的散文诗《野草》。《野草》写于五四运动的落潮期,它反映了鲁迅思想矛盾的内心炼狱。当年的战士“有的高升,有的退隐,有的前进,我又经验了一回同一战阵中的伙伴还是会这么变化”。(《自选集自序》)目前,一切是这样沉郁、苍凉。于是,我们的诗人唱出了“寂寞新文苑,平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